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期的唐朝對于打仗有種莫名的偏愛,這不,前天晚上才得到的消息,當天就訂好了戰略,回去之后那些大臣覺也不睡了,趕緊調糧調兵寫討檄文。還好為征高句麗準備了不少糧草,遼東現在一時半會兒也打不起來,先拿來救救場子。
百姓們對于打仗也沒什么話說,除了家中有人當兵的擔心之外,其他人還挺高興。因為“天可汗”的名聲是打仗打出來的,“貞觀盛世”是打出來的,世界最強大最富有的帝國也是打出來的。這給他們這些大唐人帶來了多少驕傲啊,路上看到那些波斯人大食人都會覺得自己比他們高一頭,現在有人居然欺負上門了,打,一定要打!
李世民任命李績為行軍大總管,總領征討事宜。任命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慶州道行軍總管,出云中;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屯靈武;太子李治為行軍副總管,親率東宮左右衛率,出靈州。大軍共八萬人,向前線開進。
長安城外,旌旗蔽天,刀尖如林。八萬兒郎筆筆而立,亮銀盔甲寒光閃閃,神情肅穆。李世民站在點將臺上,旁邊一左一右站著李績和李治。
李世民的家族遺傳病又犯了,臉色還有點差,手中撐著寶刀,慷慨激昂道:“我大唐雄兵蓋世,刀劍所指,皆是我大唐領土,劍刃所殺,皆是我大唐之敵。現在,薛延陀的夷男小兒怕我大唐無仗可打寂寞了,特意送上十萬人的小菜,大唐兒郎們,告訴朕,這十萬人的小菜,你們還吃得下嗎?”
臺下士兵們群情激昂,個個喘著粗氣眼神狂熱,吼出的話差點把長安的城墻給震裂了:“吃得下,吃得下!”
趙子軒在下面一邊喊一邊咋舌,我的個乖乖,這個人崇拜搞得,比斯大林還斯大林吶。李世民不但是個打仗的好手,鼓動人也是一把好手,輕而易舉地就提升了士兵們的士氣,順便狠狠鄙視了一把薛延陀的總瓢把子夷男。
李世民對于士兵們的反應很滿意,轉頭對李績道:“茂公啊,這次就靠你了。不要因為太子在就有顧慮,該怎么打就怎么打。”李績趕緊彎腰稱是。李世民又把李治拉到一旁,小聲地傳授經驗:“雉奴啊,不要怕,朕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打過好幾仗了,也就那么回事。不過你別犯渾往前沖,你是太子,主要的職責就是坐鎮后方,鼓舞士氣。”
說的太委婉了,直接點就是你手不能提腳不能跑的,千萬別想不開上去送死,躲在后面喊兩聲“加油”就好了。他又看看臺下東宮親衛軍陣中的趙子軒,又道:“趙子軒雖然沒打過仗,但是為人沉穩,主意也多,所以有什么事多向他問問,懂嗎?”李治大力點點頭,這句話李世民不說他也會照做的,不然真帶著趙子軒上前線去做啦啦隊的嗎?
李績和李治下臺上馬,華發已生的李績抽刀入手,向北方一指,面目猙獰道:“出發——”整個隊伍像一條長龍,緩緩地向北方駛去。趙子軒的第一次軍旅生涯,就此拉開了序幕。
李治不經常騎馬,才走了大半天就覺得大腿被刮得生疼,忍不住向身旁的趙子軒低聲問道:“妹夫,我大腿好疼啊,你疼不疼?”
趙子軒是個書生,雖然這兩個月堅持鍛煉,力氣也變大了,肌肉也鼓了起來,但是這大腿內側的肉可不是跑跑步就能練厚實起來的。他盡量讓大腿不要貼著馬鞍,勸道:“先忍耐點吧,再過一個時辰天就黑了,到時候好好休息一下,過幾天就好了。”
李治不語,心里倒是暗暗下了決心,等咱以后當了皇上,說什么都不搞御駕親征這形式主義,什么仗都要我去打,還要將軍有啥用?
一路上也沒幾個人說話,都是馬蹄聲腳步聲,甚是無趣。這種聲音很是奇異,即使你身邊有幾萬人陪著,卻更能讓你感到寂寞和害怕。不一會兒,隊伍里面就傳來了陣陣歌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這首《無衣是詩經中的精品,也是一首請戰書,后來行軍打仗的時候有將軍覺得士氣太低落了,就讓士兵們唱這首歌,這一唱士氣果然變好了,從此以后這就成為古往今來約定成俗的“軍歌”了。
只是此時已臨近黃昏,大家都是饑腸轆轆,口干舌燥甚是疲憊,這首歌也被唱的有氣無力,基本上沒人唱了,都是在哼哼。
李治見狀,朝身邊的郎將道:“你們都吼起來,讓他們看看我東宮六率的精氣神兒。”
親衛們勒緊了褲袋,開始吼了起來:“豈曰無衣……”
聲音大是大了,但是并沒有達到李治想要的效果,除了自己的親衛,別的士兵還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都在等著隊伍停下來生鍋造飯呢,親衛們也覺得甚是無趣,聲音又很快小了下去。
李治正要發脾氣,趙子軒制止了他:“算了吧,大家早上一大早起來,趕了一天的路,當中就中午休息過一回吃了點干糧,現在都餓了,讓他們怎么唱得起來。”李治放下手中的馬鞭,苦嘆了一聲,不再說什么,因為他也餓了。
趙子軒想起了后世的一首歌——《逆水寒,當時覺得這首歌很能鼓舞人,這時左右無事,肚子又在造反,得轉移一下注意力,就一個人唱了起來:
“逆風千里亂云飛
水涌孤舟激浪開
寒光閃爍青鋒在
英雄踏歌紛至來
情義二字自古難全
善惡分明笑對蒼天
他的聲音不大,再加上馬蹄聲,只有他旁邊的幾個人才能聽到他在唱什么,只覺得這首歌很是大氣,也很上口,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唱得人熱血沸騰,直想永遠聽下去,不要停。
“立馬昆侖揚帆滄海
要留美名在人間
李治和其他幾個郎將都尉忍不住跟著唱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從太子親衛一直席卷到其他隊伍中,很多士兵都覺得既新奇又豪情,仿佛身上的饑餓感覺都消減了很多,于是跟著一起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