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回紇撤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天下 >>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回紇撤兵

第三百五十四章 回紇撤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高月 | 天下 
九原城下的回紇大帳中,數十名回紇高級將領濟濟一堂,飲酒作樂,他們已得到消息,大唐皇帝李隆基將親自來九原談判撤軍事宜,為表示談判的誠意,李隆基特地命人先送來一千擔羊酒和數千頭牛羊,作為對回紇人的犒賞。

大帳中燈火通明,狂笑聲不斷,一百多名被擄掠來的少女濃妝艷抹,被逼著陪他們飲酒作樂。

一名回紇將領摟著一名少女大笑道:“大唐的皇帝真他娘的賤,我們殺他的子民,搶他的女人,踏平他的城池,他居然還送酒來犒賞我們,簡直聞所未聞。”

另一名回紇將領咕嘟咕嘟喝了幾大口酒,一抹嘴角道:“這是唐朝皇帝不把他的子民當人看,既然要來求和,咱們就好好勒索他一筆,不枉跑這一躺。”

這時,葛勒可汗擺擺手笑道:“大家聽我說,這次談判,咱們要邊打邊談,吸取上次的教訓,不去招惹那些彪悍的黨項人,咱們就直接殺向關隴南部,那里都是漢人聚集區,那里更加富饒,女人更加漂亮,咱們好好搶他一票,把他們殺痛了,唐朝皇帝自然會讓步。”

大帳里頓時爆發出一片狂笑聲,就在這時,大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名回紇士兵急奔入帳,他臉上和身上都是暗褐色,那原本應該是血,但一路風塵仆仆,風吹日曬將他身上的血曬成一層外殼。

“可汗!”他一聲悲呼,大帳里依然笑聲不斷,但離他最近的幾個人都停了下來,驚訝地看著他,這種驚訝仿佛是一種迅速傳播的鏟在八萬關中大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長安,開赴朔方,盡管他恨不得插翅飛到朔方,將敢抗旨不遵的安思順千刀萬剮,但他也知道,他所帶的軍隊還是不足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尤其回紇有八萬大軍在九原一帶,如果他掉以輕心被回紇人偷襲抓住,那可就是千古奇恥了,李隆基到了慶州便駐足不行,等候河東軍和隴右軍趕來和他匯合。

李隆基雖然是簡服出巡,但他的排場一點都不減,慶州太守張遙為了迎駕,特地動員當地百余富戶捐錢二十萬貫,又征用了萬名民夫將一座破舊的隋煬帝行宮修葺一新,由于行宮周圍無樹,他們便從各地把樹拔來栽上,再用綾羅綢緞纏繞在樹上,使行宮看起來華麗無比,也使李隆基深感滿意。

而且太守張遙又從白馬縣找到了兩名千嬌百媚的少女來侍奉李隆基,這更拍準了李隆基的馬屁,使李隆基對他大加贊許,許諾將調他進京任重職。

正是這些細致入微的安排使李隆基沒有感到旅途之苦,反而有一種巡游之樂,不過很快,李隆基便高興不起來了。

三天后,西涼王李璿率四萬軍隊先抵達了慶州,李璿怕父皇責罵,一直沒有把哥舒翰抗旨不遵的消息傳給父皇,但現在他已經無法隱瞞了,李璿只得來到父皇面前跪下請罪。

如果說李璥還算是一個比較聰明的書人,盡管膽小,但至少他會用人,知道可以信任郭子儀,那么這個李璿就是一個十足的花花公子了,他容貌俊秀,風流倜儻,一直便受李隆基的寵愛,對他在外面放蕩不羈,屢屢惹是生非也睜只眼閉只眼,這樣便更加縱容了李璿,他才二十二歲,可惡名卻已整整傳了十年。

在長安李璿可以隨心所欲,無人敢管,可在隴右軍中,他卻劣根不改,屢屢觸犯軍規,令隴右軍上下不恥,因此這四萬隴右軍他帶得異常艱難,若不是長孫全緒及時趕到,替他穩住了軍心,他根本就無法將軍隊帶出河湟。

李璿心中惶惶不安,他將哥舒翰欺騙他之事,詳詳細細說了一遍,最后泣道:“兒臣經驗不足,過于相信哥舒翰,以至于被他所騙,他已率軍遁去大非川,兒臣心中惶恐,不知該如何告之父皇,請父皇降罪!”一直到這時,李隆基才得到了真實情報,他的兒子,西涼王李璿并沒有得到預定的七萬大軍,僅僅只得到了四萬軍,而其余軍隊全部被哥舒翰帶去了大非川。

這又是李隆基在短時間內所遭受的另一重大挫折,不僅安思順抗旨不尊,就連他一手提拔的嫡系大將哥舒翰也竟敢不理睬他的旨意,擅自將軍隊帶走了。

‘咔嚓!’一身,李隆基手中的筆被折成了兩段,他心中再一次燃燒起了滔天怒火,望著跪在地上的兒子,他恨不得一腳將這個沒用的兒子踢翻,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失去帝王的理智,他慢慢冷靜下來,問道:“朕只問你一句話,你為什么要隱瞞此事,直到今天才告訴朕?”李璿已經得到了長孫全緒的教授,他磕了一個頭,流淚道:“兒臣本想立即就告訴父皇,可我聽到安思順之事對父皇打擊很大,兒臣怕父皇再受不了哥舒翰這個打擊,所以不敢將此事告訴父皇,兒臣是出于一片孝心,望父皇明察!”李隆基長長出了口悶氣,事已至此,他也無可奈何了,總不能把自己兒子殺了吧!或許他真是體諒自己,想到這,李隆基將這份怒火壓在心中,但同時他心底也殺機迸發,他暗暗下定了決心,所有的節度使他一個都不饒,每一個節度使他都要堅決殺掉。

