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50H:190A:LU:file2.qidian/插pters/201012/29/1785692634292192148120913870708.jpg]]][bookid1117322,bookname《漢鼎》]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薦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要在槍管里面刻出螺旋狀的線條,談何容易?要是能夠在槍管里面拉出線條來,還不如專心研究如何生產魯密銃的套疊槍管呢!相對而言,那個的技術難度可能更小一點。事實上,周石文和羅大山兩人的確是這樣認為的。他倆一致認定,以目前的工具,要在槍管里面弄出膛線,根本做不到。
“你們的想法不對!”
“我們不是在槍管里面刻膛線,而是將刻好膛線的鐵皮卷起來!”
張準滿懷自信的說道。
如果大明朝的火槍生產,槍管是整體成形的話,他的方法是不管用的。這個年代,的確沒有什么合適的工具,可以伸到槍管的里面去,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膛線。但是,大明朝的火槍生產,槍管是卷制的,就好像是將一張紙卷成紙筒一樣。這樣一來,膛線的雕刻就比較簡單了。
其實,認真說起來,螺紋膛線槍并不復雜。實際上,只要用很簡單的方法,在簡易木工坊中以手工就可以拉出螺紋膛線來。螺紋膛線看似復雜,不過只是概念性問題,只要捅破了窗戶紙,做起來其實異常簡單。其中第一個也就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螺紋該怎么形成?這頭一關卡了人類幾百年,顯得高深莫測,但只需要一點小手段就可以解決。
首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白紙,然后拿出一把直尺和一支筆,在這白紙上劃出幾條平行直線——朝著斜對角的方向,一般從左上到右下。畫完線后,把這紙卷成紙筒——平卷而非斜卷——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原本在紙上平行的直線,在紙筒上就是螺旋線了。這是形成螺紋的最快最有效方法。
接下來,把這張紙用膠水包卷黏在事先切削準備好的圓木桿上,然后用拿刀沿著畫痕刻下溝槽,這根刻了螺紋溝槽的圓木就叫做膛線導軌。如果將這個導軌通過兩個內有凸榫的,口徑與原木略大些的圓環拉動,那么這凸榫在經過螺紋溝槽滑動時,就會迫使圓木,也就是這個線膛導軌根據其上的螺紋旋轉。
最后,把用來拉刻線膛的硬鋼刀具——一個刀頭和細長鋼柱,長度需比槍管長——固定在這根膛線導軌的前端,把槍管用夾具夾住,便可以其通過槍管,透過拉動導軌的方式刻出的膛線。張準要求李奉來等人,鍛造質量最高的鋼,就是用來做這個的。
而一般來說,由于穩定與精度的要求,這種動作是用拉的,也就是將膛線刻刀的芯部穿過槍管裝在導軌上,再拉動刀頭通過槍管,而不是反過來把刀具推到底。所以這就叫做拉膛線,這種工具就叫做拉床。拉床如果有機械動力的話,自然更好。但是就算沒有機械動力,問題也不大,畜力總是有的,可以用牛來拉。當然,用人也可以。
膛線拉刻工具就是這么簡單。只需要具備木工技術——懂得木工雕刻——就可以做出來。因此在理論上,只要知道這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可以做出線膛槍——當然,此時由于金屬切割刀具的限制,只能用鐵制刀具去把銅制槍管拉出膛線。
“原理就是這么簡單。”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工藝方面的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張準非常自信的說道。
聽了張準的詳細解釋,周石文和羅大山等人經過充分的討論,終于相信原理上的確是可行的,至于細節上的問題,就要靠工匠們的琢磨了。其他的工匠,同樣若有所悟。
“大家充分討論。”
張準揮揮手說道。
原理就是這么簡單。但是,知道原理,還不等于就能夠做出來。畢竟,這涉及到工匠們的技術水平。幸好,工匠們經過熱烈的討論以后,一致認為,值得試一試。嗯,的確是試一試。誰也不敢保證,真的可以成功。畢竟,要將刻有膛線的鋼片卷成槍管,那也是很考功夫的。
“時間上沒有問題,大家有充分的時間。”
“誰能第一個制造出使用的槍管,我獎勵他一百兩銀子。”
張準又祭出高額的獎賞辦法來了。
只要有人動心,那就一切都好辦。
果然,聽說有一百兩銀子的獎勵,所有的工匠,頓時兩眼發亮,包括周石文和羅大山兩人在內。新的千戶大人,真的是財大氣粗啊!動輒就是一百兩銀子!不少的工匠,都在暗中悄悄的咽口水了。沒辦法,窮怕了的人,一下子看到金山銀山,怎么能不動心?一百兩銀子,足夠他們建造嶄新的磚瓦屋,過上幸福安康的快樂日子了。
“大人,槍彈如何解決?”
