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承乾第九十五章 微服 第九十六章 暗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太子李承乾 >>大唐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微服 第九十六章 暗訪

第九十五章 微服 第九十六章 暗訪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萍水  分類: 歷史 | 歷史傳記 | 萍水 | 大唐太子李承乾 
不過九點鐘多一點,太陽已經升得老高,毫不吝嗇的揮灑著熱量,一行人騎著馬在官道上行駛著,馬蹄聲有節奏的敲擊著水泥的路面,有大片的灰塵揚起來。天氣太過干旱,自然塵土也就多了。好在他們騎馬的速度并不快,灰塵才小了點,看起來不像有什么急事。官道上也沒什么人,畢竟,這天氣,誰會沒事出門啊!

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一匹馬停了下來,上面的騎士揚起馬鞭,擦擦額上的汗,指著一條路說道:“殿下,從這條路走,再有二十里,就到了!”

來的正是李承乾他們一行。為了處理好打深井,以工代賑的事務,李承乾帶著幾個侍讀還有一些侍衛準備去哪個鄉里看看。挑中的是一個名叫楊家村的地方,離京城足有六七十里的路程,李承乾不想大張旗鼓,免得被下面的官員糊弄,便微服前來。他的馬上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是李治。這小子聽說李承乾要出門巡查,前兩天就跑過來軟磨硬泡,并且威脅說,要是不肯帶他去,就告訴兕子和合浦,到時候,纏著他的可不只李治一個人了。李承乾想想,這小子從小錦衣玉食,讓他去見識一下民生疾苦也是好的,也就答應了。

李治摸索著取過水囊,狠狠的灌了一大口水,抱怨起來:“還有那么遠啊!”

“是你自己要來的,現在后悔了吧!”李承乾掏出絲帕給他擦去臉上密密麻麻的汗珠,上面還沾了灰塵,一擦之下,絲帕都有些黑了,再看看他在烈日下有些發紅的臉,李承乾不禁笑道。

“才不呢!”小孩子最是受不得激,這不,一下子就炸毛了,“大哥,現在就走吧!”

李承乾揚起馬鞭,在馬身上輕輕一抽:“那就走吧,騎快點,在這么慢吞吞的,等到的時候,都要午后了!駕!”

“好嘞!”柴令武叫道,“這鬼天氣,快要熱死人了!”他搖晃了一下馬鞍下掛著的水囊,里面已經空了,無奈的嘆了口氣,嘀咕道:“最好那邊已經打好井了,我還想找口水喝呢!”

杜荷笑嘻嘻道:“你這家伙,簡直是水牛,那么一大袋水,就這一會兒,讓你喝了個干凈!現在好了吧,渴死你!”

房遺直悠然道:“那就要看那些人有沒有好好執行了,若是他們玩忽職守,或者說尸位素餐,那就有好戲看了!”

柴令武英俊的臉一陣扭曲,他叫了起來:“那些混蛋要是敢這樣,小爺我就扒了他們的皮,點天燈!”

李承乾聽著幾個人的玩笑聲,微微一笑,再次揚鞭一揮:“駕!”

李治在他前面樂得直叫:“大哥,快點!讓他們在后面吃灰!”

其實想快也快不起來,宮里御馬監的馬都有特殊的印記,為了不暴露身份,他們幾個騎的都是普通的驛馬,雖說不算駑馬,但腳程也就是那樣,快不到哪里去!

又走了近半個時辰,身下的馬呼哧呼哧地喘著氣,嘴角都有白沫冒出來了。已經看到村口了,幾個人下了馬,李承乾從水囊里倒出了一點水在手心,捧到馬的頭前,那匹馬伸出粗糙的舌頭,舔著李承乾的手心,很快,一點水舔了個干凈,看著那匹馬黑亮的眼睛里露出來的可以稱作可憐兮兮的眼神,李承乾不禁一笑,又倒出了一點喂給了它,然后拍拍它的大頭:“已經沒有了,總得留下點回去再喝吧!”

