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黑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金融黑客 >>金融黑客最新章節列表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藏劍隱士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藏劍隱士 | 金融黑客 
摘自《三井帝國在行動—揭開日本財團的中國布局

白益民

在1999年上海舉辦的財富論壇上,主持人提問三井物產的前任社長上島重二:“很多公司沒有冠以三井公司的名字,但是他可能也是三井的成員或者說是下屬企業?是不是在每一個國家,都有三井的企業?”。上島重二回答說:“在中國我們的老朋友是寶鋼”。

三井物產、新日鐵作為三井財團的主力,與中國鋼鐵相關的各個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合資合作,涉及的范圍包括生產、貿易、技術、資金等幾乎所有方面,成功地將上海寶鋼等中國鋼鐵產業的領軍企業納入到財團的“利益共同體”中。

自從2001年幫助全球最大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成功并購CMM公司后,三井物產于2003年又躋身為Valepar公司(CVRD控股公司)的第三大股東。此時,三井物產早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的合作伙伴。

時至2004年,中國經濟帶動了整個世界鋼鐵行業、海運貿易等一同實現歷史性的繁榮。此時,剛剛完成布局的三井物產和商船三井開始獲得豐厚的紅利。從最開始的鐵礦石漲價,到后來的海運費上升,再到未來的鋼材物流,三井財團享用著一道道美味大餐。

在分享中國鋼鐵紅利的同時,三井財團并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一個更龐大的戰略正在醞釀。作為中、日、韓三國鋼鐵行業的主導力量,上海寶鋼、新日鐵、浦項制鐵的關系日益緊密,三井財團推進的“大東亞鋼鐵共榮圈”的雛形也越來越清晰。

上海寶鋼與三井物產之間同樣存在著類似總經理會議一樣的定期交流和戰略協調機制。寶鋼所必需的鐵礦石原料,大多由三井物產等日本企業參股控制。可以說,在寶鋼的資金、原材料、生產制造、運輸、銷售的每個環節都能看見三井的影子。當上海寶鋼與三井財團形成利益共同體時,不是“中國財團對等日本財團”的合作,而是“中國獨立企業被日本財團統合”的事實。

1971年,三井物產駐紐約的人員從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的新聞受到啟發,開始研究中國經濟,發現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很快,大量地從英國和加拿大進口廢鐵,而英、加對廢鐵出口似乎有所限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廢鐵出口國。于是,三井物產的就頻繁與美國、中國方面進行談判。當世界上大多數商家還在認為美中經濟交易往來為時尚早的時候,三井物產竟令人難以置信地分別與美、中談判成功,1972年3月,大批廢鐵從美國運往中國。

5年之后,發生了一件對后來中國鋼鐵行業影響深遠的事情。1977年1月下旬,冶金部明確在上海建設“上海寶山鋼鐵廠”(寶鋼集團的前身),主要從日本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簡稱:新日鐵)引進技術裝備。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考察和談判,1978年3月19日,中技公司和新日鐵在京簽訂《關于建設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協議書。寶鋼建設之時,正逢日本企業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日本經濟全面繁榮的時期。那時的中國,也正處在千方百計重振經濟的狀況。

1978年6月28日,中技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鐵、朝陽貿易株式會社、三一企業株式會社簽訂《上海寶山鋼鐵總廠第二號技術協作合同—設備訂購規格書、報價、評價、設計審查與審核,標志著上海寶鋼的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此時的三井物產因為與臺灣有大量的貿易往來和政治聯系,被中國政府認定為“非友好商社”,所以在上海寶鋼的建設初期沒有在中國大陸公開露面,而三井財團的骨干企業東芝和石川島播磨重工則與新日鐵合作成為寶鋼的設備供應商。

寶鋼項目對日本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太大了。當時的經團聯會長、三井財團東芝公司的社長土光敏夫曾估計,如果日本幫助中國建設像寶鋼一樣的鋼鐵聯合企業,那么日本的鋼鐵工業、機械制造業和有關配套的行業都會帶動起來,將可能使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寶鋼一期工程原料輸入、煉焦、燒結、煉鐵、煉鋼、初軋的成套設備和技術,都是從日本新日鐵引進的。

新日鐵正是看準了中國鋼鐵生產大量高檔產品必須進口的現實,以提供生產設備和技術為先導進入了中國的鋼鐵行業。縱觀國內的大型鋼廠,幾乎都從新日鐵引進過設備和技術:寶鋼幾乎全部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都引進自新日鐵;武鋼王牌產品硅鋼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來自于新日鐵;山東萊鋼的中型軋鋼機工業設備和電氣設備分別來自新日鐵和東芝;太鋼的1549毫米熱軋技術由新日鐵提供……

