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204章 即將到來的碰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204章 即將到來的碰撞

204章 即將到來的碰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押近萬新附軍的戰俘營一陣喧鬧,吸引了四人的注意

獵獵海風帶著腥咸的氣息,戰俘營的空地上,近萬人擠得密密匝匝,一張張骯臟的臉龐上帶著驚恐,為自己未知的命運而忐忑。

旗桿上,血淋淋的人頭高掛,帶頭鬧事的幾個小軍官被五花大綁,漢軍雪亮的刺刀,就抵在他們的背心,更多黑洞洞的槍口,指著蹲下的戰俘們。

“憑什么,老子們是反正起義的,憑什么拿我們做戰俘看待……”被俘的新附軍下千戶張子強拎著脖子叫道。

“消停些吧,”士兵將手中步槍向前一挺,刀尖逼得張子強把剩下的話吞了回去,“戰前反正叫起義,打不過再投降,就只能算俘虜了。”

“你我各為其主,何必苦苦相逼?”

“各為其主?”楚風哈哈大笑:“堂堂漢人,蒙元胡虜怎么成了你的主子?”

將士們見皇帝親臨,齊刷刷的舉拳行禮:“為國效死!”

大漢皇帝駕臨,所有的戰俘都停下了喧鬧,他們知道,自己的生死,將由臺上那個人的一言而決!

只有張子強不服氣的嘟噥道:“謝太后降得、官家降得,趙復、元好問、孔這些圣人子弟降得,此前靖康年間的徽欽二帝也降得,偏生我們丘八降不得?”

“徽欽二帝將自己的財富送給金兵,將自己的妻女給金人淫辱,試問各位,你們愿意自己的家園變成韃虜的牧場,妻女變成韃虜的侍妾,自己成為韃虜的四等奴隸?你們愿意嗎?”楚風的聲音不大,但卻如同炸雷般在每個人的耳邊轟鳴:“你們是為了謝太后、小皇帝活著,還是為了自己、為了妻兒父母而活著?!”

所有地俘虜都低下了頭。新附軍。不過是韃子地四等奴隸。在忽必烈地大扎撒令中。生命就等于一頭驢地價格。他們跟著韃子搶劫掠奪分享殘羹剩飯。留在家里地妻女。卻隨時面臨韃子地淫辱!

“朝廷降了。所以謝太后、小官家做了蒙元地俘虜。所以宋朝被我地大漢取代。他們為投降付出了代價;你們。也將為自己地行為付出代價。你們將在礦山服三年苦役。以抵償追隨韃子、殘殺同族地罪孽!”

楚風離開了。但他地話在每一個俘虜地心頭回響。人們咀嚼著、不停地反問自己:你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

走出戰俘營。再一次經過政學院。文天祥覺得那幅對聯越看越刺眼。古往今來。不管做官地抱著什么目地。口頭上都是說盡忠報國。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要不就是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哪有把升官發財四個字寫在光天白日里地?

“升官發財。請進此處。該是請往別處罷?”文天祥終于忍不住指著對聯笑道。

“不。這不是筆誤。”楚風搖搖頭。“上聯是說在這政學院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干事。自然能升官發財;下聯地意思。若要搞歪門邪道。想貪贓枉法。那遲早得丟官、坐牢。倒不如趁早別進這政學院地門。免得自誤。”

陳宜中點點頭,不少進出的學生意氣風發,看來升官發財四個字的威力相當驚人。

一品官每月二兩黃金,合二十一世紀初的一萬八千元人民幣,考慮到宋代消費水平低,琉球的房地產也沒有炒到幾百萬一套公寓房,這筆錢確實很豐厚了;若說一品沒幾人能做到,那么正六品相對容易,也有一兩黃金的月薪,拿到后世就是九千元,以目前琉球的消費水平,足夠讓十多口人過得舒舒服服。

官越大,薪水越豐厚,“升官發財”真真一點也不假。

但文天祥有點不理解,“升官發財兩樣,自然是人人喜歡的,但寫在這里,終究不如什么驅除韃虜,什么光復中華顯得冠冕堂皇。”

楚風沒有說話。任何宏大輝煌的口號,如果沒有合理的機制,最終都會成為一句空話。后世,一個叫著“天下為公”的黨派,出了高踞人民之上的四大家族,貪污、弊政使得他們發行的貨幣在一年內貶值數萬倍;一群曾經在槍林彈雨中挺直脊梁的人們,革命勝利后卻很快出現了劉青山和張子善兩大巨貪;一個有黨名中含著“民主”和“進步”兩個字的黨派,其“總統”貪污數億之多,卸任后被追究刑責,判處無期徒刑,為天下笑。

如果犧牲沒有回報,如果英雄流血之后他的妻兒還要在困苦中流淚,假使革命中的第一代或許會相信理想,退去后的第二代、第三代,當理想和現實相碰撞的時候,他們會怎樣選擇?墮落腐化的速度,會和當初的一樣迅速而不可阻擋!

