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農民隨身種田
第章六月六地瓜熟
把這些紅辣椒摘完后,方信都覺得有些腰酸,沒怎么干活的沈箮想來也不例外,方信便對她說,“累了吧,你先坐這休息會……”
“你干嘛去?”沈箮確實有些累了,但看他說著往土坎下溜,就連忙問他。
“我去看看有沒有地瓜可以吃,那東西可美味了。”方信笑著說。
黃曉英摘了會菜,這會也過來湊熱鬧,聽方信說起,就好奇地問,“地瓜?”
“沒聽說過嗎?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方信反問他。
“什么和什么啊,地瓜不就是紅薯嗎?現在紅薯又多大了,能吃了?我去挖挖看。”方信家地里的紅薯可不少,黃曉英說著就想動手去刨紅薯吃,但看方信往土坎下開溜,便又問奇怪地他,“你不是想打別人地里地瓜的主意吧”
方信便笑她,“以后千萬別說你是農大畢業的,地瓜在我們這邊大都指白地瓜,沒幾個人把紅薯叫地瓜的,白地瓜估計過段時間就能吃了。不過我現在說這地瓜,指的是土坎邊上的野地瓜。算了,解釋了你也不懂……”
“切”黃曉英直接撇嘴哼哼。
沈箮一聽頓時來了興致,也不覺得累了,連忙叫住方信說,“等等,帶我一起去看看……”
黃曉英也連忙緊隨其后,方媽看了這一幕也覺得好笑,這都多大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似的。不過干活累了調節下也不錯,方信經常講什么勞逸結合來著。
方信說的野地瓜是生長在農村田間地頭的一種匍匐植物,莖葉堅硬折開的話還會分泌有乳液,也叫地枇杷或者地石榴什么的。
這野地瓜分布很廣,但往往能找到可食用的野地瓜的很少,在懸崖坎上的野地瓜往往長得最好吃起來也特別美味,方信他們小時候到了這個時節,就漫山遍野地跑去掏野地瓜。
掏野地瓜的時候,需要翻開野地瓜的藤蔓,仔細查看下面野地瓜有沒有成熟。
這土坎邊的野地瓜藤蔓也不少,沈箮和黃曉英兩人就學著方信的樣子,刨開藤蔓,翻看下面有沒有成熟的野地瓜。
方信還對她們說,“成熟了的,可以吃的野地瓜是紅色的,其他顏色的就先不要去摘,那是沒成熟的,沒成熟的野地瓜沒甜味,不好吃。”
沈箮翻了幾根沒看見有成熟的,就問他,“怎么都是沒成熟的?”
“哈哈,要有耐心……”方信飛快地翻騰著野地瓜藤蔓,回答她說。
黃曉英卻不管那么多,沒成熟的野地瓜也被她摘了一個起來。用手捏起來,感覺很硬,她還掰開看里面,很奇特的形狀,像是一根根細針插在野地瓜的皮殼上,朝著野地瓜的中心放射一樣。
“快過來,這里有一窩成熟了的……”方信在前方大聲說道。
沈箮和黃曉英聞言連忙趕了過去,就在方信家的菜地下方,估計是給菜地里的菜澆糞水的時候,流了下去,吸收的營養成分比較多,所以成熟也早。
過去一看,好家伙。
方信說的這一窩野地瓜,其實是幾棵野地瓜藤蔓長在一起,不大的地方大概有三十來顆的野地瓜,基本都成熟了。和她們先前看那些沒成熟的烏七八糟的顏色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是鮮艷靚麗的紅色,看起來就覺得粉粉嫩嫩的,讓人想咬上一口。
不待方信吩咐,沈箮就動手采摘,才剛摘了兩三顆,耳邊就傳來黃曉英焦急的聲音,“先讓我拍幾張照片。”
沈箮白了她一眼,“你這愛臭美的家伙”
黃曉英嘿嘿笑,“先吃你的野地瓜吧,我不說你什么。”
沈箮卻說,“拿回家洗干凈在吃吧“