然而,某些“意料之外”的麻煩,也為中國鋼鐵行業日后出現的困境埋下了伏筆。例如,日本先進的鋼鐵生產設備無法“消化”中國低品味的鐵礦石,因此建成后的寶鋼只能選擇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高品位的鐵礦石。為了滿足大規模進口鐵礦石的需要,上海寶鋼建設的計劃中也包括了可停泊十萬噸以上礦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設施,三井財團的關聯企業同樣成為了這些項目的收益者。

時至2007年11月5日,《寶鋼日報在一篇題為《寶鋼與新日鐵攜手走過三十年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在寶鋼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設期間,寶鋼引進了新日鐵成套先進設備。新日鐵社長三村明夫在與寶鋼30年合作慶典儀式上說,新日鐵在盡全力協助建設寶鋼一期工程的過程中,加深了雙方的信賴關系。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則表示,寶鋼與新日鐵30年的友好合作,已成為兩國經濟界合作共贏的一個典范。因此,寶鋼與新日鐵的合作意義非凡,任重道遠。”

1992年,寶鋼與三井物產簽署了綜合合作協議,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機制。從那時起,雙方定期舉行干部交流和各項專題業務交流,尤其是在剪切加工中心領域擁有多項合作。同時,雙方還互派骨干員工赴對方公司進行培訓,迄今為止雙方互相培訓已達300多人次。為了鞏固和深化三井財團與寶鋼的合作關系,三井物產一直在進行著十分細致的協調工作,在總經理會議、干部互派、情報共享等方面與寶鋼建立了牢固的聯系。

在新日鐵和三井物產為寶鋼提供技術、物流服務和人才培訓的同時,三井財團又開始“幫助”寶鋼進行新的產業“擴張”。1993年時,寶鋼以9000萬日元建立了自己的日本子公司寶和通商,主營寶鋼所需的鋼鐵生產設備、零部件,以及鋼鐵產品的出口。除此之外,寶和通商還涉足集裝箱貿易、港口投資等多個領域。在日本,寶和通商是中國主要集裝箱生產商的代理商,經營規模達到了15000TEU標準箱。

當然,想要在鐵板一塊的日本市場打開缺口,沒有三井等日本大財團的默許,根本是不可能的。1990年代,大型國有企業還沒有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局限,寶鋼卻已經表現出領軍企業的氣質,這與三井財團的全力支持分不開。在幫助寶鋼練好內功的同時,三井物產還積極扶持寶鋼對外擴張:一方面,幫助寶鋼建立自己的商貿企業;另一方面,與寶鋼一道進行資本運作,以合資方式借助寶鋼切入中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那么,新日鐵和三井物產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三井物產擁有新日鐵商事(新日鐵的商社)20.132股權,而且擁有新日鐵5以上的股權。與此同時,新日鐵又是三井物產的獨立董事。在鋼鐵貿易方面,

三井物產是新日鐵最大的鋼材代理貿易商,平均每年代理比例達到新日鐵產量的35以上。早在1988年12月,新日鐵商事、三井物產、阪和興業等日資企業與中國的合作者招商港務(深圳)在深圳特區內成立了一家名為“深圳深日鋼材有限公司”的高級薄鋼板加工中心。

新日鐵雖然不是三井財團二木會(總經理會議)的成員,但實際上它與三井物產以及三井財團其它成員之間的相互持股、共同投資、貿易代理等的實質聯系,已經形成了利益共生關系,這表明新日鐵作為在三井財團“準成員”的地位。事實上,三井物產從來都是低調的說三井財團是松散的組織,但其合作的滲透能力極強,并直接進入所有微觀經濟領域。三井物產作為綜合商社,正是三井財團的真正核心,充當財團成員之間的紐帶作用。

三井財團與新日鐵的密切程度從其他方面也暴露無疑。1999年,三井不動產作為三井財團的支柱企業之一取得了日本能源公司總部大樓“新日鐵大廈”的經營權;2007年,新日鐵住金與住友商事、新日鐵商事組建新的合資公司;2008年初,新日鐵與住友商事分別出資約6,300萬美元,向三井住友銀行收購三井礦山2,000萬股優先股,使各自的持股均提升至21.7。由于三井財團與住友財團的金融機構在2001年實現了合并,所以新日鐵與三井-住友大財團體系內的企業通過相互持股和合作經營等方式形成了緊密的聯系。

1994年4月20日,三井物產、寶鋼集團、寶山區月浦鎮工業公司以及意大利塞柯成套咨詢工程公司合資興建了“上海意達彩涂鋼材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總投資952萬美元,1995年初建成投產,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專業生產彩涂鋼板制品的中外合資企業。公司總投資為952萬美元,其中寶鋼(集團)公司投資額57,全套引進意大利九十年代設計制造的全液壓自動控制的彩板門窗型材軋制生產線、鋼制家俱生產線等設備。

