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記終卷:何謂英雄 第七回 出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求生記 >>三國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終卷:何謂英雄 第七回 出師

終卷:何謂英雄 第七回 出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水瓶座·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水瓶座·杰 | 三國求生記 

夜已深,月無光。

漢中城南門,守門士卒都有些犯困,抱著兵刃斜倚在門墻上,一個個都無精打采的。

馬蹄聲作響,守門士卒趕緊打起精神,不過來人已經先一步喝罵道:“你們這些混帳!巡夜警戒竟如此怠慢!想挨軍棍是不是!?”

“趙、趙將軍!”

趙云領著十來騎親隨,冷冷的掃了眼一眾守門士卒,掃得眾士卒背上直冒冷汗。掃過之后趙云道:“大戰在即,猶須提防奸細在城中生亂。你們這樣像什么?”

誰都不敢吱聲。

趙云罵完了也就放緩了語氣,喝令道:“開門,我要出城一趟。”

士卒猶豫了一下問道:“趙將軍何往?可有蜀公……”

門長忙不迭的暗捶了士卒一拳,急命人打開城門。開什么玩笑,趙云一直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有些什么機要任務都是趙云去辦,要個屁的令箭。

城門緩緩打開,趙云正想縱馬出城,想了想把門長喚到身邊,又交待了一些諸如“巡夜守門,不可如此怠慢”之類的話,都顯得有些羅嗦了。交待完了趙云這才策馬準備出門。

“子龍稍待,吾有話說!”

趙云微微一驚,見諸葛亮和黃月英一同從巷角轉了出來。諸葛亮依舊是羽扇輕搖的老樣子,而黃月英手臂中則挎著一個食盒。諸葛亮夫婦走到近前,諸葛亮先借著火光向趙云的隨從掃了一眼,眼光在某人身上停留了一下并向那人微微點頭。與黃月英一起走到趙云的身邊道:“子龍此去,路途艱辛,吾置薄酒數杯于汝餞行,還望子龍事成之后……早日歸還。”

趙云怔了一下,隨即翻身下馬。剛想說話,諸葛亮拉住了趙云的手道:“亮送子龍一程,有話邊走邊說,吾亦尚有些機要交待。”

趙云會意,喝令門長給諸葛亮留門之后。帶領隨從與諸葛亮夫婦一同走出漢中城。行出一段,諸葛亮回望了一眼漢城南門,緩緩開口道:“行了,亮就送到這里吧,那些門卒聽不到了。”說著諸葛亮取過一杯酒,先遞給趙去,然后再將一杯酒遞給方才注視到地某人道:“陸夷州,亮敬你一杯。”

喬裝成趙云隨從的陸仁滿腹狐疑的望定諸葛亮,剛才他可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諸葛亮會當場揭穿。劉備帳下的群臣當中,陸仁最怕的就是諸葛亮。猶豫間陸仁接過酒杯,想了想問道:“孔明先生不是要擒我回去的嗎?”

諸葛亮微微一笑:“若非吾與拙荊暗中安排,你與子龍又怎能如此輕易的就逃離別院繼而出得漢中城?吾與拙荊在南門靜候許久,一則是想為你們二人餞一餞行,二則若子龍無有令箭不便出城,吾再出一下面便可令子龍順利出城。”也是。趙云有些時候是不方便,不過加上諸葛亮就是另一回事。

陸仁遲疑著問道:“先生為何要如此?于皇叔那里先生又要如何交待?”

諸葛亮道:“我為何如此?陸夷州又為何要孤身犯險,趕來漢中勸說主公?其中之意其實相差不遠。至于主公那里也請陸夷州放心,亮自有安保之策。或許憑著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能夠真正勸阻住主公。”

陸仁已經明白了。他話多說無益,陸仁把杯中酒一飲而盡,深吸了口氣道:“多謝先生!”

諸葛亮點點頭,轉頭向趙云道:“子龍請安心。汝此去,汝之家人妻兒亮必會設計保全。”

“多謝軍師!”

陸仁想了想,湊到諸葛亮的耳邊低聲道:“先生。如果你感覺罩不住了,必要地時候可以這樣……”

諸葛亮聽后微微一驚:“陸夷州,你在蜀中到底有多少子弟暗莊?”

