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賊引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酒徒>> 開國功賊 >>開國功賊最新章節列表 >> 引子

引子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架空歷史 | 酒徒 | 家園 | 開國功賊 | 隋唐 | 寫意 | 青春 | 勵志 | 夢想 | 執著 | 酒徒 | 開國功賊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話說唐人皮日休寄宿汴水河畔,聞槳聲船歌而夜不能寐。感今日之繁華,悲往昔之民生,遂為一曲《汴河懷古,以評運河開鑿之功過。此詩一成,天下傳唱。都道皮先生一語中的,說盡了前朝衰亡亡之因。卻不知這前朝之敗,遠非一條運河所能承載。至于其中詳細,各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大運河分為南北兩條,南名通濟渠,北為永濟渠。南方直抵揚子江,北方勾連涿郡,寬二百四十余步,長三千五百余里,實為天下一渠也。自建成之后,日運財貨百萬,惠及兩岸千年。唯獨楊廣這一朝,卻絲毫沒得到什么好處,反而種下了亡國的禍根?民間眾口相傳,楊廣是夢見了江南的瓊花,所以才不惜冒著亡國之險,修筑了運河。但隋帝楊廣如果只是為了水殿龍舟直達江都,沿途玩耍享樂,又何必南北運河一同開挖,惹得天怒人怨?

各位看官有所不知,事實上,大隋之運河從楊堅當政時便已經開始挖掘,挖掘的原因也并非乃為了享樂。事實上,向北運糧,以對付遼東大國高句麗,才是其真實目的。

那高句麗國據傳為箕子后人所建,起初不過彈丸大小一個村落。兩晉之后,中原戰亂不休,高句麗王依附于鮮卑人之下,不斷向西侵奪。到了大隋建立之時,該國已經成了塞上僅次于突厥的第二大國,趁著楊廣父子忙著對付南陳,無暇北顧之機會,不斷挑起邊釁。

開皇十八年,大隋君臣忍無可忍,派遣高穎帶三十萬兵馬東征,無奈軍糧不濟,惜敗于堅城之下。三十萬將士埋骨荒野,歸來者尚不到三千。

大隋二代皇帝楊廣殺兄奪嫡,得位不正。急于建立功業,以塞天下人之口。所以登基之后,君臣上下一直謀劃的便是如何討伐高句麗,以完成先皇未竟之業。為了避免重蹈上次糧草不能接濟的覆轍,從大業元年起,先后征集了近三百萬民壯,將楊堅當政時的運河擴展開來,南北同時開挖,誓把揚子江、淮河、黃河、滹沱河、桑干水等天下大河連接為一體。耗時數年,終于鑿成了一條溝通中原南北的水上運輸要道。

運河修成之后,楊廣立刻頒布征兵令,共募集將士一百零三萬,民壯兩百余萬,沿河北上,浩浩蕩蕩殺向了遼東。怎奈東征的決心雖然大,君臣上下在骨子里卻極其輕視高句麗人的抵抗之心。想著一戰竟百世之功,又想向塞上諸部展示中原圣君的仁慈。結果高句麗王將士降后再反,反后又降,僅憑著一招詐降計,便將戰事拖延了四個多月。

情急之下,楊廣派遣心腹愛將宇文述帶領大隋鎮國之精銳,三十萬府兵繞路偷襲高句麗王城平壤。那宇文述雖然在軍中資歷數一數二,卻遠非大將之才。再加上一個好大喜功監軍自旁邊擎肘,居然被高句麗人稀里糊涂地切斷了補給線。導致三十萬百戰精兵無糧無援,全軍盡沒。

三十萬府兵一失,大隋根基立刻動搖。楊廣君臣急于挽回損失,第二年開春,立刻再度召集將士,展開了第二次東征。一時間,害得天下百姓困窮不堪,安居則不勝凍餒,剽掠則猶得延生,于是始相聚為群盜。

這二次東征還沒等開始,天下已亂。河南有王薄、河北有孫宣雅、張金稱、竇建德、隴右有高和尚,兩淮有杜伏威,各舉義軍,攻城掠地。每到一處,屠盡富豪之家,洗干平民之門,官府屢屢征剿,均無建樹。害得平時連大聲說話都不敢的農夫商販只好托庇于流寇之手,與之同流合污,以求茍延殘喘。

消息傳到朝廷,楊廣召集群臣議論對策。群臣面面相覷,齊刷刷將目光看向了兩位參掌朝政的重臣,素有天下第一、第二聰明人之稱的裴矩和虞世基。裴、虞二位早就知道天下盜賊蜂擁而起,卻一直瞞著不肯讓楊廣看見地方上來的告急文書。此刻被同僚們盯得毛了,焦急之下,果真生出一條妙計來。

這條計策便是:命令地方百姓統統遷居到城內,不給盜賊下手的機會。至于居住地點離城遠的,便筑堡而居,閉門自守。賊人攻來,讓他無錢財可劫,無壯丁可抓,堅壁清野,自然餓也將其餓死了!

楊廣一聽,覺得此計甚佳,立刻命地方上竭力執行。政令下達不到半個月,各府縣城內人滿為患,地價飆升,南北貨物供不應求。乍看上去,居然比太平盛世的光景還繁華了數倍。至于城外的農田中是否有人耕種,草長得是否比麥子還高,卻是顧之不得了!


上一章  |  開國功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