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態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態度

第三百一十二章 態度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李世民所說的延后再議的時間的確延后得夠長。從上次朝會到現在過去了五日,李世民也沒有再次談及此事的意向。

此時,張允文關于軍制改革的建議已經寫好了。然而他卻是沒有呈上去。這卻是因為李世民的態度。他害怕李世民因為聽了李泰的話語,態度忽然來個轉變,到時候自己這奏章呈上去也沒什么用,倒不如先弄清楚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之后,再做決定。

為了弄清楚李世民的態度,張允文決定去趟皇宮,探探李世民的口風。

在一日訓練結束之后,看著這些大汗淋漓的皇子公主,張允文笑道:“呵呵,今日姐夫送你們灰皇宮吧!”

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張允文騎著馬,和幾名皇宮侍衛一道,慢慢的往皇宮行去。

“好了,你們各自回宮姐夫找你們父皇還有點事!”張允文一臉和煦的笑著說道。

走進太極宮時,一盞盞宮燈慢慢點燃,照亮了太極宮的每處角落。

張允文并不知道此時李世民身在何處,向宮娥一問才知道李世民正在太液池邊散步。

趕到太液池邊,便有兩名衛士將他攔了下來。張允文只好讓一名衛士去通報李世民一聲。

片刻之后,那名衛士回來說道:“張將軍,陛下喚你過去!”

張允文想那侍衛道了聲謝,然后慢慢的往太液池邊走去。走近太液池,只覺一陣混雜著水汽的涼風吹來,整個人都不由覺得精神一振。涼風吹動水畔柳樹,枝葉輕晃,飄搖婆娑。

借著四面掛著的盞盞宮燈,在一株柳樹之下,張允文便看見了李世民的身影。

慢慢走近,正要拱手行禮,背對著他的李世民好像是背后生了眼睛,輕聲道:“允文不要多禮,過來陪朕走走!”

說著當先邁步沿著鋪著卵石的小徑慢慢走著。張允文連忙兩步跟上,落在李世民身后一步的位置。

“允文啊,如今朕心頭擔憂著兩件事。第一便是這軍改之事,第二卻是太子的事!”李世民的話語中有著一絲疲憊,“這兩件事如鯁在喉,實在不快啊!”

張允文聞言,知道李世民還有后話,頓時默默不語,聽著李世民繼續說。

“泰兒說得對啊,這募兵之事,卻是弊端諸多,而以前的那份軍改方案,的確有些弊病。允文啊,你怎么看?哦,對了,你的那份新的軍改方案如何了?”

張允文微微笑了一下,說道:“微臣也認為魏王殿下說得有理!陛下戎馬半世,勢威天下何人能及,若是陛下因為這些弊病卻不進行改革,難道還要交與太子不成?”

李世民一聽,先是一愣,接著笑道:“允文啊,你倒是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不過此言在理!如今朕的一眾兒子戰場沒上過,連個人都沒有親手殺過,如何能壓得住那群驕兵悍將?”說道這里,李世民瞥了一眼張允文,仿佛就是在說,你就是那驕兵悍將中的一人。

張允文頓時一揖:“陛下所慮甚是!”

“不過給你這么一說,朕倒是堅定了軍改之心!唔,你且先說說你的那份新的方案,讓朕聽聽有何新意?”李世民摸了一下兩撇髭須,笑著說道。

張允文理了理思路,張口說道:“陛下,臣的新方案卻是將整個大唐軍事體制分做三塊。其一為守衛關中之軍,其二為守衛四境之軍,其三為駐守各地之軍。另外設立一處機構,專門負責整肅軍隊風紀,取名為憲兵。這第一,守衛關中之軍。此軍需選拔關中軍府銳士而成。臣初步估計為十萬大軍,皆為募兵,專司戰斗,拱衛京畿,戍守關中。第二,守衛四境之兵。此軍可以自愿原則而征召,專門駐守于四境邊界,守衛國土。這批征召的長征健兒,微臣估計至少需要三十萬人輪換衛戍。再加上吸納其他部族之兵以為仆從,足以抵擋四面來敵。第三,駐守各地之兵。此兵卻是府兵,乃是在現有的軍府之上,再行擴展,分道、州、縣三級立府兵,做維持地方秩序,做預備之兵來用!”

張允文才將這些話語一講完,李世民便皺眉說道:“將如今兵制三分,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不過允文你要募集的募兵竟然有四十萬之眾,且先不說能不能募集到這般多的士卒,但是這四十萬募兵的安置,便是一個巨大的開支啊!另外這四十萬人由誰來統領,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啊!”

張允文點點頭:“陛下此言倒是問道點子上了!這些問題便是此次軍改的核心問題。這要這些問題一解決,其余問題則可迎刃而解!嗯,這些解決方法那奏章上明寫著的呢,微臣在這兒粗粗提上一下便是。想必以陛下之睿智,定然是一點即通!”