在與寶鋼合作的同時,三井物產還不忘記帶領更多日本企業一起進入中國市場。1994年12月,三井物產、新日鐵、伊藤忠、丸紅鋼鐵、香港北海集團、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集團、廣州啤酒廠合資興建的“廣州太平洋馬口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合資企業投資總額10800萬美元,注冊資金3600萬美元,于1997年4月25日全面投產,年產能力16萬噸高質馬口鐵,產品主要用于飲料罐、化工罐、食品罐等容器包裝。事實上,新日鐵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馬口鐵生產企業。

1995年1月,三井物產、新日鐵、寶鋼集團、南通市投資管理中心合資13.85億元人民幣,建立了“南通寶鋼新日制鋼有限公司”(簡稱:南通寶新),各方分別zhan有5、20、67.5和7.5的股份。南通寶新的產品主要銷往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廣泛用于國家重點標志性工程,如上海交銀、中銀大廈、APEC會議中心主會場、上海東海大橋、福州閩江大橋主塔、浙江舟山大橋、蘇通大橋、上海地鐵6號線、上海A30外環高速等重點工程。

1996年3月,寶鋼集團、寶和通商(寶鋼在日本的全資子公司)、香港明州發展有限公司、浙甬鋼鐵投資(寧波)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寧波寶甬特鋼冷軋板有限公司。同年11月,香港明州發展有限公司、寶和通商將其在寧波寶甬特鋼冷軋板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和股權退出,新增投資者為三井物產和新日鐵。1998年7月,該合資公司更名為“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簡稱:寧波寶新)。

寧波寶新目前由三井物產、日新制鋼(新日鐵的關聯企業)、阪和興業分別出資7、21.9、5.1,寶鋼集團出資54,浙甬鋼鐵投資(寧波)有限公司出資12,共5方合資組成,主營生產冷軋不銹鋼薄板。合資企業前四期工程總投資73.5億元人民幣,設計年產量60萬噸,單廠產量居世界第一。事實上,新日鐵與日新制鋼之間存在相互持股關系,且新日鐵擁有日新制鋼9.2的股份,日新制鐵象征性持有新日鐵的0.54的股份。

寶鋼不僅在‘硬件’上與新日鐵合作,在‘軟件’上也不例外。1998年11月,寶山鋼鐵公司聯合重組上海冶金控股公司和上海梅山公司,成立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時任新成立的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的謝企華開始進行重組后的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花費8900萬美元引進新日鐵的管理軟件。因此,寶鋼對外宣傳時,經常稱自己將新日鐵的管理經驗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創新

新日鐵和三井物產相互配合,“幫助”寶鋼不斷擴張,只是他們“中國戰略”的一部分。除了新日鐵和三井物產這樣的老面孔,三井財團的其它成員企業如豐田集團等也參與到中國鋼鐵產業鏈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井物產沒忘記提攜其它日本中小企業,共同在中國鋼鐵行業進行擴張。相對于為第一梯隊提供的周到服務,三井物產對待第二梯隊則更像一般的業務客戶,鋼鐵生產設備和鐵礦石貿易是進行最多的業務。

俗話說“不能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三井財團在中國的合作伙伴自然不止寶鋼一家,而且介入中國鋼鐵產業也并非開始于寶鋼的建設。1974年,新中國第二次大規模成套技術設備引進開始,武漢鋼鐵公司(簡稱:武鋼)從新日鐵引進冷軋硅鋼生產成套設備,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冷軋硅鋼片的歷史。武鋼項目的實際總投資達到創紀錄的近27.7億元,占整個第二次引進總投資的一成以上,僅次于用以解決穿衣問題的遼陽石油化纖項目。

時至1995年12月,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核心企業與武鋼有了進一步合作,雙方合資5000萬元人民幣,建成主營鋼材深加工的合資企業武漢興井鋼材加工有限公司(簡稱:武漢興井),其使用的大型縱剪機組、包裝纏紙機組等主體設備均從日本引進,年加工能力5萬噸。武漢興井的主要產品是硅鋼片,客戶集中在電機、變壓器、大型發電機以及家用電器等行業。其實,三井財團的新日鐵和武鋼歷來就有硅鋼生產的合作,武漢興井的建立鞏固了二者的關系。

首鋼作為另一家中國大型鋼鐵企業與三井財團也有著合作關系。1994年12月13日,首鋼總公司、電裝(株)、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和豐田通商合資29.5億日元,在煙臺建立了生產汽車空調的首鋼電裝有限公司。各方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15和5。電裝(株)隸屬于豐田集團,是與豐田汽車休戚與共的眾多配套企業中的一員。而豐田從創立之初,就與三井物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并且是三井財團主要的成員企業之一。

為了延展鋼鐵產業鏈的長度,三井物產率領日本川田工業株式會社與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船廠)于1998年9月16日合資組建了上海上船川田鋼結構有限公司,其中的上海船廠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五大造修船基地之一。川田工業株式會社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專業從事特大型鋼橋、高層建筑鋼結構的設計、施工的特大型企業,主要業務有橋梁、鋼結構等構造物的設計、加工和施工;土木、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等。

