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五十三章 血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三章 血海

五十三章 血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福州到泉州之間的海域,“敏”號在逆風下走著之字形航路,仍然輕巧靈活。艙中時不時傳來一陣爆笑,那是為了朝貢的事情。

楚風去了小皇帝座船,全程參與了整個過程。倒不是他有磕頭的愛好,而是想到這些人在歷史上,都會化作崖山海浪中的一縷忠魂。

皇帝,皇帝呀!盡管還不到十歲,盡管國家殘破到只能流亡海上,但這畢竟是三百余年深恩厚澤的大宋皇帝呀!王大海、張廣甫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親自陛見皇上,在朝見的前一天就失眠了,陛見時更是腿腳發軟,差點暈了過去。

就連飛揚跳脫的侯德富,這時候也大氣不敢喘一下。

琉球沒什么特別的出產,就進貢了鹿皮五十張、鹿茸一百對、鹿肉脯三千斤、海鹽一萬斤、黃金三百兩、精鋼盔甲二十副、戰刀二十柄。

這份禮單念出后,滿朝文武都震驚了,因為歷來貢使進貢,都不及這次豐厚。琉球人心向大宋的拳拳盛意,真是天日可表,天日可表啊!如此殘山剩水,海外番邦仍以我大宋為天朝正朔,行朝上下的軍心民氣,確實如陳宜中所料,一振頹勢,又有了一分半分中興的氣象。

朝廷本來準備賞賜白銀一萬兩,結果發現回賜的價值還沒有貢品高,怎么能失了天朝上國的顏面呢?陳宜中在小皇帝身邊輕聲提點,于是又加賜天子御劍一口。

拿到這柄金吞口、鯊皮鞘、鑲著珍珠瑪瑙的寶劍,楚風差點憋不住笑翻。因為這把劍,就是琉球鋼鐵廠出品的百煉鋼劍,只不過換了華美的包裝。

狗日的祝季奢,在宋元兩邊討好,不知道靠這柄劍,他從大宋行朝換得了多少好處。

剛剛離開皇帝坐船,捧著寶劍的侯德富就開始笑,直到現在,全船的人都知道了寶劍的來歷。

楚風本應高興,他不僅搭上了忙果這條商路,還和陳宜中達成了供應武器盔甲的協議。南方海上潮濕氣候,鋼鐵容易銹蝕,損耗很大,行朝失去陸上大城市,沒有了兵工基地,補充武備是很大的問題,陳宜中看到進貢的盔甲武器后,立刻表示愿意大量購買,行朝攜帶的金銀絲帛很多,足以支付這筆費用。

但楚風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在行朝得知泉州蒲壽庚投降元朝,現在的泉州,已在元兵控制中!

聽到消息的最初一剎那,他幾乎要迫不及待的到泉州去演繹一個英雄救美的俗套劇情,然而用頭腦想想就知道絕不現實。玉清的心目中,自己只是個卑微的海上行商,雙方沒有任何交往,根本沒有任何可能說服一位親王女兒、堂堂郡主跟自己遠走海外——這時候,王實甫的《西廂記還沒成書呢。

而且現在的泉州城內外,遍布蒲壽庚數以萬計的軍兵爪牙,就算有金泳作內應,自己這些人馬也決不可能打進泉州。有個勇者斗惡龍救公主的故事,非常遺憾,那只是電子游戲。

唉,琉球的命運系于一身,自己不再擁有完整的個人自由了……人活在亂世中,總是有很多無奈的。

從福州回琉球的航線,還是向泉州拐了個彎兒,楚風做好了計劃,他只想在海上遠遠的看一眼泉州,把自己的綺夢永遠埋葬在滾滾海波中。是的,半年了,夢該醒了……知會金泳一聲,讓他能幫就幫,一切隨緣吧。

還沒有進入泉州灣,就在泉州城以東數十里的錦田山一帶,瞭望手發現了異狀,人們來到船舷,驚訝的注視這一幕人間慘劇。

血,濃重的血,匯聚成溪流,染紅了兩山之間的海灣,靠近岸邊的海水,閃耀著一抹詭異的赤色。

人們小心的登上海岸,發現這里早已是人間地獄,不,地獄都無法形容這里的恐怖、血腥和讓人窒息的氣氛。

尸體,無數漢族同胞的尸體,從山峰直到山谷,整座山被涂上了一層黏稠的褐色,那是血液干涸后的顏色。

大片大片散落的殘肢斷臂、零零碎碎的人體器官,從它們主人的身上剝離。空氣中那股子濃烈得讓人想吐的血腥味道,尸體傷口處翻卷的皮膚、淡黃色的皮下脂肪層、暗紅色的肌肉組織、白森森的骨頭茬子和肢體斷裂處一滴一滴流淌的黏稠液體,都在用真真切切的死亡,沖擊著楚風并不算堅強的神經。

