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賊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連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海賊 >>大宋海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連弩

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連弩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疙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疙瘩 | 大宋海賊 
徐毅的時間很緊張,雞籠寨上下忙碌不停,調配首批前往淡水河的人員,各種物資的調配,船只的準備等等,幸好現在有了高旭、賈錢等人,要不光是這個事情就能把他和手下的那幫武夫們給忙暈頭,這種事情徐毅撒手不管,全部交給了其他人負責。

而他利用這幾天時間,一頭扎到了工坊區里面,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這里,自從楊文忠父子答應為他做事之后,父子三人便散開在這里的木匠中挑選了起來,因為前期的培養,雞籠寨現在擁有會木工手藝的人還真是不少,但制作弓弩不是一般的木匠活,粗手大腳的人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這種挑人的事情還是要楊文忠父子親自去做,別人是幫不上什么大忙的。

可這項工作一個一個的挑揀下去,耗費時間實在太多,于是徐毅干脆借用科考的方法,將雞籠寨會木匠手藝的人集中起來,又讓楊文忠出了幾個實際操作的試題,讓這些木匠根據他的要求制作出各種要求做的東西出來,然后標上名字,交到楊文忠這里審查,這樣便方便了許多,手藝活怎么樣,通過這些小東西一下便看出來了,一下便挑選出近百名合格的木匠,這些人便歸于楊文忠管理,雞籠寨正式成立了弓弩坊,功能完全類似朝廷軍器監的弓弩院。

光挑選出來工匠還不行,這些工匠都是半道出家。楊文忠地兩個兒子便成了他們的入門師傅,立即開始將一些制作弓弩的入門知識傳授給他們,比如如何選料,如何處理材料,如何進行拼接粘合,如何訓弓等等,這些事情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對于這種事情。徐毅就幫不上什么忙了,于是便命人在工坊區為他們建造起一個規模不小的工場,剩下的事情就讓他們父子去管理好了。

處理過這個事情之后,徐毅又跑到了鐵作里面。鐵作也同樣是一片忙碌之色,所有人正在秦胡子和雷通的指揮下,忙著建造一個規模相當不小的煉爐,這個煉爐和獨龍島的那個煉爐形制相似,但體積擴大了不少,一旦投產,所產地鋼水將遠超獨龍島的規模,而且他們還在附近正在建造數個熔爐,主要用來溶化鐵水鑄造所用。

徐毅雖然在這方面不算是內行,但還是多少能提出一些意見的。而且他的意見往往可以給秦胡子還有雷通等人提供一個全新地思路。所以他們一點也不敢小覷徐毅的意見,許多事情也都找徐毅主動商量,為了能出好鋼,徐毅也頗下功夫,整日呆在工地,為他們出謀劃策,權充一個顧問,但他從來不指手畫腳的越過秦胡子二人指揮實際的工作,多頭管理的危害他是知道的,所以即便他在這里呆著。基本也不影響他們二人的調度,讓雷通很是感激。

徐毅之所以這么做,更深一層的原因還是他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深,生怕說出來一些白話,鬧出什么烏龍笑話,那就實在丟人大了!

雖然他在建造煉爐方面沒有什么經驗,但對于設計一些補助的機械方面。他如果自認第二地話。絕對沒人敢稱第一,他倒是利用現有地技術設計出了不少補助的機械來。比如給爐內入料的斗車、搬運重物的門吊、各種組合滑輪手動葫蘆,提高進風效率的風扇等等,無論拿出一張什么東西的圖紙,都讓這些人大呼精妙,特別是像雷通這樣的大匠,許多東西當徐毅給他解釋之后,馬上都是一點既透,立即便了解了其中的奧妙所在,這些機械都可以大量減少人力消耗,而且為煉爐增加了送風的量,對于提高產量和質量都十分有用,很快連雷通也和秦胡子一樣,開始將徐毅視為天人,認為像這種精妙的機械,也只有半仙一般地徐毅才能想出來的。

