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224章 戰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224章 戰后

224章 戰后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弘范父子孤身逃回汀州江西右丞塔出的強烈憤怒。老朋友唆都的死亡是第一層,張弘范南下,沒帶自領的探馬赤軍,而是以蒙古軍遠程奔襲能力強為理由,借了塔出麾下的一個萬人隊,塔出總共就有兩個萬人隊,一次就損失了一半,而且其中還有不少他的族人,唐兀部的勇士!江西右丞大人簡直心疼得想殺了張弘范,不過聽說這個漢人蠢貨準備進京認罪伏法,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讓英明的大汗親自處死敗軍之將吧!塔出帶著人馬退回了江西,汀州之圍遂解。

范家軍本來就是個以逃跑著稱,為大宋朝效力的時候,他們有很多次一潰千里的光輝戰績,輪到替大元朝賣命,這個優秀習慣當然得以保留,在聽到張弘范敗逃、唆都被陳淑陣斬的消息后,梭巡在永安、德化、漳平之間三角地域的范家軍,再一次揮了“千里轉進”的超強戰略機動能力,一口氣跑回了南劍州,如此快速的行軍,讓習慣戰略大迂回的蒙古軍都為之側目。

南劍州往西北走,可以沿著富屯溪過邵武軍縮回江南東路,往東北走,可以過建寧、浦城,經仙霞嶺逃回浙東老窩,前鋒三萬人馬、中間接應五萬、兩浙老窩十二萬,范家軍擺出了個典型的烏龜陣。

江東江西大都督呂師夔,在蕉嶺關早就被磨得沒了脾氣,聽說唆都和張弘范兩個蒙古萬人隊加三個新附軍萬人隊見了閻王,差點沒把他苦膽嚇破,他麾下都是新附軍,頭等主人尚且倒了霉,四等奴才還充什么大頭?跑路吧!

江西宣慰使行省參政李恒本來還想力挽狂瀾,作為西夏皇族的后裔,從小被蒙古人收養,他早已認賊作父,把一顆忠心賣給了忽必烈汗。九拔都張弘范喪師辱國,若是自己能打下閩西,憑這份天大的功勞,豈不是穩穩戴上了大元朝把都魯的桂冠?

可呂師夔一跑,李恒心里也打起了鼓,他部下兩個探馬赤軍萬人隊,主力都是同族的黨項人,這也是他立身的根本,要是損失大了,大汗不管是賜雙虎符賞牧場還是賞牧奴,都補不回這些最忠誠的族人啊!

于是李恒也跟著退了。

李恒一走,正在猛攻梅州的劉深,立馬腳底板抹油,溜之大吉。

兩個蒙古萬人隊、三個新附軍萬人隊,被楚風消滅的只占五十萬大軍的十分之一,卻讓全局出現如此改觀,主要是因為兩萬蒙古軍的覆滅。

元朝地軍事政策是“命宗王將兵鎮邊微襟喉之地。而以蒙古軍屯河洛、山東。據天下腹心。探馬赤戍淮江之南。以盡南海。而新附軍亦間廁焉”。蒙古軍乃是天下一等一地強軍。以蒙古軍鎮壓、驅使探馬赤軍和新附軍。是一以貫之地既定政策。而元朝地純正蒙古軍。從來就沒有超過三十萬。其中大部分在北方拱衛京畿、在漠北對抗乃顏海都。征南地部隊。也就六萬人。

隨著南宋地覆滅。這六萬蒙古部隊當中。又有兩萬作為鎮守兵力。轉為地方軍。分駐各險要關卡和大中城市。萬戶千戶百戶們轉為各地最高鎮守官達魯花赤。彈壓地方此起彼伏地反抗勢力。是沒辦法抽調地。

整個南方地機動兵力。純粹地蒙古軍就剩下了四萬人。被楚風一下子搞掉一半。頭等主子丟了腦袋。新附軍地四等奴隸們自然能跑多遠跑多遠。絕對不會賣力地。

周貴反正地萬人隊還剩下七千多人。按照楚風定下地俘虜政策。放下武器立刻自由兩銀子地遣散費。部分士兵留在閩西了琉球。做工、務農。比當兵過得好多了;另一些人則拿著路費回老家。當然決不是一去不回。而是把留在家鄉地父母妻兒接過來。到漢國管轄地地區生活。這里和蒙元屠刀下地家鄉相比。簡直就是天堂。

隨著起義士兵地擴散和漢國方面地有意宣傳。兩浙閩廣地新附軍。每個人都非常詳細地研究了政策。有地人準備臨戰起義。有地人準備到時候脅迫長官陣前反正。還有聰明人干脆找個空子溜之乎也。帶上家人投到閩西去……最后甚至有喝兵血喝成了精地新附軍萬戶。派人到閩西來打聽。能不能暗中把手下地士兵送過來挖煤。從中克扣勞務費?得知漢國人除罪犯之外一律自由。不承認過去地人身依附關系。史上第一起“人蛇偷渡案”。才灰心喪氣地宣告失敗。

