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云在科學計算機中心主樓的會議室里呆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提議讓兩位院長陪著他四處轉轉,參觀參觀。
在這件事上,作為院長的潘杰洛夫還是有很大顧慮的,畢竟郭守云不是高官,而按照政策上的規定,中心作為國內計算機高精尖技術的核心、軍事科技開領域內的中樞,那是不能讓人隨便進出的。老實說,郭守云今天來就已經違反規定了,而他要在這里面轉一轉,那就更是有些離譜了。
而與潘杰洛夫不同,捷爾卡辛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的猶豫,他在中心主管政治層面的事宜,同時也負責財務上的工作,因此呢,他對郭守云的影響力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他看來,這位從遠東來的大富豪雖然不是政府高官,但是他手上權力卻比那些部委的官員大多了,別說是領他在中心里參觀參觀,即便是他要看那些機密的技術資料,捷爾卡辛也會毫不猶豫的拿給他——這都什么年代了啊?外面又是什么局面啊,在這個時候,有錢的說話才算數,以往那些技術保密守則,早就該到了作廢的時候了。
就這樣,郭守云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參觀計算機中心的機會,他在潘杰洛夫與捷爾卡辛的陪同下,從中心主樓向北走,就這么一路看過去,什么磁芯研所、技術參數中心、編譯器與解釋器開中心、交互控制研究所等等等等,總共四十七個研究單位,他是一個不落的看了個遍。
老實說,潘杰洛夫的顧慮的確是多余的,因為郭守云不具備充當技術間諜的本錢,他或許對數字很敏感,但是數字在他眼里就是錢碼。而不是技術數據,誰要把一個賬本放在他面前,他能夠用十幾分鐘看完,然后還能準確的說出其中有沒有貓膩。但是誰要把一份技術參數報表放在他面前,那個估計給他一個月地時間他也看不出什么門道。什么叫隔行如隔山啊,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話說回來,郭守云轉這一圈也不是白轉的,他也在觀察。觀察什么?不觀察別的,就觀察中心里的資金狀況以及那些技術人員的工作態度,而這一類的觀察,將會直接影響到他接下來圈買人才的計劃。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能夠一塊能夠脫離世俗的清凈地,而作為純技術型地科學計算機中心,同樣也是如此,在長達幾十分鐘的參觀過程中,郭守云現,中心里的人根本沒有什么工作可做。就像那個偌大的程序編寫中心里。數百名精英的程序員都處在賦閑的狀態中,中心大廳的地板上也骯臟不堪,廢紙、食品袋什么的隨處可見。再說磁芯研所。原本的無菌研究室,如今都快成了雜貨鋪,消毒功能室地房門緊鎖,研究室的房門卻大敞四開,按潘杰洛夫的說法,消毒功能室地設備壞了,但是中心沒有資金投入維修,所以目前只好閑置不用了。
一個堂堂的國家級計算機科技開中心,卻拿不出區區幾萬盧布的設備維修費用,這話要說出去估計都沒人相信。但是呢,事實就是事實,它無可辯駁的擺在那,讓人不信也得信了。
根據捷爾卡辛的介紹,目前中心擁有各類技術人員兩千七百余名。每個月份單單是員工的工資放,就需要耗去一百一十余萬盧布,而現在財政部門每月給中心撥付的資金,只有不到一百三十萬,這也就是說。在完了員工的工資之后。中心每月的帳面上就還只有區區不到二十萬盧布。這二十萬盧布還要拿來支付高額的用電款、用水款等必要開銷,同時呢。還要留出大約五萬盧布地打點費,以便下個月拿去賄賂那些負責財政撥款的官員,否則的話,那按月支付的財政款項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時候了。
無奈吧?這還不是最無奈的呢。目前,中心技術人員地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四百盧布,這個標準已經維持了近六年時間,而在這六年里,莫斯科物價持續飛漲,當年的四百盧布高工資,現在連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都維持不了。不僅如此,隨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倒臺,中心原有的六個生活區也別“收繳”了,據說橋銀行投資地一家公司,將在年后把那一片生活區全部推倒,改建成一個綜合性地豪華娛樂場。這表明了什么?毫無疑問,這就表示隨著圣誕節的到來,中心兩千七百余名員工,將有百分之六十變成無家可歸地“難民”。一方面是工資水平的走低,一方面是社會福利體系的喪失,還有一方面就是原有住房被人奪走,這一系列的問題堆在眼前,誰還能有心思工作啊?
