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紅色警戒第474章 搶劫是很有前途的事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抗戰之紅色警戒 >>抗戰之紅色警戒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4章 搶劫是很有前途的事業

第474章 搶劫是很有前途的事業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大刀老猿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刀老猿 | 抗戰之紅色警戒 
抗戰之紅色警戒


抗戰之紅色警戒,,第1頁


臺灣對日本人的反抗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但這種抵抗是越來越弱了。日本人占領了近五十年的奴化教育使得很多臺灣人已經真的把自己當做日本人的狗來看待了。

日本人占領臺灣后,一直在從文化上抹殺華夏的痕跡。

一個文明的消失首先是從語言和文字開始的。

臺灣日語的普及率從30年的12.4到了40年的51。而二三十年代的那些人被的最為厲害。他們的那些人歷經了最完整的日本中小學教育和軍中教育,從小學習的就是日本歷史,最為日本化。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日本人的征兵對象,都有在祖國內地的戰斗經驗。

每當鬼子在華夏攻下重要城市,臺灣殖民當局都會組織民眾在全島舉行慶祝。南京陷落的時候,宜蘭市的民眾沸騰,那些日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學生們手持紙做的日本小國旗,邊走邊唱著日本軍歌,不斷的高喊著“天皇陛下萬歲”。

后世老蔣退往臺灣后,那個時候受過日化的人正是二三十歲的時候。尤其是那些從內地和海外戰場歸來的臺籍士兵,他們的腦海中依舊殘留著大日帝國的輝煌。他們這些正當壯年的日化世代開始和退入臺灣的外省人鬧出各種矛盾。

而日本人在撤離臺灣前,就把大量的糧食運走,又大肆發行巨額的貨幣,讓那些在臺灣的日本人和漢奸們的囤積米糧等各項緊缺物資。正是日本人提前策劃的糧食經濟戰,使得臺灣大規模的嚴重缺糧,才有了二二八。

二二八的時候,那些日化世代,也就是哈日族們,毆打屠殺外省人,甚至頭戴日軍軍帽,身著日軍軍服,口長日軍軍歌,荷槍背刀,橫行街頭。而很多40歲以上的接受了華夏教育的老人們則是冒險救助外省人。

所以說當時的二二八其中一條很主要的爆發矛盾就是中日文化的碰撞。老蔣果斷的舉刀砍殺,臺灣的中央黨政府也在臺灣嚴禁日語,從而部分消除了哈日思想繼續禍害的隱患。但日本人已經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不是那么容易消除。那些日化世代繼續把他們哈日的精神傳承下一代,并在后世再度活躍。

尤其是臺灣經濟借助日本快速發展后,更是使得這些人躍居到了政治體系的上層。孟享印象中的那個亂哄哄的臺灣政治游戲中,就有這其中的影子。那些臺灣政壇二元化時代的本土日化精英們,躍居了高位。日化文化占了上風,自然有了獨獨們的出現。是說到底,那些獨獨們不過是哈日思想殘留,再被美國人和日本人點撥一下罷了。

最典型的是李,這個當時叫巖里政男的哈日青年,44年參加日本在臺灣征召的陸軍特別志愿兵的時候,曾是“血書志愿”的樣板之一。

后來的“挨扁”也是此類哈日的腦殘兒童二代。

這些人也不能不說是悲哀,類似“燈灰”“挨扁”等人,既然他們能登上臺灣的政治巔峰,自然不是腦袋里能養魚的那種弱智,他們的信息面之廣遠超他人。但他們那么大年齡了依舊哈日,除了骨子里的那點蒙學影響外,恐怕是要裹上一層光溜溜的政治糞球的外衣吧。但他們所倚賴的那些政治基礎,恐怕就是那些已經忘記了祖宗們的哈日族的悲哀了。

“現在還不晚,那些小娃子們都是可以被重新調教的!”孟享背著手,在墻上的大地圖上盯著臺灣那個地方,上上下下的看了半天,方才感嘆道。

雖然日本人早就占據了臺灣,但真正開始推行更嚴厲的奴化政策的還是從37年中日戰爭爆發起。漢字報紙也是37年才廢止的,就連日本人強制臺灣民眾在家中供奉天照大嬸的神符也是在36年才開始的。就連各類寺廟祖祠等的拆毀,修建各類建功神社和護國神社,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

那些日化的哈日族們不過還是臭乳未干的小孩子而已,此時臺灣島上還是那些經歷了日本人二十多年屠殺的華夏遺民們。

2月11日的時候,日本人借助所謂的天皇紀年2600年的黃道吉日,正式宣布這一天是臺灣人和朝鮮人更改姓名實施日。這種要斷絕華夏祖祀的做法就跟滿清時候的割發令一樣,激起了臺灣人的反對。

8號基地正是這個時候悄悄的摸進了臺灣島。

臺灣省,在孟享的印象中,后世在臺北有個煤炭博物館。而且根據此時收集到的情報看,臺北那里的煤炭資源也有不少。只是被日本人掠奪了不少。不過臺北土城等地的煤炭資源也足夠基地使用。


上一章  |  抗戰之紅色警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