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商風流第三百章 李經緯 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官商風流 >>重生之官商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章 李經緯 下

第三百章 李經緯 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官落葉  分類: 都市重生 | 常官落葉 | 重生之官商風流 
事實上,當時政府的很多做法,確實很引人詬病,倒是也怨不得李經緯要對坑到底。

當年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與三水市政府草簽協議,三水市政府作價3.8億元,將健力寶100%的股份全數售出,在這個協議——以及日后所有協議中,顯赫無比的健力寶品牌的評估價格均為零。這一決定讓李經緯難以接受,他無法理解為什么市政府寧可把企業售給素不相識的外國公司,也不賣給一手將企業創建起來、為此嘔心瀝血了一輩子而且還愿意出更高價格的自己。在他的幕后策劃下,國內媒體聞風而動,一時間“健力寶被無情賤賣”、“中國第一民族品牌旗幟被砍”等等輿論鋪天蓋地,其間夾雜的高昂情緒顯然讓三水市政府難以招架。而健力寶則一方面向外宣稱,愿以4.5億元的價格替健力寶“贖身”;另一方面則對試圖進入公司審核查賬的新加坡人全面抵制,拒不交出相關的商業資料。

李經緯的對抗姿態和洶涌而來的輿論攻勢,把本來就缺少公關應對能力的三水市政府逼到了一個萬分尷尬的墻角。一位三水市政府官員后來頗為光火地說:“媒體的提前介入打亂了我們的計劃,使我們完全陷入被動的地步。”新加坡方案很快就流產了,但是,三水市政府與健力寶雙方已到了勢同水火、無法調和的對立局面。三水市政府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一個“國內買家”,這樣才能“合理合法”地阻止李經緯團隊的MBO方案。

最有可能購買健力寶的當然是飲料業同行。當時在國內,與健力寶齊名的飲料公司有廣州的樂百氏和杭州的娃哈哈。其中,樂百氏已被法國達能公司收入囊中,不能再談,娃哈哈成了最后的選擇。宗慶后是浙商的典范,為人精明,出手謹慎。他對健力寶自然十分動心,可是卻苦于不了解公司的實際家底,也對其強勢的企業文化頗有忌憚。與此同時,李經緯則通過各種渠道對宗慶后軟硬兼施,力圖說服他高抬貴手。于是,三水市政府與娃哈哈的談判或明或暗,糾纏前行。

這時候的三水局勢,已處在一個無比微妙的時刻。三水市政府把出售的時間表卡定在2002年1月底前,因為,“春節前一個月是飲料訂貨的旺季,一切的變數要在旺季前發生掉”。可是,跟杭州方面的談判卻始終沒有著落,宗慶后顯然在做著兩手準備,要么給足李經緯面子,要么在最后的時刻狠砍一刀。

2002年1月9日,三水市政府與健力寶團隊再次開會對話。此時的李經緯在擊退新加坡人、勸止宗慶后,而且在輿論上頗占上風,他認定命運不可能第三次從他手中搶走健力寶了。于是,他以質詢的口吻斥問市長,為什么完全拋開健力寶創業團隊,一意要將健力寶對外出售,“為什么不讓我們買回來?”市長當即表態:“要買可以,我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

雙方商定,李經緯團隊一次性拿出4.5億元買走全部的健力寶股份,從此大路朝天,各走兩邊。對桌人馬話不投機,條款擬定,即冷冷地一拍兩散。

眼看著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可是,命運卻在這個時刻無比殘忍地第三次耍弄了李經緯。

此時,年僅28歲的張海登場了,對于這個人的評價,唐昱用了幾個詞兒,“神棍,棋子,替死鬼”,也便是這么個人,徹底的毀了健力寶。

張海進入健力寶并不是一個預謀中的事件。2001年12月下旬,他從廣州到上海辦事,在飛機上無聊地翻閱報紙時,突然看到健力寶股權即將轉讓的報道。飛機一降落上海,他當即買了一張回程機票,匆匆趕往三水市。

張海的出現,讓心有不甘的三水市政府如遇曠世知音,盡管所有的人都對他的年輕難以置信,可是他所代表的“凱地系”和中國高科卻是如雷貫耳。他給出的名片上更有一個接一個的顯赫頭銜:東方時代投資公司董事長、中國高科董事長、方正科技董事、香港康達控股董事長、香港慧德基金董事局主席、深圳億眾和投資公司法人代表……淳厚而心急的三水市政府官員們實在分不清楚眼前這個年輕的神秘人物到底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不過,他的背景和開出的條件是讓人滿意的,張海承諾按李經緯的出價收購,而出面的公司將是浙江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一家純種的國有企業。于是談判在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的氛圍中,以驚人的速度推進著。2002年1月14日,在三水市政府承諾“一周內籌足錢就賣給經營團隊”的第六天,正在四處籌措資金的李經緯突然被緊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還沒有坐到椅子上,市長就開口告知他:“這事已經定了,我們現在決定把健力寶賣給浙江國投。”

