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鑒定師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超級鑒定師 >>超級鑒定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

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法寶專家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法寶專家 | 超級鑒定師 

開了地下室的門,打開燈,趙卓二人便看到了滿屋子的瓷器。

這一看,才發現周永亮果然對瓷器十分愛好,瓷器從唐宋到明清,有民窯的有官窯的,各種產地,各種款式,就象是一個大軍團,雖然不能說十分全面,但是也算是讓人大開眼界。這些藏品中不乏價值昂貴之物,但是少見有贗品。

周永亮顯然也很少帶人來,一邊給二人介紹,十分的大方,甚至喜歡什么都可以直接拿起來看一看。

韓鐵生對這些也不太懂,好在趙卓時不時小聲耳語幾句,讓他能夠很順利的接下周永亮的話。

周永亮似也沒料到韓鐵生對瓷器如此了解,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說話間也興趣高昂起來。

就在這時,墨靈突然在一邊欣喜道:“大哥哥,你快來看看這個。”

趙卓扭過頭去,待到看到那件描金連座瓶時,心頭忍不住一震,瞳孔猛地收縮了一下。

這件連座瓶約有30多厘米高,瓶呈天球形,通體施著紫紅釉,表面上看起來并沒什么特殊之處。

然而,仔細一看,卻會發現這釉面顏色深淺不一,有的地方好似口沿處有雨打玻璃窗,雨水下滑形成斑痕的感覺,又像蚯蚓在泥上爬過留下的痕跡,這不正是“蚯蚓走泥紋”嗎?

“蚯蚓走泥紋”乃是鑒定鈞窯瓷器的一個關鍵點,這種紋路的形成乃是因為使用了乳濁釉,加入的金屬元素在高溫下,由于密度不一,在釉面呈現出來色彩有的在釉下面,有的在釉上面,而且還會發生局部流動現象,所以形成類似“蚯蚓走泥”的痕跡。

鈞窯燒造于北宋,乃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創燒于唐代,經歷宋金至元代,是青瓷系統中比較有特點的一個品種。其燒造地以河南禹縣為中心,窯址遍及縣內各地。

但是鈞窯并不像傳統的青瓷那樣釉色淡雅,相反以鮮艷的藍、紫和紅色等顏色為主,對于習慣了白釉和青釉的國人來說,視覺沖擊力很強。

眼前這尊描金連座瓶器型規范工致,造型別致有趣,釉色很正,十分難得。

這“蚯蚓走泥”乃是貨真價實之物,趙卓又將其拿起來,翻到底部一看,只見底部刻畫著一個粗糙的“五”字,心頭便更加的確定。

出自鈞窯之物,在器物底部大多刻有一到十的號數,相傳一、三、五、單數為紅色,二、四、六復數為青色,但也有人說是數字越小器型越大,當然,按照墨靈的判斷,這些只是窯工為方便辨認而作的記號罷了。

如此一件鈞窯之器,能夠賣到四五百萬的高價,然而可惜的是這瓶口有著一道沖口,裂紋一直朝下延伸,幾乎達到半個瓶身那么長。

這樣一來,卻只能賣到四五十萬的價,著實的可惜。

不過,鈞窯之器難得,趙卓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連忙走到韓鐵生耳邊,小聲說了一句,韓鐵生便走到那書桌前,裝模作樣的看了眼,輕嘆道:“這件鈞窯器真是可惜了。”

周永亮也嘆道:“是啊,這東西其實難得,只是這道沖口太麻煩,幾年前我買回來時還沒這么長呢,誰知道慢慢就延伸了,我也曾找過人想要修復,不過這唯一的方法就是熱修復,所以我就只能無奈的放棄了。”

“熱修復?”韓鐵生朝著趙卓望了眼。

趙卓便小聲說道;“所謂熱修復,是以景德鎮為中心出現的修復技術,對陶瓷進行再造修復。他們大多對原器物進行大面積的損傷,通過接胎、接底,補胎、補釉、重新做彩和作舊來進行修復。這樣的修復可以達到商業交易的目的,但要求對陶瓷進行回爐重燒,進行火的洗煉,但是這樣一來,已經使得文物失去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修復后的瓷器再進入拍賣場或者市場交易,很難再鑒定為真品。”

韓鐵生便跟著嘆道:“確實是兩難啊,既想完美的保存它,又不想讓它被現代工藝所改造。”說到這里,便說道,“其實,我對這鈞窯之器可謂是情有獨鐘,若是周兄愿意的話,我想和你交換這件瓷器如何?”