可惜時間太緊,徐毅只能晝夜不停的繪圖,將他暫時能想起來的一些補助機械,先繪成圖,交給秦胡子雷通,這些東西畫起來簡單,想要造出來也不容易,只能放在以后讓他們慢慢制造,想要把這些煉爐和熔爐完全造好,并投入使用,恐怕沒有幾個月是完不成的,而且徐毅還讓他們分出一部分人手和精力,全力利用現有的那些小爐子,為即將前往淡水河那邊的事情,提供充足地工具保障,不能因為建造煉爐等事情,耽擱了這個當前首要地事情。

眼看各種前往淡水河的事情開始逐步到位,徐毅知道他也該啟程了,不過啟程之前地一個晚上,還是鬧出了一個關系到未來他們戰力的事情。

因為這里大部分人都很忙碌,徐毅沒事是不會干擾他們的,于是這些天他們大多都利用晚上吃飯的時候,聚在一起邊吃邊說,徐毅也通過吃飯的時間了解一下各方面的進度問題,適時的調配一下人手,漸漸的形成了一個慣例,一到吃飯大家都往議事廳跑,有事說事,沒事吃飯,而就在他們即將啟程之前最后一個晚上的時候,楊文忠說的事情引起了眾人的一場大討論。

楊文忠知道徐毅馬上要離開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他肯定是見不到徐毅了,于是便請示徐毅,弓弩坊一旦可以投產的時候,主要生產什么東西,就是這個問題,引起了眾人的討論,徐毅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于是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說要大批制弓,有人說要制弩。

說大批制弓的人意見是弓比弩造價要低,而且弓要比弩發射快,攜帶也要方便,所以應該大批制弓。

而說要大批制弩的人的意見是弩比弓精準。而且射程一般要超過普通地弓,所以應該制弩。

當然也有人支持兩者兼顧,弓弩同樣重要,總之問題一出,飯桌上便立即熱鬧了起來,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像這種爭論現在眾人早已習以為常了,他們早就知道。只要是你真心為伏波軍以后考慮的事情,不管你說的對與錯或者如何說,即便給徐毅拍桌子上板凳也不會惹惱徐毅的,所以他們漸漸的便都形成了踴躍發表意見的習慣。看起來有些亂,但徐毅卻知道他們是真心在為伏波軍以后打算,所以很樂意看著他們爭執,也趁機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還是打量造弓比較好,好的弓手一息可以連發兩到三箭,而弩連一箭都發不了,對敵地時候,面對大量敵方人員,弓要比弩在同樣的時間內發射的箭支數量遠超過弩,而且弓制作要比弩簡單。所以我認為應該多造弓才對!”楊再興善射。射藝絕對是千里挑一沒話說的,所以他是用弓地鐵桿擁護者,同意他的意見的人立即跟著點頭。

“你說的不對!雖然你說弓比弩快,但弓的射程威力不如弩,一般弓手絕對不能做到像你那樣的精準,而用弩則不同,普通弩手可以做到比普通弓手更為精準的發射,要是光射的快,卻射不到人的話,射的再快也是白搭。只會浪費箭支,沒有什么大用!別看弩造價要高一些,但卻有一箭算一箭,實際使用地時候不見得比不上弓,所以我覺得應該全部造弩!”別看高俊和楊再興是鐵桿弟兄,可在這個事情上卻絲毫不讓,于是支持他地人也立即點頭稱是。幫腔說話。

“你們兩個的意見都有所偏頗。我覺得二者并不矛盾,弓弩各有各的有點。各有各的長處,二者應該搭配使用才行,缺一不可,應該兩浙兼顧,都要有,而且都不能少!”高旭算是個文武全才,是個上馬能戰,下馬能寫的人,所以他有自己的看法。

類似這種爭執,像賈錢他們這些文人是沒有發言權的,只能聽一個人說之后,便跟著點頭,再聽一個人說,又跟著點頭,這會兒早已成了一些磕頭蟲了,覺得誰的話都說的有道理,所以別指望他們能提出點什么好的建議了。

