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奉旨成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奉旨成親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奉旨成親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李世民走后,一眾工匠圍了上來。

張允文和李世民的談話很小聲,他們沒有聽見二人說的是什么,但是看張允文的臉色,好像后者還是很滿意的。

“大人,陛下是如何說的?”

張允文看著這群工匠,他們的眼神中帶著強烈的渴望,那是一種希望能被人認可的的渴望。將李世民的決策輕聲說了出來,工匠們頓時一片沉默。

“其實陛下的決策是對的!”張允文拍拍陸大匠的肩膀,“陛下做的是全局考慮。明年對突厥戰爭,小炮已經夠了!再說了,陛下不是拿出內庫的錢私人贊助火炮了么?”

陸大匠顫抖的肩膀頓時止住,抬起頭,滿是激動的說道:“就是陛下拿出內庫的錢來支援我們,我們是在太激動了,簡直有些說不出話來!”

張允文面無表情的收回手掌:“陛下要的小炮主要是能夠大范圍的殺傷騎兵,你們對小炮的炮彈進行一下改進吧!哦,對了,以后那大炮叫做‘天威將軍炮’,小炮叫做‘征遠將軍炮’,你們可要記住了!”

眾工匠齊齊點頭。

“轟隆——”貞觀二年的第一聲春雷響徹天地。

行走在長安大道上的張允文抬起頭,望著陰沉的天際壓著的厚重的云彩,默默不言。低著頭,又一路往城外走去。

袁天罡結束了他在終南山的隱居,在將徒弟李淳風塞進太史局之后,自己又回到了白云觀。這尊大神的回來,使得漸漸沒落的白云觀又開始恢復了香火,再加之這段時間以來道家活動頻繁,許多隱居潛修的出名道士集體出現在長安附近,或是為權貴平民診治傷病,或是煉制丹藥,四下播善。所以白云觀的香火又開始興旺了。

這樣幾個月下來,道家在長安的聲望提高了不少。

此時的張允文正慢慢的走在前往白云觀的路上。他是去找袁天罡的。而找他的原因卻是要袁天罡幫著選個日子。

今日散了朝會,李世民又把張允文留了下來,當頭便道:“朕決定了,下個月,你必須和我家閨女成親!”

聽著這絲毫沒有商量余地的話,張允文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輕聲問道:“嗯,那個,襄城公主成親沒有?”襄城公主是汝南公主的姐姐。

“快了!昨日蕭仆射正式為他家蕭銳向我家襄城提親,朕已經答應。最遲本月底,他倆就會成親!”李世民笑道,一幅老懷大慰的樣子。

張允文的眼前頓時閃過襄城公主那文靜的身影和蕭銳有些年少輕狂的面孔,心頭不由微微嘆了一口氣。

有些事情注定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事情發生。

此時已經過了三月,行走在長安城外,卻依舊是料峭春寒,寒風掃蕩著城外官道上的一切,讓行走的張允文感到一絲寒冷。

回頭看了看身后的楊常楊石,卻是穿著薄薄的一層麻衣,隆起的肌肉清晰可見。難道我的體質下降了?張允文暗中想到。

“對了,老楊,你不是收了個徒弟么?怎么幾個月沒見人影?”覺得一路行走有些無聊,張允文沒話找話說。

“你說宋瀑那小子噢,從老子這兒學了本事之后,說是要去打遍關中河東,拍拍屁股便走人了,到現在我還不知那小子在哪兒呢?”楊常遺憾的說道,“其實那小子人還不錯,會拿出時間來陪老子喝酒,不像你張小子,忙得很!”

張允文“呵呵”笑了一笑,不再言語,免得這位楊常又拿自己說話。

不知不覺間,到了白云觀。只見一路香客絡繹,觀宇也煥然一新,比起上次和李宇前來的時候,簡直判若云泥。

走進白云觀,在正殿找到了袁天罡,此時的他真在為人占卜測字。

等到客人離開,張允文一屁股坐在袁天罡對面。

“貧道觀張大人面泛紅潤,頭上桃紅之氣沖頂而出,恐怕最近紅鸞星動,有大喜事發生啊!”袁天罡盯了一眼張允文,然后不經意的說道。

此言一出,那楊家父子頓時瞪圓了眼。而張允文則是笑道:“不管袁道長是看出來的還是聽出來的,我只是想問問,下個月可有什么好日子,順便再請我們尊敬的袁道長在好日子的那幾天前往敝府小住幾日!”

袁天罡從寬大的袖中伸出右手,掐指一算,一臉的仙風道骨。

“下個月的初五便是黃道吉日,宜嫁娶!大人可要抓緊啦!”

