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界怎樣變幻,非洲基地都按部就班,實行著當初個基地的初衷。
和北京總公司研發是為了商業化,為了賺錢不同,非洲基地從事的所有研究,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來進行——那就是烏托邦計劃!
汪工站在高高的自動工廠上方天橋,俯瞰著他的地盤。
他當初來到非洲,是為了完成蕭墻交待給他的任務:用從德國得到的大型高精密車床作為母機,供應國內所需的大型高精密制造設備。
另一個任務,就是研制出十二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這兩個任務,早在兩年前他就已經圓滿完成。可是,他卻留了下來,并且將老伴也接了過來。一切,都是為了烏托邦計劃。
汪工所領導的是基地制造部門,這可是全基地最龐大的一個部門。
制造部門有粗加工、精加工、精細加工、特種加工等四個層級,每個層級的保密級別都不相同。最簡單的粗加工,工人人數最多,有四百多人。他們的行動非常自由,平時在基地外圍工廠上班,下班可以回家。精加工有一百多人,他們就只能住在廠區,不能回家。
精細加工和特種加工則實行的是高度保密措施,總共只有九十八人。
這么少的人,要想完成基地研發部門送來的各種超高精密度的樣品,難度非常大。全靠總部帶來的高精密度自動化生產線,才能做出研發部門滿意地樣品來。
在這個超高精密廠房里。實行的是和實驗室相同的無塵設計,每個工作人員,都穿著全副連套防塵服。雖然工廠里都有空調降溫,一天工作下來,還是感到很疲倦。
自動化生產線強調的不是批量生產能力,而是盡可能保證最高品質。
所以,雖然自動化生產線一共有三個廠房,數萬平米,但生產能力僅僅能夠完成研發部門的小規模試制。并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要。
產量不大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里所需要的大多數合金材料,都只能由基地自行制造!
基地建有一個小型的特種合金加工廠,通過從非洲各國購買原材料,自行小規模生產,產量也就能維持基地研發部門的試制。有些新配方材料,連特種合金廠也無法提供,全靠實驗室制備。不論從成本計算,還是數量上來說,都無法承擔大批量加工地要求。
在超高精密廠房相鄰不遠的地方,還有兩個特種加工車間。
那里加工的都是一些特種合金部件,或者是超大型的零部件。里面的制造設備,一些是總部購買以后,提供給他們的,更多的是根據加工需要。自行制造的加工設備。
汪工在天橋上看到他等待地一個部件加工完畢,從天橋上走了下來。
“小型火箭發動機總算完成了,我這就給設備項目組送過去。”他從工作人員手上接過一個兩尺來長的玻璃盒。里面有一個直徑相當于成人拳頭、三十工分長的火箭發動機。
在玻璃盒上,貼著一張標簽“集裝箱空間傳送動力發動機”。
汪工將玻璃盒夾在肋下,離開防護嚴密的加工廠,走進了一座七層樓高的基地辦公大樓。
這棟大樓并不高大,看起來外表也樸實無華。是基地的行政事務大樓。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員來來往往,看起來非常繁忙。
汪工拐彎走進右側的一條通道,推開了第二間房間地大門。
房間上寫著“休息間”。
他走進去。里面一個人也沒有,椅子都被擺放得整整齊齊,桌上還有一盆花。靠墻的位置,還有一臺飲水機、一臺咖啡機和一臺可樂機。
他推開會議室旁邊的一個小門,房間里靠墻放著一列衣柜。
汪工打開最靠里地一個衣柜,里面掛著幾件衣物。他將衣物掛鉤移往一旁,把一個掛鉤扭動了一百八十度,衣柜壁緩緩滑向一旁,露出了一個電梯平臺。
他走進去,關上電梯門,按動按鈕,電梯平穩地向下行。
在電梯門關上的時候,衣柜的掛鉤也翻轉一百八十度,重新回歸正常。衣柜門自動關上,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
基地的核心研究實驗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兩公里的地方。
為了建立這個核心地下研究機構,基地工程隊整整花了近十年地時間,一點點向下拓展,不斷加固。直到下挖至兩公里的地方,才轉而橫向掘進,并時刻進行固化處理,安裝液壓支撐臂。
工程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都轉入了地下,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外圍實驗室。而按照最終設計,他們將把所有地實驗室都轉移下來,并且會再向下掘進幾百米,建立一個小型工廠,囤積一批物資,用于在隱秘情況下的研制開發工作。
