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孤山游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孤山游記

第三百一十六章 孤山游記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然是外出游玩。那自然用不著前呼后擁的。兩人換了從后門里走了出來,并肩走在街上里面盡是一片濕潤呼的露水味道,好像是昨夜下了毛聳細雨。輕風撩起兩人的衣角,勾勒出這個清晨最優雅的

為了避免麻煩。楚質讓初兒換上男裝,只見她俏臉如同珠玉,眼眸如星,兩條細長的眉毛飄逸如飛,面孔俊美得幾乎難以形容,走在街上,格外的吸引旁人的目光,特別是懷春少女們的一顆芳心,也化成一縷縷情絲,纏繞在她的身上。

杭州作為東南第一州群,并不是浪得虛名而已,從人口經濟方面來說,雖遠遠不及東京汴梁,不過與其他路治省會相比,絕對有勝之而無不及,位于東部,銜接南北,直面西方,有港口里通外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路途商客不絕,且景色之美;得益于柳永的那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可謂天下皆知。

不過在北宋,杭州之中,最為出名的卻不是西湖與錢塘江大潮,而是一座孤山及一個隱士,孤山是山名,就在西湖北面旁邊,隱士名為林通,初聞這個名字的時候,楚質也不知道他是哪路神仙,好像有點印象,但一時半會卻想不起來。

然而,當旁人提到梅妻鶴子,及那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時,楚質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名字記不清楚,但是這詩及那個典故,楚質卻不敢忘記,畢竟當年最先接觸梅花古詩,就是以那山園小梅為案例的。而且也是從那時起才知道梅妻鶴子的故事,只不過時隔日久,林通的名字在課本上出現次數越少,自然有些淡

但是在宋朝,林透的名聲絕對不遜于任何人,就算是范仲淹也掩蓋不了他的風采,因為他是一個隱士,一個真正的隱士,自隱居西湖以來。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半步的隱士。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朝廷及文人士子對于隱士,總是報著一種莫名的心態,可能是以陶淵明為參照對象吧,覺得隱士必是有大才能,品德高尚之人,人們非常熱衷于與他們交往,特別是皇帝,如果聽聞有隱士的存在,必然會派人前去探視,同時賜予官職。

因為在世人的印象中,只有皇帝無道、政治昏庸的時刻,品德高尚的大賢,不愿意與之同流合污,才選擇歸隱山林,皇帝當然不愿意背負這蔣罵名,所以不管本身行為是否不端,卻要積極采取措施。

或者就是由于這個原因,歷朝歷代總不缺乏所謂的隱士高人,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沽名釣譽之徒,說是隱逸山林,不問世事,但是皇帝旨意一來,就興沖沖的跑去當官了。

這種人,深為士大夫們所恥,而林通卻不然,當宋真宗聽聞他的名聲后,賞賜粟帛不說,還想召其入仕,然而林通不為所動,婉言謝絕,表示自己的志向并不在功名富貴,而在于青山綠水之間。

屢召不仕,這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畢竟有些人也經常玩這套欲擒故縱的把戲,然而直到天圣六年,林通去逝,依然還是布衣白身,這時世人終于恍然醒悟,這才是真的隱士,各種美譽不要錢似的拼命往林通身上撒。

在位的宋仁宗剛之。也嗟嘆了番,賜下和靖先生值號。林通自此聲名大噪,無人不知。到了杭州的士子,如果不前去瞻仰下和靖先生墓,及邊上的鶴皋丘,那豈不是枉了此行,而楚身為錢塘知縣,更是不得不去,免得他人問起。卻回答不上來,丟人。

陽光和煦,微風吹拂,湖畔兩岸的垂柳被大自然梳理得像少女的秀,隨風飄動,婀娜多姿。或者是久違了這種溫煦天氣的緣故。西湖邊上游人往來不絕,見到楚質與初兒兩人并肩走來,無不駐足感嘆其俊美灑逸。

兩人本是牽手而地,但是現有許多人觀望,初兒心里有些羞澀,害怕有人看出端倪來。膩沒纖細的小手連忙掙脫楚質的掌握,神色靦腆的垂下頭來。

還好,在大庭廣眾之下,楚質也知道要注意影響,況且也沒有興致給人當猴看,立即微笑提議道:“初兒,此行到孤山還有二十余里地,要繞大半個西湖。不如我們乘舟而去吧,也可以借機飽覽西湖之

初兒自然沒有意見。楚質見狀,停下腳步,來到西湖邊上,伸手遙遙招呼了聲,不多時。一葉帶蓬扁舟緩緩駛來,停在岸邊,船家是位年輕小伙,見到楚質與初兒,也不禁眼睛一亮,暗暗喝彩兩人相貌非凡,不過卻沒忘記自家的活計,行了個肥喏,呵笑道:“兩位公子好風采,卻不知要去哪里?”

