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164章 思想改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164章 思想改造

164章 思想改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朝廷來了個心照不宣,楚風也回他個悶聲大發財,財物收下,趙筠駢四儷六的回了一封書,云遮霧罩的一大篇,中心思想就三個字:謝謝了

“行朝的腐儒好對付,將來怎么全盤接收這個國家,怎么應對文化沖突,費心思啊!”楚風撓著頭,喝了口茶,有點苦。

琉球漢國以工商立國,其農業的組織形式也是高度融于流通領域的商業化農業,由于商業發展和大規模近代農業、海洋捕撈業的擠壓,農民種地的目的,從養活自己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過渡到了追求高利潤、追求高效率的分工農業,出現了養殖、種植細分的專業戶,這已經是資本農業的初級階段了。

從民間、從純經濟的角度看,琉球與整個中原的融合并沒有什么難題,畢竟琉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內陸地區差別較大,但與江南一帶商業發達的地區比,差別就不大了。從趙筠口中知道,臨安有女子結社活動的手帕會,甚至還有女子足球隊呢!簡直連自己這個現代人都了一下。

麻煩的是儒門子弟。楚風絕對不想重蹈明亡的覆轍,一堆東林黨自己做生意,皇帝一收稅就說“與民爭利”,所謂“重農抑商”就是瘋狂的搜刮農稅,然后對世家大族控制的工商業免稅!這居然是“重農抑商”!然后,國庫空空如也,可憐的崇禎就只好把自己掛到樹上去了,至于東林君子們,什么錢謙益啊阮大鋮啊侯方域啊,搖身一變去做了滿清的忠臣。

但是,殺了他們或者閑置也不行。

宋朝人口,因為戶籍統計不全的問題。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其中的儒家子弟怕不有個十來萬,他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從實際上看,他們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階層——聰明人一般會念書,念書地一般都學儒家典籍。比如文天祥謝枋得之類吧,楚風就絕對不指望他們能為自己所用,但要把這樣的人全殺光。恐怕漢民族的集體智商都要下降幾個百分點,道德水平下降幾十個百分點。

閑置,這群有政治抱負的人,閑得下來嗎?從他們祖師爺孔丘先生開始周游列國跑官要官,儒家,是入世的呀!

“其實。你不必如此憂慮,我倒有幾條對策。”趙筠笑盈盈的,仿佛成竹在胸。

哦?楚風一喜,他經常接觸的人當中,侯家兄弟是將門子弟,李鶴軒學的帝王術,法家、雜家多過儒家。張廣甫是帳房師爺。王大海船場把頭,其余人更不足論。只有趙筠最了解儒家,只有她能提出解決方案。

“其一。要給出路,不能把這些人做官地路子堵死。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們的終身夢想,只要有條路。就絕對不會和你唱反調。”漢王后握著小拳頭侃侃而談,那認真模樣惹得楚風怦然心動,恨不得將這女諸葛抱在懷中好好輕薄一番。

“漢國小學有語文、算術、自然、物理、化學五科,咱們便以這五科取士,一樣叫秀才、進士,有真才實學的留下任官,皓首窮經的腐儒就叫他滾蛋,天下讀書人有了出路,楚兄便可道一聲天下英雄,入我彀中了。”

“考這些?他們會來應考么?”

“怎么會不來?陳宜中醫卜星相,秦九韶算學無兩,北方封龍山、紫金山,曲海鏡、焦養直、劉秉中、李冶、郭守敬,哪個不通天文地理算學水利?”

趙筠喝了口清茶,繼續道:“取士之法,西漢有賢良方正,魏晉九品中正,唐朝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足有五十多科,首重詩賦,宋朝進士科,或考詩賦,或考經義,或者兼而有之。歷朝所重,各不相同。你還擔心沒人應考,我說只要頂個進士的名目,考上有官做,來考的讀書人就要擠破頭呢!”

楚風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這時候還沒搞八股取士,況且,搞八股取士地明末,漢族儒生也翻譯幾何原本,倡導西學,連婦女都在討論幾何問題呢!直到滿清,整個士林才在壓制之下轉成了金石考據的腐朽學問。宋末,讀書人除了經史子集,對于天文地理算學之類,或多或少都有涉獵,就算完全不通雜學,還有個語文可以考嘛!

漢重賦,便有揚雄、班固、司馬相如;唐重詩,便有李白、杜甫;明清重八股,就有范進中舉。將來多科取士,只要平等對待,不怕讀書人不全面發展,說不定若干年后還能考個什么2門子弟,自然化為格物致知的有用之材。

“別急,還有呢!”趙筠吐出的下一句話把楚風嚇了一跳,“咱們可以著書立說,改造儒家,有理學心學,咱們就不能搞個漢學?”