當初在執行烏托邦計劃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可能他們一生也看不到這個計劃實現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隱秘的條件下,堅持研究,成為他們考慮的首先項目。
汪工在兩年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
可現在,隨著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到來,并搭建起一套模擬顯示系統,大多數人卻發現了一絲光亮,似乎研究就要獲得突破性飛躍。
烏托邦計劃要進行許多大型的地面、空間試驗,以驗證相關研究成果。
以前,幾內亞比紹區區一百公里的國土縱深,他們根本無法在保證機密的情況下,進行試驗。很多測試。他們只能通過十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進行理論上的驗證。進展緩慢不說,數據地真實性,也很讓人懷疑。
但現在,他們終于可以在近乎實際的情況下,公然展開大規模試驗。
這樣,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擺上臺面。在一個只有他們存在的類真實世界里,肆無忌憚地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
想想吧。許多研
,就是因為需要進行大量注定必然失敗的試驗,造成費,才因為資金制約,使得研究只能蹣跚而行。可是他們,卻能夠在并不額外投入的情況下,沒日沒夜地展開各種近乎于真實的試驗,隨時驗證他們地想法。對研究方向進行調整、修正,這個研究進度,怎么可能不快?
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系統,超擬真世界的出現,讓他們的研究,一下提高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
并且,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系統強勁的計算能力。在數據回放、分析、輔助運算等等方面,都給予了科學家極大的幫助。
連汪工這樣,只想這位烏托邦計劃做出貢獻。并不奢望看到結果的人,都開始怦然心動起來。
也許,在他們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看到計劃實現的那一天!
研究人員地熱情,空前高漲!
汪工從電梯出來。沒有直接去動力部門,而是轉到了材料部門。
材料部門是僅次于制造部門的第二大研究機構。
他分成了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三個大項,每個大項下面。又細分了許多小組。像黑色金屬、合金、陶瓷、玻璃、塑料、碳與石墨材料等等,十多個小組。
蕭強當初覺得材料研究的耗資太大,在這方面走了一些彎路。然而材料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你的理論研究再出色,沒有合適的材料,根本無法作出符合預期要求的產品來。結果寰宇公司在很多時候,只能向國內的研究單位求援,尋求材料配方。
此后,他開始加強了在材料研究上地投入。
特別是烏托邦計劃,需要的材料都是從國際市場上購買不到的新型材料,這些材料國外都是對中國出口封鎖地,他們想買也買不到。
等到寰宇公司率先研制出十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材料研究開始發揮大作用。
各種基礎材料的物理研究,都有非常詳盡的數據。材料研究更多的是通過無數的試驗,以尋找最佳配方,或是將多種材料融合,制造出合乎要求地新材料。
超級計算機加快了這個實驗的進程。
蕭強通過奧斯丁,秘密調運過來的數十臺超級計算機,讓材料研究走上了正軌。這也間接使得其他研究部門大大受益,一個個能夠滿足他們基本要求地新材料、新配方的出現,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的材料選擇范圍。
但真正讓烏托邦計劃沖上快車道的,還是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的到來。
在所有研究部門中,材料部門對于新超級計算機的到來,舉雙手雙腳歡迎。
他們已經在十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中,嘗到了甜頭,新成果層出不窮地出現,他們怎么可能,不熱烈歡迎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到位?
