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農民
方爸方原則也很清晰明了,沒下雨之前水泥地壩里的玉米是不能收的,雖然現在天氣是陰著的,但攤在地壩里都比堆一起用薄膜蓋著強。
方媽看這雨一時半會之間應該下不下來,便讓方信兩人去午睡,說要真下雨的話,再叫他們起床。方媽也知道,他和沈箮夏日午后都喜歡睡上那么一小會。要放以前這時候,就沒工夫午睡,得趕緊給掰回家的玉米脫粒。
方信也就領命而去,早上起得早,又一直忙忙碌碌,他也有些累了,沈箮更是如此。
可他和沈箮剛躺下沒一會,睡得正迷迷糊糊的時候,就聽見外面方媽大聲叫他們起床收玉米
方信和沈箮兩人連忙從床上翻身爬起來,迅沖到外面,方爸方媽正用趟耙把玉米往地壩間收。
這時候外面的還是很熱了,但天氣已經陰了下來,風已經刮了起來,方信耳朵尖,隱約還能聽到別的地方下雨的聲音,而且嘩嘩的雨聲越來越近。
“這雨快下過來啦”方信于是急忙行動起來,舀了竹制的大掃帚飛快把散在地壩周圍的玉米粒往間掃,這剛曬的玉米粒要被雨淋的話,可就難曬干了。
沈箮也舀起高粱苗扎的小掃帚,用力往間掃玉米粒。
一家人正忙碌著的時候,方雪姐妹和方云明夫婦也趕過來幫忙,方云明肩上還扛著他們家的木制趟耙。
方媽忙著收玉米的時候,還不忘問他們,“你們怎么來了?”
“方雪這小丫頭說你們家買了臺玉米脫粒機,一個小時不到的功夫就給一千多斤玉米脫粒,還說讓我們借著來用。還說不相信的話可以去看,說你們曬了一地壩的玉米呢”方云明笑著解釋說,他手腳也不慢,趕忙用趟耙將玉米往間推。
方云明的老婆胡一珍則舀掃帚掃,方雪方梅兩姐妹沒分到工具,就去拉薄膜。
下雨聲越來越近,有了幾個生力軍幫忙,方信他們剛把玉米粒收到地壩間,幾個人拉著將薄膜蓋好,天上的雨就嘩嘩地下了起來,打在薄膜上叮叮作響、
雖然下了雨,但氣溫卻一點都沒降低,這短暫但激烈的勞動尤其讓人大汗淋漓,沈箮還拍拍胸口說,“這簡直比在地里掰玉米的時候還要辛苦。”
方信就笑著說,“搶偏通雨是比較累,主要心理緊張,我以前最怕的就是這時候。”
方信說話間,又去切了西瓜來分給大家吃,還對方云明他們說,“這雨來得還真快剛聽到雨聲,馬上就下到這邊來了。多虧你們過來幫忙,要不然這些玉米就要淋雨了。”
“沒有,你們都收得差不多啦”方云明笑著說,“這時節的雷陣雨就是這樣煩人,又急又快。對了,你們真用玉米脫粒機脫粒的啊,看你們昨天才開始收玉米,今天就弄出這么多玉米粒來。”
方信就說,“那還有假,用了這玉米脫粒機,人可輕松了太多。就到”
方云明就去堂屋里看他們買回來的玉米脫粒機,其實從地壩里的玉米粒和階檐上的玉米芯就可以看得出來,短時間之內,人力是沒辦法給這么多玉米脫粒的。
方雪兩姐妹則抱著西瓜啃得不亦樂乎,吃完西瓜后,外面的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但已經沒有先前勢頭那樣猛了,估計能再下個十來分鐘。
方雪方梅兩姐妹就去方信他們屋子里玩,那里長期開著空調,比較涼爽,還有電腦可以玩。有得玩,她們都可以放棄午睡,雨停下來之后,方云明叫她們倆回家都不肯。
沈箮就說讓她們在這邊玩,這時候回去也沒啥事情做。
這邊方云明和方爸也說好了,到時候借玉米脫粒機回去用用。
不過方云明說先把他們家地里的玉米全部掰回家,曬上一陣,再來借機器,那時候方信家的玉米肯定全部脫粒完畢了。方云明還感嘆著說,“人老了,也懶得去折騰,有機器就省事多了。”
“你算是比較拼命的了,還種那么多田土”方爸則說道。方云明的兒子媳婦都在外面打工,留守家里的方云明都六十歲了,兩個孫女才都十歲,除了種著他們家幾個人的地外,還撿了別人一些田土來種。
方信和沈箮兩人折騰得累,洗洗后又躺下去睡了會,方雪兩姐妹安靜地玩電腦,也沒去打擾他們。
起來后現水泥地壩又干了,太陽也冒出頭來,方信便將蓋著的厚薄膜拉開,把玉米粒又重新曬在地壩里。
在方信家鄉這邊,家家家戶戶都要弄塊水泥地壩,為的就是盡快曬干糧食。水泥地壩比之前老式的三合土地壩好了太多,下了雨之后干得也快不會稀爛一團,收起糧食來也比較方便,在糧食就是一年到頭主要收入的農村,再怎么重視都不過分。
下午繼續出門掰玉米,方信依舊承擔起運輸玉米棒子的重任。傍晚回家后,做飯的做飯,收玉米的收玉米,吃過晚飯到地壩里乘涼,吃點西瓜李子什么的,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過去了。