“這四十萬人的安置問題,說穿了便是這些士卒家屬的安置問題。微臣以為,凡入募兵者,其家中可獲得田地若干,由戶部直接頒發田契,買賣無效,以安士卒之心。每年耕作,其租賃官牛可優先使用,且無需繳納費用。用這一系列的政策來吸引士卒成為募兵,呃,當然,主要是邊軍。若是陛下擔心田地不夠用,這也不必擔心。如今雖然土地兼并漸烈,但是還未到那種無立錐之地的地步。再說了,若是實在不夠用,陛下可遷這些募兵戶于州郡,在州郡之中廣開作坊,可吸納這些士卒家屬!”

“至于募兵統屬問題,微臣在分軍制之時,也將大唐現有機構分做兩塊。皇城北面由屯營兵、偵察營諸兵,合編為北衙,而皇城以南十二衛則是合編為南衙。北衙領關中駐軍,守衛關中,拱衛京畿,戍守長安。南衙領邊軍,輪流戍邊。地方軍府則有歸兵部直轄。當然,無論是中央軍、邊軍還是地方軍,所調動之時,亦需要陛下頒下的魚符、兵部”

“最后是將領問題,也就是魏王殿下擔心的將領手握重兵,孤懸在外,不遵號令的問題。微臣建議,于大唐四面各設立節度使一名,節度四面邊軍。節度使每三年更換一次,每年回京述職一次。不管有什么理由,皆需如此。十二衛大將軍將軍則是每兩年更換一次。若是有人膽敢不遵,則可調集憲兵逮捕之!”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張允文不由咂咂嘴,笑著道:“陛下似乎忘了一樣東西!”

李世民正聽得入神,聽見張允文這般說,當場問道:“什么東西?”

“大唐軍事學院!陛下,你將這大唐軍事學院給忘了!學院成立之初,有一個目的便是將這些畢業的學員充于各軍之中以為中級低級軍官。他們乃是陛下之門生,對陛下忠心耿耿,他們充于諸軍之中,擔任營正團副之類的職位,平素聽命與將軍,與敵作戰。一旦那將軍存有異心,這些學員會跟著他們么?”

聽了這段話,李世民不由連連頷首:“此言甚是,此言甚是啊!呵呵,允文,不知你的那封奏章帶了沒有?若是帶了,趕快給朕瞧瞧!”

見到李世民如此態度,張允文心頭也是微微歡喜,如此看來李世民并沒有放棄軍改的意思。當下說道:“呃,陛下,這個,那奏章現放于家中,明日散朝之后,再來呈于陛下!”

李世民沉吟片刻,微微點點頭:“好吧,明日朕召集幾位大臣來商議一下,讓他們看看你的奏章,也好拾漏補闕!“

張允文點點頭。眼見沒什么事情可以說了,張允文便提出告辭來。

然而李世民卻是沒有答應張允文的告辭請求,卻是望著湖面上倒映的宮燈漣漪,輕聲說道:“允文啊,你也覺得太子掌控不了這天下么?泰兒這般說,剛才你也這般說!”

張允文一聽見這話,頓時一驚,連忙請罪道:“非是微臣說太子壞話,實在是陛下英明神武,太子不及多矣。故才有此說法,還望陛下恕罪啊!”

李世民笑道:“朕非是怪罪允文,卻是在想這軍改以后,若由太子接手這個國家,將會是如何一番樣子!”

張允文當即便送上一句馬屁:“陛下深謀遠慮,考慮周全,實在是我等學習的楷模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看著張允文:“允文你倒是越來越會說話了!你且說說你對太子的看法!”

張允文心頭一跳,這些東西是能隨便說的么?當下小心道:“呃,微臣和太子沒有過多的接觸,對其也是不甚了解!所以也不知有何看法!”

李世民繼續盯著張允文:“那魏王呢?”

“呃,魏王性喜文,曾以微臣做過兩首歪詩便想讓微臣入其文館,可微臣乃是武將,對著這文事卻是一竅不通,所以當場拒絕了!從那以后,魏王也在沒有提及此事!”張允文沒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說起來自己和李泰之間的交往。

李世民沉默片刻,卻是看著湖面說道:“這湖水看起來平靜得很,誰知道下面會有什么波瀾,還是站在湖邊好哇!”

張允文一凜,李世民在暗示什么嗎?讓我不要去加入這已經緩緩拉開序幕的東宮爭奪?當下接著李世民的話頭說道:“呵呵,正是如此,站在陛下身邊,看著湖水映燈,弱柳依依,倒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拍拍張允文的肩膀:“天色已晚了,允文你還是早些回莫讓我家閨女擔心!”

說完,李世民大步離開,留下一身冷汗的張允文站在湖邊。

涼風一吹,張允文忽然覺得有些冷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