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記第十九回 討旨屯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求生記 >>三國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回 討旨屯田

第十九回 討旨屯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水瓶座·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水瓶座·杰 | 三國求生記 

漢建安元年春,獻帝逃出長安,并在洛陽改元。曹操帶領三萬大軍直奔洛陽,擊敗李、郭等人救出獻帝并在洛陽屯兵半年有余。至秋七月,曹操聽從董昭等人的建議,以“洛陽殘敗,難以修復,且糧草轉運艱難”等借口帶著獻帝遷都許昌,至此曹操完成了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初步戰略。

在這大半年里陸仁也沒閑著。自曹操帶兵前往起,知道這段歷史的他就明白早晚要隨著荀彧他們調往許昌,不得不為自己之后的出路作打算。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對朝堂之中的政治斗爭他完全就是個門外漢,雖說到許昌后他也肯定會有所升賞,但那終歸只是表面現像。許昌現在的情況不比得只是在曹操手下,來來去去就那幾號人,必竟現在漢庭的許多人也摻雜了進來,就算他想避開這些爾虞我詐,一個不小心還是會被拉進這些官場與權力場的斗爭里去,搞不好就會粉身碎骨。

因此,陸仁在反復的推敲之后,決定借著手中的農耕計劃書,向曹操討來個典農中郎將之類的職務,以屯田為名避開許昌的官場。另一方面,陸仁也希望能在屯田的同時,利用自己所知不多的后世知識對漢代現在的農耕技術進行改良,在有余力的情況下,還希望能搞出其他的一些東西來。

鑒于調到許昌是早晚的事,陸仁相應的對農耕計劃書作出一部分修改,把原先選定濮陽城外的小鎮去掉,準備換成許昌城附近的某處。為此他特地請郭嘉幫他收集許昌城附近的鄉鎮情報。起初郭嘉覺得很奇怪,不明白陸仁為什么會對許昌那么感興趣,但還是私底下幫陸仁調查了一下。直到秋七月下旬接到曹操的調令,郭嘉這才恍然大悟,暗中佩服陸仁的“眼光”之余,心中也隱約的明白了些陸仁的想法。

九月,也就是獻帝正式遷都到許昌后的第二個月,曹操進封為大將軍、武平候,并自立丞相府,荀彧被升任為侍中、尚書令。陸仁作為荀彧的直屬下屬,又是荀彧得力的助手,居然被封為年俸六百石的尚書仆射,這下可把陸仁嚇得不清。要知道這尚書仆射就相當于二號尚書令,荀彧如果有什么事不在的話,很多事陸仁就可以直接說了算。陸仁自問根本就沒有相應的能力,又擔心別人會對他虎視耽耽,整日里惶恐不安。這個別人眼紅的高官,陸仁卻視作一個燙手的芋頭,只想趕快扔出去。

好不容易盼到這天曹操在府中設宴議事,陸仁整理好自己費盡心思寫好的六卷農耕計劃書,拿包袱皮一包就直奔相府。

宴會之上,歌舞升平,人盡歡樂。曹操正是春風得意,下面也有不少人在大拍馬屁。陸仁在靜靜的等,等曹操下令停下歌舞,開始議事。

好不容易總算等到曹操撤去歌舞,眾人收起玩樂的面孔開始事。曹操先是分析了一下有關徐州的近況,荀彧獻上“二虎競食”之計,曹操立即采納并付諸實施。

又議論了一些雜七雜八的事,陸仁看看時候差不多,將那六卷農耕計劃書拿出來道:“主公,陸仁有書上呈!”

“義浩有書上呈?取來我看!”

曹操頗有些奇怪,陸仁從來沒上過書,有什么事一般都是先找荀彧,由荀彧來決定的。

翻開書簡,見書簡上是陸仁對屯田的必要性以及相應諸事的說明。沒有華麗的言詞,只有詳細明了的數據推算(廢話!就陸仁那點老底,還學古人說點事動不動就引經據典?還不如直接用數據說明方便!)。曹操細看數遍之后,驚呀的問道:“義浩,這農耕計劃書真是你所作?”

“什么話嘛!這六卷竹簡花掉我大半年的心血,你居然還懷疑我!”