周永亮稍稍遲疑道:“韓兄,這一件可沒辦法修補,你拿回去可是會吃虧的。”

韓鐵生笑道:“周兄不必擔心,我只是見到這鈞窯之器就忍不住想帶回去。”

周永亮便笑道:“那好,那韓兄你再選一件百來萬的瓷器吧。”

于是,在趙卓的挑選下,韓鐵生最終帶著兩件瓷器走出了周永亮的家,上了車之后,韓鐵生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小卓,這瓷器不是壞了嗎?我們把這買回來干什么?”

趙卓便笑道:“韓叔下午不是問我能不能修復瓷器嗎?所以我就想試一試。”

韓鐵生這才明了,不過又立刻好奇道:“那如果補好,這瓷器能賣多少錢?”

趙卓一笑道:“大概四五百萬吧。”

“什么,四五百萬?”韓鐵生聽得驚噓了口氣,直嘆道,“這古玩還真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東西,我的全部家當加起來也就幾個瓷瓶啊。”

趙卓也不由笑了起來,伸手摸著這描金連座瓶的沖口,若是真能夠補得完美無缺,那也是功德一件啊。

當晚,趙卓因為有課便乘著韓鐵生的車回到了淮海市,將洪憲瓷瓶和描金連座瓶回到租住的屋子里,同時開始著手補瓷的準備。

補瓷除了高超的修補工藝之外,材料也十分重要,這材料分為兩類,一類是填補的材料,二則是染色的材料。

修復瓷器,如果瓷器的碎片仍在,會相對輕松一些,在對碎片進行一些處理之后,便可用粘接劑對其進行粘合,當然粘接劑要選擇無色透明,粘接強度高,耐老化力強,凝結速度快的,粘結合縫后,難辨茬口縫隙。

當然,根據修復的性質不同,商業修復的難度和步驟會大而且繁瑣很多,所用的材料自然也大不一樣。

而最麻煩的,則是有些瓷器因為破碎時間太久,碎掉的部分已經找不到了,所以必須用填補材料對缺口處進行填補。

現如今一般選擇的材料多為樹脂與石英粉,將其調為膏狀填補,只是這是有年限的,一旦超過年限,填補的部位就會變質,如果不及時進行再次修補,很可能導致瓷器的再次破損,甚至比修復前更加嚴重。

而墨靈補瓷技巧最重要的,卻不是在填補材料,而是在染色材料上。

染色是指對釉面進行作色,由于瓷器的釉色很豐富,主要以丙稀酸快干色徐料運用噴筆、手繪相結合的工藝,各種色澤,繪紋分別對待。

不過,染色劑很難達到完美的程度,本身各種色澤的配合就是一個難題,要想其達到和瓷器本身釉面色澤一模一樣,在肉眼下無法分辨出來,也是非常困難的。

墨靈所說秘方中所使用的染色劑自然不是現代化學材料,而是兩百多種礦物質,這些礦物質的名稱,很大一部分趙卓連聽都沒聽過,而且墨靈所寫出來的字體也是十分生僻的繁體字。

趙卓只好去了學校圖書館,耗費了好大陣工夫才將這些繁體字翻譯成現代文字,然后在圖書館的電腦上查找,結果卻一無所獲,只好手動到礦物類的書籍上去查找,好在淮海大學有著一門礦物加工專業,所以專門有著好幾排的專業書籍。

雖然每一本都厚得象字典一樣,但是趙卓還是仔細的一頁一頁翻閱著,尋找著每個礦物質的現代名稱。

就這樣,幾乎是耗費了一上午的是,趙卓才將這兩百多種礦物質的名稱給全部羅列出來。若是換成其他人,估摸得要弄上幾天的時間。

羅列出名單,趙卓腦海里也對應起了每一樣礦物的介紹,一對照才發現,這些礦物質的顏色居然各不相同,就拿紅色而言,便分為了粉紅、妃紅、品紅、桃紅、海棠紅、石榴紅等三十類,很多顏色也是趙卓聞所未聞的東西。

確定了兩百多種礦物質的名稱之后,接下來便是購買這些礦物質,要想在淮海市將這些買齊,光憑趙卓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趙卓就找到了秦信幫忙,秦信便介紹了幾個和礦物有關的企業老總,不過這些礦物質很多連這些老總都沒接觸過,好在秦信的面子夠大,在了解了情況之后,對方答應以盡快的速度將這些礦物質送過來,不過很多都是需要從全國各地運送過來,需要耗費上大概十天左右的時間。

趙卓倒也不慌,這修復瓷器可不象補畫那么輕松,一般來說,修復一件瓷器都要耗費上很長一段時間,就拿僅一厘米的裂縫或者缺口來說,如果僅用手工,就斷斷續續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來精心復原,如果再大一些的缺口甚至殘破器物,就需要1至2個月的時間修復,有的甚至需要長達一年之久,修復瓷器耗時如此之長,需要的精力何其之大,這也是瓷器修復師人數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章  |  超級鑒定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