瘋狂的材料部門,進行了一系列被其他部門笑稱為“大躍進”的大規模試驗。
各個小組,都利用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先后輸入不同的變量要求,同時進行一百個以上的誓言。如此海量的試驗,新的發現、新的配方,如雨后春筍,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
驗證模擬試驗結果的小組,全天二十四小時連軸轉。
他們將其他小組轉過來的,取得了成果的實驗,在現實條件下重現。有些重復性試驗,取得了和模擬試驗一樣的成果,有的居然還出現了超過模擬試驗的成績。
只有很少的驗證試驗,沒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寰宇公司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研究,已經有將近十年的運用經驗。
超擬真材料研究工程學,寰宇公司的內部應用軟件,其擬真程度非常之高。要是橫向比較的話,寰宇公司要是自認第二。其他任何公司,都沒有資格稱老大。
沒有取得成效地驗證試驗,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現有水平的缺陷,一些人們還沒有發現的特殊物理現象,制約了超擬真研究,完全等同于真實世界。
基地材料部門驗證小組,將失敗的實驗原始記錄和當初的模擬試驗紀錄,都傳回了寰宇公司總部應用軟件部門,供其進行分析。一些設計上的缺陷。會進行修改,但現有物理研究上的缺失,就不是他們能夠解決得了的。
即便如此,無數新配方、新材料的發現,也讓驗證小組叫苦不迭。
驗證小組地規模不斷擴大,還是跟不上新發現的速度。
最開心的,是那些急等新材料的研究部門。有些研究部門的關鍵研究,已經取得了理論上的突破。但手頭沒有合用的材料,一直眼巴巴地等著。
現在,他們一下子從以前只能在有限的幾種材料中,勉為其難地湊合,到現在,幾十上百種材料及相關數據擺在面前,讓他們挑花了眼。
于是,他們也終于可以在相關實驗中。采用各種不同材料地數據,來驗證他們的新研究成果。
這就是現代科技,一環扣一環。每一環的成果,都會引發鏈式反應。
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的出現,讓寰宇公司總部的研究部門、基地的烏托邦計劃研究機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車。一往無前地沖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并不斷將雙方地差距拉大、拉大……
汪工找到了材料部門的負責人,前蘇聯的一個著名材料學專家瓦西里。他正埋頭在電腦屏幕上,看著一屏又一屏地數據,目不轉睛,一點也沒看到汪工的到來。
瓦西里是在蘇聯崩潰前夕,才被楊克維奇從中央材料研究所,游說出來的。
他的來到,大大加強了材料部門的研發實力。他所帶來地相關研究材料,充實了材料部門的數據庫,并縮短了一些重要配方的研究時間,取得了相當巨大地成績。
在基地里,像他一樣的前蘇聯、東歐科學家還有不少。
汪工沒有細算過基地到底有多少科學家,不過據他估計,應該有五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科學家,前蘇聯的科學家右,還有三百多名前東歐的科學家。
由于前蘇聯在崩潰前后,國內的經濟、政治形勢極度惡化,造成大量的科學家出走。
這個數字,不少于數十萬。
楊克維奇明白蕭強的心意,他沒有胡亂招收這些科學家。每一個被招來的人,都是具有相當科研實力,在國際科學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科學家。
在那混亂的幾年時間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了有科學家失蹤。
人們大多以為,他們去了歐洲。
到了近兩年,因為基地已經具有了強大的研發能力,并且研究的深度,開始漸漸超過世界現有水平,再從外面補充研究人員,已沒有必要,才逐漸減少,并最終停止。
汪工好容易才趁瓦西里喝水的時候,找到機會和他談了一小會兒。就在他們談話的時候,瓦西里的眼睛,也沒有離開過屏幕。
他主要是來詢問幾種最新配方的研究進展,同時,也要求材料部門,提供一些新型材料詳盡的數據資料,以方便制造部門,據此提出相應的加工制造方案來。
對于材料部門的突出成績,其他各個研究部門都歡呼雀躍,只有制造部門感到頭痛不已。
隨著各種新材料的紛紛出現,這些材料的強度、耐腐蝕性、抗高溫高壓性能,也一再更新,一舉超越了舊有的材料。
這就給制造部門帶來了大問題,一些常規的加工技術,無法使用在這些新材料上面。
有些材料的硬度極高,就是采用新型合金刀具,也很難加工。而有些材料的耐高溫,一旦合成以后,再要改變外形,將非常困難,只能采用強效激光,一點一點打磨。
所以,要制造出各個研究部門的需要的樣品,制造部門,也是晝夜展開對新材料特性的研究熟悉,明了它們地具體特性。才能有針對性地采用各種新的制造工藝,對其進行加工。
這就需要詳細的材料數據,作為他們分析的基礎。
現場監督著瓦西里將相關數據,傳入了制造部門的數據庫,汪工才離開了材料部門。
他來到動力部門,將他們需要的小型火箭發動機樣品,交給他們,簽收了回單之后,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和他們討論起來。
動力部門研究的項目,既有相對常見的沖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電磁推進系統等,也有一些超前的理論研究項目,例如激光動能發動機、電磁漏斗離子噴射推進系統等。
有些理論研究已經初見端倪,但缺乏實驗條件。
好在盤古世界地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理論結合實際的平臺,可以進行深入地研究。
汪工正和幾名研究員討論,驚奇地看見揚科維奇走了進來。
楊科維奇現在的正式職位是基地的總經理。主管著行政事務,事務繁忙,他可是很少來到地下的,現在過來,不知道有什么事?
