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步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決戰(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星河步兵 >>星河步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決戰(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決戰(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血族皇儲  分類: 科幻 | 星際戰爭 | 血族皇儲 | 星河步兵 
››››第一卷

第一卷

小說:

,在奧特星云與北方星域的交接處,突然遇襲的第五艦隊正如喪家之犬一般慌不擇路的逃向南方星域。

由于事發突然,艦隊的行動方針又沒有明確的緣故,這支隸屬于第五艦隊作戰序列的艦隊殘部在戰斗的一開始幾乎便處在了各自逃命的狀態當中,除了一名護衛艦艦長有勇氣在此絕境中誓死反撲之外,其他所有的艦長都以逃生作為當前的第一選擇。

而僅僅是一艘護衛艦,又如何能夠抵擋住一支混編艦隊的進攻勢頭。過于龐大的兵力優勢使得那艘誓死反撲的王國護衛艦如撲火的飛蛾,在雷哲上校所率領的四艘阿波羅式戰列艦面前,‘鯨鯊’護衛艦那以堅韌著稱防御火力網根本不堪一擊,僅是一波‘戰斧’式飛彈齊射,那艘‘鯨鯊’護衛艦的側舷便已連遭重創。而經過老杰克進一步升級了的引擎系統,已將取自雷蒙德聯邦的‘星渦’引擎技術與共和國的‘長城’動力爐完美匹配,這使得羅賓麾下經過改造的這兩艘阿波羅式戰列艦擁有比原型更為迅猛的沖刺速度,那種爆發式的加速將阿波羅式戰列艦的中近距離格斗能力發揮到了極至,在敵‘鯨鯊’護衛艦勉強撐過第一輪齊射,將雙方接觸距離拉近到五光分這一阿波羅式戰列艦主炮射程范圍之時,自艦首所射出的刺目白牙猛的照亮星空,剎那間便在敵‘鯨鯊’護衛艦艦首右側下方鑿出一道巨大的傷口。

破碎的金屬碎屑裹夾著渺小的人影在這道破口中呼嘯而出,耀眼的火光在敵艦中燃燒,并不時脫落下大塊的艦體碎片。搖搖擺擺,勉強保持著航行態勢的敵艦恍若垂死掙扎的鯊魚,但下一刻,另一艘戰列艦的主炮便再次將它擊中,準確粉碎了這艘護衛艦的核心艦橋,給予其致命一擊。

從這艘護衛艦掉頭迎擊,到它遭受重創失去作戰能力,期間所消耗的時間不到短短七分鐘。甚至都沒有一次象樣的反擊,它便成為了雷哲那鋒利白牙下支離破碎的犧牲品。

可惜它的犧牲并沒有為它倉皇逃竄的友軍爭取到哪怕是一瞬間的時間,而艦內僥幸殘存的王國士兵們,也只能絕望的目睹那支迎面而來的龐大艦隊自眼前穿梭而過,對他們視若無睹。

“該死~他們怎么來的這么快?”

“天吶,沙克一個照面就被掉了……”

“我們起航太倉促了,航速只能勉強提到百分之五十,我們跑不過他們,會被追上的~”

在倉皇逃竄的第五艦隊殘部的通訊頻道中,充斥著各艦艦長們驚慌失措的喊叫聲。畢竟這次襲擊來的太突然了,事先誰也沒想到這支敵方艦隊的目標居然是會他們。而且,對方強大到離譜的電子戰能力又全面干擾了他們的雷達探測能力,使得對方在發起沖鋒時,距離已經接近到了十五光分這個最致命的沖鋒距離,這讓倉促啟動的第五艦隊殘部在航速上吃虧太多,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掉頭逃跑,也正是因為看出了航速差距而直接產生的戰力削弱,比起迎頭而上去自殺,掉頭逃跑爭取到有限的提速時間顯然是更聰明的選擇。

不管是作為攻擊一方的羅賓艦隊,還是作為逃逸一方的第五艦隊殘部,速度都成為了此刻至關重要的生死線。

在以廣袤宇宙為戰場的太空戰中,只有能準確運用速度與距離的指揮官,才能贏得一場太空戰役的勝利。以往的戰例范例中,能以弱勝強、以少擊多的經典戰例,大多都是將速度、時間差這些因素發揮到了極至才能完成。