陸仁心里暗罵兩句,臉上當然還是得畢恭畢敬的應道:“正是陸仁所作。”

曹操道:“這種計劃書……計劃書,這個詞到還真有意思!雖不夠文妙,但簡單明了。”

陸仁差點沒暈過去!都什么時候了曹操還對這些用詞感興趣。

曹操又道:“按書中所言,義浩你希望辭去尚書仆射一職,帶領兩千人馬前往許昌城南屯田……義浩,你身負大材,為何偏要去親理農事?現在朝庭可正是用人之時啊!”

陸仁道:“陸仁蒙主公錯愛,任此尚書仆射一職。但我材德并不足備,只怕日后會誤主公大事。相比之下,去許昌城外為主公屯田蓄糧才是合適我做的事。還望主公恩準。”

曹操有些猶豫不決。在他眼里陸仁一直是一個很矛盾的角色,武的方面不行就不用說。文的方面,雖說根本就沒讀過什么書,偏偏在荀彧手下任主薄一職的時候發揮出來的作用令他與幕僚們為之側目。不管是錢糧的管理還是文件的處理,都得到了他的認可。這次他特地任命陸仁為荀彧副手的尚書仆射,本來是有想讓陸仁再進一步發揮的,但心底多少還是有些沒底。現在陸仁提出的農耕計劃書,在眾多詳細且有依據的數據面前證明這是一件長久有利的事,曹操在心底其實極為贊成,只是他擔心陸仁離開荀彧后會對荀彧的中樞系統產生影響,必竟他手頭上這方面的人材還并不多。

想到此,曹操轉頭向荀彧問道:“文若,義浩想領兵屯田,不知你意下如何?”

荀彧道:“主公,義浩的農耕計劃書其實早在濮陽時就已經和我商討過,此等利國利民之事彧自然無不贊成。至于主公擔心彧這里無人助我,到還請主公安心。義浩向日所用之法極為方便,荀等采用以久深感其利,斷不會誤主公大事。彧等只需平日里上緊一些,少喝些閑茶少談些風月即可。”

曹操這才放下心來,笑道:“少喝些閑茶少談些風月?看來義浩至文若那里之后,文若的確輕松不少嘛!”反正現在是宴議,開點玩笑無傷大雅。

眾人大笑。

笑罷之后,曹操道:“即如此,便準義浩所奏!只是不知義浩所選屯田之地如何?”

陸仁道:“所選之地在許昌城南百余里。此處本為一小鎮,黃巾之亂時遇難荒廢至今,現在約有幾十戶人家。”

曹操道:“義浩想帶多少人馬去?”

陸仁道:“希望主公能給陸仁兩千精壯勞力,并一眾所需的各類工匠百余名。”

曹操沉吟道:“兩千人?可能少了點。這樣吧,義浩我給你三千人馬,各類工匠不在此中。你即辭去尚書仆射,這職位嘛……就命你為此縣縣長,一應諸事可自相斟酌,若有所需可以直接找文若商議,不必報我。”

陸仁趕緊拱手道:“謝主公恩準!”

曹操忽然笑道:“對了義浩,這縣長年俸三百至五百石,我于你特俸六百石,與尚書仆射平俸也不算虧你。明年秋收之前,你的俸祿仍由大倉發下,秋收之后再與本縣取俸。你可別又不記得來領俸祿去找荀彧的麻煩啊!”

陸仁剛喝進一口酒,聽到這話“噗”的一下全噴將出來,心說這事都過去這么久了,你還記得啊!

眾人又是一番大笑。陸仁想起自己沒領過軍,需要會領兵的人幫忙,便又向曹操開口道:“主公,我從未領過軍,對行軍一應事物并不了然。不知主公可否再安排一個久在軍中,熟悉軍事之人助我?”

曹操道:“這話確實在理……在坐各位,哪位愿助義浩一臂之力?”

李典站起身道:“李典不才,愿助陸先生一臂之力!”

數日之后,陸仁、李典帶著三千人馬和許多工匠前往陸仁選中的地方屯田。二人并馬走在隊伍前列,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這李典年紀和陸仁差不多,雖是武官但卻十分文雅,是一個典型的“儒將”。二人年紀相仿,聊著聊著也就不再那么客氣拘束,直接以表字相稱。

陸仁道:“曼成,你是武將,為什么會主動來幫我?臨陣殺敵,賺取戰功可比我這屯田爽快得多啊!”