“前去孤山,怎么算錢?。楚質問道,先行一步蹬上了小舟甲板,然后伸出手,小心**將初兒攙了上來。

“一人三十錢。而兩位公子一起,那五十錢即可。”般家笑道。

“若是將你小船包下。那又該如何?”楚質問道,且不提作坊生意興隆,就是本身的俸祿,也夠他擠身于中產階層,自然不用小氣,如果不是不會撐船,楚質還想將小舟買下,單獨攜美游湖,你像我依的,那豈不是更加愜意。

“五百錢就行。”遇上大主顧了,年輕船家笑得越燦爛起來。

五百錢,只要搭載十七八個客人就能夠這個數,價錢看似便宜,船家像要吃虧,然而游湖人客人固然不少,但是吃這行飯的船家更多,競爭激烈,有時一天未必能載上十人,還不如包給大主顧合算。

腰纏萬貫,自然財大氣粗起來,楚質也沒討價還價。點頭同意,不過他也不是一擲千金的絡绔子弟,從懷里摸出一串錢,解開系錢的繩子,取下小半的量。也沒有細數,直接遞給船家,笑道:“這是定金,余下數額,返航時才與你。”

“那是自然船家遞過銅錢,估算了下,大概有百多二百的量小心翼翼的放入懷里貼身藏好,滿面笑容道:“且請兩位公子坐穩當,某家要起竿了。”

小舟有些簡陋,卻五臟俱全小巧的桌案上還擺放著壺具,旁邊還,一正用炭火煮著的陶扁。扁流邊卜熱與升騰,水霧彌漫燦※

“兩位公子,壺里的水采自虎跑泉,甘甜的很,大可放心飲用。

。或許是接待過許多富家公子、文人雅士,船家經驗豐富的提醒一句,隨之拿起長長的竹竿在岸邊一點小舟破開一道浪紋,輕快的向湖中駛去。

虎跑泉,位于杭州西南大慈寺旁,相傳是二虎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隨即涌出,有天下第三泉的美譽,其名楚質自然清楚,雖不知船家壺里煮的水是否真是從虎跑泉取出,但起碼也是一般的山泉水吧。

不過說實話,對于喝了十幾年自來水的楚質來說。不管是名山泉水,還是一般湖水井水,都是那么純天然,無污染的清洌甘美,沒有任何區別。

坐下之后,初兒分好杯盞,取了塊巾布為墊,伸出凝脂白玉般的皓腕,執起熱氣騰騰的陶壺,微微傾斜,用沸水將杯盞浸泡片刻,處理潔凈,又從兜袋里拿出一塊巴掌大小精細木盒,里面裝盛的是已經研磨成粉的茶團。

用小巧勺子均分了些茶沫入杯盞里,初兒動作優美的提起陶壺,一道銀白色的水柱自上而下,緩慢注入盞中。水花四溢,盞中沸水登時變成碧青之色,香氣縈繞,與初兒鄰近而坐,微香撲面而來,楚質鼻中聞到的卻不知是茶香還是少女**,熏人欲醉。

飲了幾杯熱茶,兩人體溫上升,也覺得窄小的船蓬內有些悶熱,且不利于欣賞湖中美景,干脆攜手來到船頭。此時驕陽當空斜照,湖上浮光躍金。雀鳥飛旋,啼聲嘹亮,湖面清碧,與天色相連,頗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味。

美景固然天成,然而兩人小別重逢,勝似新婚,有說不盡的柔情蜜意,哪里還有心情觀看什么景色,并肩背著船家貼身而坐,遼闊的湖中雖有船只穿梭而過,但隔得較過,有什么動作也不怕別人現。

過了十幾分鐘,在船家熟練的撐控下。小舟輕快的到達目的地,緩緩停靠在孤山角下小舟擱淺,與岸邊輕碰,震醒了一對鴛鴦。

楚質率先站起,握住初兒柔若如綿的手,微微將其拉了起來,回頭對船家說道:“我們上山游賞片刻,你且在此等候。”

