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道教之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道教之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道教之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片刻之后,李淳風便端上茶來。張允文坐在幾案邊上,而其他幾人則是出了偏殿。

端起茶杯,這可是歷史名人泡的茶,可要好好的品嘗一番。只見茶杯里漂浮著一層茶沫,小心的用杯蓋刮到一邊,輕輕的抿了一口,一股植物的香氣傳來。

嗯,還不錯。

“這茶如何?”袁天罡笑問道。

“茶不錯,不過這加工茶葉的技術可就差了一些!”

袁天罡頓時驚奇的問道:“什么?難道允文還可以加工出更好的茶葉?”

張允文點點頭,粗略將后世的茶葉加工,主要是炒青,講了一遍,兩位道士頓時面面相覷,那茶葉真的可以這樣?

此時的茶葉加工,以蒸青為主,炒青這種方法還是明清以后才形成的。要不是前世的張允文有個嗜茶如命的老爺子,每日都要張允文泡上兩壺茶,然后坐在一架葡萄藤下,在午后的陽光中,慢慢的品嘗。如此人生,讓小時候的他羨慕不已,不過后來從軍,這飲茶的風雅之事,也就漸漸丟了。

輕輕的喝了一口,然后搖頭晃腦的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翼習習清風生。”

張允文直接將盧仝的這首詩中一碗到七碗吟誦出來。這是前世老爺子喝茶時最喜歡吟誦的詩,聽了多遍,如今倒背如流。

一聽到這幾句詩,那袁天罡和孫思邈二人同時雙眼圓睜,吃驚的看著張允文。

“哈哈,好詩好詩啊!”袁天罡當即撫掌道,“寥寥七碗,道盡茶中真味,一股仙靈之氣撲面而來,幾欲讓人展翅欲飛啊!”

“允文這幾句詩,深含我道家韻味,看來允文確是與我道家有緣啦!”孫思邈也在一旁說道。

我可不想當道士,還是自由自在的娶妻生子來得好!張允文心頭暗想道。

幾人又圍繞著茶談了半天,終于有些意味闌珊了,然后袁天罡問道:“不知張將軍前來見貧道有何貴干啊?”

張允文心頭頓時道:“終于談正事了,和這些文化人談個事情就是麻煩,也不知要繞多久才會繞到正題上去!”雖是如此,張允文還是恭敬的將想讓袁天罡出面為自家兩位哥哥主持婚嫁之事說了出來。畢竟是有求于人嘛!

聽到張允文的這個要求,袁天罡和孫思邈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后袁天罡開口道:“貧道與孫道兄本在終南山隱修悟道,說好少理世間之事!張將軍的要求,恐怕……”

后面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已經隱隱含有拒絕之意。然而張允文注意到袁天罡的言辭,是“少理世間之事”,而不是“不理世間之事”,也就是說,自己還有機會。

當下道:“若是袁道長愿意出來主持此事,在下愿獻黃金千兩作為白云觀的香火錢,另送上制茶之術一道!”

袁天罡孫思邈二人頓時眼睛一亮,尤其是聽到后面制茶之術一道。雖說不排除張允文胡說八道的可能性,但是,聽了剛才那首詩,皆知面前的這名這人茶藝造詣之高,遠超過二人。

沉吟半晌,袁天罡道:“既然張將軍許以如此條件,貧道安敢不從,不過依貧道看來,那黃金千兩就算了,張將軍只需要幫貧道解解惑,另附上制茶之術便是!”

張允文對于能省下黃金千兩也是非常高興的,當下道:“道長有什么事盡管說,在下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袁天罡和孫思邈二人沉默半晌,那袁天罡方才道:“張將軍可知道陛下頒布的裁汰天下僧尼道姑之令?”見張允文點點頭,袁天罡接著道,“此令一下,天下佛道二門盡皆受難。各道惟留道觀一座,廟宇一座,京師也不過各三座。而還俗者更是不計其數。不瞞張將軍,如今貧道棲身的這座道觀便是私自建立,未得到許可!”

張允文頓時奇怪的問道:“袁道長這樣說,在下又能做些什么呢?這可是陛下頒布的法令,誰人敢違背?”

袁天罡擺擺手:“張將軍什么也不用做,只要能為貧道提出些許建議便是!若將軍是我道家之人,如何應對此次危機?”

張允文笑道:“袁道長叫我允文便是!另外,你們為何不去找尋房相、杜尚書他們,偏偏來找我,要知道,在下可是武將,對于這類出謀劃策,分析問題之事,可不是那般的擅長!”