李典道:“不瞞義浩你說,其實我根本不喜歡上陣廝殺……殺敵立功,是很令人熱血沸騰,但事過之后,滿身的鮮血讓人心里很不舒服。都是一樣的生命,卻一個個消失在我的手上……”

陸仁愕然的看著李典,他可真沒想到李典居然是一個感性十足的人。

李典甩甩頭,把這些令人不快的事甩到腦后:“義浩,你的才干學識一直很令我欽佩,早就有心和你結交,卻始終沒有機會。這回你領兵屯田,我覺得是個與你結交的好機會,又能不用上戰場殺人,所以毛遂自薦來助你。你可要不嗇賜教啊!”

陸仁道:“我的才干學識?曼成你還真看得起我啊!”

李典道:“義浩你過謙了。想想濮陽與鄄城的兩次相會,我可是對你映像極深的。”

陸仁道:“唉,你就別提這些了。濮陽城我根本就是急暈了頭,至于鄄城嘛……我也不瞞你說,我那時不是不想殺,而是根本就連舉起劍來的力氣都沒有。”

李典大笑道:“義浩你可太有意思了!”

這三千多人馬是清晨出的城,百余里地直到臨近午時才到。陸仁依稀的看見一些房舍,便讓李典先停下隊伍,自己帶著幾個人去房舍那里看看。

打馬進入這個所謂的“鎮”中,只見四下里一片荒涼,根本就連一個人影都沒有。遙望遠處的一些田地,都已是長滿雜草,看樣子有很長的時間沒人有耕種過。陸仁心中奇怪,他早先派人來調查的時候,明明說還有幾十戶人家的,可現在看來這個小鎮根本就是完全荒廢了。

邊走邊看,這鎮中凄涼的景像令陸仁不停的搖頭。漢末天下大亂,諸候紛爭,整個中原大陸十室九空,這些他還只是在書上看到的,加上一來到三國便陰錯陽差的投身曹操,自己的親身體會并不深。現在親眼看到這些,自然感觸極深。

突然身邊的騎衛大喝道:“什么人!出來!”說著便箭拔弩張,護在陸仁周圍。

陸仁順著騎衛的箭望去,見草堆之中有幾個衣衫襤褸的孩童,緊張的從草堆中走出來。看過去,最大的不過十二三歲,最小的可能只有六七歲,一個個面黃肌瘦,雙目無光,此刻的臉上也滿臉的惶恐。

陸仁示意騎衛收起武器,不要嚇著孩子們。自己翻身下馬,走到孩童面前,和聲的問道:“你們住在這里嗎?還有你們家的大人都到哪里去了?”

年紀最大的一個孩子小心的回答道:“我們沒有父母,都是一群流浪的孤兒。”

“孤兒嗎……”

陸仁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營養不良的臉,眼淚差點沒掉下來:“你們就這樣流浪,平日里……都吃些什么?”

那孩子道:“有什么吃什么,樹皮、草根,只要是能吃的都吃。有時候運氣好,能在附近的河里捕到一、兩條魚。大人,你是官嗎?”

陸仁道:“我算是個官吧……你要干什么?”

孩子道:“我去當兵你收嗎?當兵就有飯吃,還可以拿些糧米來給我的這些弟弟妹妹們吃!”

陸仁猛然想起這種類似的話他曾在濮陽城裝乞丐時對呂布的守門士兵說過,卻差點為此喪命。看看這些一心求生的孩子,陸仁的淚珠終于自眼角劃落。身后的騎衛卻在這時暴發出輕視的狂笑,陸仁心情本來就不太好,聽到這些笑聲猛然轉身暴喝道:“笑什么笑!你們都TMD給我閉嘴!”

騎衛們被陸仁嚇住,頓時聲也不敢吭。幾個孩子也嚇壞了,年紀稍小的差點沒哭出來,強忍在那里一動不動,生怕陸仁會殺了他們。

陸仁轉身又向孩子們道:“你們跟我來!只要我在這里一天,就不會讓你們再餓肚子!”

