三國之模擬城市第796章 完美借口(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三國之模擬城市 >>三國之模擬城市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6章 完美借口(二合一)

第796章 完美借口(二合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懶貓不瘦  分類: 游戲 | 虛擬網游 | 懶貓不瘦 | 三國之模擬城市 
z

提到長安方面的進展,某城主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

蔡涼州軍閥的接洽,雖沒有盧植的南陽攻略來得順利,涼州軍閥倒沒有過分為難蔡,至少表面上給足了蔡中郎面子。zhe愛書者

李、郭等涼州大佬,并沒有就“長安城破之日呂布出現在博古境內,與涼州李蒙部火拼一場”的事,不依不饒地大興問罪之師,干脆大大方方地抹了把稀泥,作出了“該事件純屬偶然”的官方蓋棺之論,讓那件事就這樣過去。

他們也明白,就算想徹查此事,鳳翔也絕對不會承認是自己刻意將呂布引去的。

更何況,就算真是阿牛派人干的,又何錯之有?

涼州軍上上下下都欲除呂布而后快,鳳翔將原本已逃出長安、遁往關東的呂布引得偏離方向,客觀上還為涼州軍誅滅呂布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是李蒙自己沒有把握住而已。鬧騰起來反倒還顯得涼州軍無能,三千精銳的涼州鐵騎,反倒和風塵仆仆筋疲力盡的呂布幾百輕騎,拼了個兩敗俱傷,如果這都不算丟臉,世上還真沒什么事情配得上“丟臉”二字了。

實際上,涼州軍系的高層,也不敢斷定呂布出現在博古,是否與博古城有關,鳳翔第一次遠征博古的時候,呂布就曾不顧相關律例派出中央軍,還親自跑過去為無敵東子助拳,幾乎與鳳翔遠征軍大打出手。

此事雖被各方合力壓了下來,并沒有在朝中掀起多大波瀾,但那段時間惶惶不可終日地涼州軍閥,對長安的風吹草動都無比關心,此等大事又豈能不知?雖說李、郭等人無從得知李儒所在的博古,如何與呂布勾搭上的,李儒在尋求涼州軍幫助時對此也諱莫如深,但事實就是事實,溫侯與博古存在某種密切聯系已不容置疑。至少,在鳳翔與博古城的戰爭中,呂布的態度是明確的。

逃出長安后破天荒地繞道博古,誰也不敢肯定,呂布是不是想到博古城做點什么,只是他沒有想到李儒請來了西涼鐵騎助陣,結果。。。兩支理論上都能幫博古對付鳳翔遠征軍地援軍,卻因彼此間不可調和的強烈敵意,先廝殺了一場。

耐人尋味的是,涼州軍閥揭過這一頁時,有意無意地沒有提及博古城,即使蔡先生無比努力地想將矛頭對準博古,李和郭也只是佯作不知,很快便岔開了話題。

這其中。固然有蔡擅使用陰謀陽謀。在事先得知了真相地情況下很難將謊言講得理直氣壯有關。涼州軍那些大佬在這件事情上對博古地維護和偏袒。也是顯而易見地。

李儒雖然從涼州軍隱退了。那些涼州人多少還得賣他一個面子。

鳳翔近期一系列造勢顯然起到了預期效果。蔡涼州軍里地特殊地位也到完美發揮。鳳翔在長安地外交活動很快就取得了重要進展。涼州軍閥不僅將前些日子地不愉快一筆勾消。并表示將繼續承認鳳翔重建洛陽地合法性。

更令人驚訝地是:涼州軍閥還對“某些諸侯蠻橫干涉領主間爭斗”地惡劣行徑。表達了強烈譴責和嚴重不滿。并對天下第一城在此役中“英勇頑強與惡勢力斗爭”地勇敢精神表示了贊賞!當然。譴責和贊賞都只是口頭上地。嚷嚷幾句而已。涼州軍閥再怎么狂妄。也不可能就此與所謂地“惡勢力”兵戎相見。但鳳翔畢竟是其中地受益者。自衛反擊戰地合法性變得更加牢固。

鳳翔自然也不會去計較。“蠻橫干涉領主間爭斗”地。貌似涼州軍也有份。阿牛最希望得到地安全保證。就這樣輕輕松松地達成了。順利得讓某城主都感覺驚訝。如夢似幻。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句話再次得到驗證。

涼州軍地高層,個個都不是善男信女,對鳳翔的“友善”是有前提地——他們希望蔡伯重返長安入朝為官。

“公之賢名,海內共仰,還望以社稷為重,暫息隱退之念。若能重返朝堂,為天下百姓多做一些事情,則黎民之幸,社稷之幸。。。以公之大才,當總領內政,位列三公。”

不得不承認,涼州軍閥對勸說蔡回歸,是抱有很大期望和誠意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連“位列三公”之類地條件都肯給。

蔡聽郭講這話,老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半晌說不出話來。

負責游說的郭見狀,心頭大快,暗笑道:“人都道蔡伯只好修史,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乃皓首窮經操守無虧地典范人物,今日一見,方知傳言果不可盡信。文人,果好名也!”

