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面積山體滑坡阻斷了驛道,孫可望的數百輛由厚厚的鋼板做成的“土坦克”——轒辒車,以及大量的隨軍糧草軍需物品,無法翻越這數百米坍塌的山體,被堵在后面。由于通往黔陽的驛道就這一條,其他的都是山間小道,重型轒辒車和大量的糧草沒辦法通過,必須打通驛道才行。而孫可望見山谷險峻,生怕又有埋伏,下令后撤,退出了山谷,又后退了十里才安營扎寨。等天亮之后,占領兩邊山梁,然后再開往驛道。
要重新開通這條數百米長的坍塌驛道,由于坍塌的全是巖石,要破碎后才能搬開,在沒有炸藥和重型機械,而山谷狹窄無法投入太多人力施工的情況下,最快恐怕也得一個來月了。
楊秋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這是他決定炸塌山體的主要目的。
后半夜,勞累了一天而又驚魂稍定的孫可望大軍,在布置了崗哨之后,終于一個個進入了夢鄉。
忽然,就聽見“轟!……轟!”爆炸聲在空中響起,軍營里慘叫聲響成一片。
那爆炸聲并不急促,隔片刻才炸響一個,而每炸響一個,軍營里便響起一片慘叫,無數的兵士頭破血流,倒在地上死去。
“敵軍開炮了!快臥倒隱蔽!”軍營四處想起驚恐的呼喊。兵士們按照出征前演練的辦法臥倒在地上,可是,這不僅沒有用,爆炸后反倒更多人傷亡。
終于有人發現,爆炸是在黑暗的空中炸響的!空中炸開的炸彈,四處投射出地小碎片。跟雨點一般俯射而下,而臥倒只能增大目標面積,當然更增加傷亡了。
張獻忠軍隊本來訓練有素,如果是敵軍偷營,根本不會如此驚慌失措,會很快組織反擊,可這種空中爆炸的炸彈,卻是第一次遇到,所以軍中大亂,張獻忠軍隊畢竟身經百戰。經過初期慌亂之后,立即探查發現了炮火來處位于一座小山丘上。立即組織出擊。
當蜂擁而至的敵軍沖到小山丘數百米的時候,響起了“噠噠噠……”一連串的槍聲。
沖在最前面的敵軍割麥子一般一排排倒下。曾經參加了上一次黔陽之戰的兵士對這種聲音太熟悉了,驚恐萬狀地叫道:“怪獸武器!快臥倒!”
后面的敵軍迅速臥倒,找石頭、樹木掩護。由于還沒有進入火銃和弓箭的射程,沒辦法組織反擊,只得朝后面狂叫:“轒辒車!快!快把轒辒車推過來!”
笨重的轒辒車推來地時候,小山丘上的炮聲和槍聲都停歇了。等數十輛轒辒車緩慢地接近小山丘,兵士們舉著加了鋼板地厚厚的盾牌沖上小山丘地時候。偷襲者早已經消失在了夜幕里。
這當然是楊秋池他們干的。發射的火炮使用了弗朗機。弗朗機是銅制。炮身比較短,而且彈艙處能活動裝卸。拆掉彈艙后,炮身兩個人便能扛走,比較機動靈活。
這一次使用的石頭炮彈楊秋池作了改進。將引信縮短,炮彈沒有落到地面時就會發生爆炸。而炮彈的彈體,仿照手雷的外形刻成弧瓣,爆炸后會碎裂成若干小碎片。裝填的炸藥里,也混雜了許多小鐵珠,一旦凌空爆炸,數百枚碎片、鐵珠四處飛散,能大面積殺傷敵軍有生力量。
這一次偷襲,雖然只開了十來炮,由于使用了改進地炮彈,敵軍軍營人員又比較密集,所以造成了近千敵軍地傷亡。
李定國包抄的軍隊也遇到了類似地偷襲。
孫可望的大軍是進入山谷大半個時辰(將近兩個小時)之后,才遭遇爆炸的,這時候,李定國率部迂回包抄已經走了很遠了,雖然隱隱聽見了轟轟聲,卻不知道這是爆炸聲,距離太遠聽不到喊殺之聲,所以還以為是天邊要下雨了,是打雷地聲音,也沒在意,繼續前行。三更時分,在一處平壩處安營扎寨。
