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妖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二章 妖僧

第四百八十二章 妖僧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在拜托了林然幫忙尋找那位疑似是自己姨娘的婦人之后,張允文便準備離開調查院。

眼看就到了門口,張允文忽地回過頭來,向林然道:“呃,老林啊,我走的這些日子里有沒有什么大事發生啊?”

林然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將近段時間發生的大事說了出來。

在張允文離開洛陽的這段時間里,發生的最大的事情,莫過于青藏高原上的攻伐了。那欽陵在去年營救自己老爹失敗,祿東贊自盡于邊境之后,整個人的行事更加低調了。然而在今年的時候,這小子突然發狠,于一天夜里忽然出兵將吞彌家上下數百口盡數斬殺。而那吞彌家控制的軍隊在欽陵發難之后,竟然作壁上觀,沒有絲毫動靜。而在欽陵滅了吞彌家之后,這些軍隊齊齊投誠欽陵。一時間,欽陵實力大漲,取代吞彌家成為新貴族的代表,數十個小家族文峰歸附。其隱隱能與吐蕃的舊貴族勢力相抗衡。

勢力大漲之后,這欽陵便沒有消停。他的家族領地位于東面,距吐谷渾擱著幾個小家族,而且這幾個小家族都已經歸附于祿家的。于是,欽陵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派出小股騎兵,深入吐谷渾,劫掠吐谷渾的牛羊。這些騎兵往來如風,劫走東西之后,便立刻返回。拿下小部落根本沒辦法防御這些全副武裝的騎兵。而規模較大的部落,那些吐蕃騎兵又從不去打擾。

這樣下來,短短三個月,吐谷渾便損失了良馬近萬匹,牛羊不計其數。吐谷渾可汗也曾經組織過數千人的軍隊去圍剿這些吐蕃騎兵,可是,始終除之不盡。無奈之下的吐谷渾可汗只好將此事報告給李世民,請李世民來做主。

如今,那吐谷渾使臣還在驛館中呆著呢!

除開這欽陵劫掠吐谷渾之外,另外的大事恐怕就數西域諸事了。

郭孝恪是個十分好戰的家伙,他一直領著安西都護府的士卒在對外擴張。當初打了焉耆之后,唐軍和西突厥的軍隊對峙焉耆,結果沒有打起來,反倒和談起來。最終,焉耆換了一個國君,并向大唐納貢。可是,不到一年之后,這焉耆國君便暴病而亡。那新任的國君對于郭孝恪似乎不太感冒。而郭孝恪對于這新任國君同樣不滿意。

終于,郭孝恪以焉耆沒有按時上貢為借口,發兵攻擊焉耆。

而焉耆城四面環水,易守難攻。賞賜郭孝恪突襲,全憑作戰迅速,迅雷不及掩耳,而如今,這焉耆國君已然準備充分,所以,郭孝恪如今已經在焉耆城下呆了二十多天了。整個焉耆全境也就只有這焉耆城沒有被拿下來了。

以往大唐攻擊西域諸國的時候,那西突厥總會出點兵來湊湊熱鬧。然而,這次郭孝恪出兵焉耆,這西突厥卻是沒什么動靜。原因便是,西突厥又內亂了。

縱觀整個西突厥,肆葉護、統葉護時期國家統一,勢力強盛之外,其余時期,無論他們之前的隋朝,還是他們之后的唐朝,這西突厥隔三岔五便要來一次內亂,有時候,一場內亂往往持續數年。這種內亂嚴重削弱了西突厥的勢力,到高宗時期,蘇定方和阿史那社爾二人出兵徹底的滅亡了西突厥。

身陷內亂的西突厥自然沒有出兵干預郭孝恪在西域的行動。所以,那下這焉耆城乃是遲早之事。

對于西突厥內亂,李世民雖然發出了詔令,讓西突厥這個名義上的屬國止息干戈,不要內亂。可恐怕在李世民的心里,還巴不得這西突厥打得越亂越好。等到西突厥殺得精疲力竭的時候,大唐出兵,徹底替西突厥解決內亂,一勞永逸。

另外就是大唐東面的新羅百濟二國,在蘇定方的暗中推動之下,已經打了好幾場仗了,其中,萬人以上的大仗,亦有不少。每當這二國打完之后,都會去平壤向蘇定方告上對方一狀。蘇定方安撫了這個,又去安撫那個,充當調解員的角色。不過這個調解員非常的不稱職,暗地里煽風點火的事情沒有少做,當兩國前來請求蘇定方評判的時候,蘇定方就一個字,拖。一直拖到雙方發生大戰,這才出面調和一下雙方矛盾。

