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去種地第八十八章 玉米棒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回到村里去種地 >>回到村里去種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八章 玉米棒子

第八十八章 玉米棒子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小組探花  分類: 都市 | 鄉土 | 小組探花 | 回到村里去種地 
收獲玉米的時候并不簡單,穿梭在玉米地里,猶如鉆進了草叢中,臉上被玉米葉子刮得火辣辣的,每年這個時候父母都會請上幾天假,回來幫爺爺奶奶收玉米,今年雖然只種了三畝地,卻也不少了,能收上千斤的玉米。

每當提到農村的這個字匯,大多數的人腦海里都會出現強壯這個詞語,其實不然,尋常農戶能挑起200斤的擔子已經是屬于猛男級別的了,川內不同于北方,男女個頭都不高,即便長得高,力量上也很一般,先天因素決定的。

按平常來說,一個年輕農婦大概能挑動80斤左右的擔子,但挑著也走不了多遠,婦女都一般都用背簍,只有小部分的悍婦才用籮筐挑,男人們一般都在120斤左右,這還是因為常年在地里勞動,力量最強悍的一群人,除了運動員,或是健身的壯漢就要屬工地上的民工力量最大。

村里最能干活的不是青壯年,三十五歲左右的漢子力量還沒下降,有因為有了家庭,上有老父,下有小兒,身上有了責任感,常年在地里勞動,耐力也是最強,最是能干活。即便一些老人也比青壯年更有耐力,現在的情況,中老年人仍然是種地勞動的主力人群。

李無一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干活還比不過當時年近60歲的爺爺,可見這身體雖然潛力無窮,但卻不是先天就能養成的。

“無一,你這玉米種子那兒來的,怎么感覺這玉米棒子很不一樣啊。”老父摘一個大玉米,拿在手里,仔細觀看。

奶奶年級大了,眼神不太好,腦子也不太靈活,一些小細節根本發現不了,到是爺爺早些年讀初中,也早就發現了這玉米的不同,開口說道:“德超,這玉米是有點不同,不需要太多肥料,地里雜草也少。”

“爸,爺爺,你們就別多想了,這只是實驗品種,咱家也沒養豬了,留著養些雞鴨就好。”李無一不想多談這玉米的種子,空間里種出來的,具體他也解釋不清楚。

“三畝地,爭取這兩天就摘完。”老父點了點頭,他對家畜比較有研究,這農作物上面也不太了解。

摘玉米有兩個方案,一是直接把玉米從稈子上剝出來,這樣速度會慢一些,二是直接帶殼摘下來,挑回家里之后在慢慢剝殼,只是這殼沒連在玉米稈子上,當柴火的時候不好燒,大多數都是在地里把殼剝了,雖然這樣會麻煩一些。

李無一作為家里的青壯年,就負責挑玉米,爺爺奶奶把玉米摘下來放在背簍里,父親背著出來倒進籮筐,然后和母親一起砍玉米稈子,碼在土坎上,曬干后在在背回家里當柴火。

一挑就是100來斤,李無一現在力量大漲,到也輕松,三畝地能收獲一千多斤的玉米,這是指的除去玉米心之后,如果算上玉米心,大概能上兩千斤了,也就要往上山跑二十幾次才能挑完。

一家人開開心心忙了兩天,李無一很享受這種時間,種地累,打工其實也累,即便是當官,當老板,也累,沒有絕對的安逸生活,只能自己去尋找那個點,你覺得是幸福的,那就要好好把握,好好享受。

玉米其實不太好保存,放上一段時間就會生長小蟲子,無法避免,剛摘下的玉米要把玉米粒剝下來也不容易,一些農戶就把玉米串起來,掛在房梁上,晾上幾個月,在剝的時候輕輕一碰就下來了,也免了曬玉米的麻煩。