1月15日,在三水的健力寶山莊,一場倉促籌備的簽約儀式在眾目睽睽下舉行了。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份,作價3.38億元。在儀式上,功敗垂成的李經緯如一匹被棄的老戰駒,默默地坐在會場一角,難掩一臉的落寞神情。第二天,他“含淚仰天,不發一語”的照片被刊登在國內所有的新聞網站和財經媒體上,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這也成為李經緯的最后一次悲愴亮相。從此,這位個性開朗、很喜歡跟年輕記者交朋友的老者再沒有在公開的媒體上說過一句話。

對于張海,在健力寶衰落之后,國內知名的評論雜志用了一句話來描述健力寶的衰落:“法師”當家:步步臭棋毀天物,這法師,說的自然便是神棍張海了。

而此時,李經緯的厄運還沒有到頭。在簽約儀式舉行后的第九天,他在家中突發腦溢血,親屬急撥“120”送他到廣州空軍醫院急救,醫生立即為李經緯施行腦內血腫碎吸排空術,當天就把腦內的積血全部抽出。

自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病房。舉國之內,對他的同情之聲大起。

2002年10月中旬,病榻上的李經緯收到一紙通知,廣東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涉嫌貪污犯罪為罪名罷免了他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檢察院的立案案由是:“身為受國家機關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無視國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職務之便,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李經緯團隊中的4位副總裁,

其中3人相繼被雙規、拘捕,一人“出逃”國外。

至此,撲朔迷離、一波三折的健力寶產權交易事件,以李經緯的涉嫌犯罪而塵埃落定。無論如何,沒有人愿意去同情一個貪污犯。然而,讓人難解的是,一直到5年后的2007年初,檢察院都一直未對李經緯正式提起訴訟,這里邊的貓膩,自然是明眼人一看便清楚,不過是政商博弈的最終結果罷了,政府總是處于強勢的一方的。可憐的李經緯,便因為產權糾紛以及政商交惡,就此淡出商海,甚至多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罪名……

據知情者后來透露,當張海拿到健力寶的資產調查數據時,仰天大笑說:“3個億就是單買下一座健力寶大廈也值得呀!”——況且,他僅憑著一筆只有一個月的短期拆借款,就一口吃下了龐然大物般的健力寶,其以空博大的豪膽實在令人驚嘆。

“法師”張海在健力寶的所有經營決策,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步步臭棋毀天物。

他走的第一步臭棋是唾棄健力寶品牌。他嫌這個品牌太“老土”,原有的城鎮市場沒有價值,所以他生造出一個時尚而新銳的“第五季”,要中心開花,主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人群。殊不知廣袤的城鎮市場卻是最肥的一塊肉,健力寶多年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在這個天地里的“魔水效應”。而在那幾個中心城市,卻擁擠著眾多的跨國品牌,競爭空前激烈。在過去的10多年里,中國飲料公司鮮有成功的先例,以宗慶后這樣的營銷奇才也只是幾進幾出,了無戰績——一直到2004年之后,蒙牛、伊利等純奶公司靠壟斷的奶源優勢才稍稍站住了腳跟。張海以一個聞所未聞的新品牌,像愣頭青一樣扎進這片光鮮而又慘烈的“紅海”,又能有什么好的結局?

他走的第二步臭棋是唾棄健力寶現有的營銷團隊。在李經緯治內,由于積陳多年,整個營銷團隊確有老化和渙散之虞,舞弊、吃回扣之風蔓延,但是整支隊伍還是能征善戰,頗為齊整。

張海上任后,認定這群人都已“廢掉”了,于是一刀砍下去,辭去八成老營銷員,同時大量招聘年輕大學生。他更認為,健力寶原有的市場理念是“坐商”,現在應該學習可口可樂的模式,對渠道和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樣,營銷隊伍一下子從原來的500多人擴充到6000多人,營銷成本陡增數倍。許多新手像蜜蜂一樣地奔赴全國市場,除了賣力地張貼海報、安裝涼篷之外,百無一用。

他走的第三步臭棋是迷信廣告,追求轟動效應。他花上千萬元拍攝精美的廣告片,聘請日本廣告公司代理廣告業務,在媒體投放上一擲千金。一次在《廣州日報》上投放廣告,張海在短短5天內就做了16個整版,密度之大令人咋舌;2002年4月,中央電視臺進行世界杯廣告的招標,喜愛足球的張海以3100萬元拿下了標王,引起轟動。在鄭州的“第五季”新品推介會上,他放言:“今年至少投入1.5個億的廣告,要在全國撒下天羅地網。”有廣告業人士戲稱:“李經緯辦健力寶,明明是政府的錢,他還省著不肯打廣告戰;輪到張海了,明明是他口袋里的錢,卻花得比誰都不知道心疼。”2002年8月28日,他包下亞洲最豪華的郵輪“楚女號”,邀請全國300多家經銷商和數十家媒體記者游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張海在鮮花和掌聲中,親手拉響了起航的汽笛。“8•28起航”極盡奢華,一次活動耗資就超過300萬元。為了讓“第五季”一炮走紅,他一次性采購了500臺送貨車和5萬臺電冰箱,還在訂貨會現場準備了奔馳轎車和別克商務轎車作為抽獎的獎品。這些促銷行動看上去轟轟烈烈,但在具體的鋪貨、理貨及經銷政策的制定上卻沒有一項做到了實處,最終導致雖然廣告攻勢兇猛無比,一時間無人不知“第五季”,可是在店鋪里卻看不到產品。在北京市場,當健力寶的3100萬元世界杯廣告播出一個月后,有人向廣東要貨,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北京地區的銷售體系還沒有建好,還要再等幾天”。

