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請尚公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五章 請尚公主

第三百三十五章 請尚公主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在使團抵達長安的前夕,那位先到長安的吐蕃人又去見了一面侯君集。

這次會面卻是在天然居中。

當張允文獲悉這一情況,不由愕然,難道他們還要光明正大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勾連在一起不成?

于是,張允文和林然躲在侯君集與那吐蕃人會面的房間隔壁,一邊喝茶,一邊偷聽那二人說話。

然而,聽了半天,只聽得二人所說的皆是廢話,或是說起長安風情,或是論起雪域景觀,或是暢談友誼,或是談論大唐時政。而張允文想要聽的吐蕃人來長安的目的,還有侯君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們是只字未提。

聽著隔壁傳來的不緊不慢的談話聲,張允文和林然只得默默的喝茶等待。

終于,待二人喚來小二結賬之后,那吐蕃人先行出門。到門口時,吐蕃人忽然轉過頭來,對侯君集道了一聲:“侯大將軍,拜托之事,還望盡力完成!”

侯君集默默不語,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一聽到這話,張允文心頭一動,看樣子不是二人有什么勾連,而是這吐蕃人在求侯君集辦什么事情。

得到這個消息,張允文思忖片刻,還是決定不忙著告訴李世民,等自己弄清楚了這吐蕃人所求之后,在告訴李世民不遲。

可是,這些吐蕃人到底想要什么呢,要拜托侯君集來幫忙?

忽然間,腦海中靈光一閃,吐蕃,貞觀年間,文成公主……

張允文猜測到了吐蕃所求之事,吐蕃所求的定是希望大唐能嫁一名公主過去。

一支馬隊慢慢的從南方行來。馬隊大約有三十多人,中間夾帶著兩輛馬車。車轍印很深,也不知馬車上裝載的是什么。馬背上騎士的打扮與漢人迥異。只見他們穿著厚厚的皮裘,皮裘從左肩上一直到右手腋下,卻是將整個右手露在外面。他們皮膚黝黑,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泛著油光。

一路行來,這支隊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沿途的路人紛紛駐足觀看。

“大相大人,這些漢人盯著我們看,好像就是在看什么熱鬧一樣!”一名高大的漢子湊到一名貌似中原文士的人面前,小聲嘀咕道。

“足倫,你是我吐蕃的勇士,如今怎可在漢人面前失了威風?挺起你的胸脯來,那些漢人要看,就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們吐蕃勇士的風采!”這位文士模樣的大相淡淡的說道,目光四下掃了一下人群,卻是視若不見。

這文士模樣的大相幾年也不過四五十歲的樣子,雙眉如刀,臉上始終掛著一股淡然,眼中不是閃過睿智的光芒。所謂的大相,卻是相當于大唐的丞相。算得上是贊普以下第一人。想不到這支使團竟然由大相來帶領。

那位叫足倫的吐蕃勇士聽了大相的話,頓時挺起胸脯來,目光不屑的看了看看沿途的路人。

然而隨著使團離長安越來越近,這足倫的不屑也漸漸消失,轉而成了驚愕、畏懼。尤其是他和那些第一次到達長安的吐蕃人,看著面前這高大巍峨,氣勢恢宏的長安城墻時,這種驚愕與畏懼達到了極點。

大相看著足倫等人垂頭喪氣的樣子,不由說道:“不要光看大唐強大,我們吐蕃也不差,自從贊普即位之后,東征西討,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就算是大唐,也不一定能打得過!我們應該為我們的軍隊感到驕傲!”

大相的話語明顯起來作用,只見這些原本垂頭喪氣的吐蕃人頓時提起精神來,大聲說道:“大相說得對,我吐蕃大軍百戰百勝!”

“再說了!”那大相有說道,“我們可是過來為贊普向大唐的皇帝求親的,以后大唐的公主將也會是我們贊普的妻子!”

此言剛落,那足倫便有些猶豫的問道:“可是,可是大唐會同意我們的求親么?”

大相輕哼一聲,目光倏然變冷。

旁邊的一位吐蕃人冷聲說道:“我吐蕃二十萬鐵騎已經開始集結,由不得大唐皇帝不答應!”

