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煙云第二章 天威 (二 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盛唐>> 盛唐煙云 >>盛唐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天威 (二 上)

第二章 天威 (二 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架空歷史 | 盛唐 | 李白 | 杜甫 | 郭子儀 | 岑參 | 高適 | 安祿山 | 哥舒翰 | 酒徒 | 盛唐煙云 
盛唐煙云


有了邊令誠這原安西軍監軍大人的“協助”,孫孝哲接下來再查那一隊曳落河失蹤的事情,就變得輕松許多。(_泡&書&吧)大把的斥候、細作向西北方撒出去,沒幾天,就將具體經過弄了個水落石出。

“這廝,倒也著實有趣得緊!”看完幕僚們整理出來的軍報,孫孝哲嘴角含笑,臉上的表情非常令人玩味。

與邊令誠的推測非常接近,王洵當日身邊只有幾十名隨從。他最初試圖扮作商隊逃跑,卻不料曳落河們在鱧泉縣令開門投降之后,竟起了屠城之意。走投無路之下,王洵才帶領同樣走投無路的民壯發起了反擊,全殲了那支曳落河。隨后擅自打開了鱧泉縣官庫,將里邊的銅錢和糧食分給了當地百姓,命令他們分散到鄉下躲避日后可能發生的報復。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在孫孝哲眼里,那場戰斗本身并沒什么可稱道之處。曳落河的長處在于野戰,在不做任何防備的情況下,貿然進入一座人口數千的縣城,并且試圖將里邊所有軍民百姓都趕盡殺絕,本身就是一件找死行為。換了孫孝哲麾下任何一名心腹將領,與王洵易地而處,也不難在巷戰中取得同樣的戰績。但是有趣就有趣在,王洵那廝參戰的緣由和戰后的舉動上。試圖扮作商隊離開,說明此人對大唐朝廷的忠心非常有限,至少將個人的安危,放在了為朝廷盡守土之責前面。而戰后疏散百姓,則說明他對大燕國兵力不足的弱點看得非常清楚。

如今的醴陵縣已經成了一座棄城,如果孫孝哲想要替曳落河們報仇的話,只能將兵馬分散成小股,到鄉下拉人網搜索。而每股派的人太少了,則難免重蹈當日曳落河的覆轍。每股派得人數足夠多的話,又顯得小題大做。畢竟此刻他手中的兵馬只有兩萬五千掛零,派出得多一些,留守長安的就少一些。

長安城剛剛拿下來沒多久,人心尚未安定,附近幾個郡縣官吏對大燕國的忠誠度也非常可疑。此時此刻,孫孝哲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給一隊曳落河報仇,冒上長安城被端的風險。然而他也不能一點動作都沒有,否則一旦醴泉城的例子被其他郡縣效仿,整個京畿道就永無寧日了。

“傳令給征西將軍蔣忠,讓他帶著五百弟兄下去,到醴泉縣地面上隨便找一個堡寨,將里邊的人屠戮干凈了,提著人頭回來見我!”威是一定要立的,否則無法震懾剛剛歸附的大唐軍民。至于被屠的堡寨是否冤枉,就不在孫大將軍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諾!”左右親信答應一聲,立刻下去傳令。猶豫了片刻,孫孝哲繼續吩咐:“傳令給宇文德那廝,讓他親自去見一趟王明允,就說如果王采訪使能率部歸降,本帥將在陛下面前進言,保王采訪使一個驃騎大將軍之位。如果,如果王采訪使還有其他要求,也可以盡管提出來,本帥只要能做得到,絕對不會含糊!包括把當日陷害封常清老將軍的罪魁禍首,統統綁起來交給他處置!”

“這......!”幾個剛剛投降到孫孝哲帳下充當文職幕僚的前大唐官員驚詫地抬頭,想要阻止,卻提不起任何勇氣,只好暗中替邊令誠默哀。

“派人去看好邊令誠那廝,還有宮里邊的大小太監,沒本帥的命令,不準他們隨便出門。順便替本帥寫一封奏折給皇帝陛下,就說本帥這里兵力急需增補,否則很難再向西攻城略地!”孫孝哲根本不在乎降官們的感受,繼續發號施令。

眼下長安以西,基本已經不存在成建制的大唐兵馬了。如果安西采訪使王洵肯率部前來投降的話,大燕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京畿和隴右兩道,甚至可以將影響力直接擴張到河西、安西。屆時,整個北方,就只剩下郭子儀和的朔方軍在茍延殘喘。大燕國的幾路兵馬前后夾擊,頃刻間就可以將它碾得粉身碎骨。

與即將獲得的收益比起來,邊令誠個人的犧牲,簡直微不足道。況且邊令誠這老太監毫無廉恥之心,今日迫于形勢背叛了大唐,難保哪天不會再調過頭來反咬大燕國一口。

如意算盤打得精細,可惜局勢變化遠超孫孝哲的預料。征西將軍蔣忠撲到了醴泉,還沒等找到合適目標,就聽聞了汾、寧、涇、慶四州降而復叛的消息。而這一切的幕后推動者,正是孫孝哲認為對大唐沒有多少忠誠的安西采訪使王明允。眼下安西軍的前鋒已經抵達了永壽,距離醴泉只有半步之遙。

強敵在側,征西將軍蔣忠當然顧不上再找平頭百姓的麻煩,立刻將兵馬縮進已經荒廢多日的醴泉,據城而守。同時派遣信使向孫孝哲告急。至于新任禮部尚書宇文德,本來就沒膽子去充當使者,在孫孝哲的威逼下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咸陽,聽聞前方形勢不妙,立刻抱著腦袋跑了回來。

“這廝......,欺人太甚!”這回,孫孝哲再也笑不出來了。王洵的膽子真夠大,做事也真夠出人預料。帶著區區萬把人,居然就敢把爪子伸到長安邊上。老虎不發威,你真當孫某人是病貓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孫孝哲惱羞成怒,立刻點起一萬五千兵馬,親自領軍殺向了永壽。為了提防身后有變,他將邊令誠、崔光遠、蘇震等一干降官都帶在了身邊,同時任命自家侄兒孫畫為長安留守,統領一萬兵馬維持地方治安。

沿著平坦寬闊的官道,大軍只花了半日功夫就趕到了醴泉城。休息了一夜之后,又迅速撲向了永壽。為了防止敵方使什么奇招、陰招,孫孝哲派出了大量斥候,搜索前后左右方圓五十里范圍內一切可疑目標。卻驚詫地發現,愣頭青王洵居然壓根兒沒動出奇制勝的心思,帶著麾下所有兵馬,沿著官道緩緩迎了上來。

正面對決,孫孝哲可是從來沒怕過任何人。當即親筆寫了一封戰書,派遣死士給王洵送了過去。而王洵的回答則再度顯示了他的狂妄,居然當著死士的面兒,在戰書末尾批了“明日上午巳時,永樂原”九個字,將戰書丟了回來。


上一章  |  盛唐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