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716:45作者:讀者論壇歐陽杏蓬
回家的這條路走了很久,一直想,總有一天,這條路會被我走沒有,把城里的家和鄉下的家合二為一,不再在遠行中牽掛著、背負著或者遙望著。對家鄉的一縷炊煙、一棵老樹、一塊水田、一個村子、一條小路、一片山嶺都像寶貝一樣,日夜數著,用漂泊姿態里深藏的溫情和濃厚的懷念,一樣一樣地翻撿來,翻撿去,獲取看似遠離得虛無縹緲的卻又令人不能割舍的親情。
家鄉陌生,與時俱進,也有高樓,在羞羞答答地向城鎮靠攏。耕地、莊稼地,能蓋房子的,不計后果,惟恐落后,紛紛蓋起了房子。在車子里,就可以感覺到,那些排成一排的建筑,就像當年城市里的棚屋,住在屋檐下,并沒有產生出多少安全感。而住在這些排屋里,睡在當年的農田上,大家卻安然。這是一個奇妙的現象,太平日子過久了,溫飽日子過久了,沒有了危機感。耕地少一半,似乎沒有人去在乎。或者在乎的,僅僅是眼前。這很復雜,復雜到令人不想去了解背后的動機和原因。當客車從屋堆里劃過,與在路上大搖大擺的摩托車互按喇叭的時候,令人毛骨悚然。這就是我的鄉村,這就是我們的鄉村子民?果然,過了一個街口,一輛小汽車跟一臺摩托車對上了,摩托車躺倒在地上,兩個年輕人在旁邊打手機,一副焦急的樣子,而一堆人在一邊悠閑的看著。
村子很安靜,或許是剛下過雨的原因。
四月,這還是交春后的第一場雨。一個路過的人說。
本來要插田的季節,因為農田都種了烤煙,看不到那種繁忙場景了。煙田里,偶爾看到一個或兩個提著黑塑料桶,給烤煙施肥的種煙人。這里是湖南,是寧遠,種煙的,卻來自貴州。地域觀念原來在城鄉之間,現在,在農村與農村之間,因為發展經濟,也開始了跨區域合作。這種交流,背后卻是因為我們外出所造成。無論我們建了多少房子,都不能阻止村子在成為真空。
回到村里,第一次見到雞的孩子很興奮,忘了疲勞,奔跑出去,要去泥地上去抓雞。雞是湘南三黃雞,黃爪、黃毛、黃喙。原來家家戶戶都養,或生蛋來賣,或孵小雞來賣。
孩子三歲半,在城里,幾乎見不著雞,更別說聽到雞叫了。
一群雞在屋前面的一棵梨樹下刨著。我數了數,五只,清一色老母雞。是留守的老人養來,下蛋給留守的兒童吃的。
梨樹的葉子大小如同孩子的手掌,青青的,上面還偶有珍珠一樣的水珠,顯得十分的新鮮。葉面下有梨,也是青青的,一動不動,很飽滿很堅定的樣子。梨樹枝七拐八彎,卻撐出了一片天地。下面,有草木灰,有生活垃圾,也有狗屎。被雨水打濕之后,發出特別的味道,鄉村的味道,雞呼伴而來。孩子要跑過去,卻被他的奶奶捉進了屋里,我卻有些懷舊起來。我們是與雞為伍的,而現在的場面,一片荒草地近在咫尺,一棵梨樹兀自立著,樹下面五只雞咕咕聚著,后面一塊寬闊的水泥地,水漬斑斑,水泥地后面,是一幢氣派的兩層小洋樓。樓的后面,是幾塊干涸著的旱田。這雨下的量不夠,母親說,河水至今還不旺,一些村子吃水都難,連喜事也都不敢做。
天是陰的,大塊大塊的黑云疊在一起,被風吹著,向東移動著。這是小時候經常看到的景象,要下雨了,大家都蹲在田里,風雨無阻的躬耕隴畝。現在,田野一片煙青,房子連成一排,入眼的,只有五只雞。人都在房子里,老人看著孩子,孩子看著電視,我們向往的,此刻成了現實,村子似乎裝滿了幸福和快樂,但隱憂卻給了我們這一代在外奔波討生活的人。
雞或者狗,都還在。老屋還在,巷子還在,一切還在,卻憑地多了無數的荒涼。
雞在揮動著爪子,翻著泥草,咕咕叫著,無憂無慮。
鄉村里靜靜的,像在那里靜了千年。門前空地上,五只雞里,一只雞孤單走了出來,或者它記起了什么,或者要回去暖窩,或者只是找水喝。一只鳥——記憶里沒有的鳥,外來的鳥,立在柏樹尖上,哇哇叫著,不知道它在這煙雨里宣誓著什么,或者這煙雨勾引起了它的一番鄉愁,憋不住了,而在半空中呼喊著,或者哭泣著,抒發情懷。雞無動于衷,它們習慣了這里的鳥叫蟲鳴,像城里人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只是,它們無須知道生活的使命。
母親出來,見我看著雞,說:晚上殺一只,養了幾個月了,該殺了。
我說:我不吃雞,我吃青菜。
母親說:現在有什么青菜?沒有。有筍子行不行?發了一場雨,后山出滿了小筍子,好新鮮的。
我說:好,我喜歡。
后山一片蔥籠,沒有人去收拾,荊棘與經濟林相互傾軋,悄無聲息的上演著叢林法則。有的樅樹上,掛滿了一樹白色的丁榔花。而在向東的坡面上,水竹在遍地蔓延。原來的果園,因為無人管理,現在成了竹園。春末夏初,成了菜園。來扯筍子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吃不完,還上街賣。
母親拎出一捆筍子,我拈出一支,剝開筍衣,就聞到一股清香。這是在城市里,永遠聞不到的味道,讓我有些沉醉。甚至會偶爾在腦海里產生歸意。我一直向往結廬南山下,過那種遠離塵囂的生活。但我拿不出決心,為生計牽絆得時常沒有自己的主張。看起來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其實像鄉村里的一只雞,無論鳥在頭頂如何鳴叫,都喚不醒它回歸鳥類,重新飛翔的欲望了。
梨樹下的雞已經散去,水泥路上的一只雞正在向我腳下的幾片筍衣張望。
一只黃狗從巷子里溜達出來,是一只母狗,剛下崽,奶子鼓鼓的墜著,隨著它的走動而晃動著。它看也沒有看我一眼,就走進了前面一間新樓房。
鄉村的樣子變了,鄉村的人變了,渴望著認可,渴望著改變。但我隱隱約約覺得,鄉村有的東西仍然保存著,比如它的安靜,它的悠揚,或者它的精神內核還是與土地親近著,依然那么質樸,依然在保持著生機。鄉村會不會荒廢,我不知道,或者我知道,但現在,我不想去面對答案。我的鄉村,無論發展成什么樣的一種形態,只要母親在,只要炊煙在,我們對鄉村的關注和愛,就不會改變。
此時,一只雞竄過我的腿下,梗著脖子,縮著身子,魚一樣竄向我的孩子。
孩子在吃餅干,一些餅干屑兒灑落在地上,雞聞到了香味兒,幾只雞從不同的方面竄了過去。兒子扔了餅干,彎下腰就按住了一只,大叫:爸爸,爸爸,快來,我抓住雞了。
那一臉的得意忘形,如同我的童年。
此刻,鄉下的老家最為令人安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