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發

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發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爾話的卻不是李木,而是他旁動的一個同伙,曾經作為慚熾訌人對于大宋律令還是有些了解的,明白束手就擒或許只是吃幾年牢飯,若是頑固反抗的話,輕則刺字充軍,重則處決斬也不奇怪。

“很好,放下兵器,慢行過來。”劉仁之欣慰似的笑了下,繼續說道:“你們三個考慮清楚沒有,若是敢負隅頑抗,襲官欺上的罪名肯定是跑不了,到那個時候,天下再大。也無爾等安身之地。”

有榜樣在前,其他兩人猶豫了片刻。也十分識趣的放下手里的家伙。與之前那人雙臂微微攤開,緩步向前輕移,當走近之時,幾個衙役如狼似虎的撲上前去,十分熟練的解開他們的腰帶,將其綁縛起來。

“兄弟,看在以前的情份上,輕點兒。”

“放心,跑不了的,用不著捆那么緊,快勒進肉里了。”

三人低聲哀求起來,然而幾個衙役絲毫不為所動,將他們全身搜查一遍,沒有現什么遺漏之后,有人好心的衙役,才悄聲提醒說道:“大人在看著,不敢留手,忍耐一下,自求多福吧。”

“李木,你還楞著干什公”突然之間,臉色陰沉的劉仁之暴喝起來:“還不快些跪下向楚大人請罪。”

“哐鏤,

眼睛溜溜眼了幾圈,李木甩手將長刀扔到旁邊,撲通一下,雙膝生硬著地,出沉悶的聲音,滿面悔恨的表情,哭顫說道:“大人小人糊涂啊。

“綁了。”劉仁之揮手,轉身又變換臉色。輕聲說道:“大人,你看

“押回衙中,嚴加審訊,本官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楚冷淡然說道,悄然松了口氣,說句實話。平時看電視劇,那些主角總是在槍林彈雨中面不改色,本以為自己也能做到,沒想當身臨其境,面對幾把閃晃晃的長刀,卻現心里難免有幾分緊張。

淡定、淡定,連這點小場面也應付不了,豈不是惹人笑話,楚質悄悄地抹去聳心的汗濤,盡量顯得從容不迫的模樣說道:“問清他們是否還有其他同伙,這等害群之馬定耍全部揪出來,絕不可輕饒。”

說著楚質忍不住冷哼起來,今日的行程安排本來是巡察山角下那段湖岸的挖掘工作的,只不過巡視片刻,突然想到范仲淹前幾日的吩咐,就心血來潮的上來了解情況,幸好如此,不然也不會現這件事情。

居然有人敢假冒縣衙官差,以縣衙的名義招搖撞騙,而以百姓畏官如虎的性格,肯定不敢上報揭露。這樣說來,如果不是碰巧撞見,想必自己一定會被蒙在鼓里,自己身為錢塘知縣,這筆帳自然是算到自己頭上,那自己苦心營造的清譽,豈不是毀于一旦。

指不定百姓還以為自己明里說一套。背后又做一套呢,想到自己差點讓人亂棍打走,楚質怒火中燒。很想上前踹死幾個敗壞自己名聲的小人。

敏銳察覺知縣大人滿胸的憤怒,劉仁之與幾個衙役自然唯唯諾諾。就要押著李木四人打道回府,村民之中突然閃出一條通道,一個須皆白,大約有七八十歲的老頭,在兩個青年村民的攙扶下,顫著步子走了過來,口中呼道:“縣尊,主緣小民來遲了,萬望恕罪。”

“你是馮大柱。”遲疑了下,劉仁之試問道。

“正是小民。”甩開兩個青年小伙的攙扶,村正馮大柱一步三顫的走了過來,巍數鞠躬施禮說道:“拜見縣尊、主簿。”

尊老愛幼是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楚質與劉仁之見狀,連忙上前將馮大柱扶起,卻不想他卻趁機握住兩人的手臂,老淚縱橫道:“大人,你們要為民等人做主啊。”