楊科維奇一眼看到了汪工,笑著迎了上來,用流利的中文說道:“汪工,總算找到你了。他們說你去了材料部門。我到材料部門,卻說你已經走了。”
“呵呵,我給他們送樣品過來。順便去材料部門,了解一下最新配方的進展。”汪工笑著說道。
楊科維奇轉頭四下看了看,問道:“孫總工怎么不在?”
孫總工是動力部門的負責人,是基地里難得地一名長者,今年都有七十多歲了。
動力部門辦公室研究人員說道:“孫老到超燃沖壓發動機項目組去了。今天要做一款新材料的驗證。他一直很關心,早早就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又說道,“實驗都進行了好幾個小時了,估計快要結束了吧。總經理要不再等等?”
“不等了,我們過去!”楊科維奇向汪工點點頭,兩人并肩出去。
汪工聯系到他特意來找自己和孫老,猜到了他的想法,在過道里,低聲問到:“是不是準備進行發動機試制工作了?”
“是的。老板傳話過來,說他的小衛星進展很快。讓我們派人過去,借著這個機會,將我們的空天飛機計劃納入小衛星計劃,作驗證性實際測試。”楊科維奇認可了他的判斷。
汪工皺了皺眉頭,說道:“是不是太倉促了?超燃沖壓發動機,也就這一年才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而且這還是模擬驗證地效果,連發動機設計,都還沒完全定型。我們要做出樣品來,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楊科維奇承認他說的有道理,可還是說道:“老板也是不得已啊!空天飛機地核心就在于組合式超燃沖壓發動機。可是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啟動速度是五馬赫,我們無法在地面,取得試驗數據,也就更談不上改進了。幾內亞比紹這點點地方,飛機一開加力,就飛出了空域,連試驗的基礎都沒有。再說,我們也不敢在其他國家的注視下,公然試驗超燃沖壓發動機。
現在有了模擬世界,聽說環境系統模擬,采用了大量登月項目組進行驗證時的航空航天數據,保證了模擬系統盡可能貼近真實,對我們地研究幫助很大。可是,這畢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真實性,研究中的一點點小失誤,都會讓實際運行中出現無法挽回地損失。現在能夠有機會進行實際驗證,當然對于我們收集數據、改進發動機設計,都有極大的幫助。”
發動機研究一向是一個大困難。
因為燃燒室的火焰燃燒,很難用計算機模擬出來,人們只能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更多地采用實際測試的方式,用風洞來驗證設計效果。
當初殲十的設計過程,都是采用了風洞加寰宇公司超級計算機的方式,來進行研制的。
而且即便是十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也主要是進行發動機材料的研究,還無法完全用計算機,作從頭至尾的設計驗證。
這個投入
般的國家,都無力承擔的。
而超燃沖壓發動機設計,更是超出普通航空航天發動機的困難。
沖壓發動機是廣泛運用于導彈、超音速戰機地一種特殊發動機。它的設計思路來源于渦噴。取消了渦噴復雜的渦扇進氣裝置,結構更加緊湊、簡單,易于制造。
但沖壓發動機由于沒有了渦扇進氣裝置,它就需要有一個初速度,讓發動機運轉。
沖壓發動機啟動的最小條件,是不得低于零點五馬赫。
超燃沖壓發動機,其實是專門用于近地軌道巡航戰機的專用發動機,它的啟動條件更加苛刻:最低啟動速度,不得低于四到五馬赫!
這樣高的要求。使得超燃沖壓發動機,根本無法在地面進行測試,必須裝上驗證機,上天測試!