三公之位,確是很多人做夢都不敢奢求的,不僅能夠名垂青史,還能讓整個家族長久受益!在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氣候下,這種榮耀和機遇,簡直能讓最矜持最低調的文人提著寶劍往前沖。

以袁氏為例。

現在袁紹和袁術哥倆在關東混得風生水起,分別占據了“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和“東漢第一大郡”南陽,還引得豪杰之士紛紛往投,當地豪門士族盡皆支持,兩人已隱隱有分別稱雄南北的趨勢。能有如此局面,絕非這哥倆都是東漢末年神州大地上的驚才絕艷之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袁氏的赫赫家世,“四世三公”豈是旁人能比擬的?

回溯從前,關東諸侯群起討伐董卓時,明明有好幾位刺史參與其中,其余諸侯也沒有一人身份低微,袁紹仍能以區區一渤海太守的身份成為盟主,調集糧草的肥差也由袁術負責,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涼州軍高層請蔡回去主持朝政,并不是看重了蔡治國之才,楞說一位只熱衷于修史、連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欠缺的大儒,有安邦定國的才華,分明是騙人的鬼話。

涼州軍要蔡回去,只因為他們需要一面旗幟,一塊遮羞布,一個擋箭牌,掩蓋他們以“兵變”的方式攻入長安并把持朝中大權的不義之舉。讓在民間聲譽良好的蔡出來主持朝政,縱不能徹底平息各界對

篡權地質疑,緩和一下矛盾也是好的。正如當初董那樣,拉攏聲望崇高的儒者,蔡上一次就是這樣被強征入朝,并差一點身死獄中。

不幸的是,歷史的車輪再次碾中了蔡,唯一的區別,便是蔡得到地位更高了。

郭笑瞇瞇地看著蔡呆楞在那里,對方的反應早在情理之中。郭在等蔡回過神來之后的感激涕零,以及“愿粉身碎骨以報知遇之恩”之類地“獲獎感言”。

他等來的是拒絕。

盡管蔡得比較委婉,但畢竟是拒絕,郭等人頓感措手不及。

涼州軍閥個個都是武人,對于治國之道一竅不通,讓那些習慣于刀槍解決問題的莽夫打理朝政很不現實,另辟人才是必然的。涼州軍肯定不會放出軍權,但內政總領也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干地,既要德望馳名于海內,又要與涼州軍比較“親近”,免得象當年的王允那樣暗地里搗鬼,李、郭等涼州軍巨擎可不想自己成為第二個董卓。

李儒已堅決歸隱,涼州軍入城時又殺了朝中不少大臣,想來想去,郭等人除了找蔡出山,一時間還真沒能想出更合適的人選。如此一來,為了讓蔡范,涼州軍團想盡了辦法。

在李和郭等人的授意下,涼州軍里但凡蔡有過一面之緣的,輪番登門拜訪,對蔡言相勸。李、郭二人唯恐蔡棄那些武夫粗鄙,強令長安城中幸存的官吏也加入到游說地行列中去,到最后,甚至連年幼的天子都為此下詔,辟蔡出仕。

—明眼人都知道,那份詔書多半是涼州軍鼓搗出來地,天子和朝中百官早就被他們挾持了,這點手段倒也和昔日董卓的做法一脈相承。要是趕上他們高興,弄好了之后或許會派人向小皇帝知會一聲,心情一般般地時候,小皇帝就該干嘛干嘛去。

蔡在猶豫,煞是為難的樣子。

蔡倒是真不貪圖名利,當初被董卓強征入朝時便滿心不樂意,經歷過“嘆息門”事件并差一點冤死獄中后,這位大儒對官場地恐懼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何況涼州軍閥是以“為董卓報仇”的旗號,董卓“國賊”的頭銜是怎么都摘不掉的,涼州軍團悍然出兵進逼王城篡得大權,其行徑再怎么掩飾,也與“大逆不道”四個字脫不了干系。

在涼州軍閥舉薦下入朝當政,聲譽受損總是難免,搞不好哪天關東諸侯打將過來趕跑涼州軍,還會平白無故地被當成反賊同黨給法辦。蔡政治觸覺雖相當一般,這一點大是大非,他還是很清楚的。

這官,絕對做不得!