張允文笑了一笑,讓出位置來,以便后面的香客找這位袁天罡占卜算卦。

留在白云觀用了飯,一直呆到下午,張允文這才告辭離開。

于是,張允文和汝南公主的婚事定在了四月初五。

如今才三月上旬,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

然而,就是在這二十多天里,卻發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李世民的大女兒,皇室長公主襄城公主下嫁蕭瑀家的蕭銳。那一天是在三月二十二,風和日麗,一場盛大的婚禮在長安舉行。

張允文作為賓客有幸目睹了婚禮的過程,不由冷汗直冒。尤其是看到蕭銳涂脂抹粉,頭簪紅花時的樣子,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好在他本是小白臉,所以不太影響形象。可是想起不久后自己成婚也將是這個樣子,而自己可不是什么小白臉,張允文心頭一陣惡寒。

由于是長公主出嫁,所以皇室的嫁妝是非常豐盛的,足足有六十四擔。而皇室中的老人也來了個七七八八,給足了蕭家面子。

在熙熙的賓客中,張允文不經意的一轉眼,看見女賓那邊汝南正紅著臉坐著,四周圍著幾名少女或是少婦,她們掩嘴竊笑,似乎在取笑著汝南。而后者不時抬起頭,望向男賓這邊,看到張允文的身影,有赧然的垂下臻首,臉頰緋紅。

至于第二件事則是與張允文和調查院有關。

從去年臘月道今年二月中旬,天空中一直飄著雪,整個北國一片銀裝素裹。然而,調查院與草原上那些偽裝成商隊、獸醫、游方僧侶的調查院人員竟然徹底的失去了聯系。不要說鴿子,就連馬都沒有回來一匹,著實讓人擔憂。

開春之后,三月間,終于有消息傳來。鴿子是太原城飛過來的。消息上說草原大雪封路,雪深三尺,徹底的斷絕了與中原的聯系。莫說人員,就連鴿子也是窩在帳篷中瑟瑟發抖。所以才造成長達三個月的消息空白。

除了這則解釋原因的消息外,還有一個消息讓張允文振奮不已。一個叫做趙德言的漢人投效頡利,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很快得到頡利的信任。冬日大雪飄零之時,這趙德言卻是鼓動頡利加增賦稅,向鐵勒諸部和突利強行征收牛羊。此舉當然遭到部落的強烈反對。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相帥背叛頡利。此時趙德言又慫恿頡利派兵平亂。至于領軍之人,卻是頡利的侄子欲谷設。欲谷設將十萬騎討伐三部落,回紇酋長菩薩將五千騎,與戰于馬鬣山,大破之。欲谷設領殘部逃亡,菩薩追至天山,俘虜眾多突厥士卒。而薛延陀又破其四設,頡利不能制止。

自此之后,頡利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漸漸減小,突厥實力漸漸衰弱。而俘虜了眾多突厥人的回紇部,則開始漸漸的強盛起來。

對于此事,朝會上頓時議論紛紛,一些官員主張派出使臣前往回紇、薛延陀等部,冊封其首領為可汗,讓他們和頡利在草原上互相廝殺。不過當李世民問起派誰去,從哪邊去時,眾人無言以對。

而另一些官員則主張乘機領兵北伐突厥。卻被李世民以一句“未準備好”給駁回去了。

最終,李世民決定按兵不動,靜待草原局勢的變化。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決策是相當正確的。三月末的時候,幽州調查院傳來消息,突利可汗立牙帳于幽州北面。而奚族剩余部落及霫族、扶余等十余部落叛離突厥,投附大唐。李世民當即龍顏大悅,派出禮部官員前往安撫。

本來李世民欲饋大量物資財貨于諸部,然而長孫無忌、李大亮、魏征等人還有張允文皆是不同意,與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足足爭了兩日。最后,張允文通過李宇,長孫無忌通過長孫皇后,內廷外廷同時勸告,李世民終于收回決定,只贈送金銀,不送糧食衣帛等生活物資。

張允文記得,正是李世民對于依附的北方民族太過寬容,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游牧民族在得到唐朝給予的好處后,迅速壯大,最后又叛離大唐。

四月初,頡利斥責突利監管不力。而趙德言建言讓突利將兵討伐薛延陀、回紇諸部,頡利許之。

于是,突利只好領著大軍討伐薛延陀、回紇諸部。

而第三件事更是讓朝廷上下各級官吏焦頭爛額,自開春之后,積雪融化,灌溉農田之后,竟然連續一個月的紅日高照,天上未落下一滴雨來。而據太史局的官員觀測天象,報告李世民,說是今年關中將有旱情,著實讓李世民惶恐不已。他一面下詔大赦天下,一邊向上蒼求雨。詔書上寫道:“若使年谷豐稔,天下又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愿也,甘心無吝。”

幸運的是,詔書剛下不久,天空就飄起了小雨。雖然不大,而且過了一天之后就歇了下來,卻使得民心漸漸安定下來。而此時,張允文又建言掘井取水,以供飲用和澆灌。于是關中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挖出來的水井。而今年的春耕也因為水井的出現受到旱災的影響較小。

為此,李世民好好的褒獎了張允文一番,賞賜了大量的財物。

然而此時的張允文卻沒有受到褒獎后的喜悅,他正焦頭爛額的忙著籌備著四月初五的婚禮。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