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565章 雙雄會(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565章 雙雄會(三)

565章 雙雄會(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必烈清清楚楚的記得,僅僅在大半年前。眾座輝煌點都。眉注,準確的說應該是舊南城居住的,蒙古帝國的第三等、第四等奴隸們,還在帝國軍隊的鐵騎彎刀下瑟瑟發抖,僅僅兩三名手持利刃的蒙古武士,就能讓成百上千的百姓噤若寒蟬,反抗?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即便是三年前席卷北中國的嚴重饑荒,也在屠刀的威脅下未能形成流民和動亂。

所以。在忽必烈的心目中,大都百姓一直都是懦弱、馴服的順民,他根本不曾想過,這些卑微的三等四等奴隸膽敢站上城墻,武力反抗他們的頭等主人。

然而短短半年之后,曾如羔羊般馴服的百姓。卻變成了怒目金網,他們自發的成群結隊的走上城頭,和士兵們肩并肩的站到女兒墻后,板磚、石塊雨點般砸下,妄圖蟻附登城的蒙古武士,箭雨受到漢軍制式步槍和手榴彈的壓制,想沖上城頭吧,無數磚石砸得他們頭破血流、頸斷骨折。

事實上。除了城頭和漢軍并肩而立的十萬百姓,他們身后還有相同數量的百姓組成了人鏈,不斷將磚石送上城頭。而城中靠近城墻的居民們,毫不吝惜的拆掉自己用血汗建筑的住房,將石塊和磚頭遞到達輸隊

忽必烈對漢軍擁有著五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但凡平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排名前列。與杭州泉州廣州并列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城中百姓超過百萬,僅僅動員十分之一就站滿了城墻,磚頭石塊一刻不停的往下砸落。

甚至有滯留城上的小孩子,搬不動大塊的磚石,也撿起瓦片從堞垛處扔下!

忽必烈已驚得目瞪口呆,他喃喃的道:“長生天,你回答我,為什么馴服的羔羊。被大漢籠絡之后,全都變成了兇悍的猛虎?”

左承相趙復知道答案,比起光天殿御座之上、高高在上的忽必烈,身為名儒、漢臣的他,和城中漢民百姓接觸更多。

是的。在北元的鐵蹄屠刀之下,這些三四等的奴隸們顯得膽小怕死、唯唯諾諾。他們苦苦掙扎,他們且偷生,其中還有少數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出賣同胞,向異族邀功請賞,或許,在忽必烈看來,這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民族。

但趙復很清楚,火焰并沒有熄滅,只是在地底醞釀著熱力,斗志并沒有消磨,只是靜靜的等待著時機,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地下的火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熾熱的巖漿,遲早將異族的統治埋葬!

淮揚明教、山東紅襖軍、止。西花帽軍,正如那位大漢皇帝所言,北元建立在不義基礎上的統治從開創的第一天開始就已搖搖欲墜,即使用如山的罪惡和似海的鮮血來鞏固,也無法阻擋帝國的坍塌!

“人心在漢,天命在漢吶!”趙復用無人能聽見的聲音嘴嘆著。

今天,被北元統治了三十年之久,并且久居天子腳下、國都之中的北平百姓們,僅僅回歸大漢懷抱半年之后,就對北元視若寇仇,而對大漢則如嬰兒之望父母,短短半年時間,他們已明白了大漢公民和北元第四等奴隸之間的差別,為了不重蹈覆轍,所有人都愿意流盡最后一滴血!

連苦心經營的大都城之百姓,都拋棄了北元,都義無反顧的走上了戰場,北元統治是多么的天怒人怨,也就昭然若揭了。

趙復明白。從這一刻開始,非但自己的儒門名望完全破產,就連忽必烈所言。蒙古帝國以億萬顆頭顱、比渤海更深的血海鑄造的國詐福扯,也在北平百萬軍民的怒吼聲中轟然崩塌!

“常州。在常州他們就是這樣干的”月兒魯那顏玉昔帖木兒瞪大了眼睛,聲音里帶著說不出的驚惶。

現在的大元朝右承相,當年以蒙古萬戶身份隨伯顏南征,常件之戰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全城軍民死戰不投降,伯顏承相不得不在數月間反復發動進攻,甚至用活人熬油制造火箭,直到將常州全城屠殺一空!