與其讓下一代來做這道兩難的選擇題,倒不如現在就把規矩立好!

“我曾經和兵部長侯德富說過,要建立一個秩序。”楚風望著天空,白云在海風下聚散無常,世事亦如云卷云舒。“這個制度,

守規則的善良人獲得利益,讓破壞規則的人失去利益

文天祥何等樣人,他立刻明白了楚風的意思,接著追問道:“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然則陛下的秩序,全然以利益的失與得來驅動,豈不是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個意思?”

“不,義和利不是相分離,而是互為表里。在目前的漢國,遵守制度就是義,遵守制度亦能得利,義和利相統一。”

義利統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已然把義和利對立;存天理、滅人欲,更是把天理之義和人欲之利徹底的針鋒相對。義和利能統一嗎?文天祥努力的思考著,陳宜中則皺著眉頭冥思苦想,他似乎隱隱約約的抓住了什么,然而每觸到深處,那個閃著金光的東西又溜遠了。

“試問,天下是君子多還是小人多?小人是對還是錯?”楚風微微笑著,他面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討價還價、你買我賣,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吃得更飽,讓妻兒穿得更暖,讓年邁的父母老有所養,這絕對不是一種錯誤。

文天祥的后背,立時就有冷汗的流了下來,他是儒學名家,他是大宋的狀元,然而此刻,他忽然發現儒家所提倡的克己復禮,讓人們拋棄利追求義、建設一個大同君子國的理想,和現實簡直背道而馳!

“叩齒作猿鶴,搖唇動山河”的陳宜中,比文天祥更為能言善辯,他很快想到了破綻:“和平情況下,義利統一似乎不難。但在戰場上,勇士們舍生取義,有何利可圖?難道陛下能用利益來驅使人去死嗎?”

這個問題,趙筠早就和楚風互相辯難過,楚風示意她回答。

“第一層,勇士們不為利,我們作為制度的制訂者卻不能不為他們考慮利。難道讓身受殘疾的退伍兵自生自滅,讓犧牲者的家屬貧困生活,才能更顯出勇士的義薄云天?斷無此理!

第二層,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純粹的精神意義上的勇士,但無可否認,金錢也能激起一部分勇氣。

第三層,便是純粹的為民族大義犧牲之勇士,也是有利的。他后方的妻兒父母能因為他的犧牲而得到安全,即或是沒有直系親人,他的犧牲利于整個民族的存續,犧牲之義,和民族大利互相統一。”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文天祥和陳宜中同時叫起來,智慧的火光在他們深邃的眼睛里閃動,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空回到了春秋時代——他們已然全盤接受了楚風的理論。

趙筠笑了,當初她和楚風辯難,最終通解的時候,也是叫出這兩個故事。

前一個故事,魯國的法律規定,如果魯國人在外國淪為奴隸,有人出錢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子貢有次贖了一名奴隸,回來后拒絕了國家賠償給他的贖金,他認為自己出錢顯得更高尚。但孔子很不高興:“端木賜(子貢的名字),你這樣做就不對了。你開了一個壞的先例,因為不會每個人都像你這么有錢,贖了人,如果到國庫報銷,和你比就顯得不那么高尚,甚至有點小心眼;不報銷,自己出這筆錢又實在舍不得。那么干脆裝聾作啞,當沒看到那些奴隸算了。唉~從今以后,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

第二個故事,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者,人家送給他一頭牛,他收下了。孔子高興的說:“好,救人有回報,今后魯國見義勇為的人會越來越多。”

孔子的本意,正是把義和利相統一的呀!

楚風,就是要在華夏文明的基礎上,建立義利統一的社會秩序:清正廉潔的官吏不會受到排擠,而會得到晉升,獲得更多的薪俸;辛勤勞作的農夫,不用受小吏的盤剝,而得到衣食保暖;誠信經營的商家,沒有被官府敲詐勒索的危險,且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奮勇殺敵的戰士,會升為排長連長乃至將軍,即使不幸犧牲,他們的妻兒也會生活富足,在忠烈祠中感受父兄的榮光。

這是一個建設的秩序,和興起于北方草原上、代表破壞的秩序,是兩個背道而馳的極端。我們要安寧生活,敵人要戰爭和破壞;我們要辛勤耕,敵人卻要搶走我們的最后一粒糧食;我們要自由和平等,敵人要我們匍匐在大汗腳下做第四等奴隸!我們要義利統一,敵人卻越是殺人盈野流血漂櫓的屠夫,越是得到高官顯爵功名富貴,越是不義者,越是身居高位,汗八里王座上那個瘸腿的屠夫,便是這一切不義的罪惡魁首!

兩種制度的碰撞,文明和野蠻的對決,我們會成功嗎?楚風抬頭問蒼天。

白云散開,金色的陽光普照著大地。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