村口有數十人在忙碌,十幾個精壯的漢子赤著上身,露出古銅色的皮膚,他們身上背著大竹筐,里面裝的都是土,正大汗淋漓地將一筐筐土背到空曠的地方去。仔細看去,那邊正在掘井。井口兩個漢子搖著轱轆,從井里將一筐筐土搖上來,下面不時傳來吆喝聲。

“他們就是在打井嗎?”李治很是好奇地問道。

“是啊!”李承乾點了點頭,轉頭看向杜荷,“杜荷,你去問問看!”

杜荷雖說一向行事恣意,但在外人眼里也是溫文有禮的人物,他點了點頭,當下牽著馬上前,那邊正有個佝僂的老漢在那里給干活的人舀水。這時節,水最是金貴,要是露天放著,就能讓太陽蒸干不少,因此,那邊裝水的是個腹大口小的陶罐,若有人想要喝水,那老漢便用那種打酒用的木勺從陶罐里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勺來,倒在粗瓷大碗里,也就小半碗的份量,還要仔細掂量著,免得灑了那么一兩滴。

杜荷上前招呼道:“老伯,我們是路過的,想討碗水喝!”

那老漢抬起頭,遍布皺紋的臉上,一雙渾濁的眼睛看向了杜荷,上下打量了一下,見他雖然穿著長袍,不過是細麻的,以為他也是一般的行人,他咧嘴一笑:“后生,是往京城去的吧!”

杜荷笑著回答道:“是啊!家里在長安有點小生意,我們年前去山西那邊走親戚,和親戚家的表兄弟們一起剛回長安哩!”

老漢手上也不閑著,穩穩地舀起一勺子清亮的水倒在碗里,又加了兩勺,笑道:“這天氣,熱得慌!多喝點,后生!要是不忙著趕路的話,就在這兒歇會兒!”

杜荷看著自己碗里遠比別人多不少的清水,有些不好意思:“老伯,你這兒似乎也沒多少水,這么多,太多了,那些干活的兄弟還要喝呢!”

老漢爽朗的笑道:“沒關系,盡管喝就是了!這邊已經是咱們莊上第三口井了,水有的是!不過是怕那些小崽子偷懶,所以不肯給他們多喝水!后生,教你那些一起的也過來吧!好好歇會兒,等日頭不那么毒了再走!你們都騎著馬哩,趕得及長安關城門的!”

自從突厥戰敗,突利帶著部眾投降了大唐,大唐的馬匹也就不稀罕了,就算是莊稼人,手里頭有點閑錢,也是會買上匹馬回來耕種的。這老漢見得他們都騎著馬,也沒覺得他們是什么貴人,很是自然地招呼起來。

老漢看起來年紀不小了,中氣卻是十足,大聲吆喝起來:“來幾個人,幫著這幾個后生把他們的馬牽去喂一下,也快正午了,就說有客人來了,讓小翠她們多做點餅子,讓這些個小兄弟吃了午飯再走!”

長孫沖推脫道:“老伯,這大旱的年頭,你們自家也沒什么糧食,不用這么麻煩了,我們自己帶了干糧!”

老漢瞪了他一眼:“你這后生瞧不起咱們莊稼人不是!放心吧,家里有糧呢!前兩天,里正剛剛過來給村里人發了一個月的口糧,要是咱們這里井打出來了,還有獎勵!地里也沒荒著,以前的莊稼旱死了,前兩天,又種了一批下去,苗已經長出來了,這兩天,正從井里挑水過去給秧苗喝呢,看起來,這邊的井也要出水了,就更不用操這個心了!”

老漢殷勤的給每個人都倒上了一大碗水,一個侍衛問清楚了那兩口井的方向,抱著一大堆水囊去取水去了,另一個侍衛在李承乾的示意下,拿著已經空掉的水罐,去把水裝滿。老漢推辭了一番,卻拗不過他們,也就隨他們去了。

老漢顯然是個極為健談的人,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今年雖說老天爺不開眼,可是趕上了有個好朝廷呢!老漢我活了這么多年,還沒見到這樣的年景!”