為難之處便在于,那份十有八成是偽造而來的詔書。

蔡沒有天真到求證該詔書的真偽,涼州軍團已經拿了出來,就算是假的,他們也能輕而易舉地讓小皇帝承認是真的。既然與天子扯上了關系,蔡自然不能象應付那些涼州人和朝中故吏一樣,幾句話就敷衍過去,總得好好思量一下措辭和借口吧。

可憐名滿天下的蔡中郎,空有滿腹經綸,一肚子的奇聞軼事,偏偏擁有書呆子的諸多特征。對他而言,講些言不由衷的瞎話絕對是一件很有挑戰性很有難度的事情,在那里長吁短嘆滿面痛楚地蹩了老半天,楞是沒說出個一二三來。

幸好有人幫了他一把,迫使他飛快地作了決定。

“幫”他的人,便是涼州軍的諸位大佬。

見蔡在那里猶豫不決,涼州大佬們還以為已方的種種努力已經看到了成效,至少已經不再一口回絕,當真是“精誠如至,金石為開”,值得痛飲幾大缸烈酒地大喜事。至于蔡然沉默,那些涼州大佬們很快琢磨出了一些門道,“想來蔡中郎仍不敢完全放心,仍擔心我等過河拆橋。看來,要想請他出山,必須再加一把勁,先解給他的心結啊。”

也知哪顆聰明的腦袋瓜靈光一現,想出了一個大家都認同、且人人踴躍報名個個樂于“奉獻”的天才構想:

“既然蔡中郎對我等仍有忌憚,那是因為他與我們涼州軍的關系不夠親近,我等若從此處著手,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依我之見,親近莫過于一家人,我何不向蔡中郎求親?昔日初入洛陽時,就聽聞蔡中郎膝下有女名琰,生得花容月貌,又素有才女之名,當初許配給了河東望族衛氏二公子,可惜那衛二公子竟在成婚之前意外亡故,還未出嫁的蔡中郎家才女遂有了‘克夫’之名,至今未嫁。”

那人兩眼放光,不勝噓唏,嘴角有不明液體滴落衣襟而不自知,大義凜然地道:“雖說該女娶之不祥,然為了大局,為了我等涼州兒郎能更好地活下去,我也豁出去了!愿甘愿壯年夭亡之奇險,迎娶蔡!”

話音剛落,“啪啪”之巨響已不絕于耳。

別誤會,那不是鼓掌,而是大力拍桌子的聲音,樊稠力大,更是將面前地桌子拍得散了架。

開什么玩笑?蔡之名,在座的涼州武將中也有數人聽聞過,“克夫”一說對這些見慣生死的武夫來說,根本就不是障礙,跟浮云一樣虛無飄渺,娶得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回家才是實實在在地。大家都是男人,那廝雖講得慷慨激昂,象是吃了莫大的虧似的,其實誰都明白他打地什么主意,馬上就有人跳出來阻止。

甲君:“此言差矣!如此危險的事情,怎可讓汝承擔?我反正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打了這么多仗也沒死,是出了名的命,還是我去吧!”

乙君袖子一捋:“老子早就活膩了,我去!”

丙表態稍遲,情急之下刷地一下拔出腰刀,啪地一聲剁進面前桌幾上,怒喝道:“都住口,誰跟老子搶,先試試我地刀利不利!”

。。。。。。

當然了,作為一支剽悍的軍隊,涼州軍的軍紀還是很嚴明的,那些一臉悲壯地搶著捐軀地英雄好漢,很快就被李、郭、樊三大巨頭聯手彈壓下來。按樊稠的話說

看看自己的身份,就憑你們,也配與蔡中郎家結親情,怎么都落不到你們頭上!”

正所謂再雄壯的胳膊,也扭不過更雄壯的大腿,樊稠的官職雖比另外兩大巨頭低一些,和議事廳中其他涼州武將平級,但在涼州軍內部,他地地位卻明顯要高一些,他的話大多數時候也是算數地。

樊稠一出聲,那些想混水摸魚的武夫,一個個不講話了,但事情還沒有完,三大巨頭彼此之間對由誰“奉獻”也存在不同意見。

競爭之激烈,堪稱空前。

三位都體現出了大無畏地勇氣、堪比白求恩大夫更崇高的偉大情操,以及當仁不讓地主人翁精神,拳拳赤子之心感天動地,大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味道。最終的結果,是誰也沒能說服另外兩位,彼此妥協之后,三人將選擇權將到了蔡手上,“若先生不棄,還請從我三人中任擇其一,與令千金成婚。”

蔡驚失色,差點沒當著涼州軍團三位大佬的面。。。嘔吐。

稍稍緩過一口氣來之后,蔡中郎無比決絕也無比利索地想好了說辭:“吾年老體衰,但盼有生之年能修成漢吏,余愿足矣。精力不濟,確不堪以國事相托,天子和諸公的厚望,只得敬謝不敏,入朝為官之事切莫再提,否則,伯唯有一死以明心跡!”

