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九十五章 論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論功

第九十五章 論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如今已是七月,離渭水盟約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其間,突厥頡利可汗上書獻馬三千匹,羊萬口,然而李世民卻是不受只要求突厥將在中原劫掠的人口盡數返送回來。同時征召出使突厥的溫彥博回朝。

這一切都和張允文無關。此時他正泡在工部的將作監里,和一群老匠探討新的冶鐵方法。因為張允文想要造出更好的武器,當然就要改良煉鐵的方法,煉出更加優質的鋼鐵,才能生產出更好的武器。

看著張允文畫在紙上的高爐,那名被稱為陸大匠的匠工眼中滿是驚奇:“嘖嘖,這不是豎爐嘛,想不到張公子連這個都會,當真厲害啊!”

張允文頓時有些疑惑:“唔,叫做豎爐?不是叫高爐嗎?”

陸大匠“呵呵”一笑:“高爐我不知道,但這個就是叫做豎爐!”

“那將作監有這個爐子沒有?”

“有一具!”

“噢,那帶我去看看!”

兩人來到這具豎爐邊,張允文頓時有些怔住了。看到這具豎爐張允文想起了前世自己小時候見過大煉鋼鐵時的土爐,就和這個樣子差不過吧。

繞著土爐轉了一圈又一圈,向這位將作監資深的陸大匠問清了這豎爐煉鋼時的每個步驟,結合前世煉鋼的新型技術,張允文心頭頓時了然,知道該如何改進煉鋼工藝。

第一個便是冶煉的燃料。如今大唐冶煉鋼鐵,仍舊木炭作為燃料,其燃燒率低,煉出來的是鐵,而不是鋼。

第二便是加料方法。后世冶煉鋼鐵,采用的是從高爐頂部加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于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而如今,加料之中沒有添加造渣用熔劑,至于從爐子下部風口處吹風,吹的還是冷風。

最后便是這高爐的材質結構。

張允文結合后世的冶煉方式,向陸大匠說了幾點,第一便是從焦炭,把煤燒成焦炭之后,加入豎爐中。第二便是澡風口處吹熱風進去。至于造渣用熔劑那東西,就是石灰石,到時候讓他們注意加進去便是。

然而陸大匠聞言,卻是皺眉說道,改進工藝需要工部侍郎同意,并查看效果之后,才能決定。

于是張允文便從將作監出來,一路向東宮走去。

沒走多遠,一名內侍急沖沖的跑到張允文面前:“哎喲,我的張將軍,總算找到你了!來來,跟我去顯德殿,陛下正到處找你!”

張允文頓時一愣,不是下了早朝了嘛,還要干什么?

來到顯德殿,李世民正坐在幾案后,對著書卷,似乎在沉思什么。

見張允文到來,李世民招呼道:“允文啊,過來過來!”

張允文上前一看,卻是一張白紙之上,寫著他自武德四年投效李世民以來,所參加過的戰役,建立的功勛。

而旁邊還有一疊紙,上面盡是各個功臣的功勞。

張允文頓時知曉,這次恐怕是要論功勞行賞賜了吧。

“嗯,允文啊,你看看,這是你的功勛,若有異議只管當面問我!”

接過紙張,只見上面寫道:“武德四年,參加虎牢關戰役,斷敵糧草,生擒張青特、竇建德。初步架設出情報網絡……”

一直敘述道如今。只見最后寫道:“掌握神雷配方,玄武門中功不可沒!現已交給朝廷!”

張允文頓時啞然失笑,對李世民道:“陛下,若是你想要那手雷,直接和我說上一聲便是,何必把它作為功勞加入其中!”

李世民頓時眉開眼笑:“應當的,應當的!”

忽然想起將作監之事,張允文便將這事和改進偵察營兵器的想法說了一下。

李世民聽完,沉吟片刻道:“既是如此,那朕便命令允文來執掌將作監,將你的想法實施一遍,讓朕看看效果!若是朕滿意則給你的偵察營單獨劃出一個部門來管后勤!”

面對這種任命張允文心中感激異常,于是道:“要不那手雷我也在將作監做了算了!”

李世民點點頭:“好,反正你已經做了,那就干脆讓你去做便是!嘿嘿,到時候朕要這手雷,你可要拿得出來!”

于是,張允文又暫時管理了將作監。

第二日早朝,全體文武到齊,諸位百官在場。

陳叔達站在階上,按著旨意上的名字誦唱下來。這是按功勞從大到小排列的。

先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李孝恭等人,分別封了國公,分了封邑。接下來便是李神通、李道玄、李道宗之類的宗親將領。他們很多已經是王爵,不能再封爵了,只得賞賜大筆金銀財帛。再接著便是諸如侯君集、段志玄、張允文之類的武將,封爵卻又是各自不同。張允文得封開國伯,食邑五百戶,封地卻是在并州太谷縣。

后來張允文回到家中,搬出一卷地圖,細細的找了半天,才在太原下面找到太谷縣。看看距離,恐怕騎馬都要花上數日。要知道太原乃是李淵的老家。當初的太原李氏便是太原的一支大族。此時太原被稱為“北都”,其政治地位和洛陽這個東都一樣。李世民將張允文的封邑放于此處,卻不知有何深意。

陳叔達念完名冊,李世民道:“朕敘述卿等勛賞也許有些地方并未恰當,卿等各自說一說自己的功勞吧。”

此言一落,殿中文武頓時議論開來,有些人說自己的功勞要高過某某,怎么還排在他后面去了,還有些人說自己一直在秦王府兢兢業業的做事,為什么還比不上那些從東宮和齊王府投效的人。反正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功勞被評定得太少!

淮安王李神通道:“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

李世民聽罷,卻笑道:“義旗初舉,叔父雖然是首先舉兵,但那也是為了為自己脫禍啊!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馀燼,叔父望風奔北。房杜二人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當然應居叔父之上!”說著李世民有些嚴肅的道,“叔父,你乃國之至親,朕怎么能因為這個讓你與功勛之臣同賞呢!”

李神通頓時面帶愧意的退下。

其余諸將則相互說道:“陛下公正無私,即使是淮安王也沒有徇私,我們怎么能不安分呢!”

于是眾將皆心悅誠服。

一場封爵論功的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這樣,長安城里出現了多個新的勛貴,他們和原本的那些勛貴一起,共同分享著這個偌大的帝國。

(第二卷結束了!馬上就到貞觀年間了,那段時間,正是豬腳一展身手的時候!)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