一位母親,想保護自己的幼子,她用贏弱的身軀,把小孩護在身下,但她的背上有一個酒杯大的血洞,那是一枝鋒利的長槍,把她和孩子一起釘到地上,斷絕了母親的全部希望……

無數奇形怪狀的小蟲子,在尸體間來回尋覓,對它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場死亡的盛筵。

該怎么形容這一切啊?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還是馮法祀先生畫筆下的《南京大屠殺?

山川凝滯,海潮嗚咽,浮云低沉,日光晦暗。連視萬物為芻狗的不仁天地,都閉上了眼睛,不忍繼續觀看這幕慘劇。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在這個時間地點,似乎任何語言都是一種褻du。

不需要命令,頂盔貫甲、手執利刃的漢軍士兵們,自覺排成隊列,在泥濘血泊中搜索前進,他們只想找到一個幸存者,問問他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哪位殘忍的魔君,制造了這個血池地獄。

漢民族,是純粹的農耕民族,她的思維方式,是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用汗水換取收成;而游牧民族,他們習慣了用弓箭獵取自然賜予的獸類,獲取它們的毛皮和血肉。

農耕民族都有愛好和平的天性,他們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環往復中體悟了勞動與生活的樸素哲理,他們無法理解什么叫做不勞而獲;游牧民族則習慣于依靠武力贏得食物,不管來自于大自然,還是來自漢人的家園。

當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相遇時,悲劇發生了。這樣的悲劇發生在成都,發生在常州,發生在蒙元鐵蹄下的整個神州大地,現在,又發生在泉州。

景炎元年十二月初八,元兵由浙江抵泉州,蒲壽庚與州司馬田真子獻城降元。城內外漢民有心向宋室者出城向東奔逃,蒲壽庚統領私兵引路,元兵大隊隨后,于錦田山一帶追上逃難百姓,數萬漢民被屠,海水染為赤色。

很快,漢軍士兵發現了幸存者——不只一個。畢竟在機槍刺刀鐵絲網的南京大屠殺期間,都有不少死里逃生的幸運兒。

只不過,他們的神情已不是活人,面部肌肉像水泥鑄成,根本不能活動,眼睛直勾勾的望向正前方無限遠的虛空,對面前的漢軍士兵們視而不見,呼喊的聲音再大,他們也毫無反應。

麻木,恐懼到極點悲哀到極點,被命運所拋棄后的麻木。

“有誰,誰能告訴我,還有沒有其他活著的人?”

楚風連問三聲,終于有人巍巍顫顫的抬起了手指,“那邊,山林里。”

踏進光線幽暗的密林,“啊嗷——”伴隨著一聲曠野中受傷孤狼的嚎叫,一道灰影撲向重重護衛下的楚風。身穿鋼甲的士兵們立刻在他身前組成了人墻,如林的長矛向那灰影刺去。

“留活口!”楚風發現了異狀,那似乎是個半大的孩子。

數支矛桿抽打在灰影身上,他不甘的倒下了,手中銹跡斑斑的柴刀飛到了數丈之外,但少年的一雙眼睛,仍呈血紅色,閃耀著不屈的光芒,死死盯著這群身穿怪異甲胄的“韃子”。

楚風分開眾人,“我想你誤會了,我們不是韃子,而是和你一樣的漢人。”

漢人?經歷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少年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他用力的抓住一塊泥土,手指關節變得發白,似乎這樣做,就能隨時反擊眼前的敵人。

“是的,我們都是漢人,你同文同種的兄弟,血濃于水的兄弟。”楚風向他伸出手,侯德富、王大海、全體漢軍士兵都向他伸出了手。

少年遲疑著站起來,遲疑的伸出手,當他的指尖接觸到楚風的手掌,感受到掌上傳來的溫度時,眼淚終于止不住的流成了河,在他泥污的臉上沖出白皙的印痕。

少年在同胞們的懷中,哭得像個三四歲的孩子。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