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記三卷二十三回 不一樣的前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求生記 >>三國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卷二十三回 不一樣的前奏

三卷二十三回 不一樣的前奏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水瓶座·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水瓶座·杰 | 三國求生記 
第三卷第二十三回不一樣的前奏

夏碼頭,劉備、諸葛亮一行人正在與徐庶依依話別。

劉備與徐庶已經主臣數年,彼此間互相信賴,感情十分深厚。一朝別離自然是相顧而泣,不忍相離。垂淚過后,徐庶按住心口道:“庶得蒙主公厚愛,本欲助主公圖王霸之業,可惜……今庶慈母失身被被擒,庶方寸已亂,無益于事,只能就此請別。主公保重!”

劉備哪里舍得徐庶這樣的一流人才?見徐庶去意已決,急忙挽住了徐庶的手道:“元直一去,備當如何是好!?”

徐庶望了眼劉備身邊的諸葛亮,輕輕搖了搖頭道:“主公,孔明之才勝我十倍。有他相助,主公日后定能大展鴻圖。主公但有大事,多與孔明商議便是。”

劉備知道已經無法挽留徐庶,只能搖頭作罷。徐庶向劉備告了個罪,把諸葛亮拉到了一邊說幾句悄悄話。這對好友相對無言,都只是無可奈何的搖頭。許久徐庶才伸出手虛搭在諸葛亮的肩膀上道:“孔明老弟(徐庶年長諸葛亮兩歲),只怕以后我們沒機會再一起喝酒聊天了……好好的輔佐皇叔吧。你的才干遠遠在我之上,也相信你日后的成就會不可限量。”

諸葛亮緊鎖眉頭,低聲問道:“元直,你真的不留下來?陸仁他雖然以令堂為質,但我料想陸仁他斷然不會加害令堂……”

諸葛亮的話沒有說完,徐庶便揮斷道:“不必說了。孔明。早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時,你是少數幾個知道我的過去如何地人,也是能不計較這些和我結交的知心好友之一。你該知道,我活了這大半輩子,可以說行事間都能自問無愧于心,但對家母卻有愧于心,因為這多年來我從未在家母膝下盡過半分的孝道。本來是想在劉皇叔帳下謀得些前程,介時能讓家母稍感欣慰。恕去我年少時的狂妄之過。可是……唉——!”

諸葛亮明白徐庶的想法。翻手附住徐庶的手道:“自古忠孝難兩全,忠孝之間你選擇了孝道,我們也不能再說什么。元直,保重!若得機會,不妨捎些書信回來。”

“保重!”

辭別眾人,徐庶轉身大步上船。舟船揚帆駛向柴桑,徐庶在船尾向眾人揮手道別。

船只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劉備緩慢而無力的垂下手,臉上寫滿了失落。在他地心中,有懊悔、有憤怒、有不滿,還有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地苦楚。要是用句現代嬉虐地詞匯來形容的話,劉備現在是郁悶到了家。長久以來劉備身邊一直都缺乏真正的謀士,而徐庶作為劉備的首任謀士,給劉備帶來的莫大好處劉備能不心里有數?現在徐庶的離去,對劉備的打擊真地太大了。

眾人都無言許久。人群中只有嘆息之聲。劉備失落的神情諸葛亮看在眼里。自己長長的嘆了口氣,向劉備深深一揖道:“主公,亮特來請罪!”

劉備楞住。愕然半晌之后才問道:“請罪?先生何罪之有?”

諸葛亮道:“元直此去,主公痛失一臂。究其禍首,卻是在亮身上。”

“此事卻又與先生何干?”

諸葛亮又長長的嘆了口氣:“主公,若不是當日亮懇請主公強借貞商隊舟船暗圖襄陽,因此而觸怒陸仁,陸仁是斷然不會如此的。”

劉備道:“這……這兩年事之間好像扯不上什么關系吧?”

諸葛亮搖頭道:“主公,亮雖然僅在數年之前與陸仁有過一面之交,但是能看出他的為人與想法與我們大相庭徑。陸仁為人很重私情,換言之也就是顧家,絕不允許自己的家人受到什么傷害。若是他的家人受到了什么傷害,他也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機報復。當初他叛離曹營,為地不也僅僅是一個侍女出身的側室婉兒嗎?”(PS一下,荊州這一塊地方沒人知道婉兒未死……)

劉備愕然道:“先生是說陸仁此舉是報復備強借舟船并強請貞出面施計一事?可是備不是已向貞賠過禮,還加倍補償了船資給他嗎?”五千金哎!不是個小數目!