1997年以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三井財團的主辦銀行陷入了困境,以金融支持為背景的三井物產(綜合商社)也暫緩了在鋼鐵領域的擴張勢頭。但是經過2年的調整后,在1999年中央電視臺和上海電視臺主辦的世界500強公司“財富對話”中,三井物產的上島重二社長用充滿信心的語氣說:“在即將跨入21世紀的時候,作為公司來說,我們已經恢復正常公司的形態,所以今后就是如何持續發展的問題了。”

從2002年開始,中國成為“全球鋼鐵行業增長的火車頭”。迅速增長的中國鋼鐵市場,反映出中國經濟整體的大趨勢。與此同時,日本對華出口鋼材激增,2002年對華出口鋼材656萬噸,相當于出口總量的18,相當于全國生產量的6,比前一年增長41。中國鋼材消費量在2003年達到2.66億噸,相當于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5倍。受到持續旺盛的中國國內需求的帶動,2003年鋼鐵原料相關商品的價格都有所上漲,其中廢鐵價格上漲30。

2002年7月,上海寶鋼與三井物產簽訂一項綜合合作協議,雙方以鋼鐵制品、半成品、鋼鐵原料、冶金設備、船舶運輸及有關項目為主題,定期進行交流;在金融、信息、物流、中長期投融資及企業資本運作等領域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努力開發可行性較大的項目。根據這項協議,上海寶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和三井物產合資成立上海寶井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鋼材加工配送企業。

事隔不到半年,上海寶井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2日在寶鋼大廈隆重揭牌,寶鋼董事長謝企華和三井物產社長槍田松瑩為寶井公司揭牌。上海寶井注冊資本金1225萬美元,三井物產和寶鋼分別zhan有35和65的股份,公司主要從事金屬材料的加工、配送及管理服務。自此,三井財團告別了單純的成套設備和技術供應者的角色,以寶鋼為“敲門磚”打頭陣,以新日鐵為主力,開始全方位地對中國鋼鐵行業進行滲透。

三井物產鋼鐵制品本部首席運營官渡邊清貴對該項合資的解釋是:“通過與寶鋼的合作,三井得以實現在中國逐步建立覆蓋全中國的鋼鐵加工物流網絡,其中包括將中國國內的鋼鐵服務中心都納入到我們高效的系統中來。”

三井物產的鋼鐵制品本部下屬19個分公司,包括三井物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新津田株式會社、立臻亞洲有限公司等,與其有股權相關聯的企業包括新日鐵通商、上海寶井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等16家。

三井物產鋼鐵本部的產品通過這些子公司和關聯公司的貿易網絡,被廣泛用于汽車、電子、運輸、建筑以及能源領域。以立臻亞洲為例,2004年1月,三井物產將自己收購的豐隆亞洲的鋼鐵結構部門與立臻鋼鐵材料合并成為立臻亞洲,目前主要客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以及印度等國家的海事與海外工程建筑商,因此三井物產收購立臻亞洲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亞洲市場對鋼鐵批發業務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2003年度年中決算中,新日鐵、JFE、神戶制鋼、住友金屬工業等日本四大鋼鐵企業的經常性利潤比前年同期擴大了2倍。其中在中國旺盛的需求中得益最大的新日鐵和JFE增益情況更加明顯,其經常性利潤分別達到前年同期的5.4和3.5倍。中國這個巨大的“吸鐵石”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外資企業,更加激發了三井財團逐鹿中國的決心和意志。在整個三井財團主導的利益共同體中,寶鋼和三井物產合資的寶井系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視的。

按照上海寶井的戰略規劃,在2005年之前將在全國主要鋼材消費地建立加工中心體系,構筑一個能夠向中國國內外用戶提供迅速的鋼材配送和高質量服務的物流體系,并達到年加工300萬噸的目標。時至今日,上海寶井已經成長為鋼鐵物流市場的佼佼者,其下屬的重慶寶井、廣州寶井、福州寶井、杭州寶井、東森分部、無錫寶井以及青島寶井分別在當地形成了穩固的影響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寶井系在中國汽車板材、家用電器用板材等高檔鋼材領域的號召力已經非常強大,基本控制了華東和華南地區的高檔鋼材市場。在寶井系兼并其它鋼材加工企業的過程中,三井物產總是不離左右。寶井的成長伴隨著三井物產勢力的擴張。在廣州寶井、福州寶井、杭州寶井和無錫寶井中,三井物產都擁有平均30的股份。借助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以及豐田汽車等三井財團關聯企業對鋼鐵產品的需求,三井物產得以有效地掌控寶井系。