一個騎衛道:“大人,你真的要收他們當兵?這種小孩子身體弱,哪有氣力……”

陸仁用帶著殺意的目光直視騎衛,騎衛嚇得馬上閉嘴,心里還在暗想:“曾聽人說起過這個陸大人,都說他是很和氣的人,怎么一發起火來這么可怕!?看來是個惹不起的主,我還是小心些吧。”

帶著孩子們,陸仁來到一間破房前,派一個騎衛先回李典隊中,讓李典就近扎營做飯,并要那騎衛先帶點干糧過來。

最大的孩童問道:“大人,你是要收我當兵嗎?”

陸仁憐憫的摸摸他的頭道:“不,我并不要你們當兵。不過你們要是愿意的話,可以幫我做事,我一樣管你們的飯。對了,你叫什么?這些孩子又叫什么?”

那孩童搖搖頭道:“我們都沒有姓名。大家都叫我阿大,這是阿二、阿三……”

一共八個孩子,從一排到八就這么稱呼。

陸仁道:“阿大,你是最大的,平日你要照看這些弟弟妹妹,也挺辛苦你的。”

阿大道:“還好啦,阿二和阿三也能幫幫我。大家相依為命的,誰也離不開誰。大人你剛才說幫你做事就管我們的飯是真的嗎?我可以幫你掃地、洗衣服、做雜活。我很能干的!只要大人你能讓我們都吃上飯就行。”

陸仁道:“我一時也想不起來要你幫我干什么。這樣吧,你先跟著我,有什么合適的事我會讓你去做。不過有一點,就是你一定要聽話。”

阿大道:“我一定聽話!”

李典那邊扎好營,趕來陸仁這里時,陸仁已經從阿大口中了解到些情況。這小鎮確實已經完全荒廢,只有阿大這八個孩子在這里勉強求生。阿大今年十二歲,阿二今年十歲,阿三是女孩子,只有九歲。其余的也就六到八歲。不過這些孩子平日在這鎮子周圍亂跑,對這里的環境到是十分熟悉。

李典見了這些孩子們,感性十足的他也是差點掉下淚來,趕緊把帶來的食物分發給他們。孩子們一聲歡呼,搶過食物狼吞虎咽起來,陸仁見了連忙讓他們忙點吃,不要噎著。

孩子們吃的時候,陸仁又留意到阿大阿二阿三并不急著吃,而是把手中的食物盡量的留出一些來給下面年紀更小些的孩子,而小一些的孩子則又把這些食物悄悄的遞回給三人。心中暗暗感嘆,怪不得他們八個能夠相依為命,靠著不多的食物活下來。

李典問道:“義浩,這些孩子你打算怎么處置?”

陸仁道:“我看他們幾個雖然窮困,但仍然懂得如何互相照應,實在難得。我想收養他們,也許能培養成有用之材。”

李典道:“即然你這么想了,我也不說什么。只是眼下在軍中,照應得了嗎?”

陸仁沉思了一會兒道:“這個不難。阿大阿二年紀稍長,又對周圍環境熟悉,就直接算作我的親兵吧。阿三雖說是女孩子,但看起來比較會照顧人,就讓她先當我的丫環,照顧其他五個孩子。”

李典道:“這樣也差不多了……義浩,現在這鎮子全完沒有人煙,我們的屯田之事該如何去做?”

陸仁道:“明天你先帶五百人,把這里的破舊房舍全部拆掉,讓我帶來的泥瓦匠人取磚備用。再把這里的地整平,我準備在這些地上先建起些房舍來。我帶一千人去把臨近水源的田地清理一遍。剩下的人,五百人去附近林中伐木,一千人修整一下幾處要緊的道路。這樣應該差不多了。”

李典道:“行,我這就去安排。”

陸仁道:“等等,讓伐木的將校把阿二帶上,他熟悉環境,有他帶路會方便許多。另外再告訴那些軍士,不許欺負孩子!要是讓我知道誰敢欺負他們,我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李典得令而去,心里卻在想:“吃不了兜著走?這句話從來沒聽過,是什么意思啊?不過看那架勢,不會是什么好話。這個陸義浩,亂七八糟的事還真多……”


上一章  |  三國求生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