當吐蕃使團在長安城外說這些話的時候,張允文已經站在李世民面前,向其陳述天然居內的事情。末了,張允文說道:“微臣認為此事乃是吐蕃有求雨唐,恐陛下不同意,便派人以厚禮饋贈侯君集,讓其幫著說話!至于吐蕃所求之事,臣也猜測到一二!”

李世民聽得這話,先是松了一口氣,接著便疑惑的說道:“怎么?允文你知道那吐蕃所求之事?”

張允文笑道:“此為猜測,尚無根據!”

“是什么?”

“吐蕃定然是向我大唐求尚公主!”

“什么!”李世民一臉震驚,“吐蕃人欲我大唐宗室之女遠嫁吐蕃?允文你又如何猜測的?”

張允文道沉思片刻,說道:“吐蕃緊鄰吐谷渾,而吐谷渾便有我大唐公主嫁欲彼處,想來吐蕃定然十分了解的。在說了,吐蕃向大唐求親,非是求公主本身,而是那豐厚的嫁資!”

李世民聽了,卻是一笑:“允文此言過慮了吧,那吐蕃雖說遠離中原,民窮國饉,但還不至于貪圖我大唐之嫁資吧!”

張允文卻是沉著臉說道:“吐蕃之上,地勢高峻,氣候寒冷,除了被其稱之為‘青稞’之物外,無生五谷。至于紡織技藝、冶鐵技藝等諸般技藝,卻是一個也沒有。若是臣猜測正確,那吐蕃人的目的便是我大唐的作物種植之法,紡織冶鐵之術等關乎于民生之術!”

歷史上的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量的種子、技術工人、書籍,為吐蕃日后強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如藏人在長詩中記述的那樣:尊敬的文成公主,帶來手工藝五千種,打開了西藏工藝,繁榮昌盛的大門。尊敬的文成公主,帶來畜類五千種,給藏區Ru酪的豐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見李世民有些不在意的樣子,張允文接著補充道:“如今吐蕃人所用之武器,尚有石制、銅制,鐵制武器多是掠奪他國與私下買賣得來,若是讓吐蕃人掌握冶鐵、鑄鐵之術,則吐蕃人軍力將會上升不知一籌!到時候,從隴右至劍南,乃至整個西域,都將暴露在吐蕃人之鐵騎之下。憑陵而下,來去如風,何以能擋?”

李世民素來重視軍事,如今聽張允文這般一說,倏然而驚:“唔,允文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絕無半點虛言!”

李世民面色陰沉,好半天才到:“好了,允文啊,你暫且下去,此事朕自有決斷!”

張允文只好慢慢的退出了大殿。

“請吐蕃使臣上殿!”隨著一聲悠長而尖利的聲音響起,在那名大相的帶領下,三名吐蕃人昂首挺胸,步入大殿之中。

一入大殿之中,只見皇帝坐于正上方,文武分列,一桿桿大柱豎立,地面如鏡。一股莊嚴的氣息彌漫在大殿之中。

“番邦使臣祿東贊見過大唐皇帝陛下!”這位叫做祿東贊的大相右手撫胸,躬身行了一個禮節。

一聽到這個名字,張允文一愣,祿東贊,這不就是吐蕃大相么?吐蕃之所以興起,除了松贊干布這位有魄力的領導者之外,有著智者之稱的祿東贊在吐蕃興起的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嗯,而且好像上次吐蕃使團好像也是這位祿東贊做主使的吧!

想到這里,張允文頓時恍悟,難怪吐蕃人要找侯君集啊,上次他們已經勾搭過了。

李世民對著祿東贊和煦一笑:“大相這是第二次來長安了吧!上次來的時候,大相還不是大相,如今再來,已是吐蕃大相了!真是世事變化如潮啊!”

祿東贊微微一笑,舉止得體的回答道:“幾年過去了,皇帝陛下還是這般風姿偉儀,春秋鼎盛啊!”

李世民聽了這恭維話,心頭也是暗覺舒暢,龍顏大悅。

那祿東贊又道:“我等爬山涉水,千里迢迢的來到繁華的長安,為的就是拜見大唐的皇帝陛下,如今見到了皇帝,真是番臣的榮幸啊!”

