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當國第七百一十三章 外松內緊 往事今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錦衣當國 >>錦衣當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外松內緊 往事今昔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外松內緊 往事今昔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特別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特別白 | 錦衣當國 
萬歷十一年八月間,京師早晚已經有些涼意,錦衣衛的各項事宜越來越上軌道,王通要忙碌的事情也越來越少,自七月下半起,王通這邊派往天津衛的使者,和天津衛過來稟報的大小官吏在路上往來不斷。

天津衛虎威軍步隊、炮隊的訓練強度也是加大,保安軍的常備力量也是加強訓練,三江商行中專門為虎威軍服務的一干人員,開始清點府庫中的軍備積存,而虎威軍中的軍需也開始清點裝備,淘換次品。

三江匠坊又開始加班加點的忙碌,生產各色物品,幾個農莊的糧屯中開始屯糧,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

來到京師后,盡管公務繁忙,不過王通每日里訓練的時間還是不打折扣,七月下半開始,王通和親衛們的訓練也都是加量,好在是少年人健壯也熬得住。

楊思塵現在也有個差事,每天都是坐著馬車去京師西門外的一個莊子,在那莊子停留一會,問問莊子上的農活收成之類的事情,然后坐馬車回返。

王通如今也是京師一股勢力,自然這樣那樣的人在盯著,楊思塵盡管是個舉人身份,但大家都知道這舉人可是王通的幕僚師爺,算是謀主一樣的人物,這樣的人,以王通的身家,千頃地也能置辦給他,怎么卻去這個莊子關心這樣的瑣事,事情奇怪,卻看不出什么別的毛病,也就不再關注工

他們不知道的是,三江商行以及王通其他方面派到山西的人,來京師稟報,都是先夜里投宿這個莊子,然后第二日見楊思塵。

和天津衛往來的信使每曰進出,和山西那邊往來的,現在同樣也是如此了……

每日間例行稟報之后,楊思塵還有個別的任務,就是將大明官場上的規矩典故說給王通來聽,在錦衣衛衙門辦差這么久,王通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畢竟是這等事關天下的大衙門,千頭萬緒事情繁雜,必須要多多了解才行。

“徐階從內閣離開之后,就是在家經營家業,說來也是有趣,當年嚴嵩當政,天下間都說嚴嵩貪鄙,徐階則被士人稱頌,不過嚴嵩罷相之后的家業,甚至不如徐階告老后家業的四分之一……,當年,世宗皇帝修宮殿廟觀,嚴嵩上疏反對,因此失寵,而徐階則是讓其子徐璠擔任工部侍郎主持此事,修完之后,徐播就回到了松江,有人說,徐家就是在此工程中暴富。”

楊思塵端坐在那里,一邊將文卷分門別類,或者添加標注,一邊開口對王通說道,徐階逝去,宮中朝中給的評僑非常的高,王通自然也要有所了解。楊思塵自從被申時行劃清界限之后,人灑脫了很多很多,說這等典故也不會拘泥于官方的言論,頗有些典故橋段在。

“張居正清丈天下田畝,為的就是清查小民托庇投獻給大戶人家的田地,徐階在松江府,就算在整個南直隸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誰能得罪的起,四方投獻的土地甚多,而且這松江府本就是天下最富之地,這里一畝田地,足以抵得上北地幾畝,可走了不得的財源,投靠的人多,就算是豪強高門又怎么能豪強過徐家,被他家吞沒了不少,據說在隆慶年的時候,已經有四十多萬畝了……”

即便是王通見慣了金山銀海的角色,聽到這個數目也是乍舌,松江府四十多萬畝良田,或許松江府一地還沒有這么多的田地,但江南之地,何處不是良田,這些田地可都是生錢的寶庫,再加上徐家的功名,這些都是免稅,更走了不得。

“海瑞做應天巡撫,一到江南,四處控告徐家侵占田地的狀子就是涌來,海瑞這等事上從不含糊,開始讓徐家吐出侵占的田地,徐家吐了幾萬畝之后,海瑞還是不罷手,非要追查到底,結果徐家給了吏科給事中戴鳳翔黃金三萬兩,然后戴鳳翔彈劾海瑞,說他有謀殺妻妾的嫌疑,大人也知道,張居正能有那等地位,和徐階一直以來的安排提攜分不開,何況海瑞這人素無朋黨之念,讓海瑞在官場上,恐怕張居正自己也不安心,就接著這個機會讓海瑞在家為民,士林還有句話就是說徐階逐海瑞的,家居之罷相,能逐朝廷之風憲”頗為貼切,不過如今張居正病去,徐階也病去,在南京閑居的海瑞應該也到了起復的時候。“

“四十多萬畝,四十多萬畝,嘖嘖,好大的家業,好大的家業!”

