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記三卷十九回 襄陽之變(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求生記 >>三國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卷十九回 襄陽之變(中)

三卷十九回 襄陽之變(中)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水瓶座·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水瓶座·杰 | 三國求生記 
第三卷第十九回襄陽之變(中)

夜二更,襄陽碼頭依舊通明,這里的夜市在襄陽名的一景。而原本一直都比較安靜的貞船隊也在二更初時忽然開始裝卸貨物,也變得熱鬧了起來。只不過貞船隊周圍部曲守護依舊,裝卸貨物的船工們雖說少不了邊干活邊聊天的事,但比起其他的船工卻要井然有序得多。

雖說蔡瑁有交待過監視貞商隊的人,貞如果要裝卸船中貨物只管讓他們去做,可是突然在夜里裝卸未免有些奇怪。幾個膽大些的小校合計了一下,決定先以巡邏士卒的身份到近前去打探一下,好歹在上頭問起來時有話能應對一番。

一隊士卒慢慢悠悠的晃到近前,貞的部曲適時攔住,部曲頭目客氣的道:“各位軍爺,我們商隊正在裝卸船中貨物,軍爺們過去的話只怕會讓船工們不敢做事,就請各位軍爺就此止步吧。這里是些茶資酒錢,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軍官打個哈哈應道:“哪里哪里,我們這些小兵哪里敢冒犯到你們氏商隊?只不過見你們一開始都沒點動靜,突然在大半夜的開始裝卸貨物,我們有些好奇就過來問問罷了。要是不介意的話能不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回頭我也好和上面交待一下。”說歸說,部曲頭目遞過來的錢袋軍官已經揣入了懷中。

部曲頭目笑道:“應該的應該的,大家混口飯吃都不容易。軍爺你是有所不知,我們夷州氏的宗主大小姐平時其實很關照我們這些下人地。現在不是天氣熱嗎?白天太陽忒毒。在太陽底下干活很容易鬧出暑癥。所以小姐就發下話來,白天讓大家都在陰涼的地方好好睡覺,晚上涼爽的時候再出來干活。”

“哦——原來如此啊,這到是個好主意。”

“這年頭像家這樣的好主家可不好找,所以我們都肯聽小姐的話好好干。軍爺,您也別為難我們幾個,一會兒讓小姐看見會責罰我們辦事不力的。要是覺得茶資不夠,我再拿我自己的薪俸貼點給你們好不好?”

“不用不用。大家心里都有數就行了。咱也得會做人才是。嗯?”

正客套間。一個正在搬貨的船工可能是被什么東西絆到,身形沒穩住,肩上地貨袋也隨之掉落在了地上破開,從破開地那個口子里灑落下白花花地稻米。

部曲頭目連忙向軍官告了聲罪,趕到船工身邊喝罵道:“你怎么做事的?哪個工頭手下的?叫什么名子?記下來,到月底扣你的工錢補償貨物!”

那船工面如土色,顫抖間剛想報上姓名。貞的聲音傳了過來:“罷了,別為難他。一袋稻米也不值什么錢,再說也沒灑掉多少。”

“宗主!”

夷州特產的明燈開路,貞領著四個女衛士來到近前。因為襄陽大喪貞已經“知曉”的關系,貞換上了一身輕羅素裝,在夜里這樣飄飄然地走出來,隱約間有如凡塵仙子一般,看得周圍眾人個個都目瞪口呆。她望了眼灑落在地上約有兩斤多的稻米揮揮手道:“漏出來的這點稻米掃一掃再灑到江里去。權當是祭一祭水神。向水神告夜擾清夢之罪。這一袋就送去伙房,給大家當宵夜的加餐吧,大家在夜里干活也不容易。”

那船工向貞恭敬的行禮:“謝過宗主不記小人之過。”

“罷了。做事小心一點吧。”貞轉頭向部曲頭目道:“回頭你發下話去,讓大家都小心一點做事。這一次我放他一馬,但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誰要是再出錯工錢我是一定會扣的。”

“是!”.v漆黑中大家看不清路是容易出事,大不了我多貼點柴資便。記得和大家說,我對大家已經夠好的了,要是這樣再出了什么事可別怪我不留什么情面。”

“是是是!”

部曲頭目帶了兩個人去辦事,貞這才走到軍官面前。禮也不施一個,貞直接就開了口:“幾位軍爺在此有何指教?莫不是我這商隊做了什么犯法之事?”