睡到下半夜,軍營上空也響起了爆炸聲,兵士死傷無數。同樣,向炮火來處出擊時,偷襲的人已經沒了蹤影。也造成了數百傷亡。
這種偷襲造成的傷亡雖然比較小,但對敵軍士氣的打擊卻非常大,也讓敵軍一整夜都沒辦法好好休息。
那之后,孫可望和李定國都研究了敵軍偷襲戰法,在安營扎寨處的四周火炮射程內布置了多處崗哨。
可是,這依然遇到問題,崗哨處人少的話,被敵軍暗中偷襲端掉,而人多的話,崗哨本身又成為敵軍炮火從遠處偷襲的目標。更主要的是,這種偷襲每夜都發生,爆炸聲響讓兵士們驚恐不已,根本沒辦法好生休息。因此,迂回包抄本來只用五天即可完成,卻用了十多天,才終于對黔陽縣城形成了合圍。
而這十多天里,孫可望和李定國的部隊,在楊秋池派出的熟悉當地地形的弗朗機炮火偷襲小分隊的每夜偷襲之下,總共被炸死了兩三千人。加上巖垅山一戰的七千多人,總共死了一萬多人,另還有一萬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還沒正式開戰,就折損了十之一二,這讓孫可望和李定國信心大跌,預感到這場戰斗不好打。
孫可望眼看短期內打通坍塌山體恢復驛道不可能,便決定化整為零,將轒辒車拆卸后,由士兵們慢慢扛著抬著,螞蟻搬家一般搬過了這一片山體滑坡地帶。糧草也是如法炮制搬了過去,騾馬則從小道翻越。
這么一折騰,孫可望終于也在半個月后,將數萬大軍運到了黔陽縣河壩地帶。
戰鼓齊鳴,喊殺聲震天,在數百輛轒辒車的掩護下,慢慢接近了黔陽縣城,竟然沒有遇到敵軍抵抗,一直到了城樓下,架起云梯開始攻城。
其他三面李定國的大軍也搖著軍旗殺下山來,從三面攻城。
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簡直是一場標準的軍事演習,四面同時破城而入。
城樓上,除了迎風招展的紅燦燦大明軍旗之外,沒見到一兵一卒!
四面城門打開,數萬敵軍蜂擁殺入城內,發現黔陽縣城已經成為一座空城!
不僅沒見到一個老百姓,連雞鴨都沒見到一只。所有值錢地東西都沒有了,更沒有一粒糧食。
孫可望和李定國兩人面面相覷,敵蹤去向不明。連老百姓都沒有一個,也找不到人來詢問。都不知該如何是好。研究了半天,最后決定大軍先在城里住下。派出探子尋找敵蹤決戰。
城里有一個現成的兵營,估計是大明軍撤走時遺留的,房屋用具一應俱全,還有現成的糧倉,只是沒了一粒糧食。孫可望他們的大軍糧草當然存放進了糧倉里。
連日的勞累,終于進了城,這下安全了。城門關閉。
城樓布防之后,大軍終于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只不過。楊秋池是不會讓他們好好睡覺的。這里正是他決戰的戰場!
四更時分,正是人最困頓的時候,兩個黑影從一棟破舊的民房出來了。正是楊秋池和柳若冰夫妻。
原來,楊秋池和柳若冰兩人隱藏在了城里,他二人武功高強,在偌大地城里要躲避敵軍簡單的搜索,簡直是小菜一碟。深夜四更,兩人露面后,輕車熟路來到兵營外一隱蔽處,點燃了集中在一起地數十根導火索,然后迅速撤走。
這些導火索都是通過打通的一根根相連在一起地竹竿埋設在地下的,兵營里,早已經在兵士宿舍和糧倉等重要部位埋藏了數十枚地雷。
“轟轟轟……!”
