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三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三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第四部:風云再起

1942年6月8日,日軍大本營倉促上陣的作戰范圍囊括了大半個南中國的超大規模作戰計劃開始實施,因為事發突然,這場由小規模地浙贛會戰引發的大型戰役很明顯的缺乏更好地組織性,從這一點。就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它的結局……

反觀中國方面,國民政府在重慶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蔣委員長說道:

“大家都知道,我所制定地戰略,絕對沒有失敗的道理,這并不是說我的戰略不肯過渡冒險地一時,而乃是確有勝算的把握,方肯決定一切。此次浙贛會戰,戰略上本是采取攻勢防御。不顧一切地,要在衢州附近使敵軍受致命地打擊。后來乘勢而動。我前線部隊果決行動。竟然克復古城南昌。獲得此決定意義的勝利。從此迫使日軍不得不轉向戰略上的被動。從此更可知敵人的衰疲。我們轉守為攻的時機已到。……

在這個作戰會議上,蔣委員長想要申明地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抗戰已經進入了第二期。而這一期間抗戰地基本戰略是進攻,也就是“我們轉守為攻地時機已到”。

蔣委員長作出這一判斷是有原因的。

一是他認為國際形勢對中國的抗戰越發有利。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地成立,以及中國在這一聯盟中政治地位的不斷提升,與之相應的應當表現出大國應有地實力,不能總是在日軍地攻勢下被動挨打。

另一方面,由于日軍在緬甸戰場上地攻勢,導致中美英盟軍的節節敗退,滇緬公路有再度被封鎖地危險。如此以來,如果能采取強大的攻勢。在被日軍封鎖地沿海地區取得一個出海口,也有利于盟軍方面士氣的提升,更可以打擊日軍在緬甸方面地決心,同時可以吸引日軍更多地注意力于國內戰場,減輕緬甸的壓力。

再次就是受到幾次長沙會戰勝利以及南昌光復的鼓舞。讓他認為日軍已經疲憊不堪,盡管一再強調持久作戰,以空間換取時間,但是蔣委員長在骨子里還是覺得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而日本只有彈丸之地。終究經不住戰爭地長期拖累。更何況現在是多線作戰,因此,讓這位領袖的速勝論斷一下又冒了出來。因而決定按照原在第一次南岳會議中商定地“在持久戰略下采取轉守為攻”地方針,適時地在六月份發動一次大范圍的反擊作戰。

同時他還鼓勵屬下:“我們今后地戰略運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徹底地轉變過來,要開始反守為攻。要開始轉靜為動,要開始采取積極地攻勢!”

這次攻勢和1939年下半年進行地那場草草收場的冬季攻勢不同。蔣委員長親臨第一線,對各級司令長官去電:

“查敵自去冬以來,屢次遭受重創,其侵略之地域,超越其兵力所能守備之限度。已失卻機動之自由,雖嘗抽轉一部以攻為守,或向局部進攻。然捉襟見肘,窘態畢露。現我軍整訓,大體完成,裝備素質已長足進步,觀21刨幣。以一師之力,深入敵后。克復古城,足見我中國軍隊已無畏于敵,此時誠為克敵制勝之良機也,貴戰區擔任本次攻勢主攻任務,負重大使命。轉敗為勝。在此一舉,望督率所部。益勵忠誠,務期必勝。以揚國威。并曉諭將士。共體謚旨。”

第三方面中國抗戰自從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之后,日軍轉而在政治上加緊挾持汪精衛漢奸集團。成立了全國性地漢奸傀儡政權。各地附逆者甚眾。難得有一支偽軍部隊旗幟鮮明地反正,而且在南昌還打得有聲能,如不加以援救,豈不是寒了那些尚懷“曲線救國”之心,身在曹營想要反正人士的心更何況,打擊日本主子就是打擊“汪逆”,如此方消委員長心頭之恨。

四也是此時第一線部隊地整訓換裝大體已經完成。兩批美援及時地到來。給各個主戰部隊都不同程度地換裝了美械,正好也可以發動一次攻勢作戰。以換取更多的美國援助。

因而,這一次作戰,決不僅僅是表面上看來。形勢所迫地權宜之計,而是蔣委員長在對形勢判斷之后作出地選擇,

正因為如此。在作戰會議上。最終決定,這次攻勢以一百零三個師。約一百一十二萬地兵力。對日軍發動攻擊。主要目標是殲滅侵華日軍主力第十一軍所部及配屬部隊,奪回武漢三鎮和恢復南昌周邊形勢。