就在這時,門口有宦官稟報:“陛下,楊相國求見!”“命他進來。”

李隆基并不是一個人來朔方巡視,右相楊國忠和兵部尚書陳希烈也陪同他一起來朔方,其實楊國忠早就得到了哥舒翰抗旨不遵的消息,這件事早在李隆基決定巡視朔方之時,便已在長安傳得沸沸揚揚,但楊國忠沒有把此事告訴李隆基,他擔心李隆基抗不住打擊而一命嗚呼,那時李豫登基,就不會有他的好日子過了。

他剛剛聽說李璿來了,便知道事情要敗露,立刻急急慌慌跑來,一進門,他便仔細地上下打量李隆基,還好,似乎沒有舊病復發的樣子,也沒有失驚風發狂,他心中一松,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楊相國有什么事嗎?”李隆基見楊國忠面帶喜色,不由有些奇怪地問道。

楊國忠上前施禮道:“臣剛剛聽幾個黨項人說,有軍隊渡黃河而來,臣估計是榮王殿下率兵趕到了。”

“應該是他吧!朕算算時間,他也該到了。”

這個消息讓李隆基感到了一絲欣慰,他的臉色略有緩和,便問道:“你說的黨項人是朕要接見的那些黨項人嗎?”“正是!他們已經趕來,正在外面候見。”

李隆基點點頭,道:“可以召他們覲見。”

片刻,侍衛們領著幾名黨項人走進了行宮大殿,這幾名黨項人正是黨項大酋長拓跋雄和他的妻子,以及房當部酋長房當駱和他的兒子房當英義,他們因為在抵抗回紇入侵中立下了大功而被李隆基接見。

李隆基的行宮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數千名精銳羽林軍嚴密地護衛著行宮的每一個角落,戈戟鋒利,殺氣森森,行宮的大殿當然遠不如大明宮殿宇那種恢宏氣勢,但也頗為深擴,李隆基坐在高高的龍座上,顯得他威嚴而神秘,令四名黨項人不敢仰視,匍匐跪在地上。

拓跋雄顫聲道:“黨項部賤民拓跋雄叩見吾皇萬歲,祝陛下萬歲萬萬歲!”賤民是拓跋雄的卑稱,其實他的父親拓跋赤曾經出任過鹽州太守,但他本人沒有得到朝廷授官,只是一介平民。

李隆基見他們幾人身材雄壯,卑微懂禮,心中不由很有些好感,便笑道:“這次回紇南侵,多虧你們黨項人挺身而出,為朕分憂,為國解難,朕要好好重賞你們,你們自己說吧!想要什么?”幾個黨項人都沒有吭聲,這時,楊國忠在一旁笑道:“難得陛下有這么好的心情,讓你們自己挑賞賜,這可不是輕易能得到,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吧!”拓跋雄和房當駱暗暗交換了一個眼色,其實他們早就商量好了,這是他們黨項人的一次崛起的機會,一旦錯過,他們將是黨項部的罪人,房當駱更會說話,漢語說得更好,下面就由他來提議,他重重磕了一個頭道:“正如陛下所言,黨項人也是陛下的子民,當為陛下分憂,為大唐效力是我們的本分,黨項人不要任何賞賜,為了保衛大唐的邊疆,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黨項人愿為陛下之犬,替陛下鎮守關隴北大門,為陛下效命!”這幾句話說得極為漂亮,也頗具誘惑,讓李隆基怦然心動,他就是苦于朔方兵力不足,才使回紇能長驅直入,打得朔方軍閉門不出,如果要募兵,又費錢費糧,募得的兵也未必能打仗,而黨項人生性彪悍,又能騎善戰,更重要是,他們不需要自己一錢一糧,可以減輕已經負重不堪的朝廷軍費。

旁邊的楊國忠也心動不已,免費得一支軍隊,何樂而不為,他立刻低聲對李隆基建議道:“陛下,可以考慮!”李隆基又沉思了片刻,終于點了點頭,道:“今天右相國也在場,朕就和相國共同決定,可將宥、夏兩州的防御交給黨項人,朕任命拓跋部酋長為夏州都督,封連谷縣公;任命房當部酋長為宥州都督,封延恩縣公,準各建黨項軍六千人,受朔方節度府管轄。”

拓跋雄和房當駱心中狂喜不已,這樣一來,黨項人終于有建軍的機會了,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不像從前,僅僅只是部落民團,兵器盔甲皆有限制,而正式成為軍隊,黨項人便有發展壯大的機會。

他們幾人一起磕頭謝恩,“臣等謝陛下隴右,愿為大唐效犬馬之勞!”黨項人退了下去,李隆基心情頗好,哥舒翰帶來的陰影此時暫時在他心中消失了,他對楊國忠笑道:“其實朕也知道,準許黨項人建軍是對他們莫大的恩賜,這是一件重大事件,應該由政事堂先討論后才由朕來決定,不過朕考慮到關隴北部兵力空虛,招募士兵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正好可以利用黨項人的力量為朕抵御回紇南侵,所以這件事政事堂就不用再討論了,由朕來做主!”楊國忠連忙笑道:“臣非常贊同陛下的決定,這件事臣會給其他相國解釋,請陛下放心!”李隆基欣慰地點點頭,楊國忠這一點非常讓他滿意,不會用相權來對抗君權,能和李林甫一脈相承,這時,李隆基忽然又想起一事,便淡淡道:“安祿山遣子入京為質,這件事朕準了,但他想為子請為駙馬,朕需要再考慮考慮,你就替朕回一封信給他,命他盡快進京述職!”


上一章  |  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