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賊第二章 崢嶸(二 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酒徒>> 開國功賊 >>開國功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崢嶸(二 下)

第二章 崢嶸(二 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架空歷史 | 酒徒 | 家園 | 開國功賊 | 隋唐 | 寫意 | 青春 | 勵志 | 夢想 | 執著 | 酒徒 | 開國功賊 


“你真的有把握那兩個家伙會及時前來救援?萬一那兩個王爺恨你不識抬舉,按兵不動怎么辦?咱們可就這五千來號人馬,兩個強攻,也就耗干凈了…….”牛頭山上,王二毛對程名振的布置,約略有點擔心。把隊伍拉到牛頭山上扎營,完全是程名振臨時起意,事先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包括他這個生死兄弟。

“秦王乃當世人杰。太子也是一方豪雄!我不相信,他們會把意氣之爭放在國事前面!”程名振笑了笑,言語中很是自信。“況且弟兄們當年都是吃綠林飯的,平原上作戰,未必是尉遲敬德對手。一旦退到山中,主動權就未必在他了!”

“你準備繼續往山里邊退!”王二毛大吃一驚,瞪著眼睛問道。

“當然,不過不是現在。打起來,咱們給尉遲敬德一個驚喜,撿到便宜之后,立刻就跑!”程名振笑了笑,低聲回應。

自從兩年前利用米籌推演的方式,勸說太子建成放棄了急于求勝的打算,繼續執行裴寂制定的穩扎穩打的策略之后。他的眼睛就從沒離開過太原前線。兩年來,唐軍和劉武周軍的每一場戰斗,都通過邸報和各種渠道了解得清清楚楚。這次之所以敢把洺州營弟兄拉到牛頭山上,遠離主力,也是建立在對敵人了解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劉武周、尉遲敬德等人不了解洺州營的虛實,他自己卻對劉武周軍上下,包括尉遲敬德本人的性格、用兵習慣,揣摩得清清楚楚。

程名振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起來,劉武周軍和唐軍之間的所有戰斗,除了宋金剛輕敵冒進兵敗身死那場惡戰之外,其余的部分,敵我雙方都沒犯太大錯誤。劉武周軍之所以被逼得節節敗退,并非失利于疆場上,而是由于國力與大唐相差太大的緣故。經過長時間的消耗,如今這支兵馬已經是油盡燈枯,很難再保持住當初的犀利。

而劉武周軍之所以拖到現在還遲遲沒有覆滅,完全是因為尉遲敬德的個人作用。此子武藝過人,戰場感覺敏銳,曾經多次在關鍵時候只手擎天,力挽狂瀾。但此子身上也有個非常大的弱點,就是心高氣傲,過于相信自身的能力,不能跟同僚形成有效配合。如果利用這一點將他誘出汾陽城來困住的話,支撐著劉武周軍的最后一根木頭也就沒了,大廈當片刻而傾。

以前的戰場上,太子系兵馬是一個點,秦王系兵馬是一個點,逼得劉武周苦苦支撐,勉強還能達成一個平衡。但洺州營單獨擺上戰場后,第四個點就出現了。對方想結束目前的困境,只能從第四個點上想辦法。

這是一種賭博,賭劉武周君臣不甘心失敗。如果賭贏了,則整個局勢豁然開朗。如果局面不利的話,洺州營大步后退,追與不追,對劉武周軍依舊是個兩難的選擇。

只是,這個計劃太冒險了。不僅是在戰術上,而且在戰場之外,也會引發另一場危機。王二毛敏銳地看清了其中關竅,皺了下眉頭,繼續提醒道:“以一個區區總管的身份,讓太子和秦王兩路大軍都圍著你而動,即便打贏了這仗,恐怕你也會落個輕敵冒進的名聲。”

“那也沒什么壞處!”程名振看了他一眼,笑著反問,“不是么?”

“你這家伙!”王二毛推了他一把,憤憤地責罵。程名振私下里打的鬼主意他多少想明白了,夠狡猾,的確無愧他當年九頭蛟的名頭。

“沒辦法的事情,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程名振狡黠地笑了笑,目光中多少有些無奈。

雖然已經做了大唐的高官,過去的經歷卻在兄弟二人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記。由于長時間兵力都處于弱勢,所以行軍打仗,他們不吝于行險行奇,而由于經歷了太多的背叛于出賣,在為人處事時,他們兩個又處處謹慎小心,寧可官升得慢些,財發的少些,也不愿意卷入無謂的爭端。

還留在洺州營旗下的大多數弟兄,心態也跟程名振本人差不多。特別是隱藏在魏郡那場“大搬遷”陰影下的貓膩被揭開之后,大伙在暗罵太子系人馬卑鄙之余,對朝堂中風險有了更貼切的認識。許多看到雄闊海。伍天錫等人建功立業,全身血脈被燒得火熱者,心境瞬間冷了下來,慢慢開始思索究竟哪種生活更適合自己。

