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于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么銀行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于銀行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么銀行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的巨債。
由于杠桿操作存在著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一般是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
所以就有一些聰明的投資者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O。比如,銀行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投資機構。投資機構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
其實所謂的CDO,不過是一些投資機構為了在金融市場上圈錢而出現的一種“空手套白狼”的炒作方式,由于有銀行承擔風險,這使得虛擬的數值越滾越大。當這種虛擬的數值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崩潰
從根本上說,這些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
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于把錢借給了窮人。其實則不然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后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于到了走投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這樣必然會導致房市崩潰
在楊國華融合的記憶中,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蕩。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一些經濟評論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圍,他們始終認為美國經濟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可楊國華知道,次貸危機產生的后果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范圍崩潰,而美國經濟也因此陷入衰退。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那些人的預期。
在后世的歷史上,全球那些銀行大鱷們為了阻止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貨幣市場流動性短缺,相繼注入大量現金。不僅如此,美聯儲還下調了貼現率。不過這些努力成效甚微,貨幣市場恢復緩慢。
除此之外,很多債券產品特別是資產支持證券相繼陷入低迷。造成這些的原因,主要是那些銀行大鱷們對信貸市場欠缺信心,他們擔心信貸市場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的影響。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美國經濟在次貸危機中受到的影響并不大。畢竟美國的經濟增長呈現出非常強勁的走勢。商業支出看起來很活躍;工資增長很穩定;拉低消費者支出的汽油價格正在下降。
但這些都是回光返照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美國迎來了房地產泡沫全球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危機……
破滅的房地產泡沫使美國經濟在8月份信貸市場出現動蕩之前就已經變得比較脆弱,信貸困境使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使得美國頻臨衰退的經濟雪上加霜,更大的問題的是,房價崩潰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產生消極的影響。
房價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后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由于美聯儲長期執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場脫離實體經濟太遠、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繼而造成金融動蕩,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
在美國歷時最長的經濟景氣結束后,網絡泡沫破滅、“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聯儲連續降息。此后雖連續17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1上調至5.25,美元仍處于長期的貶值階段。以通脹指標考察,美聯儲在經歷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也曾出現月度CPI漲幅略高的情況,2005年9月甚至達到4.7。美聯儲在加息上過于謹慎,應變遲緩,對于全球流動性過剩沒有做出及時處理,是此次金融動蕩的根源。
衍生品市場鏈條過長,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風險不斷放大。美國的次級抵押信貸本始于房屋的實際需求,但又被層層衍生成不同等級的資金提供者的投資品種。而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與客戶的還款能力相脫節,更多地基于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在房屋市場火爆時,銀行得到了高額利息收入,金融機構對房貸衍生品趨之若鶩。
一旦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則違約涌現,危機爆發。因鏈條過長,市場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管都變得相當困難;因中間環節多為“別人的錢”,局中人的風險意識相當淡薄。長鏈條固然廣泛分散了風險,但危機爆發后的共振效應更為慘烈。
由次貸危機引起的一系列動蕩,迫使許多信貸者紛紛破產。
在美國申請次級抵押的信貸者中,許多人甚至不知何為復利,亦不會計算未來按揭成本,但仍然興致勃勃申請了自己本無力償還的房貸,住進自己本無力購買的房屋。
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眾性癲狂永遠無法戰勝市場漲跌無常的鐵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會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創痛,首當其沖者正是誤入泡沫叢中的弱勢群體。
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免遭打擊。美國經濟為負增長,銀行倒閉數超過了前5年的總和,失業率達到十幾年來的最高點。
在楊國華看來,金融危機它的最大影響發生在歐美眾多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它的根源始終離不開該經濟體制的缺陷,
美國人乃至許多西方國家的人,長期以來消費過度,他們向往先享受再付出的生活。當他們遇到財政上困難的時候,他們才會去努力攢錢。另外,我覺得西方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嚴重,雖說有政府的福利保障系統,那些窮人不至于風餐露宿、流落街頭、衣不掩體的地步,但是對比著富人們那些大魚大肉,高床軟枕的奢侈生活,有誰不想生活過得更好?在利益的驅使下,加上眾多銀行所發放的貸款優惠政策,他們終于選擇了過著貸款的生活。這種貸款的金融體制其實風險是十分大的,一旦產生信用危機,就足以拖垮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這么多年來,美國的對外經濟表現為長期貿易逆差,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單”。而華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石油生產國居民則是儲蓄過度,長期貿易順差,積累起大量的美元儲備。這些美國經濟體外的美元儲備需要尋找對應的金融資產來投資,這就為華爾街金融衍生品創造、美國本土資產價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礎。
九十年代后期,美國的金融業吸收著來自全球的資金不斷壯大,金融產業成為了一個大產業,吸納大量的就業,產生大量的產值。但是,虛擬經濟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必定演變成一種虛幻經濟。如果將華爾街的金融產業視作一臺巨大的晝夜不停運作的“機器”,它一方面吸納全球金融資源,同時通過其“生產”變成全球各地一個個投融資項目,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用資本在生產中獲得的收益回報給全球投資者。如此循環,華爾街的金融產業是沒有問題的。或者,這些金融產品的創造立足美國本土的實體經濟,能促使美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那么危機出現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
然而,由于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周期已經進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資機會,而且美國已經將大量的制造業轉移到國外,通過制造業信息化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機會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吸納融資。
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金融資產的供應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發展作為支撐,如同用紙包裝著水庫一樣。
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投資異軍突起,這應該算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房地產的銷售對象主要是美國中下收入階層。
在美國制造業轉移的情況下,中下階層的收入難以提高,在金融資產泡沫推動下的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升,最終把他們逼到破產的地步,引發了世界性債務危機。因此,這次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只是放大了“次貸”危機,將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
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席卷全球,影響之深,世所罕見楊國華認為,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經越來加深了,而且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全球資金流動變得越來越緊密了。美國作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跨國企業的脈絡滲透到不同的國家,所以在這次危機置身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
華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出口國,也是受次貸危機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華國經濟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
由于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華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于華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于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
最后,次貸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華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華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
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元勢必變質,屆時,華國的外匯儲備將會蒙受10—20的損失。也即是說,如果華國不減持美元儲備的話,在三年后,華國將遭受數千億美元的損失。
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華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華國尋找避風港,同時也將加劇華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十年前,華中、國由于資本管制,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相對封閉,躲過亞洲金融危機,但市場目前在擔心,如果此次次級債問題最終演變為一場危機,華國還能否獨善其身,危機又會循著怎樣的途徑滲入?