元兵退卻。帶來地破壞顯而

兩萬蒙古武士埋骨同安,可至少有三萬民軍倒在了鼓州、蕉嶺關、同安、汀州守軍的損失也極其慘重,各地郊外沒來得及轉移的百姓,被元兵殺害的也以數千計。

閩西、粵東的百姓們,終于從蒙元屠刀之下得到了暫時的喘息,收斂戰死、清理堅壁清野時污染的水源、重建被元兵燒掉的村鎮、在馬蹄踐踏得一塌糊涂的田地間補種秧苗……官府則撫恤百姓遇難、對立下戰功的將士論功行賞、處理俘虜善后事宜,各種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掩埋了親人,建好了房屋,擦干了淚水,播下了新的種子,也就播下了來年的希望,閩西粵東百姓,以特有的韌性,展開了比賽似的重建工作。同時得益于高薪漢軍的到來,漳州等地出現了市場繁榮的景象,另一方面,琉球最新生產的小玩意,什么鐵制的鍋碗瓢盆,頂針、鋼針、蜂窩煤爐子、鹿皮衣服、鯨魚皮鞋、干魚、鹽巴跨越海峽大量涌入閩西,通過這里中轉,由商隊運到兩浙、江南和廣南,乃至一路運到北方遙遠的地區,單純從市面上看,閩西不但恢復了元氣,甚至比戰前更加繁盛。

“八月桂花香又香,喜鵲盈門貴客來耶~~”閩廣總督府里,女兵們唱著歡快的山歌,衛士長杜鵑微黑而俏麗的臉龐,就紅成了大蘋果。

琉球過來的教官齊靖遠,收編了邵武軍的三股義軍,迫使一個運糧的新附軍千人隊陣前起義,并率領他們及時趕到鼓鳴山戰場,在第二天最危險的時候堵住了漏洞,以軍師身份立下赫赫戰功。

長得又英武又好看,為人又最溫柔不過,姑娘們對幾句山歌都能把他羞得臉上通紅,這樣的好男兒,哪個姑娘家不是做夢都想嫁給他?

一個臉蛋上有幾個雀斑,顯得特別俏皮的女兵追著問:“杜鵑姐,恭喜恭喜,什么時候喝你的甜米酒?”

閩西山中,結婚的時候女方要拿出女兒剛生下時就埋在桂花樹下面的女兒紅,十多年陳釀的好酒兌上蜂蜜、紅棗和野果子,摻進新釀的糟,就是出嫁時才喝的甜米酒。

齊軍師千里迢迢的,一回漳州就到府上匯報工作,下來就和杜鵑對了幾句新學的山歌,雖然歌唱得不怎么好,卻更顯得珍貴,因為很顯然,這位大才子是第一次和女孩對歌,瞧他那緊張的樣子,兩只手都在抖呢!富有經驗的女兵們,一眼就看出他是個雛鳥。

“去去去,亂嚼舌頭的丫頭!”杜鵑紅著臉,轉過身去,“人家在琉球有沒有心上人,我都不曉得哩!當初都是你們攛掇著戲耍他,到現在又來羞我,這到底算哪門子事嘛!”

女兵們早知道杜鵑姐姐對那姓齊的漢人有意思,看樣子,齊教官也喜歡杜鵑,可聽說漢人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他在琉球定了親,難道咱們這么好看、這么大本事的杜鵑姐,還要過去做受氣包的二房姨太太?

幾個小姑娘頓時憂心忡忡,鳥兒般嘰嘰喳喳的歌聲就停了下來。

都唱了那么多歌兒了,唱得人家心里火辣辣的,你到現在也不表個態!杜鵑想到齊靖遠對的那幾溫吞水的歌兒,就恨不打一處來,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嘛?人家女兒都不怕羞,主動唱情歌,難道你男子漢家家的,還不能放開胸懷?

可憐的杜鵑,她不知道,對齊靖遠來說,上陣殺敵不怕,就怕和家女兒對山歌,大英雄可是鼓足了勇氣,才唱得那么幾句呢!

“什么大事!我聽說琉球那邊早就興的婚姻自由,天下有情人盡可成眷屬!”小姐妹們回頭一看,陳大帥一身紅艷艷的衣服,美麗無暇的臉上,笑顏如花。

父親、丈夫雙雙遇難,之后陳淑就常年身穿一襲雪白的孝服,直到親手殺掉唆都報仇雪恨,她才換上了紅色的吉服。

“傻杜鵑,”她輕輕拭去女兵臉上的淚痕,“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他?他心里面到底有沒有你?問明白了,我替你向楚風提親。”

杜鵑一下子破涕為笑,撲到親姐姐似的大帥懷里,“大帥真好!我這就去問!”

“不羞,不羞!成天想嫁人,眼睛迷了桃花精!”幾個小女兵刮著臉羞杜鵑。

“皇帝陛下駕到——”門房親兵大聲通報,杜鵑趕緊離開陳淑的懷抱,抹干凈眼淚,和親兵們按劍肅立。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