常州雖然淪陷,可城中軍民慷慨赴死的悲壯。高呼酣戰的英勇,婦孺齊上的視死如歸,都讓玉昔帖木兒心驚膽戰單單是常州一城數萬軍民,就令伯顏承相南征大軍頓兵兩月之久!

以軍民不多、城池亦不算高厚之常州,便能令虎踞鯨吞長驅萬里的伯顏承相頓兵兩月,死傷蒙古武士若干,則中原漢地千萬座城市,將會消耗多少時間。死亡多少蒙古武士?

幸好。南宋君臣昏庸無道,將這一切的犧牲與付出輕輕葬送,伯顏兵臨城下。謝太后和小皇帝黯然投降,無數城市和鄉村還在堅守的軍民,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在那一玄變得毫無意義,,

可今天。就在今天。大漢皇帝不知道使了什么盅惑人心的魔法,曾經沐浴在大元浩蕩皇恩之下三十年之久的大都百姓,竟然在短短半年后就徹底為大漢所用,重現了常州城上的情景!

玉昔帖木兒的心底,涌上了一股深深的寒意,他不禁捫心自問:這樣的民族。真的能夠完全征服嗎?即使消滅了現世的反抗者,他們不屈的靈魂也會在乎孫后代的胸膛里復活呵!

常州。常州!當忽必烈聽到玉昔帖木兒口中這可怕的名字時,他身邊的趙復注意到,一代天驕如磐石般頑強的身體,竟然在微微顫抖!

有一些可怕的名字,總是讓這位蒼天之主無比增恨,必欲除之而后快,這些名字中,有李庭芝、文天祥、張鈺、張世杰、陳文龍,也有常州、興化、襄樊、神臂城、釣魚城。

曾經的不落之城玉龍杰赤,在無堅不摧的上帝之鞭面前只堅持了八個月,而小小的常州就達拖住伯顏兩個月,那些更大更堅固的城市就越發讓天之驕子們無可奈何:襄輿,七年。神臂城,二十八年,釣魚城,四十年,,

常州只有區區幾萬軍民,只有低矮的城墻,但大都有著百萬軍民,有天下最為巍峨的城垣,要是城中軍民有著和常州、釣魚城相當的犧牲精神,那么征服這座城市將花費多少時間,

忽必烈連想都不敢想下去了。他更不敢去想,大漢在北平,短短半年中就凝聚起了軍心民氣,要是開封、洛陽、揚州、成都、長安等等城市也有這樣頑強的斗志,北元妄圖征服漢地的計劃,還有沒有哪怕萬分之一的機會變成現實?

城上的戰況已經非常明顯了。勝利的天平無可阻擋的向大漢傾斜,陸軍司令陸猛已經看到了勝利女神的微笑。

民夫,或許在九成九的時候不堪正規軍之一擊,但憑借高大巍峨的城墻,居高臨下的砸石頭,這種簡單而非常有效的作戰方式顯然非常適合未經軍事練的百姓。

他從望遠鏡中觀察了各處垛口的戰況,正規軍使用火器給敵人重大殺傷,全身被覆鋼甲的士兵,可以站在垛口處正面迎敵,用熱兵器壓制敵人的箭雨,而無盔甲防護百姓們正好躲在女兒墻后面,不斷從垛口往外拋砸磚石,將蟻附登城的敵人砸成肉餅。

最初,百姓這種自發的作戰方式還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但當基層漢軍官兵給予指導后,就變得更加有效了,成為了守城官兵的威力倍增器。

“看來,我低估了百姓的戰斗力。”陸猛略帶歉意的對陳吊眼說。

大漢陸軍的正副司令,代表了兩種作戰思維。

從楚風組建最初的漢軍隊伍開始進入軍隊的陸猛,以及楚風起家的骷髏、震天、毒蛇、金網、斷刃老五營,從上到下的軍事思想相對來說更接近工業時代的近代化軍隊,技術優先、專業軍隊、火力制勝論,在他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翕漢義軍改編而來的第一軍。四川釣魚城守軍為骨干第二軍,吸收遼東蒙古諸部子弟并由張世杰蘇劉義統帥的第三軍,則或多或少的保留著舊時代軍隊的某些殘余,顯然楚風也樂意讓這些部隊保留部分特色,以適應山地、草原等不同的作戰環境。

其中由翕漢義軍改編而來的第一軍,又吸收了不少老淮軍士兵,陳吊眼的戰術思想上就有點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路子俞漢義軍就是這么來的嘛!