現在中心所面臨的局面,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離關門之日不遠了。如今中心那些有點頭腦的人,基本上都辭職轉行了,而業內有些知名度的人,都在削尖了腦袋往國外跑,原有的四十七個部門負責人,現在已經走了三十多個,其中絕大部分去了美國。不說別人,就拿身為院長的潘杰洛夫來說,他現在的工資是每月六百七十盧布,家里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而近階段,美國杰斯卡商用信息社一直在同他聯系,企圖說服他移民美國。那邊開出來的條件,是暫定年薪七十五萬,除此之外,美國方面會給他提供專用的研究室,還有每年不低于四百萬的研究項目經費。很明顯,這兩方給出的待遇根本就不具備可比性,只要不是傻子,就很容易做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很可惜,年過六旬的潘杰洛夫,他還就是這么個傻子,他寧可抱著國家這棵即將枯萎的大樹一起去死,也不愿意跑去美國為資本家服務。
潘杰洛夫這個老頭還是很有水平的,他的研究領域在于中央處理器的革新,兩年前,他曾經提出過一個潘杰洛夫規則,是針對計算機硬盤運作方面的。但是由于當時的蘇聯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這一個“規則”被抹殺掉了,而隨后不久,西方提出了EIDE標準,這一標準和潘杰洛夫規則遠離差不多,但是卻迅速投入了實際的運用,并將計算機硬盤的實際容量催到了512兆以上。
當然啦,就在這所科學計算機中心里,被埋沒的人才還有很多,就像帕基特諾夫,他的那一款俄羅斯方塊游戲為任天堂以及無數家游戲公司帶來了無可計數的利潤,可是這一款游戲在設計成功之后,便直接被指斥為“不務正業”,隨后呢,游戲的專利又被蘇聯進出口管委會以絕對低廉的價格轉賣了,而作為游戲的設計,帕基特諾夫唯一的收獲,就是一臺“286”。
至于說如今的帕基特諾夫在干什么,說來凄慘,在中心的裁員名單上,他名列榜,圣誕節之前,他將拿著自己最后一份工資,離開這個工作了幾十年地方去另謀高就了。而和他一起被裁掉的,還有其余四十多名老牌的程序員——潘杰洛夫是做硬件研究的,他一向看不起這些編程的程序員,因此中心面臨困境的時候,他第一批要裁的就是為數好幾百的程序員。
寶貝啊,寶貝都被當做垃圾扔了。深處政治斗爭泥潭中的蘇聯政府,把科學計算機中心這么個人才匯聚的地方當成了垃圾站,別說充足的科研經費,即便是系統維持所必須的資金,財政部門都懶得撥付。在這種情況下,衣食無著的專家們,要是不尋思著外逃,那才真是活見了鬼了,畢竟像潘杰洛夫那么傻的人并不多。
好吧,好吧,郭守云琢磨著,自己權當做回“收破爛”的了,誰讓自己現在也是蘇聯公民呢,為國家排憂解難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嘛,既然這些“垃圾”政府不想要了,那自己就挑吧點合適的拿去廢物利用吧。
帶著這樣的想法,郭守云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結束之后,并沒有立即離開,他要同中心的幾位主要負責人吃頓午餐,地點就選在中心內部的員工餐廳。為了能夠把這一場“收購人才”的大戲演好,郭守云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他選在就餐人數最多時候投出口風,聲稱自己要在遠東建立一個大規模的計算機技術研企業,力圖將來進軍國際計算機市場。為此,郭氏集團預計將要抽調四點七億盧布的專項資金,投入到這個企業創立工作。而為了更好的吸引相關人才,集團將會比照美國的福利標準,對旗下員工實行高薪、高福利的回饋政策,員工的付出將直接與他們的收獲相掛鉤,“能多勞,能多得”。
要從國家科學計算機中心挖人不是那么簡單的,郭守云不可能一個人一個人的去接觸,不可能明碼標價的對他們提出什么待遇條件,一則,他不懂行,誰是這方面真正的人才,他并不清楚。二則,那樣做也太過分了,一個商人明目張膽的去國家級研究機構挖掘人才,這后續的影響太惡劣。
這有些事并不需要做到明處,像郭守云這種低調宣傳的辦法,往往就能夠很好的達到目的。一方面是高薪高福利、有著雄厚資金支持的新企業,一方面是坐以待斃的舊有研中心,兩相對比之下,明智的人很容易做出選擇。同時呢,在科學計算機中心這么個里,消息會傳的很快,郭守云用不著擔心那些人才聽不到自己的聲音。
現在郭守云要做的,就是馬上談妥收購王安的事情,然后在遠東架起爐灶,轟轟烈烈的大干一場。郭氏集團的實業之路,將從今天開始正式起步。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