軍官忙不迭的應道:“沒沒沒!氏行商向來奉公守法,襄陽城……不不不,在整個荊襄都是有口皆碑地,我等不過是例行巡查路經此地隨便問上幾句話罷了。叨嘮到宗主休息實在是小人之罪,小人這就帶隊離去。”

“軍爺走好,恕不遠送。”:.。女衛士會意,從袖中取出一個小錢袋上前幾步塞到軍官地手中道:“軍爺夜巡也挺辛苦的,這點錢就拿著,回頭買點酒解解乏。只是還請軍爺帶句話給營里的人,如無要事就請不要再來煩擾我們。”說著女衛士壓低了聲音道:“今天白

不知好歹地水軍將校惹怒了我家宗主,所以現在宗主會心煩不想打交道,請軍爺也體諒一下我們這些做下人的。”

軍官收下了錢再客套兩句,急忙帶著人離開氏商隊。躲回暗處這一隊人就開始分贓,軍官還樂呵呵的笑道:“也不知水軍那里是哪個不開竅的家伙,連財神爺都敢去得罪,不想混了是怎么的?哎——這差事還真是不錯啊,原本還以為是件熬夜的苦夜,沒想到竟然能撈著這么多的油水。”

“老大,那要不要繼續盯著?”

軍官道:“盯不盯無所謂的啦!人家氏是正兒八經的商人,蔡大人那里都發過話別去惹他們,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也就行了。再說剛才咱們都看見了,他們運下船來的都是白花花地稻米,也就是說他們實實在在的是在卸貨……行了行了。不敢惹的麻煩咱們別去惹!”

船艙中,貞向諸葛亮道:“先生,剛才故意讓船工失足顯露貨物的局是布成了,可是你打算送下船去多少人?四千軍兵不是一個小數目,在哪里才能安置得下?”

諸葛亮道:“氏在襄陽城中的商鋪大倉我曾經看過,若是里面沒有貨物完全可以藏下七千之眾。來時我又問過從事,現在在那里藏下四千人是沒什么問題的事。”.:.氏貨倉也算進去了。不行。大事成后我要再加收三成的錢。不然我不甘心。”

船工們搬運貨物依舊,暗中監視地那些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了警惕。只是那些監視地人并沒有注意到,每次送貨下船地人就是會比取貨回船的人少上一些。這回從船上搬貨下船的可能是五百人,但從氏貨倉再運貨回船的人可能就只有四百。

其實在黑夜之中本身就看得不是很清楚,這些小細節又有幾個人會留意得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商船隊里隱藏著的四千劉備軍兵已經有大部分轉移到了氏的倉庫里。看看天色將亮,紅日已升。氣溫也漸漸高了起來,貞的商隊停止了裝卸貨物,碼頭上再次恢復平靜。

真地很平靜,平靜到那些暗中監視的人都睡了過去。蔡瑁本來也算是很小心了,知道派人來監視貞的商隊怕有什么意外,可是他卻沒有想過派人去監視氏的倉庫。現在的情況只要再有一夜的時間,隱藏在貞商隊里的四千軍兵就能全部轉移,蔡瑁派去監視的人根本就是在徒費人力。

次日天明。巳時中。(上午十點)

劉備與劉琦地三千奔喪隊伍帶著一片哀號之聲進入了襄陽城。很快便趕劉備與劉琦便趕到了劉表地靈堂之上,關羽、關平、徐庶各帶劍相隨。

其實如果是想暗殺劉備,在靈堂上才是最好的地方。但一則是蔡瑁不想給人留下口舌所以沒選靈堂動手。二則劉備、關羽、關平、徐庶都是頗有武力的人,三則荊州官員中有不少偏向于劉備地人怕劉備遇害趕到靈堂暗中保護劉備,因此靈堂對劉備來說根本就沒有什么危險。

靈堂之上,劉備與劉琦都哭得死去活來。這里不說什么虛偽之類的話,因為劉備真的是在為一位一直都很關照他的好兄長過逝而真哭。哭得是情真意切兼催人淚下,連帶著本來是假哭的蔡瑁、張允,還有一旁的蔡夫人都真哭了出來。

一片哀號聲與淚雨中,關羽上前先勸住了劉備止淚。這枚重磅催淚彈的威力一過去,旁邊眾人也總算是能止住淚雨。蔡夫人拭去眼水后向蔡點點頭,蔡瑁會意,上前向劉備道:“劉皇叔能從江夏趕來奔喪,主公當能含笑九泉矣!時逢大喪,二位公子又皆年幼,恐失喪葬禮數。皇叔與主公乃是同宗兄弟,正當請皇叔主持喪禮。”

劉備的眼角還掛著淚,恭身領命道:“備素蒙兄長照應,如今兄長仙去,備自當為賢兄一主身后之事。只是未知兄長遺命如何,當立哪位公子接任荊州之主?”