所謂人老成精,從剛才的情形,老頭就明白楚質等人與李木并不是同伙,而且看模樣應該是主持公道的清官,豈能不抓緊機會哭訴。

老狐貍,剛才叫喚半天沒見人影。現在倒識機跑出來了,暗暗腹誹了下,表面上劉仁之自然是一臉和氣的說道:“馮村正,楚知縣在此,你有什么冤情,盡管道來就是,相信楚大人一定秉公而斷,還你一個公道。”

“楚大人小民們冤枉啊。”老頭決口不提剛才驅逐楚質等人之事。只是一抹眼淚一抹鼻涕的哭道:“前些時候,衙門里才來人將鄉親們的田地奪去,這兩日又來征收什么開湖稅錢,村里本就貧苦,如今耕地盡失,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實在是交納不起錢糧,望乞大人給大伙一條活路啊。”

一個須皆白的七八十歲長者老淚縱橫的乞求,場面真是令人聞者傷心,見者落淚,觸景生情,一些村民也輕聲抽泣起來。

楚質不是鐵石心腸的人,而且一路走來,他也清楚,馮大柱所言并沒有虛假,山村建在大山交匯之處,本來就不易開墾田地,而且山里土壤疏松,連樹木雜草也沒有幾株,更加不用說種植農作物了,所以村民才會隔著老遠,私自在山下的湖邊占地造田。

現在官衙要開湖,勢必會毀掉湖岸邊的田地,對村民來說,相當于斷絕了他們以后的生活來源,正不知所措之際,李木幾人又來搗亂,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把他們往死路上逼。所以村民反應過激一點也不奇怪。

要知道,這時代的百姓還沒有經過理學的馴化以及異族的屠殺,還沒有徹底改變成為順民、奴才,身上的血性還保留著,敢于反抗衙役十分正常,若是真的急了,殺官造反那是家常便飯,對此楚質頗有體會。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王朝更迭的時候,奪取天下的或者不是他們,但率先動亂起來的肯定是處于最底層、衣食不飽的貧窮百姓。

百姓揭竿而起有什么后果,楚質非常的清楚,自然不想親身經歷,當下連忙表態:“老人家莫要哭泣。開湖之時,太守就吩咐本官,田地乃是百姓之本。不可輕動,若是非動不可,一定要加以彌補。”

“今日本官來此,就是想了解清楚諸位在湖邊田地的情況,將其編著成冊,回衙之后報予太守,再酌情補償大家的損失。”楚質正容說道:“想必各位也聽說過了吧,杭州的太守就是名滿天下的范相公,他說過…舊示定會點現,絕對不會欺騙大家的。““范相公是誰啊,好像隱約聽說過。”

“不知道,應該是個大官吧。”

“官的話不能信,大官的話更加不可靠。”

村民竊竊私語。這些人大字不識幾個,不知道范仲淹很正常,可馮村正與幾個,村老卻不是尋常愚夫愚婦,深知范仲淹的名聲,聞言不由大喜,回頭瞪了眼胡亂說話的村民,但心中仍有疑慮,目光看向李木幾人。也不知道開湖稅錢

楚質立有所覺,上前兩步,義憤填膺說道:“至于這幾個小人,乃是縣衙之中的敗類、蛀蟲,前不久已被本官革職,趕出衙門,卻沒想他們居然如此膽大妄為,敢假借本官之名。實施這等敲詐勒索之事,尤為可恨,其罪當誅。”

借機痛罵了幾句,楚質才感覺舒服了些,繼續說道:“在此本官可以明確的告知諸位鄉親父老,范相公有言,此次開湖,無論如何困難。絕對不向百姓征納絲毫錢糧,大家放心,如果以后還有官吏來收什么開湖稅,你們盡管像剛,才那樣,將其亂棒趕出。”

輕輕笑了下,楚質說道:“毒看到縣衙向本官稟報,當然,如果還是信不過本官,也可以到州衙找范相公訴苦。”

“不敢,不敢,自然信得大人。”馮大柱人老,卻沒有糊涂,能分的清什么是虛情假意,什么是真心之語,當下連忙轉頭喝道:“都愣在那做什么,把手里那亂七八糟的物事放好,過來拜見,向縣尊、主管請罪。”