收玉米的這幾天,家里幾個人都比較辛苦,伙食方面也開得極好,方信每天都去稻田里抓魚回家吃,臘肉香腸家里也都有,蔬菜更是不缺,各種水果更是不斷,隔天的蜂蜜水藏紅花水方信更是按時給他們泡著喝。
家里幾個人都很有勞動力,把地里所有的玉米都收回家之后,這段忙碌的時期才算暫時告一段落。但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是完全成熟了的,嫩點的雜交玉米就被方信舀來烤著吃掉了。
至于地里的玉米秸稈,方信就說先不要去動它們,就算砍下來晾干,也沒地方放。收完水稻后,家里就要建新房,到時候周邊的地方都要清空,哪里還放得下玉米秸稈。
剩下的事情就是將這些玉米粒全部曬干,由于短時間內收回家里的玉米太多,方信家里的地壩都曬不下。
方信把玉米挑到水泥馬路上曬著,當然,曬之前要先清掃干凈,平時很少有貨車進出,留條道路給人和摩托行走就好。
已經曬好的玉米,在收進倉里存儲之前,還得進行一道手續。
要將玉米的玉米穗和玉米殼之類的雜物去掉,在有些地方是在曬場里揚著把這些雜物去掉的,在方信家鄉這邊則用木制的風車,沈箮就比較喜歡干搖風車這活。
方信家的風車做了有十來年了,這風車造型倒像頭木牛,有四個腳擱置在地上,兩端各有兩個把手,方便風車的搬運。風車上方是進料的地方,像倒置的梯形。玉米從上面通過可以調控大小的開關落下去的時候,要經過間的通風道。
在風車的端有木制的葉片,葉片鼓風之后,將落下來的玉米比較輕的雜物吹出去,而玉米粒本身則不會受到影響,直直地落下去用籮篼裝著。
除了玉米外,平時家里打米,以及水稻除雜都是用這風車。不同的時候,給風車鼓風的力度也不一樣,這玉米算是比較好掌握的。
沈箮就愛搖風車,其他像給風車上料她那小身子骨可不行,一般由力氣大的方信用撮箕裝著玉米倒在上面。然后她就控制著開關,搖著風車,將里面的雜質去掉。
曬干的玉米,方信就挑著去放在方信大姨家,現在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去看住才行。方爸就和方信輪流著去看家,每每到方信去的時候,他就愛研究空間的秘密,順便做些精致的木工活。
這其方信最是忙碌,干的也都是最重的力氣活,但他每天都還是精力十足的樣子,空間食品的強大補給能力在這時候完全凸顯出來。方信也在暗自思量,要沒這神秘的翠竹空間的話,這些活他絕對干不下來。想想也是,這成千上萬斤玉米,從地里搬回家,曬干的過程得翻得收,曬干后還得車,最后還得弄到倉庫里去,沒兩把力氣可撐不住。
期間他們又搶了兩場雷陣雨,方信和沈箮都深刻體會到做農民的辛苦與不易。
將玉米全部曬干裝倉,方信也算松了一口大氣。
方媽他們還特意統計了一下,今年總共收獲了將近八千斤的雜交玉米,這比他們預料的要多一千多斤。
方信就說是種子好,還自吹自擂地說也有他在家把這些玉米照顧得好的緣故。
“那我們明年還買這種子。”方媽對他后面一句話嗤之以鼻,她同時也說道,“明年倒是可以考慮多種一些糯玉米。”
“這個絕對沒問題”方信連忙表示贊同,這段時間連續搞這些雜交玉米可把他給折騰夠了,全然忘記了他之前的態度。方信這時候琢磨著,要是多種些糯玉米的話,可以提前在嫩玉米的時候就吃掉或者賣掉,后面集收玉米的時候,數量也就少了。再不怎么不濟,都不會像現在這么累了。
沈箮也點頭表示贊同,“我看也行,這糯玉米不是雜交種子,用來留種不會像雜交玉米那樣,產生大規模的退化減產的情況。我們之前留的糯玉米的種也夠多,栽種家里一半的地都不成問題。”
“那行,就舀一半地來種糯玉米吧”方信本想說全部種糯玉米都行的話,可最后忍住沒說出來,因為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他自己對這糯玉米的產量沒什么懷疑,但方媽沈箮她們心底還是有些不太確定的。
不管怎樣,從最后統計出來的產量一家人都看得出來,家里種的這些優良性狀的糯玉米絲毫不遜色于雜交玉米,就算不賣嫩玉米棒子,也要比種雜交玉米劃算。因為干糯玉米的價格比雜交玉米高出不少,不管給自己吃或者喂豬營養都要豐富得多。
于是,明年多種些糯玉米的事情也就這么定了下來。
玉米收完之后,一家人都變得輕松起來,距離收水稻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方媽也知道方信這段時間辛苦了,就讓他養精蓄銳,好好休息,說是后面打谷子和修房子才是真正考驗他的時候。
用方爸的話說,“打谷子加修房子下來,肯定得瘦個好幾斤。”