王通在那里搖頭驚嘆道,楊思塵拿起一份文卷展開,放在書案上,笑著回答道:

“江南各府盡是這般豪門,都說魚米之鄉去那里做官是人間樂事,可這此年不是高門子弟,誰敢去江南做地方官,街上隨便走著一個人,沒準就和內閣中什么人物扯得上關系,根本得罪不起,衙門中的吏目師爺,都是當地豪門大族的家奴家仆,什么管不了,處處受制,這樣的官位,自然就是苦差事。”

這些典故,聽著頗為有趣,王通也不覺得枯燥,里里外外都說徐階是賢相,深切悼念,卻沒想到還有這般的隱密事,海瑞這個名字,那一世聽到的也不少,聽了幾句他又是問道:

“這三萬兩應該是隱密之極,這個怎么傳出來的?”

“南直隸一地,不知道多少人恨徐階入骨,肯定打聽的出來,加上學生又是申大人門下的清客,有些隱密事也是知道。”

“這樁事倒是可以編寫個戲文什么的,肯定有人愿意聽。”

王通說了這么一句,楊思塵笑著答應說道:

“這等事要編成戲文,恐怕宮里就不會讓演,說起這個,那幾個人寫的本子學生也看過,開始的時候還不錯,現在卻越發的村俗了,學生現在看的這個就是新拿來的本子,這個,你這不孝子,非得氣死為娘才甘心”這話和平日里有什么區別。”

聽到這個,王通卻是大笑,笑聲停歇后對楊思塵說道:

“咱們這個就是演給村俗之人看的,若是文縐縐的看不懂,那還有什么用處,楊先生你著相了,這些本子每次給本官送上來之后,我都讓人拿著給聽差的人讀,只找那些不識字沒見識的,聽不懂就發還回去重寫,如今聽楊先生你說村俗,本官看倒是差不多能用子。”

聽王通這么一打趣,楊思塵有點尷尬的笑了笑,開口說道:

“當年白居易每做一詩,都要給老媽讀,對方懂了,才算能發。”

“若是本官說,就直接說老婆子,說老摳,還真是一時聽不明白。”

說完之后,二人對視一眼,都是笑出聲來,楊思塵在邊上的案卷上抽出一本來,遞給王通說道:

“昨日里去得到的山西呈報,學生都已經整理出來,那邊已經查清了八成去往北地販運的貨物,有的不過是販賣鹽貨和布帛,但有幾家卻是販賣鐵器,甚至還有誆騙匠戶出去的,拖說一個鐵匠能換十匹馬,潞安那邊鐵匠多,這個據說是大生意。”

王通臉上的笑容散去,漸漸陰沉了起來,聽楊思塵說完,他冷笑了一聲說道:

“既然如此,也就不用擔心什么無辜的事情了,直管動手就是。”

楊思塵點點頭,拿著一張便箋,在上面寫上日期,然后遞給王通,王通掏出枚印章來蓋上,楊思塵又說道:

“下午消息就能傳出京師,快馬往來,五日后山西那邊就可以知道。”

蓋印、寫著日期的便箋,在楊思塵出京傳遞口信之后,還要將便箋拿回銷毀,主要是做個憑證,這也是王通這邊私下的規矩。

正說話間,聽到外面腳步聲響,有人站在門口通報道:

“老爺,山西那邊有事,呈報已經拿過來了。”

王通有過吩咐,山西那邊報到錦衣衛的文報,都要第一時間知會過來,經歷司負責處理文檔,侯真正是主持此事,有了文報馬上抄錄一份過來,有時候直接就是原件送來,消息的確是方便的很。

里面應了,外面的人方敢開門,楊思塵過去接了文報,王通拿過文報直接打開看了起來,開始神色輕松,看著看著,神色凝重起來,看到最后合上文卷,王通卻是滿臉喜色,從座位上站起來,來回走了幾步,興堊奮的很。

“正愁沒有緣由去山西,那邊就送上事來,真是老天保佑!!”

邊說邊把文卷遞給了楊思塵,楊思塵有些納悶的翻開,王通在那里笑著說道:

“那日張學顏在朝會上說九邊軍費,說宗室祿米,還真是巧,說到宗室祿米,太原府和大同府就鬧起來了,這等事,無非是宮中太監或者親信臣子前往查辦,除了本官去還能有誰……”,

說到這里頓了頓,又說道:

“旁人都覺得天家血脈如何的尊榮富貴,卻不知道這等人都到了搶糧才能活命的地步,可笑,可憐!!”()本文字由破曉更新團大愛丶婷婷提供謝榭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窮奇一彪,輪回,把盞龍血熱,沒看完,大成煉氣士,熙涵“吶存在”各位書友的打賞

手快·

有粉必回

互粉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有粉必回


上一章  |  錦衣當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