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九章 (下)昂貴的學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下)昂貴的學費

第九章 (下)昂貴的學費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斗智斗勇,設下了一個又一個圈套,布置了一個又一個假相的老潘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誘使對面的指揮官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決定。

但是即便是天時地利都有,仗還是要人來打的,騎兵就算是降低了速度,那只不過是代表敵人的戰斗力被限制了一點,并不代表鬼子的騎兵一下就變成了兔子了,所以迅速的轉移了機槍陣地,還有調轉了炮口之后,部隊開始對日軍的騎兵開始了攔阻射擊,所有的人嘴巴里都喊著同一句話:“射人先射馬,打啊!”

對的,就是射人先射馬,準確選擇了目標的排槍射擊,比開始的盲目射擊有效得多。日軍的戰馬從公路兩邊的硬土沖進了松軟的麥田之后,速度一下就下降了不少,還有的戰馬一時無法適應,竟然馬失前蹄,將主人摔了下來。戰斗才剛開始不到兩分鐘,進入老潘的火力范圍的騎兵大隊就被迎頭打了一棍。

這個時候看見身邊的騎兵不停的在往地下栽,小林少佐才從怒火中清醒了過來。可是已經晚了,騎兵一旦開始沖鋒,要是掉頭或者是轉向都是極為困難的,特別是這樣的地形上面。小林性格中日本民族的那種出自骨子里的自我毀滅傾向一下就涌上了心頭,非但沒有停下,反而夾了一下馬腹,高聲的叫道:“騎兵沖啊!”

這樣一沖,倒是正好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置之死地而后生”,小林的騎兵在損失了將近兩百騎的戰馬之后,剩余的三百余騎兵竟然沖到了老潘的陣地前沿五十米,五十米是手榴彈的最佳投擲距離,于是密集的手榴彈雨馬上就降臨在了那些騎兵的腦袋上面,爆炸的硝煙彌漫了夜空,麥地里的泥漿四處飛濺。可是還沒等戰士們的歡呼聲從喉嚨里擠出來,鬼子的騎兵就仿佛死神一般從硝煙中沖了出來……

后來老潘才知道,當時手榴彈并不是對付騎兵的好選擇,并且在當時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一個昏招。

————糟糕的地形不僅僅會限制敵人,同樣也會限制自己,這是老潘在戰爭中學到的又一個浸滿了鮮血的經驗——-

騎兵的速度很快,戰士們的手榴彈都是匆忙出手,手榴彈基本上都是掉在成為了泥漿的麥田里面,爆炸本來威力就被減弱了,而且戰馬較高身體也較人體強壯,彈片擊中戰馬,一時間并不能造成致命的傷害,產生的沖擊波也不能完全將戰馬擊倒,甚至還有保護馬上騎兵的作用,受傷的戰馬甚至更具沖擊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密集的手榴彈僅僅給騎兵們造成了不到五十的傷亡,接下來就是刺刀和馬刀對話的時刻了。血肉之軀開始發揮著原始的本能,一切熱兵器一切智謀在這樣的戰斗中都失去了意義,戰士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一個想法————拼了。

對,就是拼了,鬼子的騎兵再厲害也不過只剩下那么百余個了,咱們可是有一千多啊!于是戰士們紛紛拼死向前沖向日軍。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

————這場戰斗可以說是老潘吃的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敗仗,雖然在戰史上記載是全殲敵軍騎兵大隊,但是戰后,戰士們包括老潘自己都明白,這不過是歷史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罷了————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日軍臨晉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了距離戰場不足兩公里的地方了,而小林的騎兵竟然從定縣獨立團的陣型中又生生的殺了出去,身后留下一百多名騎兵的尸體,還有帶給了獨立團超過四百人的傷亡,剩余的日軍騎兵雖然只剩下不到一百騎,但是遭受了重創的定縣獨立團竟然沒有像以往一樣追擊。

渾身浴血的老潘聽著越來越近的臨晉方向的槍聲,恨恨的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小林的騎兵部隊也出乎意料的沒有追擊,老潘這才得以抬著傷員“撤退”。

因此,為什么老潘后來拼死拼活都要組建一支騎兵,為什么對后來的騎兵連青眼有加,大家相信都應該可以理解……

這就是戰爭中學來的戰爭。

當時運城地區,其實早就有著八路軍的地下武裝的活動,只是因為運城是日軍的一個師團部的所在地。而且中條山活動的國軍第一、第二戰區部隊也將這里視為自己的地盤,經常進行不同規模的對日作戰,當時的運城地區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十分的有趣:

日軍當然是最為強大的一方,國民黨中條山游擊區力量相對較為可觀,由原西北軍楊虎城將軍的部下為主力的幾個集團軍在黃河以北堅持著這個最后的反攻據點。而共產黨八路軍為了避免和國軍造成摩擦,還有迫于日軍的高壓態勢,曾經一度放棄了在這個地區的大規模活動,但是老潘在晉西南這么一鬧,王繼威又在晉東南這么一折騰,第四十一師團幾乎所有的機動兵力都被牽制了。

同時日軍又在崗村寧次的策劃之下,秘密的抽調大量的兵力對晉察冀軍區開展所謂的“百萬大戰”。因此此消彼漲之下,這個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還有地下政權還有敵后武裝的活動反而是越見風聲水起了。

大家想想,就連中條山的第四集團軍都主動對圍剿王繼威部的日軍展開攻擊,以此接應王繼威部,可見當時的形勢在沒有遠見的人們的眼中,是多么的好。

所以說正在撤退的老潘當然也就十分不意外的受到了當地的游擊隊的接應。這里的游擊隊是剛剛建立起來的,但是有著上級派來的軍事干部,也就是主力部隊的一個排長,前來組織。因此發展得有聲有色,有了接近六十人的規模,聽見了附近的大戰。

“就是來揀便宜”心直口快的排長見到了平易近人的“大首長”老潘之后,當下非常直爽的將自己前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于是有了熟悉地形的游擊隊的指引,再借著沒有完全倒掉的青紗帳,隊伍奇跡般的擺脫了來自臨晉敵人的追擊,到達了一個夜色中顯得格外寂靜的平原村莊。

流經臨猗縣的一條河流正好在村邊上流淌,村子地形十分的有利于部隊的堅守,一旦情勢不利,還可以迅速的借著青紗帳撤離。

這一切令老潘十分的滿意————終于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了。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