蔡瑁道:“主公染病于夜暴斃,未曾有遺命留下。且待主公下葬之后,皇叔與我等好生商議再行定奪此事如何?”

劉備道:“也罷,兄長暴斃,備亦無心理事。待兄長入土為安,我等心境稍寧再行商議確為上策。各位,備以不才,主理兄長喪事,望各位能從旁相助。備大恩不言謝!”言罷劉備向廳中環揖一圈,眾人也各自還禮。

一場大事就這樣平靜的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幾日劉備作為劉表喪事的主喪人忙里忙外的不可開交,襄陽百姓知道是劉備在主持也都心安不少。甚至有人在猜測,會不會是劉備接上劉表的位子,成為

深夜,蔡瑁與劉備兩方都在暗中密議,各自分派人手去為次日下葬途中的事作最后的準備。蔡那邊不用多說,劉備這邊正在向劉琦細細詢問些什么。

“賢侄。軍師那里可有什么消息傳過來?”

劉琦一臉的氣憤之色,回應道:“叔父,軍師傳過話來,四千軍兵已盡皆隱入氏倉庫,只等令下便可動手搶攻襄陽各處要點。”

劉備道:“話雖如此,賢侄為何臉上盡是不平之色?我雖猜測令尊是為蔡氏所害,但苦無證據……”

劉琦就差沒吼出來了:“還用什么證據?我悄悄地差人去府中打探過,原先伺候家父的那些近侍下人已經一個都尋不見。也沒打探到過有哪個是被辭退返家的。如果不是蔡氏心虛。暗中殺人滅口又豈會如此?”

劉備慌忙捂住劉琦的嘴道:“賢侄禁聲!需防隔墻有耳!”

劉琦被劉備這樣按住。過了一會兒才平靜下來,向劉備一揖到底,眼淚也流了出來:“家父定然是被蔡氏暗中毒害,琦如今已是無依無靠之人,除了叔父之外琦再無可依之人。叔父既然已早就作好準備,琦亦斗膽請叔父大膽去做,為家父報此大仇!事成之后。琦愿以荊州之主相讓!”

劉備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大公子何出此言?兄長被蔡氏毒害,備自當為兄長報仇!再者嫡長接繼乃人倫常理,備也一定會助大公子成為荊州之主!”

這對叔侄在房中禮來禮去,最后總算是各自收禮回房好好休息,只等著明天的下葬時會引發出來的大事到來。而此刻他們都沒有想到,或許是想到了也顧不到,劉表的死訊早有細作連夜兼程送到了許昌。報知給曹操知曉。

荊州襄陽。這個自古以來的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在劉表死后,注定了它會失去原有地寧靜……

襄陽城東。漢陽之原。

夜幕之下,一只三千多人地部隊悄悄地隱藏在了暗處,遠遠的觀望著官道。領軍的是一個三十來剛,英武雄壯的將領,手中的一桿銀槍在月色下透出陣陣寒意。正是白馬銀槍的趙云趙子龍。

“將軍,我軍士卒皆已伏下。”

聽到副將的稟報,趙云平靜地點了點頭,吩咐道:“讓大家都好好休息一下,明晨辰時準時醒來,切記不要驚擾到誰。”

“諾!”

喚過平民裝束的細作,趙云又問道:“江邊可探知到什么情況?”

“回稟將軍,江邊有不少的船只,都扮作商船模樣。不過依小人的探察,一如軍師所料,全是蔡瑁手下的精銳爪牙。”

趙云道:“諸葛孔明料事如神,不負其臥龍之名,令人佩服啊。城中可有消息傳過來?”

“回將軍,主公傳來消息,若是關將軍隨主公一同出城,戰事一起將軍就帶領此間人馬急赴襄陽城東門,城中自會有賺開東門的人。若是關將軍未隨主公出城,則將軍依計行事不變。”

趙云點點頭:“我明白了,你馬上趕回襄陽城,有何情況速來報于我知曉!”

“諾!”

細作分頭離去,趙云看了看手中的銀槍,取出一塊麻布細細的擦拭起來,心中默念道:“這桿銀槍是陸仁當初送于我地,只是幾年來還一直沒有飲過半點鮮血……如今總算能讓它一展其威了。上次聽說陸仁已經成為夷州之主,我那三妹竟也成了夷州別駕……唉,陸仁行事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但就才干而言……他要是能幫主公地話該有多好?”

此刻的許昌,曹操也連夜聚起了幕僚,加緊調兵遣將諸事……


上一章  |  三國求生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