方信就笑,“只怕沒到家就要被人吃光。擦干凈其實就可以吃的,不過吃之前,都要掰開看下里面有沒有蟲子之類的,螞蟻和蟲子都特別愛吃野地瓜。”
黃曉英裝作沒聽見,專心拍她的照片,拍好后,把相機照舊掛脖子上,她就動手摘起來,有些野地瓜是陷入泥土中的,得用手挖才行。這樣的野地瓜,黃曉英就交給方信來動手,還美其名曰,給他機會享受掏野地瓜的樂趣。
其實她是怕把手弄臟,這不,她把好摘的野地瓜都摘下來后,挑了顆看起來比較干凈,個頭大,顏色也特別好看的野地瓜。掰開看里面沒有蟲子,只有紅潤鮮嫩的果肉,當即就送入嘴里,末了還不忘感嘆一番,“確實好吃,味道很是香甜啊”
黃曉英吃了一顆還覺得不過癮,又挑了顆干凈的野地瓜,隨便擦了擦,掰開看看沒蟲子飛快扔進嘴里,嘴里還嘟囔著,“再來一顆”
沈箮總覺得這樣吃著太不衛生,連忙把她手里那些紅潤潤的野地瓜都給沒收掉,任黃曉英怎么抗議都無濟于事,最后她也只得妥協。
這邊方信已經將所有成熟的野地瓜都掏了出來,沈箮指揮著黃曉英采來南瓜葉,將這些野地瓜全部裝在一起。
幾個人又沿著土坎搜尋了一陣,也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靠近菜地,受到澆菜的糞水灌溉的野地瓜成熟得比較多,其他自然生長的野地瓜成熟得就要少很多,但也不是沒有。
如此一來,收獲還是相當不錯的,大概有將近兩百顆成熟的野地瓜,沈箮監督得嚴,心如貓爪的黃曉英想偷嘴都沒辦法。
好在菜地這邊的土坎邊有個以前打的洞子,以前是專門用來儲水澆灌菜地的,里面的水都是下雨積累的,很干凈,因為在土坎下陽光曬不進去,摸起來還有些清涼。
黃曉英自告奮勇,前去洗野地瓜,她沒經得住誘惑,洗地瓜的時候往嘴里塞不少。
洗好后,黃曉英就拿到菜地里去,還向方媽獻寶。
野地瓜的味道確實相當不錯,正在割紅薯藤的方媽也停下手來,接連吃了好幾顆。
沈箮吃過后,直說味道鮮美清香,還建議說以后澆菜的時候順便澆灌一下這些野地瓜。
方信說好,他也有好些年沒吃到這野地瓜了,這時候吃到嘴里,仿佛還帶著童年時候的味道。
回想起往昔的童年時光,方信仿佛又有了一顆未泯的童心。他順手拿起一根紅薯藤,摘下連著葉子的莖,把莖均勻地折掉,然后每隔一段就把那些莖給去掉,因為有外面的皮連著,整個還是連在一起的。
“你這是做的什么?這樣一做,看起來還蠻別致的。”方信一連做了兩根,沈箮見狀便好奇地問。若說單弄一根還覺得有,連弄兩根就有些奇怪了。
方信微微笑,將這兩根紅薯葉子溫柔掛在沈箮的耳朵上,“送你的耳環,喜不喜歡?”
沈箮含羞點點頭,夕陽西下,映著沈箮清秀的臉頰也是紅紅的。
黃曉英在旁邊嘿嘿直笑,還給沈箮拍照,“這個好方師兄還是很懂浪漫的嘛哈哈還親手編耳環……”
“小時候常和姐姐一起做來玩,現在總算找到可以送的人啦”方信笑著說。
沈箮臉色更紅了,不過她到底是開朗活潑的性子,掛在耳朵上的“耳環”也沒取下來,還淺笑著說,“我也做兩耳環送你。”
“我負責幫你們拍照,其實這個蠻簡單的嘛”黃曉英嚷嚷著說,可真做起來的時候,她才發現并不想象中那么簡單,力氣稍微用大了點,整個就折斷了。
倒是沈箮心靈手巧,很快就如法炮制,做出兩根漂亮的耳環來,做出來掛在方信的雙耳上。
黃曉英就樂呵呵地在旁邊給兩人拍照,還想讓兩人擺e,可惜方信兩人都很不領情,黃曉英還笑著說兩人特有夫妻相。
方媽割好紅薯藤后,又采了些新嫩的紅薯藤尖,可以帶回家做菜,炒著吃味道也很清香。任他們幾個人在旁邊瞎折騰。
折騰夠了之后,黃曉英這才想起問方媽,“現在的紅薯可以吃了不?”
