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醫生第四百九十八章 彩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朝好醫生 >>唐朝好醫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八章 彩頭

第四百九十八章 彩頭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望平安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醫生 | 生存 | 丹藥 | 望平安 | 唐朝好醫生 
第四百九十八章彩頭

設衛眾人心想!“桃符訃不夠不成懷要芒平安再轎糊田出來?”

李世民這回倒尖沒有難為王平安,他道:“自南北朝開始,我中原百姓便要除夕守歲,在守歲之時,一定要吃種東西,是什么?”

殿上眾人微微有些失望。唉。這個題目太簡單了吧,別說考住王平安。就連三歲的小孩子都是考不住的。

王平安松了口氣,心想:“原來是問的餃子。”他道:“回皇上的話。除夕之夜,要吃餃子!”

殿上眾人齊聲哦了出來。不會吧。連這個都能答錯!餃子,那是什么?不管何地方言,可都沒有這個詞!

習慣成自然,一提除夕之夜耍吃什么。王平安自然而然地就說出了餃子,可一說出來,他也就知道說錯了。初唐時節,還沒餃子一說,這年代的餃子被稱為嬌耳,或者湯中牢丸。民間叫湯中牢丸,但這里是皇宮,李世民問的肯定是原始名稱。

王平艾忙改口道:“臣斑音了。急著回答皇上的問話,竟把我們五里村的方言脫口而出。除夕之夜,當吃嬌耳。”

李世民心想:“五里村是徐州的地方,可徐州似乎無此方言啊!”并沒追究為啥五里村的人會管嬌耳叫餃子,他又問道:“為何要吃此物?”

王平安大聲道:“為紀念醫圣仲景公!”

餃子,便是醫圣張仲景明的,一開始這可不是為了好吃而做出來的。而是有現實的意義。餃子最早是劑湯藥,名為“祜寒嬌耳湯”

冬天天寒地凍,百姓的耳朵多有凍傷,張仲景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便在南陽東關開設醫棚,用羊肉和祜寒藥材在鍋里煮,煮好后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食物。叫做嬌耳,再下鍋煮熟后分給百姓食用。百姓吃了兩個嬌耳。喝上一碗湯,渾身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張仲景用嬌耳為百姓們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施舍祜寒嬌耳湯,一直施舍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于是乎,中華傳統節日里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由此產生。

關于餃子的傳說很多,這是其中之一。王平安學醫出身,讓他來說為什么耍吃餃子,他自然選這個答案。

李世民笑道:“很好,看來你還是讀過幾本書的。除夕守歲,自然要吃嬌耳。”說著話,他從腰間的飾物中取下一串寶珠。拿下正中一顆紅色珠子,道:“把它放進餡兒里。包在嬌耳里,一會兒誰吃到這個。就上前來和聯說,聯把這一串寶珠都賜給了他!”

史忠臣上前接過紅色珠子,道:“是。老奴這就把寶珠放進餡兒里!”他叫小宦官們抬進來裝餡兒的大食盆,將寶珠擦了擦,放進了餡兒里,隨即用筷子攪拌,把珠子混入餡兒中。

李世民拍手道:“好,咱們包嬌耳,放爆桿!”

皇帝一聲令下,外面爆桿聲再次響起,而史忠臣則把餡兒分裝到小盆里,每個桌子上都放一盆。并送上面團和面板等物,讓大家包餃子。王平安所在的桌子上自然也放了一盆。看著食盆,王平安心中好笑。包餃子不算難。但對于皇親國戚來講,那就不能說是不算難,而應該是難到極點了吧,估計大家都不會包。只是走個過場,最后吃的餃子。還是御廚房里做出來的。

他剛這么想完,就聽李治說道:“孤來粹面皮,你們負責包。”說著話,李治拿出個面團,揪成小塊。然后拿起攤面杖,就攤起餃子皮

王平安大吃一驚,差點沒驚叫起來,就見李治動作熟練,簡直可以說是到了大廚的水平,兩只手不停。頃刻間便弊出了好幾個面皮,也就是眨眨眼皮的功夫!

向周圍的桌子上看去,就見每張桌子,都有人在璜面皮,而且個個動作熟練,絕對不是光拿著攤面杖,不知如何下手的模樣。尤其是李恪那一桌,李恪和李治一樣,他也在攤面皮。

李治的手法就相當了得了,而李恪更加厲害。

就見他邊璜面皮,連往面板的另一邊扔”刷刷地,度快到驚人。估計他不做王爺,而是去市井里開個小飯館,光靠當著客人的面玩這一手。就能招來不少生意!

王平安目瞪口呆,實難相信,怎么會有這種事情生,這還成什么世界,難不成自己走錯了地方,現在不是置身皇宮,而是在某家大酒樓的廚房里?

