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燃燒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第三百一十章不滅倭奴誓不還
“報告,川軍軍師師長李好人奉命報道!”
隨著這一聲多少聽起來有些萎靡不振的聲音響起,川軍師師長,名字多少有些透著古怪的李好人,站到了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鄭永的面前。
他大概三十來歲的模樣,人看起來有些瘦小,不過樣子倒精神得很。
在上海之戰中,軍也一樣參與到了慘烈的上海保衛戰之中。
其時師最先抵達戰場。
當時的川軍部隊裝備非常可憐。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
有的槍使用過久,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系著以防失落,武器之低劣,讓人無法想像。
日軍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師傷亡慘重,但士兵們誓與陣地共存亡,前仆后繼,毫無懼色。該師官兵英勇頑強鏖戰七晝夜,多次擊退日軍進攻。
但師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全師四千多人,這場仗打完后僅剩下六百余人。
還有向來名聲不好的軍閥楊森所部,在上海之戰中也拿出了家當和日本人玩命。其部團奉命收復失掉的陣地。
團長向文彬率部當夜惡戰,奪回了陣地,但全團官兵,營長只剩彭煥文一人,連排長非傷即死,無一幸免。排長剩下四個,士兵只剩一百二十余人。
川軍雖然裝備極差,武器沉重。士兵出征還多有攜帶油紙傘者,但其不屈地民族之魂,頑強的戰斗精神。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怔怔誓言,卻絕不遜色于任何一支軍隊!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后。和蔣介石歷來不和地四川省主席劉湘立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吁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
隨后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劉湘慷慨陳詞近二小時:
“抗戰,四川可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在飛回成都之后,即發布《告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巨大犧牲:
“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川軍各將領紛紛請纓抗戰。
九月,成都少城公園內人山人海、戰旗飄揚。四川省各界在歡送出川抗敵將士。
劉湘、鄧錫侯等將領紛紛講話,表示抗戰決心。
幾歲小學生也流著淚水上場致詞。四川大學師生贈送十六面“抗敵先鋒”錦旗和毛巾二千張,婦女會贈手巾二百五十打。
縱隊司令唐式遵此時一把推開麥克風,走向臺前激昂慷慨陳詞,吼聲響徹全場:
“此行決心為國雪恥,為民族爭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復,誓不回川!”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
這,就是唐式遵當著全體官兵發出的錚錚誓言。
唐式遵名聲也同樣不好,被人暗地里罵為“唐瘟豬”。
但此時的唐司令長官悲歌慷慨,大有易水送別之慨,
少城公園內數萬軍民淚如雨下,掌聲如雷。
無數熱血青年紛紛自發響應號召,拋妻別子,在白發蒼蒼老父母地送別下毅然踏上抗日戰場。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
日本軍隊精良的武器及其著名地“武士道”,的確是威震一時的。
但川軍中從將軍到一名普通士兵,無數人出川前都預立遺囑誓死報國。
當時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集團軍總司令的劉湘,已經重病在身。省政府秘書長鄧漢祥等人勸多病的劉湘不必親征,留在四川。劉湘慷慨激昂地說道:
“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茍安!”
帶病出征地劉湘,在抗戰前線吐血病發,于年月日在漢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遺囑,語不及私,全是激勉川軍將士的話: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這是什么樣地鐵血誓言?
“報告鄭司令長官,川軍第軍第師請求升旗!”
李好人大聲說道。
“同意!”
鄭永用力點了點頭。
“全體都有,集合,念誓詞,升軍旗!”李好人面向自己的部下,用盡了力氣吼道。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師的全體官兵們,齊聲的念出了劉湘臨終前的遺言。
這是一面與任何軍旗都不一樣的旗幟,它是白顏色的。
但這不是投降的白旗,絕不是!
在這面白色旗幟的正中,寫了一個大大的字:
“死!”
死!為川軍兄弟們踏出四川地那一步開始,他們就已經抱定了必死之心!
死!為了自己地國家和民族,慷慨赴死!