袁天罡笑了一下:“天下間誰不知道當年事變的前夕,允文在秦王面前的表現,那可是通過陛下之口,眾臣之口傳遍整個長安,甚至整個大唐了。加之此次張將軍在奚族的表現可謂是大智大勇,世人紛紛說允文乃是一名智將、儒將!所以貧道今日才情允文來出謀劃策!其實就算是允文不來,貧道也會去拜訪的!”

聽到袁天罡都這樣說了,張允文只好苦笑一聲,開始分析起中國歷史上的宗教和政治之間的關系。這個命題可是他自己想的,就像這次李世民的詔令,說小了便是限制佛道,說大了便是政治與宗教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入手,只有總結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政治宗教關系,然后才能找出應對之策。

這邊張允文費盡心思的冥思苦想,那邊袁天罡和孫思邈卻是在悠閑的喝著茶。

半晌之后,張允文輕咳一聲,提醒袁天罡、孫思邈二人!

二人放下茶杯,嘻嘻一笑,望著張允文:“允文真是厲害,這么快就想出頭緒來了!”

“呃,不知有沒有吃的,我餓了!”

“唔,味道真是不錯!有股松子的味道,加了松子的吧!”張允文一遍吃著一塊糕點,一邊說道,“對了,給我的同伴送吃的沒有,估計他們也餓了!”

送來食物的李淳風頓時道:“嗯,已經送了,他們在就叫餓了,然后我們重新煮了一鍋麥飯!”

張允文點點頭,三下兩下將糕點塞進嘴中:“袁道長、孫道長,還有李道長,其實這件事說難也不難!”

三人的目光頓時集中在張允文身上。

“咳咳……”張允文清清嗓子說道,“如今的大唐,終究是朝廷的大唐,你們若是想要發展道教,就需要親近朝廷,為朝廷出力,而不是這般閑云野鶴的在外面漂泊著,還和朝廷搶人口和貢賦!”

張允文話音剛落,那袁天罡便疑惑的道:“什么和朝廷搶人口貢賦啊?我們不過是一群道士,哪里會和朝廷搶人口貢賦!”

然而站在旁邊的李淳風聽到此言,卻是一愣。

張允文解釋道:“你道是歷史上的那個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二人滅佛所為何事?便是為了這人口賦稅!太多的人加入道門沙門,遁離世俗,會造成一個國家勞動人口的缺失,從而導致賦稅、兵役的流失,這對于任何一位君主而言,都是不能使其發生的!所以陛下會下令裁汰天下僧侶道士。”

“可是,若是道門拿出自己的心意,向陛下,向朝廷表明心跡,不會與朝廷爭利,而且對朝廷有用,那朝廷不就會容忍你們了么!”

袁天罡點點頭,手指頭輕輕的有節奏的敲擊幾案:“表明心跡倒是好辦,可是我們道門如何才能報效朝廷呢?”

“這個簡單!道門之中,有精于天象地理者,可入太史局,為朝廷觀察天象,勘測地理。有醫者可懸壺濟世,甚至入朝為官,那不就讓朝廷放心了么!至于結交權貴之類的事情,道門還是少做一些,搞不好會卷入什么政治風波里面!”

聽到這話,袁天罡不由有些猶豫的道:“難道允文要我們整個道門都投靠朝廷?”

張允文卻是避開這話題,徑直說道:“天下傳教,莫過于在上層貴胄之間傳教和在普通民眾之間傳教兩種!可是兩種傳教各有其利弊。像那在高層之中傳教,不易打開局面,而且那些貴胄喜怒無常,極難把握。而在民間中傳教,卻是為朝廷所忌,像你們道門,漢時便有太平道、五斗米道,前者席卷天下,后者割據一方,哪個朝廷中央會容忍這樣的局面存在?所以,你等若是要發展道門,一來需要結交權貴,然而又不可深交,尤其是不可卷入政治之中。二來則是親善百姓,勸道百姓向善,心向朝廷,這樣可以得到朝廷的扶持,那么,道門即可振興!”

張允文說完,屋內三人頓時陷入沉默之中。

張允文也不急,端起有些冷的茶水,就著一塊剩下的松糕,慢慢吃喝了起來。

等到他吃完一塊松糕,袁天罡這才起身向張允文一揖道:“多謝允文指點!不過這件事關系道門興衰,不是朝夕便可決定,恕貧道未能立刻定下來。至于允文所要求之事,貧道明日便隨允文下山!”

張允文回了一禮:“多謝袁道長!”

袁天罡對李淳風道:“天色已晚,淳風,待允文他們下去休息吧!”

李淳風在前面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張允文慢慢出了這間屋子。

在他身后,袁天罡和孫思邈還在議論著什么。

來到廂房,只聽見里面鼾聲如雷。張允文搖搖頭,對身邊的李淳風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房間,這里……唉!”他指了指房門。李淳風會意的道:“來,張將軍,這邊請!”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