諸葛亮接著搖頭:“主公,今日的陸仁不比當年。實話實說,暗取襄陽一計當時雖已料定,但只要稍有行差踏錯必會害了貞性命,陸仁聞訊之后豈能不氣?他現在逼走徐庶,依亮之見就是在給主公一個警告,不要……再去惹他。現在地陸仁坐擁夷、泉兩州,財力冠絕天下,不久前兩次大敗江東孫權,可見其兵強馬壯,確實是個惹不起的人物。”

劉備聞言默然,良久才緩緩開口道:“若真是如此,也請先生不必自則。那時的劉備已危在旦夕,不用先生之計縱然能保全性命,只怕也會再度成為四方流浪之人,哪似現在尚有江夏可供安身?至于元直此去,備也只能是自嘆福薄了。”

諸葛亮有些感動,正色道:“請主公安心,元直雖去,亮亦猶在

劉備當即一揖到底:“有勞先生了!備不勝感激!只是現在曹賊已占去大半荊州,不日即將進逼江夏以圖備,先生有何良策應對?”

諸葛亮剛剛張嘴想說話,從人來報,說陸仁有信使至。劉備與諸葛亮對望一眼,諸葛亮稍一沉思便道:“主公去請信使過來吧。如亮所料不差,陸仁此信固然有警告之意,信中也當有對主公有益之事。”

劉備點頭,示意去把陸仁派來的信使請過來。不多時信使面見劉備并把書信呈上,劉備拆信細看,信中大意是:

你老劉不經過我的同意就讓我地老婆和船隊去給你辦事,辦的事還那么危險。這也太不給我陸仁面子了,萬一出了事怎么辦?你補償了我一大筆錢是沒錯,但我還是要狠狠的敲一敲你,讓你以后不敢再對我的人和產業打些歪主意。徐庶的事就當是給你老劉一點警告,你下次再敢亂來,我會做出些什么事來可就說不到了。

這次的事就算大家扯平,你手下的竺又是我的大舅子,不給你老劉面子也得給竺面子。所以我陸仁和你老劉之間地生意照做。你急需地東西我這里都有。下次地船隊會按交給貞的那份訂單全部運送過來。如果還要追加什么可以直接派人去柴桑找負責人陸信。由他從陸路派快馬通知給我。但有一條,別再打歪主意,不然惹火了我,我全力去幫助老曹,你老劉就完蛋了。

末了陸仁又補上了一句話:“近聞左將軍為曹公所逼,退守江夏以待其時。仁以為此舉雖可暫保一時之安,但若不早設良謀。必為曹公所趁。仁雖不才,又惱左將軍近日強借吾舟船之舉,但念在昔日舊誼,特獻上一策——與吳聯合,共御曹公!若臥龍在左將軍之側,可詢其意。”

劉備看罷氣又不是,悔又不是的,就差沒頓足垂胸了。轉手把信交給諸葛亮過目。諸葛亮看過之后搖頭嘆氣。接著又不住的點頭。張飛手快,隨手就把諸葛亮手中的信給搶了過來,與關羽、趙云等人一齊細看。劉備喝止不住只能作罷,反正回頭也要告訴他們的。

一封信看罷,趙云與關羽眉頭深鎖,一言不發,似乎在心中有些不齒陸仁此舉。他二人還好,有兩個人就氣得夠嗆了,頭一位便是張飛,氣得是哇哇怪叫,一伸手抓住信使的衣領喝罵道:“陸仁好生無禮!我大哥借了他地舟船又怎么樣?便是強奪下來又能如何?何況大哥還加倍補償了船資于他!他卻為此小事設計賺走了徐軍師讓俺大哥失一助臂,俺老張氣不過啊!你小子給俺聽著,馬上滾回夷州去告訴陸仁,讓陸仁乖乖的把徐軍師送回來,不然的話俺老張……”

劉備在一旁先是勸了幾句,眼見張飛不肯聽話,勃然動腦喝罵道:“翼德,休得無禮!此事終是我有負陸夷州在先,又怎能責怪他人?”

劉備一發火張飛也怕,無奈之下只好放開信使,悶悶不樂的閃到一邊去了。諸葛亮見狀上前在張飛的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張飛的臉色這才好看一些。至于說了些什么,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個氣得夠嗆的是竺,他是今天早上才匆匆趕回來的,徐庶地事他才剛剛知道一點,只曉得和陸仁有關卻不明就里。現在看過信之后竺清楚了前因后果,一想到陸仁現在是他地妹夫,怎么說臉上都掛不住,等張飛閃開之后竺上前道:“主公,不如我去一趟夷州,無論如何也要勸說陸仁把徐軍師給放回來。”

劉備聞言有些意動,只是被張飛嚇得驚魂稍定的信使又從懷里摸出一封信,交給竺過目。竺看過之后啞口無言,再把信交給劉備過目。這封信的內容簡單得很,意思就是說竺別來夷州勸陸仁,不然陸仁會很干脆地把竺給強留下來,然后與劉備徹底斷交。你劉備不是還急需夷州提供的商務幫助嗎?那就讓竺老老實實的呆在劉備身邊,陸仁賣東西是賣給竺,不是直接賣給你劉備。

無可奈何下劉備擺了擺手道:“罷了罷了,想那陸仁做事都是謀定而后動,有些什么事他都早已料定,旁人難尋間隙。子仲,你還是留在江夏打理軍需吧。大戰在即,你也不便遠離。”L仁在信中最后提醒他聯合孫權的事。

“陸仁讓我聯合孫權同力抗曹?可是早些年暗取江夏之時我與孫權結下過仇怨,孫權會不計前仇與我聯合嗎?”