“兩位公子請隨意。”船家笑道。

這年頭民心純樸,況且在錢塘地面上。楚質也不擔心船家拿錢跑了小心躍上岸邊,然后半扶半抱的把初兒招來,也不顧船家詫異的目光。牽著俏面生霞的佳人,舉步順著山道而去,片刻就消失在茂密的林間。

“真是可惜,兩個俊俏公子,居然是,那種關系。”船家感嘆不已,卻沒忘記取出楚質給的訂金,躲入船蓬內,細細輕數起來。

山林清幽,青翠茂密的林間總有一些鮮艷花朵點綴,入秋后的陽先,不再如夏日般刺眼灼熱,陽光穿透天空中棉絮般的卷云,再經過繁茂的葉片。篩落下來的只余下點點金光,山風吹來。青綠枝葉伴隨著縷縷清風淺淺搖曳,清涼宜人。

兩人走在山間小道路上,絲毫覺不出絲毫悶熱,特別是山間林深,曲徑通幽。道路縱橫,百千人進來,怕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正是天然幽會的好地點,這樣的好機會楚質當然不會放過,拉著初兒故意往林深靜處走去。

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陽光透過枝葉,灑落在初兒潤麗的臉上,些微的紅暈更增她的艷色,楚質忤然心動,一把抱住她的柔軟腰身,低下頭來,啜起兩片豐潤香唇,雙手滑向**的部位,惹得她的**一陣顫栗。像一片風中抖動的葉子。

只可惜地點不合適,楚質沒有露天為席的習慣,不知道纏綿了多久,他才戀戀不舍的抬起頭來,抱著初兒柔軟如綿的身子,順著原路返回,而此時的初兒全身的力氣似乎已經使完了,好像驕陽下的春雪,正在慢慢融化。軟綿綿的癱在楚質懷里,素白雙臂摟抱著他的脖頸,**挺拔的山峰隨著呼吸起伏不定,眸子里亮晶晶的,柔滑如水。

走了幾分鐘,看著楚質額上漸顯汗清,初兒從懷里取出一塊香氣繚繞的絲巾。為他輕柔抹拭,同時有些心疼的說道:“公子,放初兒下來吧。”

雖說美人身子輕柔如絮,但抱久了不僅下身有感覺而已,雙臂還是有點**的,而且楚質也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只是猶豫了下,立即悄然將她放下,才走了幾步,初兒卻扯住了楚質的衣袖,俏臉飛起一抹艷麗紅霞。

“怎么了?。楚質有些莫明其妙,在初兒吱語的暗示下,才恍然現了問題所在,一張俊臉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微紅起來。

楚質相貌本來就清秀俊逸,風度翩翩,一番打扮之后,衣冠楚楚,也越加瀟灑不凡起幕,而今長袍中間卻有一處高高頂起,像撐著一把雨傘。甚是不雅,連默念了好幾句冰心決,火氣消散,下身才慢慢恢復如初。楚質松了口氣,與初向目的地進。

來之前。楚質已經找人打聽清楚方向。順著山路一直走去,很快就來到了林通結廬而居的地方,房屋雖然簡樸,卻頗為清雅,旁邊就是林通墳墓所在,只是一片突起的小山丘,并無不凡之處,如果非要說有不同的的方。那就是墳墓邊上還有一處墳丘。

傳說之中,林通的才氣和品格情操高潔,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志士才人。他們或敬慕林通的詩名而來,或敬佩林通的情操而訪,林遁對這些人十分禮遇,因為隱居,他平時不是上山取藥、植梅,就是下湖釣魚。或訪友談詩,怕來了客人自己卻不在,就特地養了一只白鶴,取名鶴皋。

有客來訪,童子放鶴,懂事的鶴皋自會飛到西湖上空,孤山頂上,不停盤旋、鳴叫,尋找主人的蹤影,林遁聽見鶴唳,便知道家里來了客人,就立即返家接待來客,而林通去逝后,通靈的鶴皋也悲啼而亡,林家后人憐之。將其葬于林通之旁,這就是那小墳丘的來歷。上貓撲拿Q幣無彈窗

其他書友正在讀

新書日點擊榜


上一章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