縣官不如現管,馮大柱的話十分管用,村民們連忙將手里的扁擔家伙擱放在角落,亂蓬蓬的過來行禮,雖是一場誤會,卻真的得罪了楚質。當然是滿面的不安。

如果換做其仙官員,遇到剛才的待遇,心里怎么也有幾分疙瘩的,畢竟從官員的角度來看,無論誰是誰非,村民們對抗官差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能饒恕的,然而楚質卻不這么看,因為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當暴力機關與百姓生沖突時,在一般情況下,有錯的絕對不是屬于弱勢群體的百姓。

要是連這點都不明白,談何為民做主,所以當百姓忐忑不安的來見禮時,楚質自然笑容如和煦春風,溫言勸慰起來。

“大人寬厚,真是小民之福。”馮大柱感激涕零,隨之連忙說道:“請大人到寒舍稍坐,容小民稟報村中田地情況。”

楚質含笑點頭,在百姓的簇擁下,向村內走去,待遇的轉變,讓他更加痛恨李木幾人的所作所為,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去了多少個村落招搖撞騙,楚質心中尋思,看到他們身上的衙役皂衣,感覺是那么的刺眼,當下冷聲吩咐道:“來人,把他們衣袍扒去,你們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將他們交由村中百姓看管就可。”

楚質言下之意是什么,只要腦子稍微靈活多轉兩圈都會明白,李木幾人可不是笨蛋,他們自然也清楚。落在幾個衙役手里,或許還會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手下留情,而那些百姓卻是經常被他們欺壓的苦主,滿肚子怨恨,如今有機會名正言順的報復回來,肯定是盡往死里下手了。

小人之心,總是把別人也想得那么陰暗,當幾個百姓走近時,根本沒露出什么表情,李木幾人卻覺得他們滿面不懷好意,頓時渾身打了個,哆嗦,慘叫道:“大人小人冤枉啊,我們不是自作主張要來這里的,而是奉令行事

“奉令行事,本官與劉主簿就在這里,你奉誰的令。”楚質冷笑了下,按照定律,壞人總是不會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所以他根本不理會李木的哀嚎,舉步就向村里走去。

就在衣袍被扯去的一瞬間,李木忍不住心中的恐怕,嚎啕叫道:“是李大人,李縣尉讓我們來的。”

楚質心中忽動,又轉過身來,盯住李木看了片刻,皺了下眉頭,說道:“劉主薄,你且與馮村正先行一步,待本官處理些許瑣事再來。”

見到事情涉及到另個一位官員,馮大柱等人自然十分的識趣,帶著村民們走了,這種事情還是少關心為妙,而劉仁之臉色微變,輕聲說道:“大人莫要聽他一面之詞,況且小人之言不可輕信。”

“本官明白。”楚質點頭說道:“你去忙吧,把村里田地情況了解清楚,記錄在案,回去之后還須向太守匯報,不可疏忽。”

劉仁之心中暗嘆,抬頭望了眼李木,轉身緩步而去。

“劉主緣的話你都聽到了吧。”轉著李木走了兩圈,楚冷淡淡說道:“一面之詞,不能輕信,若是你沒有證據表明自己不是在撒謊,那誣陷上官,罪加一等,定當配邊疆,刺字充軍。”

“證據。”李木喃喃自語。想了片刻,低聲說道:“李縣他約我到城中的一間廢棄房屋,讓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旁邊根本沒有他人。”

“嗯,那他們幾個呢,當時是否在場?”楚質問道,看向李木的三個同伙,卻見他們連連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這回事。

“他說要保密,不讓我告訴他們。”李木沮喪說道,早知道就不那么守口如瓶,只要泄露幾句口風,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被動。

楚質不露聲色,繼續問道:“你們幾個打著縣衙的名義,除了這個,山村外,還去了哪些村子敲詐勒索。”

猶豫了下,李木小聲說道:“還有黃家村、連寨村。”

都是些靠近西湖,但是處于偏僻角落的村落,平時少有官吏前去,村民不知真假,的確容易上當受騙。

“很好,以縣衙之名蒙騙百姓。毀壞本官清譽,還誣告上官,數罪并罰,到底是充軍為奴,還是秋后斬,本官還需思量一下。

”楚冷淡然說道,緩緩轉身離去。

其他書友正在讀

新書日點擊榜


上一章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