但洺州營不可能一直游離于權力爭斗的漩渦之外。最近兩年,試圖將其納入麾下的人,不僅僅是太子一個。秦王、齊王,甚至朝野中某些世家大姓,也通過種種方式,不斷向程明振這個當家人示好,希望雙方在私下里達成某種默契。短期之內,程名振還能找到一些蹩腳的借口推脫,那些人也不敢把他怎么樣。但時間久了,卻難免會得罪越來越多的人。

“自污未必是好辦法。誰都不傻,不會被一些小伎倆騙得太久!”默默思索了片刻,王二毛低聲說道。“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的話,我寧愿咱們跟秦王共同進退!”

“的確,相較之下,無論在哪國層面,太子殿下都差秦王遠甚!”點點頭,程名振對王二毛的話表示部分贊同,“但秦王行事過于狠辣,你我這個時候投效于其門下,恐怕將來也是個當棄子的命!”

“那倒是!”王二毛笑得有些悻悻然。“秦王麾下兵強馬壯,有秦叔寶、羅士信、程知節等人在,咱們這些小魚小蝦,永遠不會太被人重視!可繼續拖延下后也是個麻煩。畢竟你我還做不到徐茂公那步,能給大唐帶來七個郡,數百萬人口!”

“所以我想借著這個機會,直接送給陛下一份厚禮!”程名振笑了笑,滿臉疲憊與無奈。

“陛下……”王二毛的眉頭擰成一個疙瘩,花費了好長時間才理解程名振話中所指。“你是說陛下會注意到咱們,還是陛下會體諒到咱們的難處?最近我聽人說,陛下可是…….”

“道聽途說的事情,最好別當真!”程名振警覺地四下看了打斷了王二毛的話。“我覺得傳播謠言的人別有用心。如果陛下連一點決斷力都沒有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的大唐了!”

“倒也是!”王二毛聳聳肩,然后低聲長嘆。“誰知道謠言是從哪里傳出來的。當年李家在太原起兵時,秦王不過二十歲咱們兩個二十歲時,可沒那么大本事!”

程名振會心地笑了笑,沒回答王二毛的話。對方今天所提起的那些流言,他隱隱約約也聽說過一些。據底層將士們私下轉述,當年李家準備起兵“清君側”時,現在的大唐天子,當年的家主李淵,心里很是猶豫。幾乎就錯過時機,功虧一簣。而太子建成也是個沒有半點主見的家伙,根本給李淵提供不了任何幫助。虧了秦王李世民,看到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從大義、形勢和天命三個角度慷慨陳詞,終于促使李淵下定了決心,并且親口對秦王承諾,“此番如果化家為國,將把江山社稷與之。如果不幸中途事敗,則全家共赴國難!”

秦王武藝高強,心思敏銳,氣度恢宏,遇事勇于承擔,表現出來的風采的確令人心折。但一個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少年,卻能比在官場上打了一輩子滾,親朋故舊無數的李淵更有遠見,對大唐建立的決定作用更大,這話,無論出自誰人之口,程名振都不敢相信。這也是他不愿接受秦王拉攏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他眼里,一個為了大業連自己父親都舍得詆毀的人,無論如何也不值得自己以性命相托。

此外,朝廷關于那次“大搬遷”過程中,自己陽奉陰違的舉動的處理方式,也令他對李淵很是佩服。很顯然,那是李淵在聞聽略陽公兵敗后,一時沖動而發出的亂命。但在發覺那是道亂命之后,李淵并沒有一錯到底,堅持搬遷計劃。也沒有為了帝王顏面而治陽奉陰違者的罪。而是順水推舟,給了被強行遷徙入河東的百姓不少好處,并且通過給陽奉陰違者加官進爵的方式,變相承認了其自己的錯誤。這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處事能力和心胸氣度,著實令人擊節贊嘆。

“如果尉遲敬德不肯上當呢?或者他擔心劉武周獨立守不住汾陽,護主心切,主動放棄這個誘人機會?”思索了片刻,王二毛不再于洺州營倒向哪股勢力方面浪費精力,把目光又集中在眼前戰事上。

“即便龜縮不出,他們也守不住汾陽。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程名振輕輕搖頭,以易地相處的心態來揣摩對手,“這是他們唯一的翻盤機會,我估計尉遲敬德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如果他真的龜縮不出的話,那正好,我干脆繞過汾陽,直接撲向馬邑。縱使他對我再不了解,咱們原來的老本行是干什么的,多少也有點兒耳聞吧!”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開國功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