“往年要是遇上這種大旱,村里能走的人早就都出潼關逃荒去啦!別說什么餅子,樹皮草根都要被啃光了!”老漢瞇著眼睛回憶道,“老漢我年輕的時候,也趕上過一次大災,那時候,全家人都往南跑,路上什么也沒有,樹皮草根都被別人給吃光了,還有人吃人的。最后只好吃觀音土,咱們全家七八口人,活下來的,也就我和我那哥哥兩個人。咳,不說了,不說了,人老了,就喜歡胡思亂想!”

“老伯,你接著說,我們都聽著呢!”李承乾接口道。

李治也眨巴著眼睛看著老漢,他在深宮長大,何曾聽說過這些事情。

老漢伸出有些發黑的大手,摸摸李治的小腦袋,李治想要躲,卻讓李承乾給摁住了。老漢嘆了口氣:“這娃子是你家的吧!長得像畫上的似的。那時候,我那個弟弟也就這么點大,當然沒這小娃子好看,然后,就這么餓死啦!那時候都急著逃命,只好把他就這么埋在路邊上,后來回鄉時,又找不見了!”

“現在好了,本來四月的時候,莊稼旱死了,過了近倆月,還不見老天爺下雨,村上的人都要收拾東西走了!”老漢睜開渾濁的眼睛,說道,“不過,縣里的大人派出了那些軍爺,專門下鄉來給各個村上打井,又運來了稻米粟麥什么的,讓我們也多打幾口深井出來,天上不下雨,那就從地底下挖出水來!沒兩天,井龍王顯靈,第一口井就出水啦!村里的人也就不走了,安安心心呆在村里,好好多打幾口井來,不光自己要喝,莊稼也要喝哩!再打上兩口井,將地里的莊稼都補上,今年還能收一季糧食!也不能就指著朝廷,朝廷也不能白白養活咱們這么多人吧!還是自家種的糧食,吃起來踏實!”

正說著話,幾個村姑挎著大竹籃過來了!正在在干活的人都停了下來,一起圍了過來,那幾個村姑抿著唇,淺笑著分發者烙好的面餅。那個在老漢嘴里叫小翠的年輕少女走了過來,從籃子里取出一只大湯盆,里面盛著滿滿的一碗湯,湯很是濃稠,上面漂著一層淡黃色的油,上面還飄著點蔥花,在這個干旱的年頭,想要找點綠色的蔬菜,實在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大概也費了不少心,熱氣騰騰的湯里,有肉的香味飄散開來。李承乾清楚地聽到身邊有咽口水的聲音。

小翠有些羞澀地看看幾個俊秀的客人,一邊取出洗得干干凈凈的大碗,用勺子盛湯,可以清楚地看見湯里面剁成小塊,燉得近乎稀爛的雞肉,說道:“鄉下人也沒什么好東西可以招待的,正好有只老母雞也不下蛋了,阿娘就把它宰殺了!幾位大哥不要嫌棄!”

李承乾伸手接過湯碗,含笑道:“小翠姑娘費心了!代我謝過伯母!”

“不用客氣!”小翠低下頭去,聲音小得跟蚊子一樣。

幾個人都分到了一大碗雞湯,李承乾低頭看著有些新奇的李治,輕輕一笑,將自己碗里的幾塊雞肉撥到了李治碗里,然后,直接掏出李治懷里的帕子,將他的手擦干凈:“先吃飯吧!”

李治啃了一口烙得很硬的面餅,差點沒被噎著,抬起頭,可憐巴巴地看著李承乾,意思是不想吃了。李承乾板著臉搖搖頭,不過,李治從小沒吃過粗糧,一時吃不慣也是正常的。想了想,李承乾伸手拿過李治手里的黃褐色的面餅,鄉村里的一般人家是不會吃白面的,都是將麥粒直接磨成粉,磨出來的面粉就是黃色,再烙成餅子,有沒什么油水,自然顏色就更不好看了。李承乾將面餅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泡到湯里,說道:“現在吃吧!”