陸仁搖頭輕笑:“太多了,我自己都有些說不清。”

諸葛亮輕嘆道:“不論為公為私,主公都不該去惹你。你處處在人之先,總是會令人防不勝防……即如此,亮到愿意給陸夷州之計來個錦上添花。”

陸仁奇道:“錦上添花?愿聞其詳!”

諸葛亮搖著羽扇道:“主公在漢中集兵十萬,意欲攻取漢中。只是此番兵馬一出,主公必失卻天下大義。陸夷州雖在荊襄、南中集結重兵成威逼之勢,但陸夷州亦當深知蜀中諸將之能。蜀中實難輕犯。若是主公一意孤行,棄卻西川改保漢中、長安亦無不可。只是憑主公的十萬兵馬想攻下長安尚且差些,所以如今主公在等的,應該是西涼馬超的齊兵共進。”

陸仁道:“我已派出信使去知會馬超,告知馬超不可……”

諸葛亮搖頭道:“馬超與曹操有滅族大仇。陸夷州的信使不見得能勸住馬超。依亮之見。陸夷州與子龍應先去一趟梓潼。”

“梓漳?”

諸葛亮道:“不錯,梓潼。因為馬云緣在梓潼。以陸夷州于馬氏之恩,子龍與云緣之親,并曉以天下大義、馬氏于漢室之忠,再請云緣趕赴西涼去勸阻馬超,如此方有把握勸阻到馬超。”

陸仁恍然大悟,向諸葛亮恭敬一躬:“多謝先生提點!”

“事不宜遲,亦恐夜長夢多,陸夷州、子龍速去吧。亮再敬二位一杯!”

酒飲上馬,諸葛亮忽然喚住陸仁道:“陸夷州,日前你與子龍同聲高歌,歌可有名?”

陸仁在馬上攥緊雙拳,一字一頓的應道:“有!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

諸葛亮在書房中靜靜的坐了一夜,口中也一直輕聲低念著這句話。天已漸漸放亮,借著初陽晨曦,諸葛亮抬頭看了眼案前的竹聯。上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一杯熱茶與一小碗米粥送到了案前,陪著諸葛亮同樣一夜沒睡的黃月英輕聲問道:“相公,你這樣放他們走,真地對嗎?”

諸葛亮輕嘆道:“陸夷州說得對啊。主公與曹操之爭,再怎么說也只是家人之斗;可是五胡進犯,卻是我大漢江山的存亡之戰。主公一意匡扶漢室,卻只把眼光停留在了曹操的身上……用陸夷州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一句話,主公的確是被自己所謂的大義蒙蔽了雙眼。沒有分清我大漢真正的敵人是誰。”

黃月英道:“偷偷救出陸夷州到也罷了,可是子龍將

諸葛亮端起了飯碗:“別說了。如果不這樣,只怕沒有機會讓主公清醒過來,我也就沒有機會勸阻到主公。天色差不多了,勞你再幫我備水更衣,我要去見主公。”

數刻之后,劉備聚起幕僚開會議事,可是眾將之中不見了趙疑惑間,別院衛士趕來報知陸仁逃走;大驚中。趙云府中地從人又將趙云的留書送上

“罪臣趙云百拜!

云自追隨蜀公已逾十數年,叨竊厚恩,正當思報。今蜀公集眾十萬,欲進取長安,本為一戰可擒曹賊之良機。但良機之時,五胡舉眾數十萬侵擾中原,大有傾頹我漢室江山社稷之勢。云本北疆常山之人。幼時多見胡虜殘暴之行,故自幼立志,勤習武藝……”

信只看到一半劉備便擲書于地,仰天長嘆道:“子龍去矣!”