中國的汽車市場從2002年開始呈現出繁榮景象,汽車鋼板的需求激增。然而,中國鋼鐵企業并沒有生產這種鋼材的能力。2002年4月,三井財團的豐田汽車決定在中國生產乘用車時會首先以較低廉的價格從寶鋼采購車門用鋼制部件,此后還考慮采購車身用的表面處理鋼板。另外,豐田汽車表示,將從以往的主要依賴日本本土供應鋼板,轉向寶鋼、武鋼、鞍鋼和邯鋼四家鋼企采購車用鋼板。這些中國鋼企都與三井物產有不同程度的貿易與合作關系。

為了應對因中國汽車銷量增長帶來的鋼板缺口,除了豐田以外,其它日本汽車制造商,如本田、日產也都不同程度表示將向中國本地鋼企采購汽車板,以保證在中國的順利發展。對于日本汽車三巨頭的表示,寶鋼予以積極回應,表示旗下的五鋼公司已經與日本大同特殊鋼株式會社簽訂策略合作協定。根據協定,從2005年至2007年五鋼將替代大同特鋼,為廣州本田供應汽車用特殊鋼。以此為契機,作為三井財團主力部隊的新日鐵開始與寶鋼攜手并進。

2004年7月30日,寶鋼、新日鐵和法國阿賽洛共同投資建立了“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簡稱:寶新汽車板),投資總額為65億元人民幣,寶鋼出資50,新日鐵38,阿賽洛12,注冊資本為30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年生產規模達到170萬噸汽車板,主要生產設備及核心技術均來自新日鐵,并采取新日鐵的管理經驗建立了多次檢查制度,目標是要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級汽車板,并成為專業汽車板供應商。

在生產汽車板的同時,與新日鐵合資的寶新汽車板公司還成為了寶鋼汽車板產品的銷售窗口,并涉及寶鋼其它的高級鋼板相關業務。三井財團的豐田汽車在當地的工廠便是以寶新汽車板公司的成立為契機,開始與寶鋼在汽車板供應方面開展合作的。因為擁有20多家三井物產與寶鋼合資的汽車板產品的加工點(寶井系),寶新汽車板公司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價格競爭,該戰略得到了寶鋼和新日鐵的共同認可。

借助三井物產和新日鐵的幫助,寶鋼在中國汽車板市場上所向披靡。2005年,寶鋼的代表產品冷軋汽車板全年銷售172.6萬噸,其國內市場份額由2004年的47.3提升到了51.6。一汽的載重汽車、小紅旗轎車、捷達轎車、上海大眾桑塔納以及神龍、廣州本田、風神汽車等都整車或大批量采用寶鋼汽車板。其間,全面繁榮的汽車板市場也給深入其中的三井物產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寶井鋼材加工配送公司忙得不亦樂乎。

事實上,中國鋼鐵老大寶鋼已經壟斷了汽車鋼板市場的半壁江山,與寶鋼合作意味著新日鐵在華銷售業績也有不俗的表現。新日鐵從1980年代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設立了事物所,并投資設立的工廠近十家,包括南通、無錫、蘇州、大連、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域,其布局沿海區域的版圖格局開始日益清晰,同時逐漸向內陸延伸。除寶鋼之外,新日鐵還與國內的鞍鋼、武鋼等企業進行“親密接觸”,圖謀更大的發展。

在汽車鋼板市場獨占鰲頭的寶鋼,自己獲得了多少利益呢?寶鋼、新日鐵和阿賽洛三家共同建成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設備及核心技術均來自新日鐵,甚至部分鋼板母材也一度從日本進口,寶鋼也沒有掌握多少話語權。事實上,寶鋼只是日本財團全球產業在中國利益鏈的一個分子。通過與寶鋼的合作,新日鐵為其它日本企業構建了一個利潤通道,從豐田等汽車企業,到三井物產這樣的綜合商社,都成為最大的得利方。

汽車企業和鋼企的協作,只是三井財團梳理鋼鐵產業鏈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把產業鏈組織起來,形成順暢的利益鏈條,并不斷加固強化這種聯系,是日本財團在經營當中始終貫穿的基本思想。從三井財團在華鋼鐵行業合資企業的布局圖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沿海地區,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合資企業最為密集。除了三大經濟圈,在武漢、長春這樣的工業重鎮,三井財團也建立了合資企業。由此,三井財團的一張隱形的大網已經悄然鋪開。

此時,在鋼鐵產業鏈的另一頭,由于有著三井財團的血統,商船三井公司(MOL)和寶鋼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雙方鐵礦石長期運輸合約持續時間大多超過20年。和一個外國船公司簽訂如此長期的運輸協議,在世界航運市場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商船三井擁有各類海上運輸船只500多艘,載運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為了滿足來自寶鋼的需求,商船三井大量訂造船舶。利用寶鋼的巨大需求和高昂的海運費,三井財團的商船三井近年來的發展順風順水。

