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煙云第三章 國殤 (四 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盛唐>> 盛唐煙云 >>盛唐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國殤 (四 下)

第三章 國殤 (四 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架空歷史 | 盛唐 | 李白 | 杜甫 | 郭子儀 | 岑參 | 高適 | 安祿山 | 哥舒翰 | 酒徒 | 盛唐煙云 
喜歡《盛唐煙云》可以或通過下方的按鈕分享給更多書友。


這日子過得太艱難了,也不怪他的身體承受不住。前陣子從長安一溜煙跑到靈武,在路上連號稱能日行八百里的寶馬良駒都跑死了十幾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了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氣還沒等喘勻,卻又聽聞朔方軍為了著急入衛長安,不幸被史思明父子從背后追殺,大敗虧輸的消息。

登時間,李亨嚇得魂飛天外,恨不得擺起車駕,繼續向西北跑。虧得房琯、杜鴻漸、魏少游、崔漪、李涵、裴冕等一干勛臣宿將力諫,才勉強答應暫留數日,繼續觀望動向。

正所謂人有旦夕禍福,就李亨等人惶恐不可終日的當口,仿佛晴天打了霹靂般,一個好消息將所有人驚得目瞪口呆。安西軍采訪使,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帶著所部萬把疲憊之師,竟然于永樂原大敗孫孝哲,陣斬敵軍將士七千余人,俘獲戰馬、鎧甲、輜重不計其數。孫孝哲狼狽退走,從奉天城一路跑回了長安。安西軍乘勝追擊,差點兒連長安都給奪回來。

緊跟著,原本不以武事見長的陳倉縣令薛景仙也一鳴驚人,借著京畿道附近人心惶惶的當口,將先前入侵到扶風千余叛軍一鼓腦全殲,砍下來的人頭裝了整整三大車。而孫孝哲忌憚王洵抄他的老窩,居然連屁都沒敢放一個,硬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場侮辱。

這下,整個靈武可就震動了。百官們都說,是大唐天命不絕,所以屢有賢臣良將出世。至于這個屢字么?就有發揮空間了。薛景仙大人原本就是太子的嫡系,當然算是一個。從大宛萬里回援的王洵王明允雖然態度模糊,但跟李亨這邊也沒什么舊怨,勉強也算是一個。剩下的,房琯、杜鴻漸、魏少游、崔漪、李涵、裴冕,能在危難關頭對太子不離不棄,都堪稱肱骨賢臣,在正東方堵住了井陘關,讓史思明不得繼續向西的郭子儀、李光弼,當然也要被包括在內。

這樣算下來,已經日薄西山的大唐帝國,前途上便又透出了幾分光明。.☆小說閱讀網特別是靈武這邊,原來就有數千邊軍精銳留守,如今又匯集了太子殿下嫡系的東宮六率一萬五千余人,河西行軍司馬裴冕所帶的五千余人,關內道鹽池判官李涵、李苾兄弟所拉來的鹽丁三千多人,再加上各地倉促拉起來的民壯、鄉兵,林林總總,已經近三萬之數,也算得上兵強馬壯了。

想想王明允只帶了萬余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迎擊孫孝哲的一萬五千大軍,就能將后者打得落荒而逃。原本一直壓在李亨等人頭上的戰爭陰云,就顯得不那么恐懼了。憑著手中的充足兵力,即便沒本事也給叛軍當頭一棒,至少憑借山河之險,暫且守住靈武附近這一畝三分地兒不會成為太大問題。

既然安全不再成為問題,人的野心就迅速增長起來。太子李亨原來聽從魚朝恩的建議,在馬嵬驛發動兵變之后,剪除了父親的大部分羽翼,卻沒有直接繼承皇位,目的其實有兩個。第一,讓老皇帝去蜀中對付楊氏一族的余孽,借刀殺人。第二,讓老皇帝繼續吸引叛軍的注意力,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喘息時間。如今由于楊氏一族的徹底崩潰和戰事突然出現轉機,當初的兩個目的都已經失去了意義,再遮遮掩掩不肯向前一步,就顯得太虛偽了。

沒必要的虛偽,李亨向來不愿意干。其身邊魚朝恩等人,也不希望他繼續客氣下去。于是乎,君臣幾個商量了一下,便在靈武唱了一折子勸進的好戲。那裴冕雖然不是優伶,但唱念做打幾項基本功俱臻化境。尋了一群河東、關內道的古稀宿老,聯名上表。請求監國太子李亨,為大唐江山計,為天下蒼生計,早正大位。

李亨當然要把孝子的戲碼做足,掩面不肯受,裴冕帶著宿老們痛哭固請,李亨再辭。如是者五次,“迫不得已”,太子李亨才向西南方磕了幾個頭,遙拜父親李隆基為太上皇,然后穿上龍袍,正式即位,改元至德。

