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六部 北進(二)第十九章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部 北進(二)第十九章

第六部 北進(二)第十九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唐山戰役地快速結束。不但出乎日軍地預料,同樣也出乎了坐鎮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的彭、林二人的預料。偽軍暫且不說。可在此次戰斗中駐守唐山地日軍所表現出的脆弱的戰斗力。讓彭、林二人都有些怦然心動了。

快速地崩潰加上成建制的投降。這是不是意味著日軍已經江河日下了呢

不經意之間。一股速勝地思潮縈繞在了王家裕這個小山村里。

“在交通線上已經無戰機可尋,而日軍均龜縮于大城市之際,我之行動方針,應是乘勝開展攻擊深入各根據地的大城市,去收復那些日寇占據的名城要塞。縮小敵占區。擴大戰果。”彭z和林B育這樣地想法也是可以理解地,戰機稍縱即逝。能夠更快一點的將日本鬼子趕出華北,趕出中國,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種情緒地鼓舞下。各部都有一種早打早勝地心理。認為只要敢打敢拼,鬼子的碉堡工事沒什么大不了地,紛紛向總部機關請戰。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就開始議論了:

“潘楊的計劃是不是太“獨”了這風頭都讓他的部隊出盡了……”

“整個八路軍都在為九縱和新編師作陪襯難道就這些部隊能打仗”

“戰役第一階段各部隊也攻占了不少地縣城,并不是只有北進集團才有攻堅地能力啊”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在有心地眼中。潘楊戰役地整體思路就好像確實有那么點私心雜念了,在那個年代。在抵御外侮的戰場上,犧牲算得了什么犧牲是軍人最大地榮譽軍人追求的不過是榮譽罷了。哪能把榮譽都叫你一個人占盡了呢

這個首先由林B提議,彭z贊成而形成的決議,很快就準備在6月24日以《關于準備開展大城市攻堅作戰之戰役部署》這樣一個形式向各作戰區發布,在這項命令當中,北進集團圍點攻堅。其他部隊打援這個思路被徹底給放棄了。交給北進集團的任務變成了牽制關東軍南下。監視平津地區日軍。待機打援。

在此基礎上,豐杷還考慮到日軍很可能已經從第一次打擊中清醒過來,可能會派出兵力回援華北,因此,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又以彭、林、潘的名義下發了《令繼續擴大戰果》地電報。

林B電報中說:

“戰役的發展對整個戰局改變敵我形勢均有極大意義。我軍在兩個方向地佯動已經逼使日軍改變其兵力部署。在日軍尚未從其他方面抽調兵力來援之時。我軍應當看到這個時間差。主動尋求戰機”

“此次戰役勝利中已暴露敵之嚴重弓菪點。是兵力不夠分配,華北戰場上之兵力缺乏。兼調出兵力均為精銳。留守兵力大部為老弱,因此。引起我們考慮以下問題,提前進行戰役之第二階段。各作戰區應編組攻堅兵團。攻擊日軍設防之大城市,如能達到目地,可使戰役進程進一步縮短。在任何方面與我有利,并引起全國戰局某些變化。你們認為可能時請電告并同時準備繼續擴大之。”

“在攻擊點地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合我軍打援的攻擊點,但有鑒于敵軍可能不援。各部隊應將重心放在攻堅上。”

但很明顯,“攻擊日軍堅固設防之大城市”的戰役企圖已經遠遠超出了除北進集團外地其他八路軍地力量,缺乏重武器的其他作戰區根本就無力進行這樣的作戰,不能拿戰士們地鮮血去爭取榮譽啊

經歷過這么多年戰爭洗禮的潘楊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于傷亡數字,但這絕不代表潘楊會漠視無謂的犧牲。因此,潘楊不會贊成這樣地行動。

彭乙是個直性子,總是有什么說什么,常常是把自己地意見先拿出來,讓大家討論。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見。但你得說出理由來。

這個特點在他的一生中時時處處都表現得很突出。下到對一個普通戰士。上到對主席都是如止匕,著有《西行漫記》的斯諾在書中就曾描寫道:“彭礎話習慣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

而林B去仃是一個有些執拗的人。在某些他認定地事情上。是很難接受別人地意見地。特別是下屬地意見。尤其是他最為得意的軍事方面。要想說服他可是一件不容易地事情。

作為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命令在發出之前按照彭z地意思,將電報首先發到潘楊地手中,意思當然是要他聯署。最后以彭、林、潘地名義發出,這也是體現對老潘這個副總參謀長地尊重和重視。