“別別別,什么之乎者也的,我聽了就腦袋疼,這事可做不來!”

“忽必烈能做儒教大宗師,你為什么不能?至少,你是個純粹的漢人,認得的漢字總比他多幾個。//”

什么?蒙古人做儒學大宗師?我聽錯了吧!

“并無虛言啊,二十五年前金國大儒元好問覲見韃主,就請忽必烈為天下儒教大宗師。”

元好問,這名字有點熟,楚風驚問道:“是那個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地元好問?”

趙筠點點頭,“便是此人。”

真是有才未必有德啊,秦檜發明宋體字,卻是個大漢奸,元好問一筆好詞,卻無恥到奉蒙古人做儒教大宗師,草他馬地!

這便是了,蒙韃子做得儒家大宗師,我堂堂漢人不能修改儒學?楚風立刻和趙筠探討起來,兩人一個拿典籍翻作白話,一個按需要的意思進行修改。忙了個不亦樂乎。

儒,誕生于東周,它地一些觀點屬于普世價值,在任何時候都有積極意義,但并非儒家獨創,比如道儒家誕生之前,堯舜禹湯、先秦三代不講誠信?難道法家商鞅“遷木立信”不是突出的政府誠信?這些東西完全可以保留。/

有些部分。中國文字沒有標點符號,斷句不同,意義便不同,有地即使斷句相同,對字義理解也不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斷句意思就是要搞愚民政策,君王要做什么讓老百姓做就是了,沒必要讓他們知道朝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就是說,老百姓贊同你的政策。就可以大干快上;老百姓不贊成。就得擺事實講道理,做好說服解釋工作。

楚風自然取第二種了。目前漢國差不多就是這么干地嘛。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一可解作“夷狄都有君,不像咱們諸夏反而無君。諸侯目無君長、周天子君權旁落,這也太不像話了吧”。二則可按華夷之辨解作“就算夷狄有君,也比不上華夏無君,因為他們太野蠻,夷狄之君不能算國君。”

楚風自然還是取第二種,這樣一來,忽必烈就成了夷狄嘛!大元朝夷狄之君,也就沒有統治的法理基礎了,圣人都說了,你那夷狄地皇帝,有還不如沒有呢。

至于克己復禮恢復周禮之類的,直接反駁掉。孟子都說孔子是“圣之時也者”,就是順應潮流、順應時代的圣人,時移世易,宋朝不是關西大漢持鐵板唱“大江東去”,就是江南才女拈著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要恢復古禮給我奏黃鐘、歌大呂,看有幾個唱得來!

儒家著述甚多,兩人忙了三天也沒弄出多少,楚風干脆把小山叢竹出身的士子召集了好幾個,什么宋文昭、于孟華、王峻、龐泰、駱醒忠,連同他們知書達理的老婆一塊,搞了個寫作組,趙筠總負責,楚風最后審閱,把儒家經典全譯成白話文——當然是按自己的需要譯。和乾隆修四庫全書相反,這部書大肆強調夷夏之辨,輿論矛頭對準了蒙元韃虜。

駱醒忠越寫越是心驚膽戰,自古以來,解圣人書者多矣,未有解作這般市井白話地,這本書一出,恐怕販夫走卒識得幾個字都能談談圣人經義了!自己忝為執筆,自然名傳后世而不朽,只不知出的是美名,是臭名?

畢竟,這般解法完全離經叛道啊!將來,自己究竟是附驥書后,流芳百世,還是作為名教罪人,遺臭萬年?

寫作組瘋狂篡改經典的同時,楚風則泡在了工廠里,有精鑄工藝,鉛活字就沒有技術難度了。

先精修出字模,再拿鋼翻鑄出底下有字的長條形空心模子,常用的萬把漢字每字鑄一個就行了,最后把鉛合金灌進去沖壓,每個字沖它幾百幾千個鉛活字,全然不費事。

近代鉛字0.3毫米邊長,漢國技術達不到米還是沒問題的,大不了一頁紙上印地字少些,總比毛筆字、木雕版印刷的字多得多啊!

沖壓鉛活字的原料,是百分之十二的銻、百分之八的錫、百分之八十的鉛幾千年前就被人們日常使用,多的是,就銻地單質國內要到清光緒年間才識別出。

別急,那玩意叫做“連錫”,古人把它和錫搞混了,著名閹黨司馬遷老先生在西漢就見過,云南、東南亞多地是,隨便買他幾噸回來。

排版、開機、印刷!楚風拍拍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新書,哼哼,宋版書質量是好,價格也高啊,我這新漢學書賣它一個銅子一本,印他幾百萬本,絕對流傳天下。至少,我來做儒教大宗師,總比蒙古韃子好!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