2003年11月14日,商船三井和寶鋼正式簽訂鐵礦石委托協議,從2004年起的15年內,負責從西澳大利亞向上海每年運送500萬噸鐵礦石。這是寶鋼第一次和非中國的船運公司簽訂的租船合約,并且15年的期限也是當時中國鋼鐵生產商簽訂的最長的合約。寶鋼和商船三井表示雙方要以此簽約為契機,進一步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此后不久,2004年4月,商船三井又與寶鋼簽訂了承運巴西進口礦石20年的長期運輸協議,每年為寶鋼承運巴西進口礦約130萬噸。

時至2007年1月,商船三井與寶鋼再次達成一項長期承運合約,為寶鋼訂造第5艘超大型礦砂運輸船,預計2009年交付。這是雙方簽訂的第五份長期租船協議(COA),合同期超過22年。加上此前簽訂的3艘20萬載重噸散貨輪(2007年交船)和一艘30萬載重噸礦石貨輪(2009年上半年交船)協議,商船三井將投入5艘新造貨輪服務于寶鋼集團。屆時,商船三井將為寶鋼每年承運1000萬噸以上的鐵礦石。

事實上,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核心組織者擁有鐵礦石主要開采國巴西、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鐵礦的很多權益。三井物產(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田中光雄,在談到與寶鋼的合作時表示:“寶鋼需要長期穩定的鐵礦石原料供應,三井物產在巴西有一個礦山的投資,差不多有十幾億美元。那么,我們與寶鋼的合作關系,就建立在我們長期穩定地為寶鋼提供鐵礦石原料上;而寶鋼則把它們產品的銷售,委托給三井公司。”

2005年全球6.6億噸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68.2流向亞洲,其中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2.75億噸,占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43左右。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鋼鐵生產國,中國在每年的價格談判中處處被動。而日本幾乎不受鐵礦石漲價的影響,甚至成為鐵礦石漲價的受益者。在鐵礦石的主要產地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財團直接或間接擁有大量當地鐵礦石企業的權益。

歷史性漲價71.5的幅度讓鐵礦石貿易成為2005年最引人注目的經濟話題之一。寶鋼作為中國鋼鐵行業的領導企業,在出眾的業績表現背后,隱藏的卻是對外來資本的依賴和共生。利用中國開放的經濟結構,三井財團以新日鐵和寶鋼為切入點,深入到中國鋼鐵產業的各個領域,對中國企業的成本和利潤了如指掌。此時,如何提取中國鋼鐵業的巨大紅利成為三井財團的主要課題。

在世界各地精耕細作的三井財團一貫低調謹慎,它們在中國的行動已經印證了這一點。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這樣的鐵礦石巨頭企業也是以三井為首的日本財團的合作者,而且是戰略伙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過整合的中國鋼鐵行業對于日本財團來說,所具有的意義就遠遠超越一般的經濟利潤。然而,三井財團的行動及其造成的影響,卻并不為常人所熟悉。

2005年2月22日,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簡稱:新日鐵)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5年度鐵礦石價格達成協議,上漲幅度達71.5%。此次新日鐵“先下手為強”,率先鎖定礦價漲幅,在資源zhan有上“搶得先手”,又進一步鞏固其亞洲價格談判的“主導地位”。2月23日,在中國最大鋼鐵企業寶鋼集團董事長謝企華就新日鐵率先提升鐵礦石價格發表“不滿”講話之際,坐在聽眾中的三井物產的一位員工卻開心地笑了。

不久,寶鋼集團于2005年2月28日下午在其網站上正式發布信息,宣布其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亞力拓公司這2家世界上最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已就年度礦價達成了最后協議,價格漲幅為715%,與此前新日鐵率先“鎖定”的價格漲幅完全一致。此時,三井物產一方面在中國以寶鋼為前鋒、新日鐵為后援進行著雄心勃勃的“植根中國戰略”;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投資鐵礦石生產企業,大幅提升原料價格。

三年后,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2008年2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與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制鐵達成的2008年度鐵礦石基準價,巴西圖巴朗粉礦、南部粉礦上漲65;高品位的卡拉加斯粉礦則漲了71。第二天,《東方早報以“鐵礦石談判中國鋼企再遭日本暗算”為標題對此事進行了報道,而《21世紀經濟報道的標題是“寶鋼稱鐵礦石漲價65基本合理”。22日,寶鋼與巴西淡水河谷正式達成一致,接受2008年度鐵礦石價格上漲65。

巴西鐵礦石價格(FOB離岸價)走勢

年度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價格(美元/噸)16.5618.0421.3936.6943.6647.8178.90

漲價幅度08.918.671.5199.565

(注:2003-2008國際鐵礦石價格連續第6年上漲,而在此前則是有漲有跌。)

誰在分食“漲價”的美餐?