誰能保證自己設計的超燃沖壓發動機絕對沒有問題?
初期設計產品,必然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設計錯誤,每一個錯誤,所帶來地都是驗證機墜毀、發動機爆炸等災難性結果。
這樣的研制。就是美國這樣超級富有的國家,不是迫不得已,他們也不會如此燒錢!
美國搞超燃沖壓發動機,一直在隨著國際形勢變化,而斷斷續續。在蘇聯也在研制的時候,美國立刻啟動研發機器,不惜工本的研制。國際形勢稍一緩和,他們就馬上以經費不足為借口。停止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研究工作。
因此,即便他們已經搞了幾十年了,驗證性發動機作了一大堆。飛行試驗也先后進行了上百次。
但美國始終沒有一個系統的研究思路,時斷時續,又常常從技術進步中確定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不同地設計要求,影響到研發公司的研究方向。
非洲基地的初期研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之后有了超級計算機,研究進度快了許多。
動力部門的研究人員們用了盡可能多的模擬演算。來確定最終的實際方向,采用了變幾何進風通道的設計思路,來全力攻關。
這十年來,雖然他們一直沒有推出實物,但與此相關地技術障礙,都得到了一一的解決,積累了關鍵的技術。
最終讓超燃沖壓發動機小組,獲得支持地還是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到來。
超乎尋常的模擬真實能力,讓研究小組可以拋開算法難題,直接賦予發動機模型相關的數據,構建一個近乎于真實的發動機。
不同條件氣動環境下,發動機地變化,都清晰地擺在研究人員的面前。
長期停滯不前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小組,頓時恢復了活力,每天近十次模擬風洞試驗,讓他們獲得了大量珍貴地技術參數數據,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在發現問題、改進中,快速地進展著。
現在所差的,就是一次實際飛行測試!
經過了成千上萬次模擬風洞測試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其研究小組都一致認為,雖不敢說一次成功,但通過發現問題,盡快改進,并拿出更可靠產品的信心非常足。
“既然是這樣,我也沒有意見。”汪工沉默了一下,開口道,“不過,我認為,不宜進行全尺寸驗證,先做一個縮小比例的試驗型發動機,就足以驗證相關數據了。這也可以節約大筆經費。還有,小尺寸的驗證發動機,我們也有把握來完成,要是一來就上全尺寸,說實話,我們也有些發……”
“那是當然!”楊科維奇笑道,“老板接的活,是小衛星發射。我們總不能用一百來米長的超大型空天飛機,來發射只有一百來公斤的小衛星吧?老板的意思,是做一個十比一比例的縮小尺寸驗證機,在國內進行實際測試,及時反饋數據,爭取在一年內,達到初步符合要求的地步。”
說話間,他們來到了超燃發動機項目小組的實驗室。
孫老正在里面,親自主持著最新的研制工作。這次不光是在進行風洞測試,還結合了機體研制部門的成果,進行總和測試。
看來,前幾次的測試效果肯定很理想,項目小組的勁頭十足,居然開始了整合測試。
孫老盯著眼前的二十一英寸液晶顯示屏,眼睛一眨不眨。
屏幕顯示被分為了三個區域:左側是一張表格;右側上半,顯示著一架正在飛翔的飛行器;下半,飛行器被隱去,顯示出一個正在工作的發動機透視圖,燃料在燃燒室猛烈燃燒,在噴嘴后面,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尾焰。
他的視線,偶爾瞟一眼發動機,卻對右上角的飛行器看也不看——那不是他所負責的項目。
飛行器的設計,自有飛行器項目組來完成,他所領導的發動機小組,只需要驗證他們的發動機合乎要求就行了。
發動機的不同部位,形成各種顏色的斑塊,這代表著這些部位的發動機做工時,此時的溫度變化。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進氣道的顏色達到了紅色,表示此處的溫度,還在發動機材料所能容忍的極限范圍以內。
蘇老的眼睛,緊緊盯表格上面所列示數值變化,神情專注之極,只是偶爾和身邊的研究人員,交換幾個意見。
楊科維奇和汪工相視一笑,走了進去。
蕭強的烏托邦計劃,終于邁開了第一步。他當初的構想,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一個夢幻般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