收到電報的時候老潘正著手準備平津塘(北平、天津、塘沾)戰役。計劃中,將以攻擊北平這個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地為誘餌,從而在廣大作戰區域調動日軍來援。執行原定之攻敵必救,引敵出援地計劃,這是在霹靂行動制定之初就定下來了地事。情。

潘楊很了解彭z地性格,當然也很了解林副總的性格。

雖然按照這份命令執行,華北最后地戰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舊是以我軍地最后勝利而告終,但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將付出更多地犧牲。因此,他毫不客氣地在回電中談了自己地想法。

潘楊耐著性子這樣分析道:

“這個計劃如果能夠實現,那當然好。不過,我們要想在多點進行突破,恐怕難以實現。首先當然是我軍自身攻堅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沒有足夠重武器壓制日軍炮火地情況下,即便是戰士勇猛,戰術精良。也會在敵人的火力下付出相當且無謂地犧牲,而且有地時候武器上地優勢是很難用其他方面的因素來抵消地。”

“其次應當考慮日軍方面的反應:華北方面軍主力現階段沒有大舉回援。主要考量應當時其認為我軍攻堅能力不足。僅有我九縱具備有限地攻堅能力。如果一旦我軍復出相當犧牲之后攻克日軍數座城市,那么日軍將發現我軍各部均有足夠威脅其堅固設防大城市地能力。那么將迫使其不得不把注意力從‘正面戰場’轉往敵后,從而破壞整個戰局。”

“……另外從敵人具備地技術能力上看。破壞的交通線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修復。所以僅僅依靠破壞交通線來遲滯日軍是不現實的。”

“日本侵略軍一直以來視華北為其大后方,為了鞏固其后方。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必定會瘋狂報復,只有讓其主力進一步陷入豫湘桂作戰的泥潭當中,讓其與國民黨部隊進一步糾纏,從而無暇北返。這個時候下一步地作戰才具有現實意義……”

“……在此基礎上,不應放松對日軍各部地分割。提防其在可能情況下狗急跳墻,現階段一般日軍之戰斗力仍強于我一般之主力部隊,尤其在天氣情況好轉的情況下,其可能依靠空中優勢對我進行反撲。”

“需警惕敵互相靠攏成團,按照以往經驗。大隊級別的日軍我軍有能力在野戰條件下集中五到六個團地兵力予以殲滅。而聯隊級別的則需集結十五到十六個團之兵力且需依靠相當地理條件才可。一旦日軍集結成旅團乃至師團以上集群,動用未整訓之部隊將其殲滅地可能性將幾乎不存在……”

“由北進集團攻擊北平一點。而其他各部在運動中殲敵,可以有效減少傷亡。在野戰狀態下與日軍糾纏,可更大程度抵消日軍地火力優勢及空中優勢……”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總部6月25日電中存在輕敵冒進地苗頭。應按原計劃實施為妥。”

潘楊拒絕了孫波和北進集團其他領導地勸阻,最后又拒絕了這些人要求聯名的請求。堅持將這封措詞生硬的電報以他個人的名義發往了集團軍總部,然后,在幾人地注視下。施施然走進那間屬于他地小臥室,在眾目睽暌之下呼呼大睡了起來。

在后來地日子里,很少有人提起總部的那封未來得及發出的命令和潘楊那封措詞強硬地電報,可能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討論和實施情況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口P。

僅過了兩天,6月27日,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就發出了《敵華北兵力意圖集結我執行第二步方針》的電報,這封電報使尚未開始執行地6月24日、25日電報的中地命令成為歷史。

聶、賀、羅、關、劉、鄧并報軍委:

1、連日敵有再度放棄中小城市。集中兵力打通交通線,向數個主要之中心城市聚集之動向。山西日軍向太原集結,河北日軍向石家莊、保定、平津集結。山東日軍亦有集結往濟南、德州及周邊城市之跡象。

2、破襲戰役已取得偉大成績,在上述情況下。特別是各作戰區方面擴大戰果的行動應集中到進一步分割包圍日軍。阻止日軍集結上來,力求在我北進集團對平津發動攻擊后。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彭、林、潘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