兩國之中,不乏高明之士,蘇定方的計劃很容易便被看穿。不過,此時的新羅百濟兩國,已經殺得如同敵讎一般,根本就沒有和解的可能了。既然在安東都護這兒得不到解決辦法,兩國便直接派出使臣,請求李世民前來仲裁。而李世民又將這仲裁的權力交給了蘇定方。

兩國頓時無語。

除了這幾個地方鬧的動靜稍微大點,其余像什么劍南道的土人造反,江南道的蠻人起兵之類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不過這些造反的,起兵的規模非常小,波及不到一個州縣,往往出動當地府兵便能平定之。況且這些人起兵的理由也多是因為一點小矛盾,像什么漢人侮辱了他們的神明,像什么漢人商隊壓低價格等等。

這些皆是四境邊疆發生的大事,而朝中的大事卻是沒多少,不外乎就是某位功臣去世了,某位京官又被貶了,說是哪位外地的地方官,調到長安來了。

聽著林然說了半天,張允文這才道:“哎呀,看來我們大唐還算是河清海晏,四境的戰事,想必很快就會平定下來的!”

林然點點頭:“是啊,如今大唐氣象,當真是蒸蒸日上啊!”

在聊了一通之后,張允文便要起身告辭。這時候,林然卻是拉住張允文的衣袖說道:“大人,還有一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唔,什么事?”張允文有些疑惑的說道,“直接說便是,我們之間還有什么可言不可言的!”

那林然四下望了一眼,低聲道:“大人,皇宮里面來了個天竺僧人,叫做什么那羅邇娑婆。這老和尚吹噓自己已經有兩百歲,懂得煉制長生不老之藥。如今,已經深得陛下信任,并著手在皇宮之中,煉制丹藥了!”

張允文一聽到這個消息,倏然而驚。在正史之上,王玄策在天竺大打一場,俘虜了一個叫做那羅邇娑婆的天竺和尚,并且帶回了長安,獻給李世民。李世民服用了這和尚煉制的丹藥過后,僅僅一年,便離開了人世。而那王玄策也因此受到牽連,終生沒有再入仕途一步。

所以,當只有我聽到天竺和尚受信于李世民的時候,張允文心頭猛的跳動了一下。

想也沒想,張允文便準備往皇宮走去。

林然卻是叫住了他:“大人可是要去皇宮?”

張允文深吸一口氣,點點頭:“不錯,我可不能看著陛下受奸人蒙蔽啊!”

林然卻是搖搖頭:“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慢慢來,不能急躁啊!前些日子,蕭瑀大人便是向陛下直言進諫,卻不被陛下采納。一氣之下,提出乞骸骨而歸,陛下竟然應允了!”

張允文被林然這么一提,也是一愣,隨即明白林然擔憂的是什么了。如今那天竺和尚正受李世民信任,若是自己冒然跑上去,說著和尚的壞話,定會引得李世民不悅。就算是要做忠臣、直臣,也要善于揣摩人心。況且有蕭瑀這個前車之鑒,張允文可不想冒冒失失的觸怒李世民。

沉默片刻之后,張允文對林然道:“老林啊,你好好說說這天竺和尚是怎么回事,他怎么會來大唐?”

林然道:“大人不知玄奘法師?”

張允文一聽這名字,心頭暗笑,不就是唐僧么,一千多年之后,這可是個人人皆知的大人物啊!當下點點頭:“知道,他不是去天竺求取佛經了么?”

林然道:“對,那玄奘法師也剛剛回到長安不久。而那位那羅邇娑婆便是和玄奘法師一道回長安的!”

張允文聽得這話,不由驚奇的說道:“玄奘法師乃是精通佛經的高僧,豈會與這妄稱長生的妖僧同路?”

“據說是玄奘法師在從天竺返回的時候,迷失了道路,遇到了這那羅邇娑婆。而這和尚聽說玄奘法師來自大唐,便死皮賴臉的跟著玄奘法師返回長安!”

張允文這才明白那天竺和尚為何出現在此處。

這時候,那林然長嘆一聲:“若是太史令傅奕大人仍然健在,定然能將這妖僧從陛下身邊趕走,可惜啊!”

