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紅色警戒第951章 日本人挑錯了戰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抗戰之紅色警戒 >>抗戰之紅色警戒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1章 日本人挑錯了戰場

第951章 日本人挑錯了戰場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25日  作者:大刀老猿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刀老猿 | 抗戰之紅色警戒 
歷史架空列表



到孟享發出這個命令時,華夏向日本本土的進攻已經持續了16天了。飛,速.中文!網

如孟享所料,美國人一直沒有插手的意思。

主要是依舊在局部范圍內和紛紛撲來的日本人消磨的華夏,并沒有展現出風吹席卷的勁頭。

“華夏人的傷亡看起來似乎很大,但他們中的精銳傷亡率很少,主要是那些其他民族的仆從軍的傷亡。”擔任軍事觀察團領隊的李奇微少將還是提醒國內道。

在華夏一開始登陸日本本土,美國人的軍事觀察團就來了。畢竟現在雙方還處在合作期,由熟悉華夏的李奇微帶隊的觀察團親歷了之后的幾場戰斗。

相對于空戰和海戰占了大多數的九州島的戰役,雙方這期間最大規模的陸軍戰斗還是在北海道。

當日本大本營一聽到華夏軍隊在北海道登陸的消息后,就命令北海道的日軍就近集結,向北方的華夏登陸部隊撲去,妄圖在華夏軍隊沒有站穩腳跟前,把他們趕下海。

但這些匆匆忙忙的沒有統一部署的日本援軍,一頭就撞到了華夏武裝到了牙齒的精銳部隊腳前。

結局沒有意外,華夏軍隊輕松站穩了腳跟。

日本人也似乎意識到了華夏軍隊這一次攻擊的強勢,在匆匆布置了零零散散的第一波反擊后,已經穩下來的日本軍隊調集了北海道地區的精銳,朝著北方壓了過去。

一開始連破數道防線的好消息讓大本營松了一口氣,也根本不明白他們消滅的數萬敵軍都是主動湊上來的炮灰。

正當前線日軍開始有些飄飄然的時候,后方不斷積聚而來的華夏精銳再次出動,打得他們一連潰敗上百公里,一口氣壓到了旭川。

等到了日本本島上趕來的援兵趕到,依舊是華夏的仆從軍打頭陣,雙方又陷入了消耗戰一樣的對峙。

“華夏人并沒有全力進攻!”李奇微雖然沒有覺察到孟享的消耗戰術,但他也知道華夏一直在隱藏著實力。

他在華夏待了一年多,對華夏的軍隊有一個很全面的了解。

看那些仆從兵的表現,還不如他在華夏看到的那些還沒有走出新兵營的新兵。

“也只有那些護住后方陣地的軍隊才算得上華夏的精銳。但他們一直待在后方,在做什么?難道是在迷惑日本人,或者是迷惑我們?”李奇微不能確定。

但他同時也認為,按照日本人現在的表現,還不足以讓華夏全力出手,緊靠著那些仆從軍的烏合之眾,和部分華夏精銳部隊的脅從,已經讓日本人難以突破了。

“不得不說。除了勇氣和瘋狂,日本本土陸軍的表現比他們在南太平洋上傳言的要差了很多。”李奇微沒有經歷南太平洋的戰役,對日本精銳部隊以及美國老爺兵的體會也不是很深刻,但他卻很容易和華夏軍隊做一個對比。

在李奇微看來,即使他們中的很多和接受了嚴格訓練的華夏新兵比,在技戰術各方面也差了一截。

應該說,經過華夏和美國人的消耗以及在菲律賓、印度和各條島鏈上的駐扎,日本人留在本土的精銳老兵真的不多了。本土上留著最多的是新兵,很多還是還沒有走下訓練場的新兵。唯一能借助的留在本土的精良武器和新式武器較多。

但即使是華夏很多仆從軍使用P40式沖鋒槍也比日本人三八步槍的升級版九九式步槍火力要猛烈。即使偶爾出現的百式沖鋒槍,也無法抵擋后邊壓陣的華夏精銳的撕布機的彈雨強壓。

比輕武器,日本人根本不是對手。

不過。逼急了眼的日本人拿出了他們的很多底貨。

“日本人用出了他們的很多新式武器。夾雜在它們的四式中型坦克間,出現了一種新式坦克,看上去或許是它們剛研制出來的五式坦克。”李奇微的記錄中也包括對日本人的情報搜集。

因為華夏坦克的刺激,日本人的四式坦克也提前出世了。只是因為技術和資源的問題,加上環境的適應,一直沒有在南方露面。

不過,在天網的泄露下,資料和圖片早就在美國人那里賣了一筆錢。

甚至連五式坦克的部分情報也賣了出去。日本人的利用價值已經不多了,包括日本人一些沒有能力實施的武器計劃。天網也打包賣給了財大氣粗的美國人。

除了賺取最后的剩余價值,很多不切實際的計劃,也只會混淆美國人的注意力。

根據圖片的對比,李奇微很輕易的猜出了四式坦克,也估摸出了旁邊根據四式坦克改裝的五式。

“或許矮小的日本人真的不適合來設計坦克。這個被他們稱作是‘巨大’的‘本土決戰兵器’的奇利。已經落后于時代了。”對日本人的秘密武器還抱有一線驚奇期望的李奇微,沒過多久就對那個奇利的熱情消褪了,如是感嘆道。

日本人的8輛五式坦克僅僅亮相一個小時,就陸續被蜂擁而來的一幫虎豹坦克給干掉了。

雖然日本人的五式坦克更進一步,用上了根據德國人的45倍徑88毫米高炮自產的99式88毫米坦克炮。即使它的炮塔上還多安裝了一門37毫米的坦克炮,但對上單挑的虎王,五式坦克的李鬼模樣立即現身。


上一章  |  抗戰之紅色警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