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上人潮涌動,醉仙樓前賓客迎門。
樓前門柱上刻著一副對聯,左聯是“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飲杯茶去”,右聯是“勞心苦,勞力苦,苦中尋樂,拿壺酒來”。行人指指點點,皆覺這副對聯甚是一絕。
伙計們拿出數十根枯竹,紛紛點燃,一時間竹裂爆破聲四起,噼里啪啦甚是熱鬧。
這便是鞭炮的始祖了。雖然隋朝時候已經發明了火藥,不過因為威力不大,所以并沒有受人重視,也沒人想起用它來當鞭炮。民間還是采用火燒竹子這一習俗,后世很多人把鞭炮叫做爆竹,就是這個緣故。
唐人把這一習俗稱作“爆竿”,所以現在醉仙樓的伙計不是閑得抽風了在玩火,而是“爆竿”喜慶。
趙掌柜站在趙子軒身后,老臉笑成了大菊花,“少爺,咱們酒樓肯定會像這爆竿一樣火起來的。”他當然有理由這樣說,先不談酒樓裝修得多好,什么雅間,貴賓間,聚賢間,財神間……就談少爺從晉王那里要來的兩個御廚,醉仙樓想不火都難啊。
“太子殿下到!”人群后面突然傳來一聲尖細的叫聲,擋在前面的人趕緊往兩邊退去,只見侍衛開道,內侍拂塵,宮女分列金頂轎兩邊,排場甚是浩大。
隊伍停了下來,宮女掀起輕紗珠簾,轎子里走出一金冠少年,可不正是太子李治!
趙子軒趕緊迎了上去,躬身道:“太子殿下駕到,未能遠迎,恕罪恕罪。”口里低聲道,“你怎么來了?”
李治笑呵呵地扶起趙子軒,小聲道:“大哥為了當我的妹婿這么努力,我當然得來撐撐場子了。”趙子軒臉一苦,這話聽著怎么這么別扭呢?
李治高聲道:“聞得趙駙馬酒樓新開張,孤特來祝賀,駙馬若遇到什么問題,盡可找孤幫忙。”外面一些其他酒樓的掌柜和托兒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太子這是在警告他們呢,誰要是敢不開眼得罪醉仙樓,本太子就找他算賬!
本來這些天這醉仙樓推出了什么套餐服務和積分服務,生意已經大好,這讓很多酒樓老板很是眼紅,有幾個還想借此機會來惡心他一番,這太子一出來,得,還是回家好好做生意吧。
趙子軒領著李治進了酒樓,一樓沒怎么變,只是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盆鮮花,讓每個顧客吃飯的時候都覺得很舒服。
上到二樓,見都是一個一個的房間,房間上面都寫有不同的雅名,李治好奇問道:“這其他的孤都能了解,但是這品茶室太夸張了吧,就幾杯茶值不了幾個錢,不會賠本嗎?”
趙子軒得意道:“殿下,我這茶可跟別的茶不一樣啊,別的茶輕則幾文,貴則幾兩,我這茶卻是輕則幾兩,貴的幾十兩都有。”
李治大驚,“這么貴還會有人喝嗎?”
“當然有人喝,殿下請進。”趙子軒把李治帶到了其中一間房間,讓伙計趕緊上茶。伙計很快就回來了,手拿茶具,放在桌上,拿出兩個茶杯,用茶壺里的茶水倒滿,只見茶水略帶微黃,微黃中帶點綠意。
李治好奇地看了看,“怎么跟茶湯不太一樣?”
茶湯是唐朝的茶文化,就是將茶餅放在清水中,里面再加鹽置料,煮一煮就成茶湯。這種湯趙子軒一直喝不慣,因為茶就需要清淡才能喝出茶本身的清香,若是加了其他東西茶汁香味就會被沖淡。而且茶餅都是捻碎后壓制成的,放到茶湯里化成碎末,喝到嘴里感覺澀澀的甚是難以下咽。
這還不止,唐代流行將茶和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這也是“吃茶”的由來,后世一些人喜歡把喝茶叫做吃茶,認為兩種叫法一個意思,其實是理解錯了。
趙子軒神秘道:“殿下別忙著問,先喝一口再說。”
李治把茶杯遞到嘴邊,輕輕地嗅了一下,只覺得神逸氣清香潤肺腑,就是旁邊的人也能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清香,忍不住多嗅了兩口。
初嘗微苦,卻滑口潤喉,舌根生津,再嘗卻感覺清爽回甘,齒余醇香。李治閉上了眼仔細回味了一番,半晌才睜開眼,道一聲:“好茶!”又好奇道,“奇怪,為什么和孤眼前喝過的茶不一樣呢?”
趙子軒笑道道:“殿下可知我大唐制茶的程序?”
李治笑道:“這你可問對人了,孤對茶道確有研究。我大唐之茶,全由茶餅泡成,這茶餅需經采摘、凋枯、殺青、捻揉、燥烤、搗碎和成餅七道工序,才可稱為茶餅。品茶就更復雜了,要經過備器、鑒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這可是宮廷才有的茶藝喲。”李治炫耀道,說的也是,民間喝茶哪有這么多講究,沖了就喝唄。
趙子軒一笑,言道:“殿下,我制茶卻不是這樣,只炒茶、初烘、堆積、烘焙罷了。這炒茶又稱炒青,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生鍋殺青,二青鍋初步揉條,熟鍋做細茶條,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三四成干,即可出鍋……”
李治有些迷糊,問道:“這殺青怎么這么復雜,直接烘烤不就行了?”
趙子軒解惑道:“這樣炒出來的茶葉才會完整、鮮亮、口感也比較清純,若是太過簡單,不控制火候輕重,茶葉就會斷裂或過火,茶汁的精華也會散掉。殿下喝其他茶的時候是不是發現有些茶還有些煙熏味,有些茶沫是焦的?就是殺青太過簡單的緣故。”
李治點點頭,雖然對于這些還是不太了解,但再問就顯得自己太愚鈍了,心下暗嘆,趙大哥果然是天縱奇才,喝個茶都能喝出這么多道理來。
其實趙子軒了解這些跟他前世家住安徽有關系,安徽霍山的黃大茶非常有名,很多人家都喜歡自己炒一點茶喝喝,他父親就是這樣。趙子軒在旁邊打打下手,對于這些步驟自然就了解了。
李治是個孝順的人,看到這茶這么好當然不能獨享,趕緊要了些,打算進宮給自己的父皇嘗嘗仙,也顧不得在這里蹭飯吃了。
走后不久,趙子軒酒聽得門外傳來陣陣吆喝聲:“長安縣丞到”“京兆尹到”“黃門侍郎到”……
趙子軒看著急匆匆趕過來的一幫子官員們,搖頭暗笑:哥們兒,你們來晚了,太子已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