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失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朝好男人 >>唐朝好男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失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失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多一半  分類: 兩晉隋唐 | 歷史 | 王子豪 | 陳學穎 | 多一半 | 唐朝好男人 

祝賀歪歪書吧網站整體升級成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面對能力過人的李敬玄,大家都逐漸適應了。我把好人事關,多余的事情不用想,其他領域任憑李敬玄來折騰,甚至跑到額外的經費補貼也一并撒手。小李同志很樂意擔起這個重擔,和內府打擂臺的經驗也日益的豐富起來,與我和蘭陵正面劫掠方式不同,李敬玄擁有起居郎職務上的優勢,利用正職上的便利很輕松地從上面弄個小紙條,自然也財源滾滾。

蛇鼠既有其道啊,劉仁軌拿了一張張財務補貼時候總咬牙切齒地這么評價,仿佛我討帳的方式是通天大道,而李敬玄肯定用了見不得人的手段,不能從一而論。

“和李少監好好學學,”常貴和我一伙的,站了我的角度上考慮的話,難免對李敬玄也有點看法,每次常貴對小李起微詞的時候我總是這么教導他,“不管立場如何,對李少監的才干不能小看,學得一分就用得一分,下次不許在我跟前說同樣的話。”

常貴恭身受教,其實他從心底也佩服李敬玄的本事,只不過不好在我面前過多地表現出來。這都是本事,不管是辦事能力還是學問上的造詣,小李的綜合水平并不比劉仁軌低,而劉仁軌恰恰深知這一點才對李敬玄橫挑豎挑,所謂文人相輕就是如此。看來老劉并沒有像他自己說的那么豁達,就算是沙場下來的人依舊將自己規劃在文人范疇,他犯不上和我這個武將計較,卻對同是文官的李敬玄耿耿于懷。

全小心眼,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說法很片面,在劉宰相跟前就行不通,一早就跑來找李敬玄要新年企劃,恰好我正和小李討論健全物種資料的重要性,一大堆典籍堆放得滿屋子都是,不說讓小李收拾收拾就著急地催討計劃文書。連我在一旁都看不過眼。

這虧得是李敬玄在生活秘書工作上有基礎,不失風度地笑應了差使,放我身上能和老劉打起來不可,這簡直就是踐踏人權的表現,別說官場禮儀,連點平民風度都沒了。

皺皺眉,客氣地給二人行禮走出來。老劉有點過分,這是故意找茬呢,事態這么發展下去可能會出問題,李敬玄這種人不是軟柿子,一旦因為老劉欺人太甚起了沖突到了最后失面子的是劉仁軌,不說別的,光堂堂三省里幾個魁首之一和個六品官員鬧糾紛就是個掉價的事。不該如此。

“讓老劉心平氣和下來,不要老是排擠人家,大小事上老穿小鞋不是辦法。”我不能直接給劉仁軌說,只好從蘭陵這里迂回一下,聰明人也有糊涂的時候,何況老劉本就不聰明?“同事同僚之間公事公辦的模樣就足夠了。既然沒有解決他的辦法就先不做出一幅要解決人家的模樣。”

“話是這么說,可站了老劉立場上的確也夠難的。畢竟農學是老劉一手扶起來的,困難的時候就你倆勉力維持,這會順風順水了卻跳個人來分羹,還是自己最看不上的人。”蘭陵有點為難,手里還不停地整理吐蕃那邊報回來的信箋,“我這會得進宮去轉轉,要不你給劉仁軌提個醒也行。話不用說得太晦澀,該怎么說就怎么說,老劉別人的帳不一定買,對你還是很客氣的。”

我怎么沒發現他對我客氣?猶豫地敲打了桌面問道:“可以?要不要帶了兵器去。免得打起來我吃虧。”

“放心吧,許多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劉仁軌也沒有你想的那么不堪,農學是你倆的心血,誰的話都可以不聽,唯獨你說的他會在意。”蘭陵卷了個小包裹朝我笑笑,“昨天還和圣上講笑話,說唯有你能和劉仁軌上下級這么多年沒出過漏子。憑這一點就是個了不起的人才。”

看來我還真是人才了,要這么說的話,老劉對待小李的態度就不算過分了,說不定他對待同僚都是這個樣子,難道我除外?該說的還得說,出了蘭陵府上騎馬朝劉仁軌莊子上奔去。老家伙莊子不好找,七岔八岔的問路才在離官道五、六站路的地方找到,環境還不錯,年上去也沒有那么荒涼,家家戶戶門前都搭了放冬存白菜的小土棚,看來沒少貪污菜種。

地勢高落差大,老河從他莊后走了個人字岔口,一條蜿蜒向北流向北窯寨,一條是人工牽引的大灌渠,由西向東的水流形成了長安郊區最大的水利灌溉樞紐。也好也不好,天旱的時候老劉這里肯定不會缺水灌溉農田,不好處就是多條小灌渠都從他莊子上牽引,白白占用了許多地皮良田,讓本不寬裕的劉家莊子更顯擁護。