眾人大驚失色,卻見劉備突然奔至殿門處發瘋一般地狂叫道:“子龍,子龍!吾大業將成,你卻又為何要棄吾而去!難道這個時候我兵發長安,剿滅曹賊,真的做錯了嗎!?難道我真的是那種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共福貴的人嗎!?子龍”

此刻只有幾個人能夠明白劉備的心情。趙云是在劉備最失勢的時候投奔的劉備,之后不管劉備怎樣流離失所。趙云也和關羽、張飛一樣是劉備最堅定的支持者。甚至于在很多時候,趙云對劉備地忠誠能讓其他人感到驚呀。

眾人議論紛紛,劉備忽然沮喪地轉回身來,揮手向眾人道:“都退下,都退下吧……孤想一個人靜一靜……”

張飛跳將起來吼道:“大哥,給俺兩千人馬,俺去……”

劉備突然暴怒著吼道:“都退下!”

劉備這一吼,張飛也只能憤恨不平的和眾人一齊退出去。而在眾人之中,只有諸葛亮靜靜的坐在那里一動不動。

劉備低著點,緩緩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殿之中靜寂無聲。只有劉備輕輕的嘆息與苦悶之聲。許久,劉備摸索著自己的公爵座席,緩緩抬起頭,發現了殿中唯一留下地諸葛亮。

“孔明,你為何留在這里?”

“主公現在需要一個人談談

劉備離開公席。走到諸葛亮的席前坐了下來。望定諸葛亮,長嘆著問道:“孔明。子龍地為人如何你我都深知于心……子龍為何要棄我而去?是不是我這次真的做錯了?”

諸葛亮沉吟許久,默然開口道:“主公可還記得子龍最初投奔的人是誰?而在投奔之時子龍說過什么話?”

劉備回憶道:“是公孫兄長……子龍那時曾說,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諸葛亮道:“仁政所在……主公,公孫將軍政仁乎?袁本初政又仁乎?”

劉備緩緩搖頭:“憑心而論,皆非仁政也。”

諸葛亮道:“可是子龍將軍沒有投奔眾望所歸的袁本初,而是投奔了公孫將軍。主公,我想子龍將軍會如此,是袁氏與公孫氏對待異族不同的態度。袁本初那時對異族胡虜一意包容懷柔,縱容異族劫掠北地百姓而不去過問;公孫將軍卻并非如此,與北平一地清剿敢于進犯漢境地胡虜多年。昔日地白馬義從能威振北方,這威名就是打出來的!子龍將軍本為北方人,對胡虜犯我漢境之仇銘記于心,立志愿效衛青、霍去病,剿滅五胡永鎮北疆,揚我大漢國威。若是當時投奔袁本初,子龍將軍根本就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地事,所以才會投奔的公孫將軍。”

“是、是嗎?如此說來,子龍此去,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志愿?”

諸葛亮默默點頭。

“志愿……志愿……”劉備仰起了頭,心思混亂不堪。

諸葛亮沉默了很久才問道:“主公本是北方涿郡人氏吧?”

劉備輕嘆道:“是啊,翼德也是涿郡人。云長是河東解良人。記得當年黃巾初起,我兄弟三人于涿郡結義,啟誓要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至今幾近三十載矣……”

諸葛亮道:“主公既是北方人,幼時也該多見胡虜暴行,豈能不義憤填膺?將心比心,主公應該明了子龍將軍決意遠赴北疆之意。”

劉備嘆道:“孤就是因為明了,才沒有令翼德去追回子龍。”

諸葛亮道:“主公,家人之爭,縱然師出有名,亦為小義也;而進討五胡,乃國之大義。主公不應該為小義而棄國之大義于不顧。曹賊雖然有過,但在北地為國家抗擊五胡,亦有大義于身。主公,在這方面你輸給曹操了。”

“是嗎?這么多年了,我還是不如曹操嗎……孔明,你告訴我,現在的我應該怎么做?”

諸葛亮動了動唇,想說點什么,卻還是搖了搖頭。

突然衛士急趕入廳:“啟稟蜀公!長安周邊細作傳回消息,鮮卑、匈奴聯軍五萬,已攻下安定,兵鋒直指長安!”

劉備與諸葛亮同時大驚失色。劉備急起身在殿中轉了兩圈,猛然大聲下令道:“傳令眾將,即刻整軍備馬,兵出漢中趕赴長安!”

“主公!”

劉備一掃方才的沮喪神情,繼而是滿臉的堅毅:“孔明不須多言!孤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上一章  |  三國求生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