他走的第四步臭棋是多品種齊上,沒有主打重點。“第五季”系列走的是多元化之路,凡是當時飲料市場上流行的概念,從茶飲料、純凈水、礦泉水,到果汁、碳酸飲料無所不包,品種多達30多個。在“第五季”首戰未捷的時候,他又突發靈感地推出了“爆果汽”,試圖一下子把市場打透。這種沒有重點主推的營銷方式,讓所有的廣告都綻放成了絢麗而沒有著落的煙花。一年市場打下來,上億元廣告費花出去,卻沒有人說得清楚“第五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飲料。

他走的第五步臭棋是邯鄲學步,沉迷足球營銷。張海酷愛足球,健力寶亦有贊助足球的傳統,這倒是一拍即合。2002年底,健力寶集團宣布正式入主深圳足球俱樂部,張海親自出任董事長,之后足球隊的每一場比賽他逢賽必到,從不缺席。2004年6月,亞洲杯足球賽開踢,張海從4月份開始就不管經營事務,一場不落地看球,因而被其他董事譏笑為“玩球喪志”。他還十分熱衷于參與足球界的各種口水風波,宣布要發動一場與中國足協相抗衡的“足球革命”,以滌清足球圈內的不正之風。在他任內,健力寶在足球上共花了5000萬元。他的這些“足球營銷”盡管也在各類媒體的體育和娛樂版面上出盡了風頭,可是對產品銷售卻毫無助益,與當年李經緯的大手筆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判。

他走的第六步臭棋是借建基地之名,再操重組舊業。資本運作出身的張海很快發現,健力寶要擴大產能就必須在各地建罐裝基地,而這正成了他操作資本重組游戲的最好籌碼。從2003年開始,他相繼與湖北的雙環科技、甘肅的西北化工、江西的華意壓縮(行情論壇)等上市公司洽談收購事宜,無一例外的是,上述企業都是經營陷入困境的“空殼公司”,而張海的收購條件均是承諾在當地建造一個投資不低于1億元的“健力寶健康產業園”。這些項目耗去了張海無數精力,但最終均無功而返。

這6步臭棋僅僅是一種粗線條的歸納。中國飲料市場本來就高手如云,競爭十分激烈,出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機警的對手抓住機會,一擊而潰。而像張海這樣挺胸蠻行、不避箭鏃的“豪杰”卻已是多年不遇。

“第五季”在2002年度成為飲料行業最大的笑料。之后兩年里,健力寶的銷量一直徘徊在30億元上下,可是運營成本卻遠遠高于李經緯時代,其品牌力的喪失和人心之渙散更是一個讓人后怕的事實。那些跟著“法師”張海入局健力寶,夢想著靠出售健力寶大賺一票的炒家們眼看著這個“全中國最聰明的人”實在不中用,開始了新的謀劃。

2004年7月,正是飲料的銷售旺季,然而健力寶只完成了區區1億元的銷售額,離計劃中的3億元相去甚遠,自此,健力寶這個品牌,永遠的衰退了。

在2000年前后的中國國有企業產權變革大潮中,健力寶案可謂一個經典的范例。

想著想著,唐昱略微的有些出神,不過還是兼顧這這邊的談話。

可是……這個李經緯怎么會出現在方家,方家歸根結底還是個政治家庭,涉足商業的時間并不長,怎么會結識李經緯呢?李經緯雖然說有一部分政界的身份,不過自從其下海并創辦健力寶之后,人們便承認了其商人的身份,反而忽略他的政界的身份。而且,像李經緯這樣的商人,可未必有資格進入方家的大門,說穿了,不過是個企業家罷了,在方老爺子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隨即轉念一想,唐昱便知道了原因。

“健力寶”誕生于1984年,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義,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后一炮走紅,被譽為“中國魔水”。作為中國第一個添加堿性電解質的飲料,健力寶率先為國人引入運動飲料的概念。

可以說,“健力寶”是中國第一第一個保健飲料,和方家的“生命之源”的口號基本一致,都是打著保健的名義,生產飲料。

“健力寶”是中國保健品飲料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而方家的“生命之源”怎么說也是后起之秀,既然同時制作保健品飲料的兩家企業,雙方相互認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方家老爺子要關心家族企業,見見這個李經緯也是意料之中。

唐昱前世在商場上摸爬滾打多年,自然練就成了自來熟的技能,幾句話之后,唐昱便已經能夠在李經緯和方博臻的對話中插上話,當然,唐昱也只是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自己說的時候,絕不插嘴搶話,倒是極為的討人喜歡,短短時間就給李經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章  |  重生之官商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