在旗幟的左邊寫著: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這面獨特地軍旗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了過來。
李好人面無表情地說道:
“這是我的父親在我出征前專門趕制了給我地,父親告訴我。如果倭寇一天沒有被趕走,我就一天不要回去,從父親給我旗幟之后。我們全家都當我已經死了。所以我就拿這面旗幟當成了我師之軍旗!”
“殺身成仁,慷慨死節!好川軍。好父親!”
那份感動從心底里不知不覺的冒出,鄭永用力點了點頭:
“從現在開始川軍要什么,只要我有,我就全部給你們。我會把你們拉到最艱苦,最慘烈的地方去送命。以成你川軍之節氣!”
“謝謝鄭司令長官!”
李好人還是那副萎靡不振地樣子,但現在他和他的川軍弟兄們。在那些軍官們地眼里卻已經完全變了樣子……需要人,你們來得正是時候啊。”
等升旗儀式結束,鄭永一邊吩咐安頓好師的川軍弟兄,一邊和李好人聊了幾句。
“是的,這點開赴之前上峰已經和我們說過了。”李好人認真地說道:“鄭司令長官威名遠震,屢創日軍,使倭寇喪膽,國人振奮,實司令為軍人楷模。國家棟梁。
前次常蘇之戰。重創日人十六師團并國崎支隊,是為抗戰以來我軍最大勝利。然為取得這樣的勝利第三戰區官兵前赴后繼,傷亡極大,軍人皆知。
上峰已經下令,優先補充第三戰區,我師和師是第一批抵達的,完全聽從司令調遣。我川軍雖然裝備不行,但早已抱定決死之心!”
“川人英勇!川軍可用!!川心壯烈!!!”
鄭永連著贊嘆了幾句:
“不光是你們這些當兵地,還有那些在大后方的川人,聽說他們地負擔也很重啊。”
“是的。”李好人沉默了下,說道:“我出川之前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田賦管理處長行經南潼道上的時候,在一處茅草房前歇腳休憩,問一個老農: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樣?
老農回答他說老天爺不作美,我們經常以苕藤菜葉和雜糧充饑。
那位處長又問:糧食不夠,還給國家納糧嗎?
老農繼續回答這位處長:我應繳的糧食都繳了,左鄰右舍都是這樣的!
你們自己都填不飽肚子,還有啥余糧繳公呢?
老農慨然說道:
軍隊去前方打仗,沒糧食就吃不飽,就是有條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勝仗,趕走倭寇,能過太平日子,我們老百姓暫時吃苕藤樹葉,也有想頭,比起日本人來搶我們好多了!”
邊上的軍官靜靜聽著,一聲不響。
四川人是勒緊了肚子在支援著前方的抗戰。
“還有那個班長叫屈濤,家里真的苦得很,就個老娘。”
指了指不遠處一個正在整理裝備的川軍班長,李好人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他老娘孤身一人無余糧交公,把陪伴自己地一只貓兒賣了買糧交公,還說我兒子在當兵和東洋人拼命呢,我老太婆沒有什么用,也只有這么一點本事了……”
鄭永點著了一根煙大口大口悶頭抽著,他現在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了。
他知道,在抗戰爆發后,戰時糧食奇缺,全川物價暴漲。萬般困苦艱難地情況下,四川百姓們仍加緊耕種、生產,支援前方。
抗戰軍隊的軍火槍械,穿地軍衣等,當時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繼夜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
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運船工,吼著悲壯的川江號子,積極運輸部隊、軍糧、難民和軍需、一切能夠用得上的民用物資。
到了抗戰中后期,國家財政困難萬分,軍費緊張,全川又掀獻金高潮。
“成都市各界民眾獻金救國大會”在少城公園內舉行募捐。從等官員到市民、商人、教師、川劇藝人等等,無不踴躍捐獻。
最催人淚下的情景出現了:
只見一長串衣不蔽體、瞎眼跛腳的乞丐,一個挽一個踉踉蹌蹌把乞討來的全部銅元、鎳幣,叮叮當當放進“救國獻金柜”里,然后蹣跚下臺。全場哭聲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