正如前面提到的,巴西的鐵礦石生產企業與三井物產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自1971年開始,三井物產開始投資巴西第二大鐵礦生產企業MineracoesBrasileirasReunidas公司(簡稱:MBR)。1997年開始,三井物產擁有巴西CaemiMinera操eMetalurgia公司(簡稱:CMM)40的股權,而CMM公司擁有MBR公司84.8的股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井物產擁有巴西Valepar公司(巴西淡水河谷的母公司)18.24的股權。

就在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協議的第二天,即2005年2月23日這天,新日鐵與澳大利亞力拓公司(RioTinto)在談判中也鎖定了71.5的礦石價格漲幅。事實上,三井物產在澳大投資經營鐵礦山已經有很多年。1965年,三井物產投資澳大利亞的羅布河(RobeRiver)鐵礦山,1967年繼續投資澳大利亞的紐曼(Newman)鐵礦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亞紐曼西北112公里處的西安吉拉斯(WestAngelas)鐵礦山和潘納旺尼卡(Pannawonica)的羅布河礦山由力拓公司、三井物產、新日鐵、住友金屬工業公司共同擁有和開采。

隨著全球鋼鐵需求擴大,鐵礦石的爭奪日益激烈,三井物產、新日鐵、住友金屬工業三家公司計劃確保自己專有的礦山權益,在與力拓公司聯合運營的羅布河礦山開發新的礦區。權益分配率方面,力拓為53%、三井物產為33%、新日鐵為10.5%、住友金屬為3.5%,包括現有礦區在內,合計產量2010年達到每年3200萬噸,總產量的約四分之一由新日鐵獲得,一半將出售給中國的鋼鐵廠商。

2005年4月13日,以上海寶鋼為代表的16家鋼鐵企業又不得不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礦業公司(BHP)達成礦石年度合同價格71.5%漲幅的協議。此時,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三井物產、伊藤忠三家共同擁有距離黑德蘭港(PortHedland)以南353公里的MiningAreaC鐵礦,紐曼以東15公里的BHP-OB23/25鐵礦,紐曼西北90公里處的BHP-Yandi鐵礦,黑德蘭港以東175公里處的高茲沃斯(Goldsworthy)鐵礦,以及位于紐曼的瓦列拜克(Whaleback)鐵礦。

三井物產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的關系非同一般,雙方在更多領域存在緊密的合作。例如,2006年11月,必和必拓向三井物產出售了其在納米比亞油氣田15的利益。出售交易完成后,必和必拓持有勘測區75的利益,三井大西洋能源公司(MitsuiAtlanticEnergyBV)持有15的利益,南非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PetroSA持有10的利益。此宗交易也標志著日本公司首次參與納米比亞的勘測許可。

通過寶鋼這樣一個龐大的建設項目,三井財團把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巴西三地的事業連結在一起。作為國際鐵礦石的最大“買家”,中國為鐵礦石生產商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巨額利潤,同時也體嘗到了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痛苦。受71.5%漲價幅度的影響,2005年中國鋼鐵企業多付出了300億元的進口成本;與此同時,國際鐵礦石巨頭從中國撈到了30億至40億美元不等的利潤大單。

就在上海寶鋼代表中國鋼鐵企業接受71.5%鐵礦石漲價后的一個月,三井物產社長槍田松瑩、專務執行役員多田博于2005年5月20日率領40余名干部來寶鋼進行為期一天的干部交流,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謝企華、總經理徐樂江參加了交流會。交流會上,寶鋼向三井物產匯報了《寶鋼的一體化改革和鋼鐵發展規劃,雙方總結回顧了上屆干部交流會以來合作的進展情況。此時,上海寶鋼與三井物產在總經理會議、干部互派、情報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已經是非同一般。

“定價權”是餡餅,還是陷阱?

與中國不同,幾乎100依賴進口鐵礦的日本在2005年71.5%的漲價中幾乎毫發無損,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擁有海外大量的鐵礦石資源。在巴西的鐵礦中,三井物產和新日鐵zhan有很大股份;而在整個澳大利亞礦區里,到處可以看見新日鐵、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伊藤忠這些日本公司的名字,他們已經在逐步控制鋼鐵業的上游產業。雖然漲價也使日本的鋼鐵企業利潤受損,但上游鐵礦石的利潤卻可以彌補鋼鐵企業的損失。

2006年5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與歐洲第二大鋼鐵公司德國蒂森—克虜伯達成協議,鐵礦石粉礦價格在2005財年上漲71.5的基礎上再上漲19.0%;高爐球團礦價格下降3%。這是世界鋼鐵業從4月1日開始的2006年度第一個鐵礦石價格協議。蒂森—克虜伯球團礦用量比例較大,鐵精粉漲價的損失可以在球團礦的降價中得到彌補,平均成本實際只上升不到10。盡管這個“面粉漲價,饅頭降價”的一攬子價格協議確實充滿戲劇性,但是這個協議的產生畢竟從外圍打開了與中國鐵礦石談判的缺口。