張允文聽了這話,也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那傅奕乃是唐朝著名的學者,精通天文歷法,通曉儒道兩家,一直熱衷于反佛斗爭。對于后來的韓愈等人的反佛,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這樣吧,本官去找找袁天罡袁道長,看看能不能接道家之力,將這妖僧打壓下去!”張允文沉思片刻,說道。

“若是如此,那就再好不過了!下官跟隨陛下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見陛下如此熱衷于長生不老!”林然輕嘆一口氣,說道。

張允文出了調查院,便往那白云觀而去。而那林然,也開始安排人手調查那位疑似為張允文親人的婦人。

到達白云觀的時候,張允文忽地生出一些感慨來,自己可是好久沒有來過這兒來。當初為了成親之事,自己可是往這白云觀一跑再跑,如今已經沒什么可跑的了。

張允文和袁天罡的交情還是蠻不錯的,當初張允文為袁天罡建言道教之事,讓長安附近山上的道士紛紛出世,或是治病救人,或是超度亡靈,再時不時的搞些義診,讓道教的勢力在長安附近擴展的飛快。

然而,當張允文來到白云觀時,卻見這里香客寥寥,一些小道士正有氣無力的揮動著掃帚掃著地上的塵土。

張允文在自報家門,稟明來意之后,很快就被一名小道士引進了一處庭院之中,坐在一個干凈的房間里,說是在此稍候片刻,袁天罡即刻便道。

不多時,袁天罡果然來了。

這位老道士看起來和幾年前沒什么區別,仿佛是歲月的刀鋒難以在他的臉上刻畫出皺紋來。不過那頭花白的頭發已經完全白了。

“呵呵,袁道長,好久不見了!”張允文起身笑道。

那袁天罡和單手豎在胸口一揖:“稀客啊,張將軍竟然來到小觀,真是令小觀蓬蓽生輝啊!”

張允文哈哈一笑:“袁道長客氣了,來,請坐!”

“請!”

二人入座之后,便開始東拉西扯的聊了起來。

“唔,袁道長,我觀你這白云觀,香火不似以前興盛啊!”張允文望著門外空空如也,寂寂無聲的庭院,隨口說道。

袁天罡一聽張允文這般說,不由長嘆一口氣:“哎呀,這還不是那從天竺歸來的玄奘法師所為!老弟你不在長安,自然不知那日的盛況,老道可是看見了!整個長安城大街之上,擠滿了人,皆是圍觀那從天竺回來的玄奘法師。也不知擠掉了多少雙鞋,這些百姓才一睹那和尚的面容。而那慈恩寺,更是人山人海,那景象,實在是讓人……哎呀,老道竟然心生嫉妒,三清祖師在上,實在不該啊!”

聽了袁天罡這話,張允文不由莞爾一笑。這道佛兩家相爭之事,以后的日子還長著呢。

張允文笑道:“袁道長不必自責,道長也是心系道家之事,時刻想著將道教發揚光大,這才如此。三清祖師見道長一片赤忱之心,想必也不會怪罪的!”

那袁天罡閉上雙眼,默念了幾句《道德經,這才靜下心來。

“道長可知那那羅邇娑婆?”張允文在和袁天罡扯了一通之后,便開始切入到正題。

袁天罡點點頭:“那位從天竺來的和尚,貧道當然知曉!”

“此人以煉制長生不老丹藥為名,漸漸受信于陛下。在下可是不信這一套,無奈當面向陛下陳述,恐會引起陛下不滿!且蕭瑀蕭大人,已經因此而受牽連。所以,在下想接道長之名,將那妖僧趕出皇宮!”張允文盯著袁天罡,一字一句的說道。

袁天罡聽了這話,當下沉默起來。手中拂塵一揮,在身前轉了個圈,又搭回到臂彎之處。

見袁天罡面無表情,張允文繼續加油說道:“袁道長啊,那那羅邇娑婆與玄奘法師乃是同時道長安的。雖說兩人不是一路人,但是,在那些百姓眼中,這天竺僧人和玄奘法師同時佛門的領袖。若是道長能在道法修為之上贏過那那羅邇娑婆,想必這白云寺的香火也就不會那般稀松了!”

袁天罡睜開眼睛,看著張允文。雖然沒有點頭,但是張允文已經從這袁天罡眼中看到了一絲意動。他相信,只要自己再加上一把火,定能讓袁天罡決心。當下繼續說道:“若是道長能逐出那妖僧,又能煉制出能強身健體的丹藥來,豈不是會深得到陛下信任。有了陛下作為后盾,這道教發展不就是指日可待了么?”

袁天罡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那手中拂塵來回拂動數次,終于停在了臂彎之中:“好!貧道便助張將軍這一回!”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