速度,這聽起來似乎是個極為簡單明了的因素。在目前這個太空時代中,哪怕是最老式的運輸艦也能以亞光速航行,而相反,哪怕是最先進的戰列艦、護衛艦、太空梭,所擁有的最高速度也頂多只能達到和老式運輸艦一樣的亞光速而已,甚至是戰略導彈也不過就是這個速度。唯一能快過這個速度的,惟有各艦所配備的艦炮能達到真正的光速,但也只能比星艦最高航速稍稍快出百分之五左右而已。

那么既然不管星艦是何種型號都擁有一樣的速度,又該如何運用速度這一因素呢?這其中便涉及到了另一個關鍵因素,加速度與加速距離。

以共和國最普及的常規運輸艦‘鯰魚’1型運輸艦為例,‘鯰魚’1型運輸艦的最高航速同樣為亞光速,但是,它從航速0到加速到每秒航速公里的亞光速需要長達十三個小時的加速時間,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個小時中,‘鯰魚’1型運輸艦的航速遠遠無法和只需要一分鐘就能加速到亞光速的戰略導彈相比,只有撐過這十三個小時的加速距離,才能真正避免戰略導彈的攻擊。

由這一點便可以看出,戰艦的引擎性能之所以要比運輸艦的引擎性能高上數十倍,其最終目的正是為了盡可能縮短這個加速時間,讓戰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加速到亞光速。

而在各型號戰艦中,加速時間最短、啟動速度最快的無疑就是戰列艦。作為各型號戰艦中無可爭議的攻擊箭頭,戰列艦最可怕的不是它的大口徑主炮,而是它短短十五分鐘的超強加速度,這使得它在現今宇宙戰中的作用就猶如古代戰場上的重騎兵,只要撐過前三到五波的彈幕齊射,便能以超強的沖擊力撕開敵方防御網,給予敵方艦隊核心航母致命重創。

相比以沖擊作為首要任務的戰列艦,護衛艦的加速度也不容小覷。雖然它的職責通常是構建防御陣型,環衛作為艦隊核心的航母,武力配備也沒有戰列艦那樣的大口徑主炮。但它的中小口徑艦載炮的數量卻是戰列艦的三倍以上,這使它可以單獨構建出一道密不透風的防御火力網,就算是在鋪天蓋地的飛彈齊射中也能屹立不倒。另外,護衛艦所配備的導彈發射艙也是戰列艦的兩倍以上,這讓它具備了超強的攻防一體能力,在以光束火力網攔截敵方飛彈齊射的同時,還能有效的做出反擊,同樣能以密集的飛彈齊射予以還擊。因此,在宇宙戰的指揮官戰術手冊中,將護衛艦與戰列艦混編來沖擊敵方陣型也是非常常見的戰術。

而為了配備護衛艦這一特殊的戰術需要,護衛艦的引擎加速能力也在最近幾年中不斷加強,其中最為出色的一款型號便是共和國的‘刀’式護衛艦。

在共和國的艦隊編制中,由于共和國不具備建造戰列艦的硬件能力,因此便需要護衛艦在某種程度上身兼戰列艦沖擊敵陣的職責。而為了進一步增強護衛艦的加速能力,‘刀’式護衛艦的型號被固定在了一千萬噸這個護衛艦中較小的噸位上,比同樣是護衛艦的‘鯨鯊’護衛艦小了近三分之一。因此,在大幅度減少了自重之后‘刀’式護衛艦的加速度也進一步增強,到達了稍遜于阿波羅式戰列艦的二十分鐘加速能力。

至于更偏重防御能力的聯邦‘鯨鯊’護衛艦,雖然因職責不同而在加速能力上遜色于‘刀’式護衛艦,但其加速時間也能接近到二十五分鐘左右。

戰艦中最為笨重的就是龐大無比、猶如一座太空要塞般的億萬噸級泰坦航母了,雖然在跑起來后,笨重如山一般的泰坦航母同樣能像太空梭那樣跑的飛快,但是它從航速0到加速到每秒航速公里的亞光速需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的加速時間。因此,這個加速時間差便成為了航母最大的命門,戰列艦能以小搏大的干掉航母,所利用的也正是航母難以在短時間內加速的這個致命缺陷。