比王家差遠了,無論是規劃還是地勢都不如王家莊子一帶。這里明顯高,能看出來河渠上面的幾塊地是才開墾不久的,怪不得老劉在農學折騰引水系統,是打算給自己莊子上用,一大群莊戶正在那邊忙碌地安裝梯輪水車,也只有老劉莊子這邊的水流能帶動這玩意,必要時候還得派勞力去踏,蠻辛苦的樣子。

莊子一般,可府還是很排場,新門臉,舊圍墻,明顯的面子工程,連牌樓都不舍得多刷幾次紅漆,左右沒人猛朝里摳了幾把,搞破壞爽很,俺家的牌樓就扣不動。

管事的很客氣,老劉沒在家,上河沿上去了。剛來的時候沒朝里面仔細找,半天老劉就在那邊監工,怪勤勞的。河堤上正指揮幾個壯漢搭架子呢,從老劉給他家水車設計的支架看就是個棒槌,不符合幾何原理。既然三排支架都起來了,還非得從中間拉個過梁,看起來結實,實際承受不了太大的力道,用不了多久就會垮塌。

“放倒,放倒。這樣不行!”站了老劉后面吆喝幾聲,惹得一幫莊戶朝我看。還有幾個仗勢朝我惡言呵斥。

老劉見是我,笑呵呵地攀爬上來,朝四面擺擺手,連個客氣話都沒說,徑直就問:“少監覺得其中有不妥之處?”

“嘿嘿,挺好。就是把外面兩排木梁放到和中間這條卯一起就行,”蹲下來畫了個圖樣,連住兩個三角鐵的形狀,“這個看起來單薄點,其實比走過梁牢靠得多,也節省不少木料。”

劉仁軌不滿地搖搖頭,“少監既然知道其中弊端,早在農學里就該給老夫講述其中道理,為何一直不聞不問?幸虧今日還沒有起卯,要不悔之不及。”說著扭頭朝幾個木匠叫過來指了我的圖形先造個小模型來試試耐性,“坡太緩,南邊那些陡坡上的水車都用不上,理所當然地以為多打幾條過梁能讓水車更牢靠。這么一來農學里的還得修改。”

我連農學里是什么樣子都懶得看,總覺得老劉為了方便窺視才找缺點高點上假裝研究水利。拱手笑了笑,“誤會,誤會,還以為學監在農學里只為了爬坡眺望,沒想到,嘿嘿。”

劉仁軌一時沒明白我的意思,愣了下,忽而搖頭苦笑,“單單為了李敬玄,老夫還花不起那些工夫,少監玩笑了。”

陪了兩聲笑,扯了劉仁軌到個沒人的地方就按蘭陵交代的,把話攤開給劉仁軌說了一遍。首先勸劉仁軌把朝堂上的做派和農學里有所區分,不管李敬玄打了什么目的來的,既然在農學里證明了自己能力,就不用以朝堂的要求對待他,至少農學里保持一個和睦的氣氛還是必要的。

農學如今步入正軌,李敬玄所做的一切也是以農學的利益出發,并沒有當初大家想的那么樣子,對內對外都做了榜樣。以農學獎罰分明的原則,李敬玄的作為應該受到褒獎,摻雜太多私人觀念進去難免就失去了準橫,這樣下去會影響到旁人的積極性,后悔也晚了。

話說到這就行,也沒指望劉仁軌能表態,幫他完善一下水車的雙三角支架圖形,提醒他去程家正開發的荒坡去看看,或者能有收獲。

程家荒坡治理已經被作為一個典型例案加入農學新編修的教材,李敬玄的提議受到了程初大力支持,由高老師執筆將改造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并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氣候做了全面的注解,同時還提到針對不同作物生長環境應該靈活利用當地的各種自然條件,提倡梯田層次化種植,間歇交替栽植養地肥地的作物來提高綜合產量。

這太不容易了,看到這段的時候有種閱讀后世大學里教科書的感覺,農林種植科學化,環境利用合理化,從廣播疏收的傳統農業向集約形轉變,更有針對性,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資源。

這是學院制度邁向成熟的一個標志,一個簡單的教材填充就顯出了我和李敬玄的差距,他能適時地將自己的才學用最務實的手段表現出來,不象大多數人那種漫無目的地賣弄,顯擺過后僅僅給別人留下一個華而不實的印象。

“農學需要李敬玄這種人,不管是他抱了什么目的來的,可他比我更有能力坐在少監這個位置上。”和蘭陵說的時候盡管心里有點失落,可老爺們該服氣的時候不愿意昧了良心說話,自知之明還是有那么一點。

“我不覺得他比你強在哪里了,制度是你訂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從你手里出來,他不過是賣弄小聰明的障眼法而已,若沒有你當年的規劃,別說李敬玄,劉仁軌也沒有本事把農學弄成現在這個樣子。”蘭陵有點替我抱不平,隨手遞了個小點心給我,“年上好好劃算劃算,總能給他扳下來。”