看著眾人爭論不休,徐毅終于作出了總結,讓眾人安靜下來,聽聽他地意見,徐毅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說的似乎都有道理,但我覺得還是高旭的意見比較正確,弓的有點非常明顯,射速快,制作相對簡易,但缺點也同樣明顯,持弓的弓手必須要有相當大的膂力,而恰恰盾刀手也需要身強力壯的兵士,這便在選人地時候發生了矛盾,到底是將強壯之人用于盾刀手還是用在弓手方面就產生了問題,這是其一,宋軍便是一個很好了例子,他們之所以戰力不強,其中包含地原因我想便有這個因素,他們的弓手大多為老弱之兵,強壯地兵卒大多為長槍手或者盾刀手,想想看連弓都拉不滿的人,想要射到敵人,該是多么困難的事情呀!還有再興從小習武,也深知一個弓箭手培養出來需要多久的時間,大家知道,我們宋人大多都是從事農耕,從小很少有人接觸或者使用弓箭,短時間想要培養出大量合格的弓箭手難度很大,而胡人不同于我們宋人,他們自小便騎馬射箭,可以說各個都是射箭的好手,我們如果大量裝備弓箭的話,對上一般對手沒有問題,一旦有朝一日對上胡人的話,無疑等于是以弱擊強,我們會很吃虧的,所以大量配置弓手我認為不可取!不過你不必泄氣,我也不否認你的意見,咱們中間善射之人還是有一些的,這些人如果不用來做弓手的話,實在可惜,弓手肯定是要有的,而且也很重要!”徐毅首先闡述了弓的優劣,他以前可是個兵器迷,對于這方面的事情絕對不算外行,所以總結的頭頭是道,讓楊再興也覺得無可反駁,于是點頭稱是。

“關于弩的方面,剛才高俊也已經說的十分明白了,優勢就是培養弩手十分簡單,普通的士卒經過短時間訓練之后,便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弩手,而且不需要他們有超強的膂力。這是最大地優勢所在,而且好的機弩射程要遠于弓,威力也大一些,這同樣是一個優點,但弩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它的射速太慢,大家試想一下,一旦我們遇上大批騎兵蜂擁而至,單靠機弩。雖然可以殺傷部分對手,但在機弩的射程內,敵方騎兵全速沖擊的話,我們的弩手也至多只能發射兩輪箭支。對面便沖到了我們跟前,這個時候弩手豈不成了擺設了嗎?所以一般的弩是不適于對付大陣仗地,這便需要弓手來配合,利用弩的射程優勢和準頭的優勢第一輪盡量殺傷對方人員,然后弓手補充上去,用速度來盡量遲滯對手的沖擊,這樣地戰法我想才是最有效的戰法,所以我才會同意高旭的意見,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大家可有意見嗎?”

眾人紛紛搖頭,表示沒有意見。徐毅用眼角的目光留意了一下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文忠。看到他這會兒也在微微點頭,但似乎嘴角帶著一絲說不出來的微笑,便知道這個老家伙有話沒有說出來,心道我費了這么大勁就是想引你說話,你居然到現在還不肯發言,那我這番話豈不是白說了不成?不行,你不說我也要逼你說,到這個時候居然還藏著掖著,鄙視你呀!

“我們一直都在爭論,卻一直沒有見到楊師傅說話。其實這里最有發言權的應該還算是楊師傅了,現在聽我們爭論了半天,楊師傅卻一直沒有說話,我想楊師傅一定還有更高明的見解沒說吧!”徐毅微笑著對楊文忠說到。

不待楊文忠開口,雷通就不干了,他算是和老楊頭頂上了,馬上便開口罵道:“好你個老楊頭。到現在你還掖著藏著不肯露你的老底。你不說我來說好了,我老早就知道你老小子會做諸葛連弩了。這個家伙地厲害我們大家都知道,你別在這兒賣關子了,你不是到現在還不想給咱們這里出力吧!你要是敢說你不會地話,我現在就把你老小子掐死,丟去喂狗!”