蔡此前雖一直沒有答應留在長安,卻也只是婉言謝絕,從未象現在這般以死相逼。情況并未如涼州軍高層預料的那樣發展,李、郭、樊三人頓感不妙,紛紛皺眉不語。

“小女蒲柳之姿,三位將軍愿與小女結秦晉之好,實乃琰兒畢生之造化,本不該不識抬舉。然小女旅居天下第一城期間,與鳳翔城主朝夕相處暗生情愫,并由吾之老友、琰兒世伯盧子干代為作主,與阿牛城主訂下了婚姻之約,倒也勉強符合禮數。此事我也是剛剛知曉,朝中更是無人得知,既已許了人家,三位將軍地美意,自然也是不能受的了。”

憑心而論,蔡在講的絕對是瞎話,偏偏還講得活靈活現有鼻子有眼,倒跟確有其事似的,也使得涼州軍三大巨頭壓根沒有懷疑這番話的真實性,誰會想到蔡樣的人會胡說八道,而且還是關系到自己女兒名節的問題上亂講?

以蔡人品本不至如此,這純粹是被涼州軍逼出來的,蔡文姬珍逾性命,關系到文姬的終身幸福,大儒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可不想將文姬往火坑里推。要想徹底堵住郭、樊稠等人的嘴,并讓他們沒有辦法繼續打文姬的主意,蔡急之下只得出此下策。

看到成效顯著,蔡中郎心頭也不禁暗暗有些得意:“阿牛城主是先皇冊封的五品昭德將軍頗有身份,領地在他地治理下名揚海內,有幾個人不知道‘天下第一城’的繁榮與強大?最重要的是阿牛風華正茂尚未婚配(蔡不知道小魚地存在),與琰兒年齡相仿,把阿牛推到前面臨時充當一下擋箭牌,這些涼州人也不好說什么。多完美的借口啊!”

蔡慮得可謂周到:說某城主與蔡琰已有婚約,自己前幾天宣布的,舉家遷居鳳翔,也顯得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了。

蔡琰名節的問題,蔡倒不是沒有想過,可他沒得選擇。若不找個比較有份量、涼州軍又管不著地人物,涼州軍的幾位實權派人物也不是那么好打發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至于被他“出賣”的阿牛會不會有意見,蔡倒真是一點都不擔心。

無論是民間風評,還是老友盧植的評價,以及他自己平日里的觀察,某城主地人品還是很過硬的。何況他這次冒著風險跑到長安,也是為了助阿牛解決難題,因公事遇上這么一樁麻煩,別說污某城主與文姬私訂終身,就算兩人已那個啥,阿牛還敢咋地?回去適當說明一下,這事也就過去了。

蔡中郎很是得意。

這位大儒渾身不知道自己情急之下的胡言,后來又在鳳翔惹出一場風波。當然,那是后話,此時地蔡先生,還是可以繼續得意一陣子。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話已說開,蔡自然不想久居險地,以免再生事端,遂向郭等人道:“今番來長安,多承諸公厚待,公事已了,伯便告辭了。與諸公一別,吾當隱居鳳翔,有生之年恐怕都已沒有機會再入長安,然諸公情誼,伯有生之年,自會銘記于心。”

如果蔡這么一走了之倒也天下太平,李、郭等人雖是武夫,但能居高位者無不有幾分城府。

以他們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其實也不是真地貪圖文姬美色,聞知文姬已與某城主有了婚約,也只是稍感失望,很快便恢復正常。他們提出聯姻,本就是想留住蔡了,回過神來后,自然不肯就這樣放蔡離開,軟磨硬泡地楞是讓蔡留下再住幾日。

蔡乃一潛心史學的大儒,待人接物本非他所長,見對方一力相留,頓感盛情難卻,且回洛陽去也須拿到涼州軍的相應文書,或派使往見阿牛以確保短期內事無變數,遂只得硬著頭皮留了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一名面相兇惡的涼州武將來到蔡處,聲稱奉命調查鳳翔與博古前段時間的爭斗,并查出“鳳翔逾期進犯”,按律,要追究鳳翔相應的責任,不準蔡離開長安。該武將言語粗鄙,態度蠻橫,把蔡氣得夠嗆,跑去找對方“上級”,郭等人要么托辭不見,要么稱“律法無情,愛莫能助”。

蔡下知道壞了,對方分明是找借口將自己困在長安嘛!

好在涼州軍也知道此事必須有個交待,倒也沒有將所有人都扣下來,也阻止蔡人回去報信。

二合一,含本月30票加更。

最近寫得很慢,不能熬夜的書友可以第二天看。

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zhe愛書者


上一章  |  三國之模擬城市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