搖搖頭,“不一樣,或許我能起個頭,我也只有本事起這個頭,有頭有尾才是道理,起頭的不一定能干好,可李敬玄這種人就能在我起的這個頭上干出來成就。總體來說我不過是個引路的而已,別把我估計過高了。”

蘭陵笑笑岔開話題,她以為我沮喪,其實這是我的心里話,也是我唯一能在古人跟前炫耀的資本。見得多,知道得多,都會那么一點,都不專精,照葫蘆畫瓢可以,可要切合實際的將這個瓢變得有用就難了,非有李敬玄這號人來主持才行。

我試圖讓劉仁軌明白這一點,也遭到和蘭陵一樣的勸解。劉仁軌的性子強,不見棺材不落淚的那種,甚至連教材上的功勞都非得規劃到我頭上,說我不爭功勞是對的。可不爭氣勢就大錯特錯了,希望我改正。

蘭陵延緩了去南邊渡蜜月的計劃,本來說是天暖和就走,可因為這一口氣賭不順暫時推后了,意思是在長安懷上了再走不遲,反正老天有眼老不準時,一天四處亂跑假裝無所事事地散心,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李治賜給蘭陵的小玩意越來越多了,大到一處田莊,小到幾件字畫,盡管在莊學里不斷地遭受挫折,可感情上忽然占了先機,反倒能把心里不平衡彌補一下,發自內心的笑容總掛臉上。

看來我猜對了,李治果然是個寂寞的家伙,尤其有了武MM這個精明強干的正室后,難以形容的感覺。若拋開權利不談的話,總覺得這對夫妻之間的關系是個性格上互補,李治覺得自己缺乏的東西老婆身上都有,難以割舍。畢竟武MM年齡大過李治三、四歲,有種莫名其妙的依戀。若是一般人家,夫妻倆應該過得很幸福,可偏偏皇家里必須杜絕這些不三不四的感情,易地而處能感覺到李元首的苦惱,這時候最需要親情的呵護,而不是農學里的大白菜和該死的國家棟梁,就算開春后前線的捷報拿在手里也不知道該不該高興一下。

反正我就不是很高興,過多的捷報只能證明唐帝國越來越彪悍,雖然前絲將士很渴望回家,可軍報里卻寫成三軍氣勢如虹,尤其一些列裝了新式裝備的士卒戰力大增,讓敵人望風披靡。

一群軍方大佬捏這份軍報適時跳了出來,在贊嘆圣上英明的同時希望朝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式軍械分到每個將士手里,這樣會很快讓興慶洋變成唐帝國后院的蓮菜池子,因為有許多無知的家伙聽了航海途中的美景逸事已經打算去洛陽灣養老了,某些人是意望鄉臺,可因為名字起得晦氣放棄了置辦產業的計劃。

可笑,軍方那幫老家伙已經飄飄然,這么大的蓮菜池子不是那么好種的,尤其洛陽灣的洛陽人肯定不會蓋了養老院等你過去頤養天年,唯一可取的論調就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大軍械研制力度,不要讓工部那幫混吃等死的家伙再清閑下去,應該效仿農學的樣子將軍械研制提高到一門學科的高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軍方服務,也能讓前線的將士在戰場上多一分安全。

這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這年代的工業水平限制了軍械上的發展,作為一個綜合學科,不但要在工藝上進行革新,提高國家整體工業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很煩瑣,沒有頭緒,牽扯的東西過于廣泛,鍛造、冶煉、機械加工等等陌生的科目不是我能應付的,要有合理的框架,還要有充實的資金……

“曹老伯那邊已經很賣力了,工部吃奶的勁都用出來,還說人家清閑,太無恥了。”曹尚書明顯感到了壓力,雖然壓對了寶,讓他連獲嘉獎,可是仍然沒有辦法應付軍方的需求。

“曹尚書已經呈遞了奏折,想按照農學的樣子將軍械上的研制獨立出一個部門,這樣工部只負責督造,可以減輕不少壓力。”蘭陵深思片刻,“若你去呢?或者推舉……”說到這里忽然一拍大腿,厲聲道:“中計!”

蘭陵這么一說,我心不由往下一沉,遲了!完蛋鳥,一群人被武MM耍了。終于知道李敬玄來的目的,人家就是來鍍金的,短短數月里將農學里里外外的管理制度摸了個通透,不是來爭奪農學的勝利果實,是打算利用農學的學院制度在其他領域建立一個新學府,無論什么新學科都比在農學和劉仁軌這個閻王爭名來得實在。

“怪不得李敬玄最近窩了辦公室里再不露面,小子正在擬定新學府的制度,我們無論如何是趕不到人家頭里了。”佩服怎么寫?我回家練一萬次先。在這幫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農學里時候,人家已經把一系列的戰略措施預備好了。

“一堆老家伙都被利用了,”蘭陵哀怨了幾聲突然笑了起來,“還真是,還真是沒料到。也罷,這時候去爭落了后手,咱們給他機會去逞能,我現在就去把話說清楚,也推舉李敬玄!”

“你又有壞主意了?”我腦子半天轉不過彎,思維有點僵化。


上一章  |  唐朝好男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