“哈哈,大相太客氣了,貞觀八年的時候,吐蕃首次派出使團抵達長安,我兩國之間的友誼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如今,這種友誼已經持續了這么多年了!”李世民雖然愛聽恭維話,可是,見著祿東贊一再出言恭維,再加上張允文當初的那番言語,心頭警惕,口中便打起了官腔。

這祿東贊也是人精,見李世民如此,當下便將攜帶來的禮品獻上,又說了一大通官腔,直聽得張允文昏昏欲睡。

看著李世民、祿東贊還有不時插嘴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幾人在那里言笑晏晏,張允文不由輕嘆一聲,自己果然沒什么政治天賦人家,打個官腔都能說得這般熱烈。

說了片刻,那祿東贊說道:“皇帝陛下,吐蕃與吐谷渾接鄰而居,吐谷渾可汗之妻乃是大唐公主。我家贊普聞之,心頭向往,亦愿尚大唐公主為后,故才遣外臣來長安,向陛下請求,請尚公主!還望陛下能夠答應!我家贊普愿出百萬貫之財,以作聘禮!”

此言一出,除了李世民和張允文之外,滿座皆驚。

李世民心頭一動,望向張允文,只見后者正目光炯炯的盯著祿東贊,當下輕咳一聲,向眾大臣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只見魏征出列,躬身說道,“陛下,自太祖皇帝立朝以來,從未有遠嫁帝姬于外邦之事,如若陛下一開此例,則大唐四境酋長可汗,皆求尚帝姬,又當如何處置?故臣以為,此例絕不可開!”

魏征的話音一落,那祿東贊便笑道:“這位大人說大唐從未尚公主于外邦,那這吐谷渾又是如何回事啊?”

“吐谷渾可汗慕容順,留在長安為質其間,認識了公主,二人情投意合,本欲留在長安,孰料世事變幻,吐谷渾巨變,慕容順回國任汗位,帶走公主也是自然之舉,又有何怪!”魏征看了一眼那祿東贊,淡淡的說道。

祿東贊當即向魏征一禮:“多謝這位大人指教,呃,還不知大人名諱,外臣也好去拜訪一下!”

“老夫魏征,不過這拜訪之事休要再提!”魏征淡淡的說了一句,將祿東贊的的主意打回腹中。

“啊,原來大人便是聞名天下的魏大人!失敬失敬啊!”祿東贊一臉驚喜的對著魏征說道。

這時候,李世民輕咳一聲,那二人趕緊止住話頭。

“眾愛卿還有什么意見?”李世民再次問道。

這時候,張允文瞧見那祿東贊正隱秘的向侯君集使眼色。要不是自己一直注意這哪祿東贊,恐怕還真發現不了。

當祿東贊使了數次眼色之后,侯君集終于站出來,躬身向李世民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可行!”

一見侯君集出列,又聽他這般說話,李世民望向他的眼神,卻是變得耐人尋味了。

“若是陛下嫁公主于吐蕃,這大唐與吐蕃便是翁婿之國,如此下來,對于兩國皆有好處啊!”侯君集沒有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低頭說道。

李世民看著侯君集,沉默片刻,方才開口道:“侯愛卿,此言也倒是有些道理!唔,此事以后再議,容朕想想再說!”

此言一出,那祿東贊、侯君集、魏征等人只好退下。

這時候李世民又接著說道:“為討伐高昌,誰人為帥之事,眾愛卿商量了許久,也沒有得出結果來,前些日子,朕與藥師好好的商量了一下,現做出決定如下!”

眾大臣,尤其是那些武將一聽李世民這話,頓時激動起來,滿是期待的看著李世民。

“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左衛,兵出長安!令阿史那社爾為交河道行軍副總管,統領右衛,與侯君集合兵一處,共擊高昌……”

接下來便是一些其他武將的任命,如薛萬徹、執失思力。當然,除了左右衛這兩支唐軍主力之外,還有阿史那社爾和執失思力的突厥騎兵,以及一部分鐵勒騎兵,浩浩蕩蕩,共計十萬大軍,進攻高昌。

在出征武將的名錄之中,張允文果然聽見了蘇定方的名字。

被點到名字的武將面露微笑,,而沒有被點到名字的則是垂頭喪氣。

而這時,那退在角落邊的祿東贊看著侯君集,再看看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請到這兒來支持一下半江吧!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