在這次巴西淡水河谷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中,印度最大私營鐵礦石出口商SesaGoa公司表示,該公司將把供應給日本客戶的鐵礦石價格上調19,從而積極策應巴西淡水河谷的價格談判。其實,三井物產擁有印度SesaGoa公司51的股份。印度SesaGoa目前年產礦石量大約900萬噸,其市場多元化,覆蓋日本主要的鋼鐵廠及歐洲大的鋼廠。中國大陸主要客戶是寶鋼、馬鋼、重鋼、昆鋼、南鋼。

2006年12月21日,寶鋼在談判的開始階段就急忙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2007年度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上達成了一致,接受上漲9.5%,首度取得所謂的“定價權”。此前的兩年,新日鐵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談判,接受了71.5%的價格漲幅,獲得2005年鐵礦石定價權;德國蒂森—克虜伯達又接受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19%的漲幅,而獲得了2006年定價權。新日鐵和蒂森克虜伯達都曾因為能從定價權中得到好處,更愿意在價格談判中妥協。

鐵礦石連漲了三年之后,也是在中國產業界對寶鋼獲得2007年度鐵礦石的定價權大加贊賞之際,三井財團已然悄悄改變了策略。中國鋼鐵企業產能巨增,同時對于海外鐵礦石的海運需求也高速增長。三井財團的利益點恰恰就在于“幫助”中國鋼鐵企業發展的同時,獲得了對于鋼鐵產業鏈(以鐵礦石為源頭、以物流為紐帶)的控制能力。于是,鐵礦石連續3年漲價還未落幕,2007年的海運價格就開始翻番。

2007年9月5日,作為國際海運價格指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已經到達8090點,創歷史新高,但在2003年底之前,BDI還沒有突破過2400點。而當日的巴西、澳大利亞至中國平均鐵礦石海運費也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巴西圖巴朗港至北侖、寶山港平均鐵礦石海運費為68.563美元/噸,比2006年全年平均運費上漲148.15;澳大利亞西澳港至北侖、寶山港平均鐵礦石海運費為26.123美元/噸,比2006年全年平均運費上漲120.01%。

海運費的大幅提高,再次讓中國鋼鐵企業陷入夾縫中,日本企業卻很平靜。日本鋼鐵企業多數與船運公司簽訂了長期協議,能拿到更便宜的海運價格。日本鋼鐵行業和海運行業的重要企業,甚至造船企業,都是互相交叉持股利益共同體,同屬共同的財團成員,即使漲價也是錢從左手移到右手,對整體利益沒多大影響。而且,日本有很完善的海運市場和中介服務體系,能通過對運輸價格的期貨買賣鎖定漲價風險,甚至操縱特定領域的運價。

不僅如此,海運費的大幅提升還為三井財團的商船三井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為其擴充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5月30日,日本最大營運商商船三井宣布,該公司計劃建造43艘鐵礦石運輸船,以滿足預期中鐵礦石運輸長期增長的需要。這一大規模的投資將加強商船三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好望角型新船經營者的地位,使該公司至2010年從事鐵礦石和煉焦煤運輸的船隊達110艘好望角型船和30艘巴拿馬型船。

商船三井(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為商船三井的全資附屬子公司,總部設于上海,在中國有27個分公司/代表處,分布在沿海各重要口岸及城市。2002年,商船三井(中國)有限公司在公司內部成立了“中國事務戰略委員會”和秘書處,專門研究、制定和實施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戰略。商船三井做為全球最大的礦石運輸企業,對中國和全球的海運市場了如指掌,顯然有足夠的能力對海運市場的價格施加影響。

在2003-2008年鐵礦石和海運費價格大漲中,日本作為世界鋼鐵生產大國始終胸有成竹。這是因為,三井物產和商船三井等財團企業相互配合,始終把持著鐵礦石資源和物流,又滲透到鋼鐵產業和貿易的個各環節,無論價格如何變化,都能化解價格波動的風險。另外,新日鐵等日本鋼鐵企業憑借高端技術、高端產品優勢還可以將資源價格上漲傳遞到全球市場上。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掌握主導權比爭取定價權更為重要,沒有“產業主導權”根本談不上“定價權”。

2008年1月23日,國內各大網站轉載了《商務周刊的一篇題為《隱者三井的文章,其中提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零售研究中心李飛教授的看法,他說:“三井物產的優勢之一主要體現在它對商品價格的控制力度上,三井物產力求價格穩定,部分情況下甚至可以控制商品價格走勢,從而挾制下游企業。”該文章還評論說:“三井財團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股份投資聚集大量連帶企業,這種持股方式盡管不能完全控制對方,但也使得三井物產可以參與到更多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去,從而利用自己在信息和網絡上的優勢來影響對方。”


上一章  |  金融黑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