“那大家從現在開始,就要補好身子。”方信嘴上這么說,但卻聳聳肩心底其實是不太介意的。這番挺過來之后,他已經覺得沒什么可以難得住他的。
沈箮聽了則直咂舌,還悄悄對方信說,“到時候羊肚菌種出來給你補身子。”
方信嘿嘿直樂,“那我得趕快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將紅菇給研究出來,你也得多補補才行,這段時間你也太辛苦了。”
沈箮羞紅了臉,紅菇對女人的身子特別有好處,滋陰補血的功效特別好。
“哪里那么容易。”但沈箮也覺得說這些還有些為時過早,她現在也就開始記錄羊肚菌那邊的生長情況,看起來情況相當不錯的樣子。可紅菇這邊,她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盡管當初連樹根一起給挖了回來,但到現在為止,卻是一點反應都沒有,能不能長出紅菇來也是個未知數,更別提研究了。
方信看出她的擔憂,也就安慰她說,“就算我們挖回來的紅菇土里長不出來,我們還可以去之前采到紅菇的地方看看,人家不是通過保護周邊的環境,促進和紅菇共生的樹木根系育等手段來增加紅菇的產量嗎?我們同樣可以這樣做,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家里啊”
“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沈箮高興地說,“這紅菇每年兩季,如果操作得好的話,菇房里的紅菇說不定也能在秋天出菇。”
“正是如此”方信點頭說稱是,其實不管怎樣,反正方信最后都是要用空間里的東西來作弊才行。沈箮這邊只好瞞著她,方信也想她人足夠聰明,也非常努力認真,說不定可以通過逆向推導出來呢再說了,很多人種食用菌,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要將東西種出來了,一切都好說。
于是,家里玉米全部收好后,方信和沈箮兩人的重心就放在了研究家里種植的幾種食用菌上。
竹蓀種植的技術比較成熟,盡管空調房里種植竹蓀只是搭的順風車,但在沈箮的精心照料下,這批已經長出菌球的竹蓀過不了兩天又可以收獲了。因為已經開始繁育,這些菌球的數量可比當初弄回家的時候多了太多。
沈箮在仔細清點的時候,也顯得很興奮,“這些竹蓀全部收獲出來的話,曬個十來公斤的干竹蓀應該不成問題,按著之前將近三百塊錢一公斤的價格,這些竹蓀就能帶給家里三千來塊錢的收入。”
方信則提醒她,“先前我們賣的是野生竹蓀,如今這是人工種植的竹蓀,價格可能相對要低上一些。”
沈箮卻說,“現在市面的竹蓀大都是人工種植的,價格還不是同樣很高。現在說這個也沒用,等曬干之后,看看黃曉英那家伙有沒辦法把它們賣出高價來。那家伙也真是的,這兩天正需要她過來的時候,她卻不見蹤影了。”
方信當即便笑著說,“不來才好,她要過來的話,誰知道是幫忙還是添亂呢”
沈箮頓時嘻嘻笑了起來,“那倒也是哦我晚上聯系一下她,,看看她在做什么。”
晚上沈箮和黃曉英視頻聊天的時候,黃曉英一臉的沮喪,“還不是你們家那紫薯的事情,最近又跑了好些地方,結果還是那么讓人失望啊倒是有些友說是要紫薯,可數量太少不劃算,油費都不夠。”
“慢慢來嘛距離紫薯收獲還有老長一段時間呢”沈箮也只好如此安慰她。
黃曉英也就不提這茬,笑問沈箮,“這段時間過得充實不,臉蛋還是那么尖,皮膚也沒見曬黑啊”
“你這家伙姐天生麗質,你羨慕不來的。”沈箮恨不得伸手過去擰她的圓臉蛋,不過她也是很得意,這些日子她可沒少干活。幫著家里下地掰玉米,又去鋤草松土,在太陽下曬玉米收玉米什么的,反正沒少接受抬眼照射,也沒擦什么防曬霜之類的,皮膚卻沒受什么影響,她自己反而覺得肌膚越白皙起來。不過家里有營養的東西太多,又是藏紅花又是蜂蜜,還有各色天然鸀色美味的食品。
和她嬉鬧一陣之后,沈箮也說起最近一批竹蓀即將收獲的事情,問她能賣到怎樣的價格。
黃曉英就信誓旦旦地說和之前差不多,因為有了先前紫薯的前車之鑒,沈箮對此表示懷疑。
黃曉英當即撇撇嘴,對她說,“別以為我暫時受挫就會失去信心,你們家還有什么東西要賣的沒?一并舀出來吧,讓你看看我的手段。”
沈箮當即笑道,“很多啊,剛收回家的雜交玉米,哦,對了,還有很多的冬瓜南瓜”
黃曉英聞言,都快哭出來了,“冬瓜南瓜,大姐,你看我的臉都快變苦瓜了‘
沈箮呵呵直笑。
網站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