李治折騰了一早上,也已經餓了,面餅泡著雞湯,也沒那么難以下咽,還有些香甜。李治拿著筷子,吃得倒也開心。

李承乾抬頭有些歉意地一笑:“小弟是家中幼子,父母疼寵慣了,有些嬌縱,還請老伯不要見怪!”

老漢呵呵地笑著:“哪能呢!老漢見過的人也不少了,看起來你們就是有錢人家,吃不慣鄉下的東西!幾個后生不怪咱們鄉下人不懂禮數就是了!”

李承乾謙遜了一下:“老伯這么說,小子實在是心里不安。小子家里不過是有幾畝薄田,還做了點小生意,不過是吃穿不愁而已!算不上什么大富人家!”

李承乾一邊陪著老漢說著些閑話,比如說這地里往年的收成,郡縣發放的口糧數目,打一口井需要的人力和時間,還有這村里的人家瑣事什么的,一邊就著雞湯,吃著面餅,倒也其樂融融。

一頓飯很快吃完了,李承乾也大體了解了情況,還打聽到了附近幾個村上的近況,心里也有了數。按如今的狀況,就算老天一直不下雨,這旱災也是可以平安度過的,只要現在地里補上種子,到了秋天,還能有一季的收成,總比把地荒著好!不過,這種子最好也因該讓郡縣下發,免得農家籌措不到,誤了農時,若是再晚一些時日,再下種可就來不及了。

午后又歇了一會,眼見著太陽不是那么毒辣了,李承乾他們便準備告辭,回長安了。一行人的馬都已經喂好了,一個個精神抖擻,水囊也都已經灌滿,掛在了馬鞍下。杜荷掏出一把銀幣,塞到老漢手里,說道:“老伯,多謝你們的款待,我們要回去了!這點錢你們拿著,正好多買點種子,種下去,也能有個好收成!”

老漢看起來年紀不小,力氣也沒衰退,當下板起了臉,又將錢塞了回去:“你這后生,不過是一頓飯,到哪里不成呢?還說什么錢不錢的!快拿回去!”

杜荷笑道:“老伯,不是飯錢,就是一點心意!您孫女小翠也該出嫁了,您把這錢拿著,也好給她置辦點嫁妝不是!”

推脫半天,這錢還是送出去了,幾個人打馬而去,揚起一路塵土。

李治乖乖的坐在李承乾前面,仰頭說道:“大哥,那位老爺爺人很好啊!”

“沒錯!”李承乾笑道,“那里確實民風淳樸!”

“我以后還要來!”李治眨眨眼睛。

“看有沒有機會吧!”李承乾抖了一下韁繩,“你以為大哥出門容易啊!今天要不是要檢查各地打井的情況,父皇絕對是不會允許大哥我出長安城的!”

見李治有些失望,李承乾想了想,說道:“雉奴,等你行了元服禮,有了自己的府邸,想出宮就沒這么麻煩了!到時候,只要你不到處亂跑,像這樣在長安附近走走,也不是不可以的!”

李治有些沮喪:“可是,不是說,皇子成年后,就要前往封地的嗎?到時候,肯定不怎么見得到大哥了!”

李承乾微微一笑:“不要緊,到時候,我們求父皇將你的封地改成雍地,那不就可以留在長安了嗎?”

李治不說話了,雍地原本是魏王李泰的封地,因此,他當年才能堂而皇之地留在長安,而不是像李恪一樣,一年到頭沒幾天在長安。可如今,李泰因為謀害李承乾被貶到了西北,至今也沒什么消息,雖說當年李泰性子高慢,向來對李治不理不睬,甚至冷嘲熱諷,但畢竟是親兄弟,李治還是很有點懷念的。不過,與李泰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大哥李承乾,要是在兩個人中做個選擇,自然還是要李承乾留在長安為好。這樣一想,李治也就開心多了,他抬起頭,笑道:“那就說定了!”

“當然!”李承乾微微一笑,說道,“父皇母后最疼你了,一定會答應的!”


上一章  |  大唐太子李承乾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