剝玉米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曬玉米同樣也是漫長,每日早飯過后,看看天色,只要有一絲太陽光線,就會把玉米挑出去,曬在壩子里,看著天氣陰沉后,又趕緊把玉米收回來,川內夏天多雨,有時候一天要挑進挑出好多次,半下午因為下雨把玉米收了,等上一會天晴了,算著還能曬上兩個小時,又會把玉米挑出去。上千斤的玉米,這挑進挑出可真不容易啊。

現在還算好的,即便家里窮,這壩子好歹也用石灰水泥什么的抹得平整,回過去十年,二十年,那個時候家里的壩子都坑坑洼洼,條件好一些,還能用點石灰稍微抹一抹,到也能勉強曬上玉米,只是石灰太薄,溫度上不來,曬著效果并不好。

村里以前有集中的打谷場,晾曬場,現在早就破敗了,一片壩子連在一起,是村里集中修的,這玉米稻谷每戶都輪流去曬,有時候為了爭搶一小片空地就會上演全武行,潑婦罵村,聲動九天,直達云霄,連帶著把烏云都能震散,舟過沉底,鳥過羽崩,就連天上的飛機偶爾飛過,都得噴出幾股蒸氣,加快速度,趕緊逃跑……

那個時候就連床上睡覺的竹席,白天也會用來墊在地里用來曬玉米稻谷,晚上在把竹席洗干凈后又用來睡覺,說是把農作物曬到了床上也不為過。

最喜歡太陽的不是那些曬太陽的人,而是這些靠天吃飯的農民們啊……

“山潤你跑來干嘛。”李無一正在搗鼓著脫玉米的小機器,以前沒用過,話說這機器還是一個大學生發明的,因為自家母親在家里剝玉米太辛苦,就想著怎么減少母親的勞動力,最后發明了第一代機器。

“李哥,我來幫著剝玉米,俺家里地的給我叔種了。”

這事上次山潤就說過了,他家里有三個人的土地,都給本家的叔叔種了,一年白分他400斤谷子,山潤全背到了小賓館,每日都在那里打些飯吃。

“用不著了,我用這機器剝玉米。”李無一研究了一會,也把說明書看懂了。

“這鐵疙瘩能讓人使喚。”山潤不太相信。

“好了,說了你也不懂,你到冷凍廠去拿半盆子葡萄吃吧,就說是我叫你拿的。”李無一笑了笑。

“好勒!”山潤高興著飛快跑下公路。

本想給山潤在冷凍廠找個事做,上工半天,就被村里的婦女給趕了出來……

“無一啊,我找人把山寨修公路的圖紙弄好了,晚上帶回來。”老父打來的電話。

這修公路不是件小事,不是說修就能修的,沒專門的人考察設計,修出來也容易出事,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要找大量的村民修路也不太容易,到是這石頭可以先開采一些,大公路也是確定在兩個月后開工,鎮上已經同意出大部分的錢,不過修公路的人要政府去聯系,這里面油水很多。

“好的,爸,溝里的獸醫什么時候開會。”

“你問這個干嘛。”

“寥街長的兒子叫我幫忙找幾個獸醫。”李無一把寥小雨的事提了提,那小子泡上了隔壁的鎮書記的女兒,這邊豬場已經快忘記了。

“明天吧,明天我幫他聯系幾個。”

又聊了兩句就掛了電話,提到豬,李無一忽然想到了玉米稈子,連他自己都有點驚訝這思維跳躍,山里能生長木耳蘑菇,以往玉米稈子都當柴火燒了,不知道能不能利用起來。

終于來電拉,今天還差三章,繼續碼字。晚上通宵,打算把明天的三章一起碼了,求收藏!

關于書中的背景,很多人都有疑問,搞不太清楚,這里解釋一下:是以四川一個老山卡卡頭為原形背景,關于農業稅收問題,筆誤!不過雖然川內農村已經取消兩上交,但是可種植的土地已經大大減少,原因是已經提倡種植了[竹子],退耕還林了。

老山卡卡頭,山太多,公路肯定是有的,但都很窄,就一條主公路,通不到各個村里,煤炭車一過,就變得稀爛,真實!!!


上一章  |  回到村里去種地目錄  |  下一章