次級債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內地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介入還不多,加上資本項目尚未全部開放,內地股市、債市、匯市等與全球市場還未能完全同步,
“國華,你認為我國是否能抵制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
楊國華搖搖頭說道:“很難不過早點做一些防范措施,避免一些損失還是可以的。”
楊國華認為金融市場的走勢依賴于投資者信心的變化,而信心則難以受到阻礙和控制。
他認為從亞洲地區目前情況來看,發生1997年那樣的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但絕不是說,這個地區就與其他市場絕緣,亞洲市場的資金流動和投資者情緒無法獨立于美歐市場。
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帶來的不僅是交易的有效和便捷,同樣危機的傳導也更便捷。在楊國華看來,受美國經濟次級債問題的影響,必然會對亞洲地區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市場開始預期美聯儲將開始降息,美元將更加走軟,但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恐慌造成的惜貸,流動性將開始抽緊。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研究報告,推高亞洲市場資產價格更多是靠國際資本的流入,而非國內流動性過剩。
當楊國華給父親打電話說這個事的時候,作為國務院副總理,楊大偉對此也緊張起來。畢竟兒子的預測可是從來沒有錯過的。
要是美國那邊真的爆發次貸危機,那華國的經濟必然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對美國出口的企業,他們極有可能會陷入危機。
“國華,如果真如你所預測的發展,你認為該怎么處理這些問題?”
楊國華說道:“首先第一個要做的減少對美元的持有量,現在我國的外匯超過三萬億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一,這是非常危險的。要是將來爆發次貸危機,那美元必會大跌,那時候,國家必會承受重大損失,也即是說,美國政府為了把風險轉嫁他國,必然會迫使美元大跌,而外匯儲備多的國家,必將替美國遭受的損失‘埋單’。加大其他貨幣的持有量,最好是把外幣換成黃金儲備。”
“這個問題我會總理及時反映的,不過想要減持對美元的持有量,可能會有些阻力,畢竟有很多人還是看好老美的。”
“爸,除了外匯儲備之外,那就是對金融機構的管制,受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必然是金融投資機構,這個時候,我們國家在未來的幾年必須陸續收縮對北美、歐洲等地區的投資,把投資中心轉移到亞洲、非洲等地區。這樣一來,可避免歐美等國帶來的損失。”
“國華,這個問題涉及到對外的政策,以我一人之力恐怕難以說服其他委員。”
“這就是你們內部的問題,我只負責提一些意見,采納不采納是你們內部的問題。”
“國華,如果爆發經濟危機,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
“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趨緩的雙重壓力,國內應采取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同時,應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采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免稅、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經濟的增長,使經濟仍然能夠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速,以緩解就業壓力。”
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上仍然保持緊縮態勢,但要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靈活調整,防止過度緊縮,可實行謹慎加息。”
當前的信貸控制在實質上已經提高了企業的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利率對經濟面的打擊可能會很大。
擴大政府投資。根據以往的經驗,出口的下降對國內的投資增速將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擴大政府投資的方式來對沖這部分的影響。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受雪災、地震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
“增加政府支出與補貼。繼續擴大社保和醫保的覆蓋面,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加大農業直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減免稅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有利于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包括取消利息稅、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免征基數、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
“抓住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貿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時要繼續堅持不懈促進節能減排。”
楊國華一口氣說了三大項處理措施,這些都是后世華國政府對經濟危機處理的一些有效方案,他不過是提前拿出來而已
“國華,你這可是對產業進行大范圍的調整啊涉及到方面的問題,中央未必會采納你的意見。”
楊國華笑著說道:“爸,我又沒說一定要政府采納我的意見,我只是給點建議你們而已決定權還是在你們手里。不過以我的估計,政府最后還得采納我的這些建議”
楊大偉在小本子上把楊國華的建議全部記下來。這些建議,他可是要拿到常委會上討論。
(由于前段時間更新不穩定,本來這本書上個月就該完結的,現在只能延長到這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