爆炸聲扯裂了縣城夜空的寧靜,兵營中沉睡的無數兵士,在睡夢中便被炸碎四處飛散。
這一次爆炸除了兵營之外,主要集中在了糧倉。而糧倉的爆炸之后,糧倉和存放的糧草便迅速燃起了熊熊大火。原來,楊秋池在糧倉下面埋藏的地雷其實更該稱為燃燒彈,因為不僅裝填了炸藥,還裝填了硫磺等,而糧草本來就是易燃物。
兵士們正要救火時,就在這時,兵營四周地民房也迅速燃燒了起來,很快,四個城門附近地和城里木房集中的地段都燃起了大火,火勢迅速蔓延開,小小地黔陽縣城籠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這些當然是楊秋池和柳若冰的杰作。他們倆借著黑夜的掩護和高超地武功,四處煽風點火。城里許多民房,都已經被楊秋池他們事先做了手腳,房梁等隱蔽處存放了硫磺等易燃物。
兵營四周火勢最大,而這一次出征,敵軍只隨軍攜帶了少量水龍隊。根本應付不了如此猛烈的火勢。
進城的大軍有七萬(本來有八萬,一萬前面已經戰死),而黔陽縣城很小,居民總數才兩三萬人,兵營也很小,住不下那么多兵士,只能分散擠著居住在民居里。
城里四處火起后,被做了手腳的民房迅猛燃燒,滿城兵士們都陷入這熊熊火海之中,許多被活活燒死。
孫可望和李定國驚恐萬狀,急令撤離。可兵士分散在城里各處,命令無法及時傳達下去,而且,四個城門都已經被火海籠罩。在孫可望和李定國死命令督促下,兵士們拼死撲救,終于開出一條通道,部分軍隊這才得以撤出了西城門。
兵士們集中在了城外西面的平壩地區,在城里熊熊烈焰照耀下,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李定國還算冷靜,生怕敵軍借機偷襲,立即組織占領城外四周高地,點燃火把,小心警戒。但大明軍并沒有來襲。
這場大火一直燒到了天明。清點之后發現,這場滿城驚天大火之下,有三萬余兵士和一千多匹戰馬葬身火海!糧草全部被燒毀在城里。
數百輛轒辒車、數十門各型火炮和彈藥都留在了這火海里。
沒有重武器,尤其是沒有糧草,而死亡將士已經過半,大部兵士都不同程度被燒傷。士氣低落。
沒有糧草,這仗就沒辦法打。而且,連敵軍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孫可望和李定國簡單商量之后,這一次兩人的意見倒是少有的很快統一了,——立即撤軍。
四萬名殘兵敗將翻過坍塌的山體,通過巖垅山峽谷,往寶慶方向退去。急行軍兩天兩夜,一路上倒沒有遇敵,將士們又累有疲,卻不敢停歇,可第三天,實在堅持不住了,正準備安營扎寨的時候。迎頭遇到了以逸待勞的楊秋池的三萬大軍!
原來,楊秋池收到軍情后,知道敵眾我寡,不能硬拼,分發糧食,組織全城百姓躲進了附近的雪峰山,而三位王爺和衙門重要官員,全部躲進二大王武麒當初落草的山寨里。八千軍隊和制造彈藥的機械設備、原料也都進了山。
與此同時,派出熟悉當地情況的探馬,用飛鴿傳書隨時通報敵軍消息。每晚派出攜帶弗朗機的小分隊,重點對李定國的軍隊進行襲擾。
而楊秋池也沒有閑著,除了組織巖垅山一戰之外,其余的時間,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制造彈藥的速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無塵道長的提煉設備基礎上,終于改進設計出了一套能批量生產苦味酸炸藥的設備。將原來由他自己調配的程序中的大部分環節,轉由機械設備完成,當然,炸藥和子彈中最最重要的技術環節部分,依舊由他自己手工獨立完成,這是保密的需要,不能交給機械設備。
由于技術設備上的重大突破,苦味酸炸藥和無煙火藥、底火雷汞日產量翻了五倍!由日產量五百發提高到了二千五百發!石頭開花炸彈也由日產十枚提高到了五十枚!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