他轉過頭來,又往自己的桌子上看,不但南平公主夫婦,還有李伊人在包餃子,動作又快,包出的餃子又好看,就連那個叫統兒的小孩子。也有模有樣地包出了一

王平安心想:“弄了半天,整個大殿里,就數我包餃子的手藝最差,不,最差的那個應該是皇帝,我應該是倒數第二!”心里想著,他又轉頭去看李世民。

誰知,一看之下,倒數第二立即變成了倒數第一,就見李世民的旁邊。正有一個宮裝貴婦在攤面皮。而李世民則親手包出了餃子,不止一個。而是好幾個,個個樣子好看,放在一邊的面板上!

王平安張大了嘴合不攏,怎么會這樣,為什么大家都會包餃子?會包也就算了,怎么都包得如此之好?難不成要族李氏,是開餃子館的出身。李淵豐過這個買賣?

嬪妃和王子公主們,同樣也包括李世民自己在內,都會包餃子,這時候叫包嬌耳,而且不但會包,包的還都相當的好。對于皇室中人來講。一年當中。只有今晚他們才有機會,在不用守太多禮法的情況下和皇帝吃頓飯,豈有不大展身手,引起皇帝注意的道理?

李世民也會包餃子,那是因為他當年,也當過王子,和現在的王子們一樣,他也需要向當時的父皇獻獻手藝,膝下承歡一番的啊!

李治可不知道王平安包餃子的技術差勁兒,至少比他們是差得太多。他自己包得好,就理所當然地認為王平安也包得好,向王平安的面前扔了個面皮,道:“無病,你也包。”

王平安啊了聲,拿起面皮,心想:“我可包不出什么花樣來,還是包個普普通通的吧,莫要賣弄。以免出丑。”他包了一個很常規很普通的餃子,放到了面板上。

史忠臣滿殿走動,伺候著皇家人,來到了王平安的桌前,笑道:“無病,你這個嬌耳包得可太普通了,怎么不捏出個好看的樣子來?”

皇家人包餃子,總是包出各種花樣,有的甚至還能包出好看的動物來,為的是煮出餃子后。能讓皇帝看上眼,從而吃自己包的餃子,唯獨王平安包的普通,甚至連小孩子包的都不如,一點都沒新奇感。

王平安有些尷尬地道:“往常家里包嬌耳就是這么包的,所以小侄倒沒怎么學過花樣兒,鄉下地方,有的吃就不錯了!”

史忠臣笑道:“來來,讓咱家來教你。要這么包”才好!”說著話,他拿起一個面皮,放到王平安的手里。

王平安只感手中一硬,似乎有個物事被史忠臣塞到了手里,捏了捏感覺是個珠子,大小就是李世民剛才讓史忠臣放進餃子餡兒里的寶珠。他心里一動,怎么回事,那個寶珠不是放入食盆中了嗎,難道沒放進去?

史忠臣比戈了一通,嘆氣道:“無病,你也太笨了,竟然連嬌耳都包不好。算了,一會兒只管吃吧你,你呀就會吃,包出不花樣兒來。看看能不能吃出花樣兒來!”這句話說得不太和身份,他再是個重要人物,也不能和王平安這么說話,而且還是當著眾人的面說。

不過大家倒也沒在意,李治反而笑道:“無病你不會包沒關系,可不會吃就有關系了,一會兒多吃幾個。”

李伊人沖他也笑道:“好笨啊。連嬌耳都不會包!”伸手刮了專臉蛋兒,羞羞。可手指上卻有面粉,沾在了臉頰上。王平安呵呵笑了起來,盡力裝出一副傻姑爺的樣子,道:“我回去學學,等明年吃大飯時,我肯定包得比你們都好。”

他手里緊緊地捏著寶珠,心想:“是啊。我做不出來花樣兒,可我吃得出來,你們等著瞧吧!”

史忠臣搖著頭走了,他剛才根本就沒把珠子放進餡兒里去,只是做了個放的動作罷了,他袖子寬大,動作又快,誰也沒看到他的把戲,都以為他把寶珠放進了餡兒里。他又借著伺候殿上眾人的機會,把寶珠交給了王平安。

餃子不多時便包好了,小宦官們端著餃子,在側殿里下鍋煮。這時已然接近午夜,在現代這時正是歡歡喜喜拜大年的時間,而唐朝也不例外。

殿外小宦官拖著長音,高聲叫道:“給我主萬歲爺拜年啦!”

王平安聽小宦官一叫,連忙起身。卻現殿上眾人沒有起身的,他只好又坐了下去,心想:“怎么搞的。不是要拜年嗎?應該到時辰了吧!”

殿外傳來腳步聲,無數的宮女和宦官走了進來,他們排著隊,來給皇帝拜年。

原來是他們給皇帝拜年,看樣子應該都是宮里有頭有臉的人物吧!王平安對這些人沒什么興趣,正要轉頭去和李治說話,卻忽然現身前不遠處,有一張熟悉的面孔。

正是武媚娘!


上一章  |  唐朝好醫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