“全民抗戰?”楚風也在一定條件下支持了陳吊眼的思路。

所以從北平戰役的最開始。陳吊眼就有意組織民夫上城協防,以戰斗力差而人數眾多的民夫,來彌補漢軍戰力高而人數少的缺點,但“最純粹的軍人”陸猛的思維也是最純粹的軍人思維,他認為軍隊就是保護百姓的,關鍵時刻還要依靠百姓協防。則漢軍豈不成了無能之輩?于是拒絕了這個提議,只同意讓百姓承擔部分后勤工作,解放炊事兵以填充一線戰斗部隊。

然而事實面前,陸猛必須承認陳吊眼的想法是正確的,老百姓主要躲在女兒墻后面,蒙古箭雨又被火器壓制,如雨點般落下的磚石砸得他們根本沒權會登城肉搏,所以非但沒有出現想像中百姓大量傷亡的場景,反而是手持大汗彎刀、身穿羅圈鐵甲的蒙古武士們在火器和磚石的雙重打擊下死傷枕籍。

陸猛客氣,陳吊眼倒不好意思了,他摸著腦袋咧著嘴笑:“嘿嘿,其實,咱們翕漢義軍以前還不是老百姓?當年在鼓鳴山下,全靠幾萬具軍拖住張弘范

陸猛點點頭,漢軍要正規化,但加強國防教育,搞搞皇帝上次在統帥部會議上提到的那啥“預備役”也不錯,如果南洋、川邊、云南、甘陜等處,也以類似遼東諸部的形式,把退伍士兵和城鄉青壯年組織起來,既可戰時為漢軍的補充,又可平時承擔起部分守土之責,付半餉到四分之一的軍餉即可,倒也不失為平戰兩宜的好辦法。

這樣,漢軍就能從駐扎防守、日常巡邏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只承擔機動打擊的任務

元軍終于承受不住嚴重的損失。如大海退潮般退卻了,城下尸體累累如山,城上的百姓們還沒從戰斗的激動中恢復過來。

禾姑就是這樣,有些怔仲的看看自己雙手,又探頭在堞垛口子上瞧瞧底下或被槍斃或被砸死的一地尸體,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親享用石頭砸死了一個蒙古武士。

終于,伴隨著漢軍士兵慶祝勝利的歡呼,所有百姓都從夢游狀態清醒過來,剎那間熱淚盈眶:曾幾何時。在北元屠夫的刀下戰戰兢兢,現在卻將敵人消滅于城下,這天翻的覆的變化,還不能說明一切嗎?

身為北元的四等奴隸,他們只能在窮兇極惡的蒙古統治者面前展現唯唯諾諾的一面,但當他們成為堂堂正正的大漢公民,立刻爆發出驚人的勇氣,就和常州、襄樊、興化、釣魚城中那些為自由而戰的人們沒有任何區別。

一浪接一浪的歡呼聲中,柱兒興高采烈的跳著、鬧著,禾姑卻忍不住胃里翻江倒海的難受,扶著堞垛大吐特吐。

姜良材舉起手,遲疑著,終于,厚實的手掌輕輕拍到她的后背。

消瘦的背部,兩塊明顯的肩腫骨微微一聳,禾姑轉過頭來,感謝的一笑珊

“是的,今天聯失敗了,但聯還有明天!聯遲早拿下大都,將你們統統殺光!”忽必烈狠狠的詛咒著,待士兵退下之后,看著南城鱗次節比的民居,他又仰天大笑:“可笑南蠻子堅壁清野,卻留下這許多房子給咱們居住,還能拆掉房粱、橡子做云梯沖車。兒郎們,今日不必住蒙古包了,這些瓦房到舒服得多!”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蒙古兵們跑到大都城下,今天兩次進攻都失敗了,士氣本幕有些低落,但聽了忽必烈的命令又提起了幾分精神:數百里奔襲,連續兩天大戰,人困馬乏,能省省力氣也好!

城上的陳吊眼則哈哈大笑。拍著陸猛的肩膀:“果然不出老兄所料,忽必烈這家伙真住進南城民房了。”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