這時諸葛亮已經回到了劉備的身邊,見劉備望著江東的方向出神,已經猜出劉備心中所想,便出聲問道:“主公可是在想陸仁在信中最后提及之事?”

劉備緩緩的點頭,沉吟道:“先生,陸仁在信中提及要我征詢你的意見。先

意下如何?”

諸葛亮道:“據實而言,陸仁此策與亮不謀而合。眼下曹公占據荊襄,主公四方無路,唯有與江東合力抗曹,方能重奪荊襄以圖王霸之業。”接下來諸葛亮把當中地好處分析了一下,比如曹操兵敗劉備就能重奔荊州,孫權若敗劉備還能趁亂取江東之類的,這些與歷史上沒什么分別。

劉備聽罷之后信心大振。不過在片刻之后劉備又陷入了沉思。問道:“備現在只有一事不明。就是陸仁他為何會如此?想他自到夷州之后,對曹賊多有大助,似是與曹賊同流合污;可是他大敗孫權之后又遣使與孫權講和,并不像是會相助曹賊圖謀江東;于備這里他雖說逼走了徐元直,但看信中之意又愿意繼續助備……他到底是想干什么?莫不是想在備與孫權合力抗曹之時暗襲江東之后,好讓曹賊能一舉擊破備與孫權?”

諸葛亮搖了搖手中的羽扇應道:“非也!主公,若是在早些時候。亮也猜不透陸仁到底是何居心。不過這幾番的事情下來,亮已料知陸仁心中真意。”

“他是何意?”

諸葛亮沉聲道:“陸仁之心,全在一個‘利’字。”

“利!?”

諸葛亮點點頭:“不錯,他想借諸候之爭,從中取利。主公,陸仁在夷州與中原各處行商互市,當中獲利最豐且諸候又不敢加以限制,甚至是期望越多越好的。是夷州出產的各類衣甲器仗。陸仁以此來打通商路。又能把夷州出產的其他貨物販運而至,各地諸候為了加強武備,對其他的商貿之物也不會去管什么。也就這樣。他地商貿自然會越做越大。但是他如果全力相助一方諸候,固然有機會讓這諸候憑借強大地財力掃平天下,只是在掃平天下之后對武備需求必會下降,諸候也就有了能限制他陸仁商貿地機會。或許他能成為天下第一家,但也一樣會擔心會成為諸候首先要除去的目標。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陸仁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又自知自己不是能稱霸天下的人物,所以就選擇了多方扶持……換句話說,陸仁就好比是把各方諸候當成了可以給他擋風的大樹。”

早年陸仁與諸葛亮見面的時候就發覺諸葛亮的見解完全超出了這個時代,因此陸仁的想法諸葛亮也是最能夠想明白地人之一,只是并不怎么全面而已。現在諸葛亮想明白了這些,再轉告給劉備,劉備雖說不能算完全理解過來,卻也能明白一些。

劉備沉吟道:“換句話說,陸仁一定會在背后支持備與孫權抗曹一事?因為他就是想讓我們各方諸候對峙,他好從中取利?”

諸葛亮點頭道:“然也。所以主公現在不要去理會陸仁如何,早作如何與孫權聯合的打算方為上策。亮不才,愿請命親往江東一行。”

劉備急道:“不可!元直方去,先生現在就是備之股胘,早晚都要與先生議論大事,不容有失!使臣一事,依備之見還是另選他人為上。”

諸葛亮道:“主公,不是亮恃才傲物,確實是眼下只有亮去才有希望。大局為重,主公放亮一行便是。只是現在還要等一個機會。”

劉備奇道:“機會?”

諸葛亮點點頭:“曹公大軍壓境,勢逼江東,江東馬上便會有使來此了。”

曹操在襄陽計點兵馬軍需并傳檄東吳;劉備在江夏等東吳的使節;孫權帳下兩派開始了降與不降的爭吵。赤壁之戰的前奏如何先不去理他,這會兒的徐庶正在幾個陸氏族人的陪同下,快馬加鞭的從陸路趕赴泉州。

離泉州越近,沿途地景象也越令徐庶吃驚。早些時候要穿過江西南部地群山,然后進入福建南部,再取平坦好走的道路直奔泉州。初時是沒什么特別的,但是當走近泉州地關口時,徐庶才猛然想起來一路上的人是越來越人,而且都是推車挑擔牽家帶口的流民,顯然是要遷往泉州去定居。等到進入泉州城,泉州城發達的景像讓徐庶嘆為觀止。現在的泉州人口是還不及襄陽,但是單從繁華程度已經不亞于襄陽這樣的大城市了。

“陸仁理民之才果然名不虛傳!只是……”

幾匹馬行至泉州府衙,陸氏族人先行入內稟報。不多時兩個文士裝束的人趕出門來,當中一人見到徐庶便微笑道:“元直,一別多年,一向可好?”

這個微笑很自然也很親切,只是在徐庶的眼中,說不出的可氣、可恨……


上一章  |  三國求生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