根據這一決定,軍事委員會制定了《軍事委員會作戰計劃這一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將整訓完畢的美械部隊分別加入第三、第四、第九戰區。作為主要攻勢地區,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第十、蘇魯等戰區。作為牽制,策應攻勢地區。

六月八日,軍事委員會給各戰區下達了作戰命令。

1942年6月。嚴嚴烈日之下蘊含著陣陣殺氣,近一百二十萬中國將士蓄勢待發。他們要用自己地行動告訴日本侵略者,中國將抗戰到底的決心。

與此同時,活躍在敵后各個根據地地八路軍各部也接到了集團軍總部下發地作戰動員令:

“現日軍試圖糾集兵力。在浙贛湘粵等地與國民黨軍主力進行戰略決戰。我敵后各部應以積極之行動。向日偽軍發動攻勢作戰,開展局部反攻。積小勝為大勝,在敵后打出一片新天地!”

××××軍事委員會賞罰令:

查過去各次攻勢,均為徹底打擊消耗敵人。此次夏季攻勢之始,特先嚴申賞罰。

一、凡部隊勿論主攻、助攻,其有不能奮勇確實達成任務及虛報戰況者。依法嚴懲。

二、此次攻勢。主在合圍贛省一地之日軍主力,行殲滅戰之實。但各部應主動切斷敵人交通,誘導分離敵人,對其余各處敵人。行運動戰而擊滅之,依狀況。乘隙襲取要點。凡各部隊擊破敵人獲得勝利者,除依功敘賞之外。其確實占領要點,或截斷敵人交通者,各依賞格表之規定,如數發給獎金。

隨著軍事委員會一聲令下。原本只是三個戰區為南昌這一小點爭奪之戰役,迅速擴大為全國范圍內地大型攻勢,一時間,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頓時變成了刀光劍影地戰場。中國軍隊幾乎在同一時間對侵略者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第一戰區

作為助攻戰區。在中條山戰役中剛剛恢復過來地第一戰區。懷著對日寇地滿腔仇恨,在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地指揮下,從豫東和豫北兩個方向。對日軍發起了攻擊。

在豫東方向。第三集團軍以豫皖邊區游擊部隊切斷開封至蘭封之間的鐵路、公路,第八十一師。第九十五師以主力向開封襲擊,六月十一日一度突入開封。與日第三十五師團展開激戰;十二日,騎兵第二軍襲擊商丘、靈寶,焚毀日軍機場汽油倉庫。并給由運城增援的日騎兵第四旅團以重創。隨后各部在鐵路、公路周邊展開大型破襲行動。迫使崗村寧次地華北部隊不得不暫緩南下。

在豫北方面,新編第五軍,第四十七軍。第九軍等部于受命當日對安陽和平漢路以及道清路展開攻擊和破襲。使交通中斷。六月十日。第九軍第四十七師,第四十八師一度攻入沁陽。殲日第三十五師團一部。

第二戰區

該戰區是此次攻勢作戰的助攻戰區。但晉南三角地帶本是此次進攻的重點,由第二戰區一部,協同第一戰區第四、第五、第十四集團軍恢復中條山地區四一年以前之形勢,預定在六月十一日行動。但由于日軍也在集結兵力。并發現了中國軍隊地戰役企圖,隨即以強硬地態勢主動攻擊了中國軍隊地主要集結地點,焚毀了大量第一戰區搜集的渡船,導致第一戰區所部不得不沿黃河機動待機,第二戰區閻錫山部僅以第二十七軍。第四十軍攻擊了黎縣。涉縣、潞城等地。但名義上歸屬第二戰區指揮的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卻在各個主要交通線上大肆展開破襲。并對日軍兵力收縮后的各個單個據點展開了大范圍的攻勢作戰!

第三戰區

第三戰區是本次戰役地主戰區,除了派出第七十四軍,預九軍。以及第二十九軍馳援南昌之外,其余各部均投入衢州一線。和進犯衢州的浙江方面日軍展開激戰。

在長江沿岸。戰區更是以主力第十八軍,第二十五軍。第五十軍,第五十八軍等四個軍,十一個師地兵力,對擔任長江航道守備任務的日第一一六師團展開攻擊。部隊編為左、中、右三兵團。試圖一舉殲滅第一一六師團。

日軍發現第三戰區方面地戰略企圖之后,迅速收縮兵力,命令一一六師團向主力靠攏。其第十三軍主力開始加速突擊衢州。試圖一舉殲滅堅守衢州已達十日的第八十六軍。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