綜合衡量太空戰中各戰艦的加速度與其職責,戰列艦就猶如是身披重甲、手持騎槍的重騎兵,通過其一望無回的超強沖擊力在太空戰中斬將奪騎。而擁有強大飛彈發射能力和火力攔截能力的護衛艦,就猶如是古代戰場上弓箭手與重步兵的混合體,不但能結陣包圍核心航母,還能在沖鋒時給予戰列艦有效的掩護,盡可能的幫助戰列艦分擔敵方火力。至于航母則更類似于戰車,集指揮、控制于一體,在統御全局的同時還能釋放出類似于輕騎兵的太空梭編隊,給予敵方快速靈動的滲透式攻擊。

現在,這支拼死逃命的第五艦隊殘部之所以會如此絕望,則正是因為倉促啟動的他們在航速上吃虧太多,以‘鯨鯊’護衛艦二十五分鐘左右的加速距離而言,去面對已經跑起來的敵方艦隊,根本不可能有希望擺脫敵方的追擊。那位敢于回頭迎擊的護衛艦指揮官沙克少將也正因為看出不可能跑得掉,才會毅然迎戰,希望能為友軍爭取到有限的一點點時間。

只可惜他所面對的對手是身經百戰的雷哲,他的冒死斷后根本沒能延阻雷哲的沖擊速度,所爭取到的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一點點時間,也根本沒辦法幫助自己的友軍順利逃脫。

因此,在目前這種情形下,唯一有希望逃脫的就只有第五艦隊的那兩艘戰列艦,至于剩下的那兩艘‘鯨鯊’護衛艦,已注定無法擺脫羅賓的捕殺。

“長官,亞爾維斯參謀長發來通訊,報告敵方已進入攻擊距離,詢問是否進行截擊?”

聽到通訊兵報告亞爾維斯參謀長發來詢問通訊,羅賓不由摸著鼻子苦笑起來:“哼哼,雷哲干得那么出色,現在不需要亞爾維斯截擊也能干掉那兩艘護衛艦了呢。”

“可是,如果參謀長實施截擊的話,那兩艘戰列艦也別想跑掉。”聽到羅賓的話,那名通訊兵一時忍不住說道。

“不,我要留著他們,把背后留給敵人的戰列艦是沒有任何威脅的,我還要用他們來戰勝盤踞在南方星域的第二艦隊呢。”羅賓笑了笑,對通訊員下令道:“告訴亞爾維斯,按計劃進行截擊,把目標鎖定那兩艘護衛艦。另外留下我們剛剛俘獲的那艘航母和兩艘戰列艦,讓亞爾維斯解決掉對方后立即就地整編,整編完成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我們。”

“那我們呢?”

“我們?”羅賓目光炯炯的遙望著前方那兩艘拼命加速的敵方戰列艦,大笑:“我們只要緊追著他們就好”

分割線——————————————————————————————————————————————————————————————

這章決戰打到現在還沒打完,呵呵……現在看來,這個章節名實在有些名不符實。本來我是準備在這一章‘下’中打到南方星域的,但覺得戰列艦這個艦種是第一次登場,以前又沒有很詳細的描繪過太空中的多艦種大會戰,所以就準備稍稍解釋一下我真正的太空戰概念。可或許是我的太空戰構想太復雜了一些,沒想到稍稍解釋一下就控制不住了。(抱歉抱歉)

另外,文中所解釋的其實只是我空戰概念很小的一部分,真正要解釋的話恐怕要另開一章了,所以只能倉促停筆。各位如果有興趣討論的話,我會另開一章免費的和各位詳細說說我設想中真正的宇宙戰場,不過大致的概念文中基本已經提到了,就是各艦種在宇宙戰中都擔任不同的職責,要贏得一場太空大會戰,就需要各兵種混編才能完成,在這方面我大致是以古代地面戰爭的兵種搭配為藍本,雖然二維戰場和三維戰場的差距有些大,但戰爭中包括遠、中、近這三個致勝的距離因素卻是不會變的,而這三個因素自然也會延伸出相應的適應在這一距離內作戰的兵種,和其他星戰小說中單一的巨艦重炮是不一樣的。囈?又羅嗦了,抱歉抱歉。(有要求的話可以在書評區里說)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星河步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