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里面有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大家一定不會喜歡的,猜猜是誰?)
不管高陽如何懺悔,李世民始終沒有改變主意,他拉起高陽的手,放到房遺愛手上,拍了拍,道:“朕是一國之君,更是一個父親,女兒犯了錯,父親不能偏頗,房駙馬,這兩年你受了不少苦,現在朕把女兒交還給你,若是高陽還是不知悔改,你大可以提出和離,朕親自為你辦理。”
房遺愛似在云端,沒想到這件事這么容易?皇上不但沒有怪我,還把高陽教訓了一頓!
其實他能有這樣的結局全是靠他爹的面子,李世民本來把女兒嫁給房家是為了表示對房玄齡的感謝,而且房家的家教很好,女兒肯定會幸福。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女兒不但沒了解他的一番苦心,還把房家鬧得雞飛狗跳,差點辱沒了房家幾十年來的名聲。
愧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是想給其她公主敲響警鐘,都怪老子平時把你們慣壞了,從今往后誰要是再敢跟高陽一樣不修婦德,朕一個一個找你們算賬。
果然從此之后,大唐的公主就消停了很多,再不敢和以前一樣為所欲為了。到了李治上臺后更是聽了趙子軒的話取消公主府,只撥錢讓駙馬家整修一下,至于什么公主府的侍婢更是大幅減少,駙馬的地位再一次提升了。
畢竟是夫妻一場,房遺愛看高陽那哭哭啼啼的樣子也覺心疼,鄭重道:“其實小婿也知道自己很普通,相貌沒有長孫駙馬出眾,文采不如趙駙馬高絕,配不上高陽。但是小婿真的喜歡高陽,愿意與她白頭偕老,一輩子不離不棄。”
高陽正哭著,沒想到房遺愛突然間表白,一時愣住了,心想:原以為這小子是個木頭,撥一下滾一下,不但沒有男人味,也沒有情趣,沒想到居然也能說出這等情話來。再想想他今日給自己的一巴掌,也不是沒有男人味啊……
李世民對房遺愛的表態也很滿意,可不是嘛,我女兒這么漂亮,誰見著不想娶回家啊。他見事情解決了,就讓房玄齡領著這對小夫妻回家了,趙子軒做了好一會兒的雕像,見自己沒啥事了,也想跟著一塊兒溜走,卻被李世民叫住了。
大殿里只剩下他們二人,李世民坐在龍椅上,嘆了口氣,道:“高陽這孩子,還指不定怎么恨朕這個父親呢。”
趙子軒開慰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公主畢竟才十幾歲不知道為人父母的苦啊,等她將來有了孩子,就能理解皇上的苦心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李世民重復了一遍,“這句話說的好啊,賢婿的才學果然不錯,都快趕上朕了,尤其是這一句,深得朕心呢。”
趙子軒心中腹誹,老不修的,多大了還玩自戀呢,躬身道:“皇上,這是小婿前些天看到父母為了自己娶公主的事忙東忙西,還向親朋借了好些錢,有感而作的一首小詩。”
“哦?其他的呢,給朕說說。”李世民拋開心中的感嘆,興趣被引了過來。
“世間爹娘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趙子軒緩緩道來。
對不起了,慈禧大媽,你這首詩被本人拿來用了,就當是你禍國殃民遭的一點報應吧。
這首詩雖然平淡質樸,沒有什么華麗辭藻,但是貴在把親情很好地闡述了出來,反而能讓人感受到共鳴。這不,李世民被共鳴了。
他興致所至,干脆揮墨把這首詩寫了出來,寫完后大方的把紙遞給趙子軒,“給,這首詩送給你了。”
趙子軒眼睛睜得大大的,大叔,你不要搞錯了,這首詩是我“創作”的。
李世民寫完了書法,心情好多了,想起剛才趙子軒說的話,道:“你父母為了你娶公主還要出去借錢?你家不是有個酒樓嗎?聽說生意還挺好。”
趙子軒無奈道:“酒樓生意是好,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時間太急,來不及積蓄。只能向親朋友好借借了。”
李世民沒想到趙家居然如此窘迫,看來女兒嫁過去得多辦點嫁妝啊,不然的話還不得過苦日子?他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道:“雉奴提出了兩個增加財政的方法,你怎么看?”
趙子軒心中一突,難道皇上知道這都是我的鬼主意?他裝作糊涂道:“什么兩個辦法?小婿從沒聽說過啊。”
李世民一笑,東宮發生的什么事他不知道?就說自己的大兒子吧,前腳才打算謀反,后腳就有人把這件事報上來了。這大概是所有帝王的通病了,對于每一個兒子都不信任,也不敢信任。那天李治偷偷溜出東宮的事自以為很隱秘,其實早被人盯上了。在趙子軒家待了幾個時辰,就興沖沖地跑了出來,回宮后就把“鹽稅”的主意報了上來,不是趙子軒出的主意還能有誰?
“鹽稅一事,大有可為。只是尚需時間,而且會觸及一些士族門閥的利益,所以必須謹慎。”李世民道,“倒是這寺廟的問題,魏征也向朕提過,朕一直以為是他危言聳聽,沒想到今日找大理寺卿一問,方知寺廟強占田地、放債謀利的情況如此嚴重。雉奴說的對啊,若是不加以束縛,很容易會受到一些有心人的利用。你有什么想法?”
趙子軒道:“小婿覺得,寺廟的危害還有還多。寺廟擴張太快,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僧侶不事生產,不必服役,吸引了很多青壯年去當和尚。長此以往,和尚愈多,國家稅賦愈少,寺廟占天地,放債,百姓愈窮,和尚愈富……這樣惡行循環下去,社會矛盾肯定會激化,皇上不可不防啊。”
李世民沉重地點點頭,看來,自己是太放縱他們了,雖然佛門有恩于自己,但是跟李唐江山比起來……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連下兩詔。
第一詔,少林寺身為大唐佛門典范,特賜田地六十頃,并親自為少林寺題詞——“海內靈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場,此為勝殿”。
第二詔,徹查貞觀元年后所有建立的佛寺,違法犯忌嚴重者,遏令關閉,沒收寺院財產,僧侶全部還俗。從今以后但凡寺廟建立,必須上報朝廷,經調查許可后才可建寺。凡是想出家的人必須參加朝廷一年一度的統一佛學考試,試題全由高僧所出,考中者才可出家。若有僧人犯法,不得由佛門自行處理,必須交由官府辦理,官府裁決若不服,可以上報大理寺。
此詔一出,天下皆驚。
(“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自慈禧,當時慈禧為了賀她娘七十大壽,特意寫了一首詩,最后一句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