既然正式即位了,新朝自然要有些新氣象來裝點。恰恰天降祥瑞,有大星夜起于西北,墜于東南,照得半壁山河亮如白晝。于是乎,新皇帝李亨帶領群臣,在靈武郊外祭天,感謝上蒼垂憐,使得李唐國祚綿延不絕。隨后大封功臣,根據往日之功,封裴冕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房琯為招討西京、防御蒲潼兩關兵馬元帥,王思禮為兵部尚書。其他各部主事官員,皆由杜鴻漸、魏少游、崔漪、李涵等從龍之臣充任。為了表示公允,對目前依舊替大唐奮戰的各地將領、官員,皆各升一到數級不等。如張巡、郭子儀、李光弼等,或為節度使,或為大將軍,一個都沒有落下。

重中之重,當然是新近剛剛打了大勝仗,穩定了京畿道局勢的王洵這邊。此人的態度,不光決定著安祿山的勢力能不能繼續向西擴張。還決定著李亨的皇位能否坐得安穩。畢竟眼下太上皇的余威尚在,一旦太上皇不甘心喪失權力,從蜀中召集起兵馬前來“問責”,駐守在汾州一帶的王明允將成為左右局勢的關鍵。如果他奉了老皇帝的旨意,揮師向北,剛剛建立起來的靈武小朝廷,即便能將其擊退,也勢必遭受重大損失。而如果他記得往日怨仇,不肯奉老皇帝的“亂命”,則成了橫亙在新老兩位皇帝之間一道雄關。蜀中前來問罪的兵馬想要抵達靈武,先得問問王大將軍肯不肯借一條通道。

所以,不管王洵的想法如何,李亨這邊,是絕不能放棄任何與他拉近關系的機會。幾個從長安一道伴著太子殿下到靈武,鞍前馬后沒少受苦的太監,只是因為曾經跟高力士和邊令誠兩個有瓜葛,便被稀里糊涂地按上奸佞的罪名,砍了腦袋。幾個當初在朝堂上彈劾封常清喪師辱國,不殺不足以嚴肅軍紀的御史,也被尋了罪名下了獄,時刻準備丟出去平息王大將軍的憤怒。至于目前仍舊分散在各地的安西軍舊部,如白孝德、李嗣業、段秀實等人,則紛紛被褒獎,重新委以顯職。雖然一時半會兒內,除了一個口頭虛銜外,朝廷拿不出任何實際東西賞賜他們。

原安西大都護、封賞清則被朝廷洗刷冤枉,官復原職。其兩個被貶謫為白身,目前不知所蹤的兒子,也被追授了官爵。說來也巧,靈武小朝廷對封常清的身后褒獎,幾乎和安祿山的厚葬他的舉動,同時發生,同時在京畿道傳播開來。聞者想起當年封常清帶領一幫新募之兵,獨力阻擋叛軍西進的故事,無不搖頭嘆惋。

嘆息過了,投向封常清嫡傳弟子,王洵王明允身上目光就越發集中起來。新朝廷這邊出手大方,直接封了王洵為安西都護府副大都護,兼領安西節度使、營田使。幾乎完全繼承了封常清當年的職位和權力。當然了,這道圣旨能不能得到貫徹執行,還要看王洵本人今后的發展。反正眼下疏勒那邊已經音訊斷絕。王洵日后能否從當地部落手中將安西給奪回多少來,尚屬于未知之數。

完全憑虛頭八腦的東西,李亨也知道未必能打動王洵。所以借著激勵各地官員組建團練保衛家鄉的由頭,把目前王洵控制的六個州的人事、錢糧和兵馬調度大權,也都順手封給了他。反正即便不封,這些已經到了王洵嘴里的東西,暫時也沒人能讓他吐出來,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一系列示好的舉動做下來,李亨都為自己的大度而感動了。可是傳旨欽差馬方一去就半個多月,卻沒送回來任何音訊。是王卿不肯順應天意民心,接受朕的封賞?還是他已經跟太上皇那邊有了勾連,準備替太上皇討還公道?如果他突然翻了臉,借著太上皇的旨意向朕這邊打過來怎么辦?朕派誰去抵擋他?郭子儀和李光弼么?那史思明趁勢再殺進河東,朕該怎么辦?

想來想去,越琢磨,李亨心里越覺得沒把握。有心再派一個欽差出去,將先前的封賞加加碼,又怕被群臣抨擊自己沒有定力。只好繼續躲在深宮中,一邊抱著膀子承受塞上透骨的秋風,一邊跟老太監魚朝恩發牢騷。

“阿嚏,阿嚏!這鬼地方,才八月,怎么就冷到了如此地步?早知道這樣,朕無論如何也不會奔靈武來,哪怕繼續向西,到隴西、會州一帶,也比在這里苦捱強許多!”

“陛下恐怕是心里冷!老奴怎么覺得,這秋風吹得人很爽利呢?!”魚朝恩一手將李亨捧上了帝王之位,自然有資格倚老賣老,“不要著急,凡事要耐得住性子。當初陛下忍李林甫,忍楊國忠,前后忍了幾十年,日子不也順順當當過來了么?那王明允再跋扈,再不講道理,還能強過李林甫去?!不過時拿捏一下身段,希望讓陛下多給些關注罷了。甭理睬他,如今之際,沒有陛下,他還能效忠于誰?!”


上一章  |  盛唐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