羅大山隨即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張準躊躇滿志的說道:“槍彈的解決就更加的容易了。只要使用米尼彈即可。米尼彈的生產,要比膛線簡單多了。”
所謂的米尼彈,實際上就是一種擴底尖彈。它的子彈直徑同樣比槍管小,甚至可能比圓彈還小,這樣裝彈就很方便,可以輕易塞到槍管中去而保證不卡彈。而米尼彈的底部并不是圓的或者平的,而是在鑄造時于子彈底部留下一個圓錐形或杯狀凹洞,這凹洞邊緣就是比較薄的鉛皮。
當灌入黑火藥,在將米尼彈推入彈膛時,其彈底杯狀凹洞自然也會蓋住火藥。而當步槍開火時,米尼彈底部突然受力膨脹,將子彈和槍膛之間的縫隙完全閉合。這樣一來,火藥產生的動能,就不會被浪費掉,從而全部集中到子彈上。加上膛線提供穩定的彈道,子彈自然可以飛得更遠。
事實上,米尼彈出現以后,步槍的有效射程一舉爆到500碼,比原來的滑膛槍增加了5~10倍。以前威力強大的密集方陣,在米尼彈的面前,立刻變得毫無意義——你排成這種方陣不用等敵方炮兵來轟殺,步兵用米尼彈長程射擊就可以把你屠的干干凈凈。
張準之前下令收集石墨,正是制造米尼彈的需要。當然,鉛和石墨是兩回事。但是,石墨同樣柔軟,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替代鉛使用。浮山所的控制范圍內,鉛產量不知道有多少,反正石墨是很多的。
其實,張準當初選中米尼式步槍進行研究生產,很大的因素就是米尼彈非常好作,材料也容易搞。它比拉膛線的技術需求還更低,連機器都不需要。
一般鑄造火銃圓彈,都是用一個鐵模子,灌進融化的鉛鑄成鉛彈。這種模子小到可以隨身放在口袋中攜帶。一般是直接配發給步兵一個這種模子和幾磅或者幾斤的鉛,讓步兵在扎營吃晚飯時,自己用營火融鉛鑄造次日使用的子彈。
當然,平時用沖壓機大規模沖制再統一分發也是可以,不過由于鉛比較軟,擺放時很容易因為碰撞而變形,一般還是習慣讓士兵在戰前臨時鑄造。而米尼彈,不過是把這個鐵模子改變裡面的鑄造形狀而已。因此毫無任何技術水準。而僅僅只是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再配合膛線的制作,就可以把有效射程增加5~10倍。
實際上,還不只增加射程而已。它還在增加了威力的同時,還降低了火藥的用量。原因很簡單,在火銃給圓子彈留下大量游隙時,有很多火藥都洩漏出去被浪費掉了,而不是用來推送子彈。而米尼彈的擴張彈底,則可以徹底密封槍膛,大幅提升火藥的利用率。因此火藥可以裝得比較少,又擁有同樣甚至更高的威力。這也就是為何帕洛特炮僅需5磅的裝藥,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拿破倫炮25磅裝藥的射程的原因了。
而火藥裝的少,膛壓自然降低,如此槍管便可以做的更薄更長,同時后座力也降低,更有利于瞄準。這一點對于明軍火銃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明軍火銃的槍管是卷制而成的,強度不如整體鑄就,膛壓越高,炸膛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為了加強火銃的威力,又必須加強膛壓。因此,炸膛的事情常有發生。當初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時候,死傷在倭寇手中的士兵不足百人,死傷在自身火銃炸膛的士兵卻有二三百人之多,難怪后來戚家軍集體抗拒使用這些劣質火銃。
此外,米尼彈因為是尖彈或者長彈,因此在同口徑下,它的質量是可以做的比圓彈大。這也就是說,在維持彈頭質量與威力的同時,可以縮減口徑,并進而在維持倍徑的同時縮短槍管。這除了給槍管減重外,還可以增加子彈穿透力。其實,米尼彈和現代子彈,在外型上已經有些接近了。
不過,米尼彈其實不必要需要做的和圓彈一樣重或者更重。因為密封與線膛優勢,讓它有了更高的初速、威力與射程。也就是說,大口徑不需要了,可以在縮減槍管口徑、子彈重量與火藥裝填量的同時,維持更大的射程與更強的威力。而步槍和子彈都變輕,也就代表步兵負荷大幅降低。對于沒有汽車的時代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圓彈更小的彈徑使它完全不會受黑火藥殘渣的影響而卡彈,這使火槍的平均射速也提高了不少。使用米尼式步槍,一個普通訓練的火槍手,每分鐘基本上能夠射擊四次。如果訓練更加嚴格,技巧更加熟練的話,每分鐘甚至可以射擊六次。這對于火槍來說,是一個相當理想的成績。配合三段式射擊,足可以在敵人的騎兵面前形成殺傷力極大的彈幕。加上刺刀,無論是遠程,還是進程,都全部可以應付了。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況。
想要制造出高水平的米尼式步槍,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