“我們還沒吃過,你掏開來看看,方信這些紅薯種得比較早,應該能吃了。”方媽如是說,還幫著她挑選可能大一點的紅薯,一般土地裂開的下面紅薯會比較大一些。
一行人出來是打算摘菜的,就沒帶鋤頭出來,但有割紅薯藤的鐮刀,用來掏紅薯最合適不過。
黃曉英就興致勃勃地掏起紅薯來,還笑說這也叫地瓜,現在真到了吃地瓜的時候。
方媽不明所以就說,“想吃地瓜的話去那邊沙地里挖好了,比這紅薯好吃多了,水分足,又甜,可以當水果吃的。”
黃曉英就對方媽解釋著說外面人把這紅薯叫地瓜的,她這也是應景而已。
很快,她就把下面埋著的紅薯給刨得露出原型來。
這紅薯的個頭還真不小,光看露出來的部分,和方信的拳頭差不多,黃曉英掏起來的時候就更賣力了。連方媽在旁邊看了都覺得驚訝,“都長這么大了和往年大紅薯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挖來吃了。”
黃曉英嘿嘿笑,把這紅薯掏出來,表里如一,如剛剛見到的那樣,還真不小,方信拿過去掂量了下,估計得有三斤來重。
黃曉英卻很快把紅薯要過去,急著拿去剛剛洗野地瓜的洞子邊洗干凈,她還讓方信多掏幾個紅薯出來,紅薯也是可以生吃的。
“方師兄種的是紫薯啊,這個好,美味又營養,富含豐富的硒元素和花青素。這花青素說是第七大必須營養素,能預防和治療一百多種疾病呢在國際上很相當走俏,國內市場上也能賣個四塊多錢一斤。”黃曉英洗干凈之后,這才注意到他種的這是紫薯,和尋常的白心或者紅心的紅薯不大一樣,這種紅薯里面的心是紫色的。
方信便說,“這紫薯當初還是沈箮幫我挑的,能不好嗎?”
沈箮幾個人都笑,方媽還問黃曉英,“你說這種紅薯,真能賣四塊多錢一斤?”
“錯不了的,我在超市經常見到,這樣一個紫薯就要賣十多塊錢了除了當零食吃外,這紫薯還能提取色素,用途多著呢沈箮對這方面了解得比我多……”黃曉英坦然承認道。
方媽聽了也很高興,這會功夫,方信又掏了兩個紫薯出來,個頭比黃曉英剛剛挖出來的還要大,估計得有四斤重了。方媽直覺得不可思議,“這紫薯都這么大的嗎?”
沈箮就對她解釋說,“也不完,這種紫薯是農大引進的德國紫薯,照顧得好的話,產量會非常高,最高畝產好像能到3噸以上。一株紫薯能產二十來斤,最大的紫薯一個能有十一二斤呢”
“畝產三噸”方媽被這數字給砸暈了,那一畝地的紫薯得賣多少錢啊
“具體得視各地的種植情況而定,我說的這數字基本算是實驗性地高產量了……”沈箮補充著說。
有了沈箮這樣的話,方信這才放心下來,同時覺得他的擔心也有些多余。照沈箮這樣說,即便用空間水澆灌過,地里這些紫薯也達不到畝產三噸的標準,還瞎擔心個什么勁頭。
“方師兄,你還需要加油啊,爭取挖個二十斤的紫薯出來,打破世界紀錄。”黃曉英在旁邊給他加油鼓勁,同時用隨身攜帶的小刀把紫薯的皮給削了,這紫薯里面的色澤相當豐富和濃郁。
黃曉英把皮削掉之后,又小心地把紫薯切成小塊,分給方媽幾個人吃。
方媽嘗過這紫薯,感覺相當香甜,吃起來也很脆,就是她覺得這紫薯的顏色太深了,一時半會,看起來還有些不習慣。
黃曉英吃過后贊不絕口,說比超市買的那些紫薯好吃多了。
心思一貫活絡的她自然沒忘記籌謀著將紫薯推向市場,按著沈箮所說的產量標準,方信家里今年大量種植的這些紫薯產量也該能達到三噸以上,能帶來兩萬元以上的收入。
方信掏紅薯的速度可比慢騰騰的黃曉英快得多,不一會就挖了十來個出來,大部分個頭和黃曉英掏出來的差不多。
沈箮看了之后,說這產量已經相當不錯了,讓它們在地里再長一段時間的話,還能長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