楊文忠苦笑搖頭回道:“你這個該死的老雷頭呀!我的老底算是被你給賣光了,誰說我要藏著掖著了?我這不是還沒有來及說出來嗎?我要是不誠心給主公出力的話,你認為我會坐在這兒說話嗎?你這老狗再敢罵我的話,小心我用袖箭給你老小子屁股上再開一個窟窿,你試試,你試試?”

雷通眼睛一瞪道:“你敢!不就是你會做袖箭嘛!我怕你還不成?你小子別給我來陰的,我告訴你,我現在這把老骨頭可經不起你那袖箭了!”雖然他說話很沖,但明顯已經服軟了。

眾人跟著笑了一回,楊文忠才不再跟雷通斗嘴了,扭頭對徐毅說道:“老雷說的不錯,我確實會制諸葛連弩,這種弩乃是祖上傳下來,一直到了我這一代,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制作此種連弩的,因為此弩一旦使用,實在是有傷天和,而且此弩制作比起一般的弩要繁瑣,耗時很大,對于工匠的手藝要求還有制作耗費相當高,假如主公想要這種東西地話,我倒也愿意為主公制作一批,但我想懇請主公在使用的時候慎之又慎,萬不可對我宋人大開殺戒!”

徐毅聽完他的話之后,表情也立即嚴肅了下來,起身說道:“多謝楊師傅,請您放心,徐毅擁有此物,可以保證決不將它用于宋人身上!”

楊文忠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這種連弩其實自古早已有之,而大宋早年也曾有人制作過,但沒有大批使用,而且前人還曾經造出過多種連弩,一般一個箭匣可裝十支,每次發射一支的,也有裝二十支,每次發兩支的,甚至還有可連發五十支的連弩,但卻笨重了許多,可這種弩還存在一個問題,因為要靠臂力連續發射,所以在射程上比不上一般的弩或者弓,用于步軍可以,但不適于用于馬軍,用于防守時可見奇效,攻擊力不足,對付穿輕甲或者不穿甲胄地敵手還可以勝任,但對付起身穿重甲地敵軍的時候,便力不從心了,基本沒有什么效果,只能靠鋪天蓋地地連射,以期射到對方防護薄弱之處,才能有效,而且大批裝備連弩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箭支的供應將會壓力十分巨大,連弩還是特制的鐵箭,制作相當耗時。

所以即使造出這種連弩,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其它弓弩,而我還會一種三箭弩,此弩要靠腳踏上弦,一發三箭,威力很大,可以多少彌補一些普通弩機的缺點,再有一種便是神臂弩,此弩也是腳踏上弦,弩箭為專用鐵質箭,無論射程還是威力都十分強悍,可達三百步以外,最可貴的是此弩精準無比,好的射手可以輕松命中二百步外的敵人咽喉,甚是厲害,不過此弩重量很大,制作不易不說,而且需兩人攜帶,用于伏擊最佳,所以即便要組建弓弩軍,這些弓弩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徐毅聞聽大喜,雖然連弩射程有限,精度不高,但這并非是一個缺點,要的就是它超快的射速,在敵人進攻的時候密集發射,阻止對方的攻勢,大量殺傷對手,本來他認為諸葛連弩十支箭已經很厲害了,可沒有想到居然還有二十支和五十支裝的連弩,老天爺呀!這趕上后世的機槍了,這要是整出來一批的話,對方集體沖鋒殺過來的時候,同時發射,簡直就跟屠殺一般,真是能造出這么一批來,那他以后即便帶兵上陸,也沒有什么好怕的了!不過對于它的缺點徐毅也表示理解,一把靠臂力連續發射的弩,想要穿透力太強也不可能!但還是需要制造一批,配合其它弓弩一同使用。


上一章  |  大宋海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